CN207153463U - 酸雾废气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酸雾废气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53463U CN207153463U CN201721170190.7U CN201721170190U CN207153463U CN 207153463 U CN207153463 U CN 207153463U CN 201721170190 U CN201721170190 U CN 201721170190U CN 207153463 U CN207153463 U CN 2071534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ay
- acid mist
- bucket
- waste liquid
- treatment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酸雾废气处理系统包括集风管,所述集风管内设有至少一过滤网;第一喷淋桶,所述第一喷淋桶竖直设置,所述喷淋桶上设有相对的设有进风管与吸风管,所述进风管与所述集风管连接,所述进风管呈螺旋状,所述喷淋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旋流板、第一喷淋头,第一填料层,第二喷淋头、第二填料层、第三喷淋头以及第三填料层,所述第一喷淋桶内分别设有碱液腔室和吸收液集水室,所述进风管部分设置在碱液腔室内,所述第一喷淋头、第二喷淋头、第三喷淋头分别与碱液腔室连通设置;引风机,设于第一喷淋桶上;废液调节池,所述废液调节池与吸收液集水箱连接,并承接所述吸收液集水箱中的废液;自动加药装置,与所述废液调节池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酸雾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酸雾,通常是指雾状的酸类物质。在空气中酸雾的颗粒很小,比水雾的颗粒要小,比烟的湿度要高,粒径为0.1~10μm,是介于烟气与水雾之间的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其中包括硫酸、硝酸、盐酸等无机酸和甲酸、乙酸、丙酸等有机酸。
工业的生产都伴随着酸雾的产生,酸雾若直接扩散到生产车间或者排放至大气中,不仅会污染生产车间的环境,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还会破化大气层。而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以及健康的重视。酸雾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理,达到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到大气。
目前,酸雾在排放前大部分采用酸雾净化塔进行处理。但,就先有而言,现有的酸雾净化塔处理净化效果差,净化不充分;其次,净化塔中与酸雾进行反应的溶液直接排放,处理不充分的酸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净化充分的酸雾废气处理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集风管,所述集风管内设有至少一过滤网;
第一喷淋桶,所述第一喷淋桶竖直设置,所述喷淋桶上设有 相对的设有进风管与吸风管,所述进风管与所述集风管连接,所述进风管呈螺旋状,所述喷淋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旋流板、第一喷淋头,第一填料层,第二喷淋头、第二填料层、第三喷淋头以及第三填料层,所述第一喷淋桶内分别设有碱液腔室和吸收液集水室,所述进风管部分设置在碱液腔室内,所述第一喷淋头、第二喷淋头、第三喷淋头分别与碱液腔室连通设置;
第二喷淋桶,所述第二喷淋桶的结构与第一喷淋桶结构相同;
引风机,设于第一喷淋桶上;
废液调节池,所述废液调节池与吸收液集水箱连接,并承接所述吸收液集水箱中的废液;
自动加药装置,与所述废液调节池连接。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引风机的作用下,酸雾被吸入集风管中,过滤网对酸雾进行初步过滤,将酸雾中携带的大颗粒杂质过滤;而后酸雾经进风管进入第一喷淋桶,酸雾中携带的余热对碱液腔室中的碱液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碱液从第一喷淋头、第二喷淋头、第三喷淋头喷出,并与第一喷淋桶中的酸雾化学中和反应,使该酸雾溶解在碱液中。可以理解,利用酸雾中的余热对碱液腔室中的碱液进行加热,可实现能源的二次利用;而被加热的碱液与酸雾可进行充分反应,提高净化效果;其次,与酸雾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废液被吸收液集水室收纳后,进入废液调节池,并在自动加药系统的作用下对废液调节池的废液进行二次处理,形成碱液供给碱液腔室,完成一个循环,设计更加合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风管包括进风端,以及出风端,所述进风端呈喇叭状,所述出风端与进风管连接。
将进风端设置为喇叭状,可最大范围地将酸雾吸进集风管中,避免酸雾的扩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风管由若干子集风管组成,相 邻两根子集风管的连接处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其中一根子集风管可拆卸连接。
过滤网可拆卸的安装,可便于过滤网的拆装、清洗或更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包括一层不锈钢筛网,在不锈钢筛网的靠近进风端的一面上设有一层滤网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网布的网孔小于不锈钢筛网的筛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废液调节池内设有搅拌部,所述搅拌头与电机相连接。
搅拌头用搅拌进入废液调节池中的废液,使其充分混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淋桶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三个安装架,所述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第三填料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安装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淋桶底部设有若干移动轮,每个移动轮上设有锁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结构包括一锁止片、以及一锁止杆,所述锁止杆与锁止片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加药装置包括药筒、pH值传感器、计量泵,以及一控制系统,所述pH值传感器设于废液调节池内。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酸雾废气处理系统的优点在于:
通过在引风机的作用下,酸雾被吸入集风管中,过滤网对酸雾进行初步过滤,将酸雾中携带的大颗粒杂质过滤;而后酸雾经进风管进入第一喷淋桶,酸雾中携带的余热对碱液腔室中的碱液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碱液从第一喷淋头、第二喷淋头、第三喷淋头喷出,并与第一喷淋桶中的酸雾化学中和反应,使该酸雾溶解在碱液中。可以理解,利用酸雾中的余热对碱液腔室中的碱液进行加热,可实现能源的二次利用;而被加热的碱液与酸雾可进行充分反应,提高净化效果;其次,与酸雾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废液被吸收液集水室收纳后,进入废液调节池,并在自动加药系统的作用下对废液调节池的废液进行二次处理,形成碱液供给碱液腔室,完成一个循环,设计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喷淋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不锈钢筛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网布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止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加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集风管10、进风端110、出风端120、过滤网130、子集风管140、不锈钢筛网131、滤网布132、第一喷淋桶20、碱液腔室201、吸收液集水室202、安装架203、移动轮204、锁止机构205、锁止片205a、锁止杆205b、进风管210、吸风端220、第一喷淋头240,第一填料层250,第二喷淋头260、第二填料层270、第三喷淋头280、第三填料层290、第二喷淋桶30、引风机40、废液调节池50、自动加药装置60、药筒610、pH值传感器620、计量泵630、控制系统6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酸雾废气处理系统,包括:集风管10,第一喷淋桶20、第二喷淋桶30、引风机40、废液调节池50、自动加药装置60。集风管10与第一喷淋桶20 连接,第二喷淋桶30与第一喷淋桶20相连接,在第一喷淋桶20以及第二喷淋桶30上均设有引风机40。第一喷淋桶20上连接有废液调节池50,废液调节池50与自动加药装置60相连接。第二喷淋桶30也连接有废液调节池50,同时,废液调节池50与自动加药装置60相连接。
进一步地,集风管10上设有相对的进风端110,以及出风端120,酸雾从进风端110进入集风管10内。在集风管10内设有至少一个过滤网130,过滤网130用于初步将酸雾中的大颗粒杂质过滤掉。
优选地,集风管10的进风端呈喇叭状。设计成喇叭状可最大范围地将酸雾吸进集风管中,避免酸雾的扩散。
进一步地,集风管10由若干子集风管140组成,相邻两根子集风管140的连接处设有上述的过滤网130,且过滤网130与其中一根子集风管140可拆卸连接。而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便于过滤网130的拆装和更换。同时,相邻两根子集风管140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并通过卡箍将两根子集风管140之间相连接。其次,为了防止子集风管140被酸雾腐蚀,从而在每根子集风管140内均设有玻璃钢衬。
优选地,参见图3和图4,过滤网130包括一层不锈钢筛网131,在不锈钢筛网131的靠近进风端110的一面上设有一层滤网布132。其中,滤网布132的网孔小于不锈钢筛网131的筛孔。不锈钢筛网131主要作用于承重,并将滤网布132安装与固定。
请参见图2,第一喷淋桶20,第一喷淋桶20竖直设置,该竖直方向是以地平面为参考平面,即,可以理解,该第一喷淋桶20与地平面垂直设置。引风机40设于第一喷淋桶20远离地平面的一端,而集风管140设置在第一喷淋桶20靠近地平面的一端。
进一步地,第一喷淋桶20上设有相对的设有进风管210与吸 风端220。进风管210与集风管140的进风端110连接,以将集风管中的酸雾送至进风管210中。在引风机40的作用下,使第一喷淋桶20形成负压,从而将集风管140中的酸雾压入第一喷淋桶20内,并由第一喷淋桶20靠近地面的一端向第一喷淋桶20远离地平面的一端的流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喷淋桶20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旋流板230、第一喷淋头240,第一填料层250,第二喷淋头260、第二填料层270、第三喷淋头280以及第三填料层290。在这里,第一喷淋桶20从上至下依从上至下,指的是第一喷淋桶20从远离地平面的一端至第一喷淋桶20靠近地平面的一端。第一填料层250、第二填料层270以及第三填料层290均是由陶瓷鲍尔环填料制成,并在陶瓷鲍尔环填料中添加一层活性炭层,以更好的吸收酸雾中刺鼻的气味。
进一步地,在第一喷淋桶20内还分别设有碱液腔室201和吸收液集水室202。碱液腔室201用于存在碱液,该碱液为含2-6%的氢氧化钠溶液,在碱液腔室201设有耐碱提升泵,耐碱提升泵分别与第一喷淋头240、第二喷淋头260、第三喷淋头280相连,并在耐碱提升泵的作用下,使碱液腔室201中的碱液分别第一喷淋头240、第二喷淋头260、第三喷淋头280喷出,以中和第一喷淋桶20内的酸雾。吸收液集水室202用于承接碱液与酸雾进行中和反应后的废液。
更进一步,进风管210为螺旋状,且进风管210部分设置在碱液腔室201内。可以理解,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酸雾中携带的余热对碱液腔室201中的碱液进行加热,而被加热的碱液从第一喷淋头240、第二喷淋头260、第三喷淋头280喷出,并与第一喷淋桶20中的酸雾化学中和反应,使该酸雾溶解在碱液中。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酸雾中余热对碱液腔室201中的碱液进行加热, 可实现余热的二次利用,不仅降低酸雾的温度,同时,可使中和反应更加充分,提高净化效果。优选地,在旋流板230作用下,碱液分布在旋流板230叶轮上,通过旋流板230的酸雾进一步地地被中和反应,进一步地提高了高净化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酸雾经过第一喷淋桶20处理,未完全中和酸雾,进一步地,在第一喷淋桶20的吸风端220连接第二喷淋桶30,第二喷淋桶30对第一喷淋桶20处理过的酸雾进一步进行处理。由于第二喷淋桶30与第一喷淋桶20结构一致,且原理相同,在此就不在赘述第二喷淋桶30的结构以及其原理。
同时,第二喷淋桶30与第一喷淋桶20共用同一个废液调节池50以及自动加药系统。
参见图1和图6,本酸雾处理系统还包括废液调节池50,以及自动加药装置60。废液调节池50与吸收液集水箱202连接,并承接吸收液集水箱202中的废液。自动加药装置60包括药筒610、pH值传感器620、计量泵630,以及一控制系统640。
优选地,pH值传感器620设于废液调节池内50,并用于监测废液调节池内50中废液的酸碱度。pH值传感器620将废液调节池内50中废液的酸碱度传给控制系统640,控制系统控制计量泵630,将药筒610的碱液加入该废液中,制成含2-6%的氢氧化钠溶液,供给碱液腔室201,从而完成一个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640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的结构以及控制原理,再次就不在赘述。当然本控制系统640的结构以及控制原理也不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优选地,为使药筒610的碱液与废液混合的更加充分和均匀,在废液调节池内50内设有搅拌头510,搅拌头510与搅拌电机520相连,并在搅拌电机520的带动下,搅拌头510搅拌废液调节池50内碱液与废液混合液。优选地,该搅拌头510为螺旋搅拌头。
参见图2,为了便于安装第一填料层250、第二填料层270以及第三填料层290,在第一喷淋桶20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三个安装架203,第一填料层250、第二填料层270以及第三填料层290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安装架203上。进一步地,安装架203与第一喷淋桶20之间可拆卸连接。具体地,通过螺钉、卡扣结构等实现可拆卸,这样可以便于更换第一填料层250、第二填料层270以及第三填料层290。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喷淋桶20底部设有若干移动轮204,从而便于移动该第一喷淋桶20。同时,在每个移动轮204上设有锁止机构205。当将该第一喷淋桶20移动到合适位置时,以将该第一喷淋桶20锁止。
具体地,参见图5,该锁止机构205包括一锁止片205a、以及一锁止杆205b。锁止时,按下锁止杆205b,从而使得锁止片205a紧贴移动轮204完成锁止,并将锁止杆205b固定。解锁时,松开锁止杆205b,此时,锁止片205a脱离移动轮204。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片205a呈弧形。这样的设计,可增加锁止片205a锁止的可靠性。
本酸雾废气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通过在引风机40的作用下,第一喷淋塔20中形成负压,酸雾被吸入集风管10中,过滤网130将酸雾中携带的大颗粒杂质初步过滤;酸雾经进风管210进入第一喷淋塔20的同时,酸雾中携带的余热对碱液腔室中的碱液进行加热,此时,酸雾的流向是从第一喷淋塔20靠近地面的一端向第一喷淋塔20远离地面的一端,并以此经过第三填料层290、第二填料层270以及第一填料层250,与此同时,在耐碱提升泵的作用下,使碱液腔室201中的碱液分别从第一喷淋头240、第二喷淋头260、第三喷淋头280向第一喷淋塔20靠近地面的一端喷出,从而使酸雾与碱液充分接 触中和反应。被中和后的酸雾进入第二喷淋桶30,再次经过上述第一喷淋塔20的过程,洁净的气体排至大气中;而后,碱液与酸雾中和反应后的废液进入吸收液集水箱202,被收集至废液调节池50,经过自动加药系统60的调节,将废液进行处理,形成碱液供给碱液腔室,完成一个循环。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集风管10、进风端110、出风端120、过滤网130、子集风管140、不锈钢筛网131、滤网布132、第一喷淋桶20、碱液腔室201、吸收液集水室202、安装架203、移动轮204、锁止机构205、锁止片205a、锁止杆205b、进风管210、吸风端220、第一喷淋头240,第一填料层250,第二喷淋头260、第二填料层270、第三喷淋头280、第三填料层290、第二喷淋桶30、引风机40、废液调节池50、自动加药装置60、药筒610、pH值传感器620、计量泵630、控制系统64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酸雾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风管,所述集风管内设有至少一过滤网;
第一喷淋桶,所述第一喷淋桶竖直设置,所述喷淋桶上设有相对的设有进风管与吸风管,所述进风管与所述集风管连接,所述进风管呈螺旋状,所述喷淋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旋流板、第一喷淋头,第一填料层,第二喷淋头、第二填料层、第三喷淋头以及第三填料层,所述第一喷淋桶内分别设有碱液腔室和吸收液集水室,所述进风管部分设置在碱液腔室内,所述第一喷淋头、第二喷淋头、第三喷淋头分别与碱液腔室连通设置;
第二喷淋桶,所述第二喷淋桶的结构与第一喷淋桶结构相同;
引风机,设于第一喷淋桶上;
废液调节池,所述废液调节池与吸收液集水箱连接,并承接所述吸收液集水箱中的废液;
自动加药装置,与所述废液调节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雾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管包括进风端,以及出风端,所述进风端呈喇叭状,所述出风端与进风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酸雾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管由若干子集风管组成,相邻两根子集风管的连接处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其中一根子集风管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雾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包括一层不锈钢筛网,在不锈钢筛网的靠近进风端的一面上设有一层滤网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酸雾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布的网孔小于不锈钢筛网的筛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雾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调节池内设有搅拌部,所述搅拌头与电机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雾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桶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三个安装架,所述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第三填料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安装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雾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桶底部设有若干移动轮,每个移动轮上设有锁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酸雾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包括一锁止片、以及一锁止杆,所述锁止杆与锁止片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雾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加药装置包括药筒、pH值传感器、计量泵,以及一控制系统,所述pH值传感器设于废液调节池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70190.7U CN207153463U (zh) | 2017-09-13 | 2017-09-13 | 酸雾废气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70190.7U CN207153463U (zh) | 2017-09-13 | 2017-09-13 | 酸雾废气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53463U true CN207153463U (zh) | 2018-03-30 |
Family
ID=61721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170190.7U Active CN207153463U (zh) | 2017-09-13 | 2017-09-13 | 酸雾废气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5346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54668A (zh) * | 2019-07-28 | 2019-10-22 | 南京涵曦月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车间废气净化除尘装置 |
CN110594755A (zh) * | 2019-08-22 | 2019-12-20 | 徐晓 | 一种基于纯氧燃烧的垃圾焚烧厂用飞灰熔融系统 |
-
2017
- 2017-09-13 CN CN201721170190.7U patent/CN20715346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54668A (zh) * | 2019-07-28 | 2019-10-22 | 南京涵曦月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车间废气净化除尘装置 |
CN110594755A (zh) * | 2019-08-22 | 2019-12-20 | 徐晓 | 一种基于纯氧燃烧的垃圾焚烧厂用飞灰熔融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53463U (zh) | 酸雾废气处理系统 | |
CN108580044A (zh) | 一种高效环保工厂废气除尘过滤设备 | |
CN214809812U (zh) | 一种用于油脂加工的废气处理设备 | |
CN207546134U (zh) | 一种油漆车间烟气收集处理装置 | |
CN213853900U (zh) | 一种集成式voc废气处理装置 | |
CN109827215A (zh) | 一种全自动烟气处理装置 | |
CN210647474U (zh) | 一种无动力输料且资源利用率高的环保型禽笼清洗机 | |
CN211051205U (zh) | 一种废旧塑料加工废气治理设备 | |
CN211069651U (zh) | 一种废气生物脱硫装置 | |
CN209416075U (zh) | 一种节能环保的化工冶炼炉 | |
CN219848671U (zh) | 轮胎密炼废气VOCs生化处理设备 | |
CN108709184B (zh) | 一种医疗废物环保处理装置 | |
CN110523209A (zh) | 一种含臭氧的废气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
CN215196744U (zh) | 一种高粘沥青改性剂的生产装置 | |
CN212818692U (zh) | 一种窑炉用废气净化装置 | |
CN209706170U (zh) | 全自动烟气处理装置 | |
CN209679814U (zh) | 一种用于橡胶炼制的废气处理装置 | |
KR20190061556A (ko) | 유독성기체 정화장치 및 유독성 기체 정화방법 | |
CN105582780B (zh) | 化学法活性炭生产尾气的净化及回收系统和吸附器 | |
CN206950932U (zh) | 一种用于凹版印刷机的除异味装置 | |
CN112426868A (zh) | 一种处理烟气的净化工艺 | |
CN218853911U (zh) | 一种三氟化硼四氢呋喃络合物制备用废气处理装置 | |
CN220214490U (zh) | 一种基于plc控制系统的酸碱废气处理设备 | |
CN221016001U (zh) |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减水剂反应装置 | |
CN210699397U (zh) | 一种家具上胶车间的废气净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