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42932U - 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 - Google Patents

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2932U
CN207142932U CN201720883405.3U CN201720883405U CN207142932U CN 207142932 U CN207142932 U CN 207142932U CN 201720883405 U CN201720883405 U CN 201720883405U CN 207142932 U CN207142932 U CN 207142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solved oxygen
water
hollow shell
sleeve
oxygen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834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少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ongtao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ay To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ay To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ay To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834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2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2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2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涉及水质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增氧控制器包括主机以及浮筒;浮筒包括溶解氧传感器以及用于提供浮力的空心壳体,空心壳体上设有套筒,溶解氧传感器固接在套筒内,套筒侧壁设有第一滤网,外界的水能够通过第一滤网进入套筒并浸透溶解氧传感器的膜头;主机分别与溶解氧传感器和曝气机电连接,主机根据溶解氧传感器测出的溶氧量数值来控制曝气机的启停。缓解现有技术中溶解氧传感器的溶氧膜易受水体内污染物的冲击下堵塞或损坏,进而影响增氧控制器检测溶氧量准确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
背景技术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是指溶解于水中分子状态的氧,即水中的O2,用DO表示。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溶解氧的一个来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向水体渗透;另一个来源是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开释出的氧。溶解氧除了被通常水中硫化物、亚硝酸根、亚铁离子等还原性物质所消耗外,也被水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水中有机物质被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所消耗。所以说溶解氧是水体的资本,是水体自净能力的表示。自然水中溶解氧近于饱和值(9ppm),藻类繁殖旺盛时,溶解氧含量下降。水体受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污染可使溶解氧降低,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说,水体溶解氧对水中生物如鱼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溶解氧低于4mg/L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对于人类来说,健康的饮用水中溶解氧含量不得小于6mg/L。当溶解氧(DO)消耗速率大于氧气向水体中溶进的速率时,溶解氧的含量可趋近于0,此时厌氧菌得以繁殖,使水体恶化,所以溶解氧大小能够反映出水体受到的污染,特别是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它是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水质的综合指标。因此,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丈量,对于环境监测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有通过溶解氧传感器检测水体的溶氧量来控制曝气机的启停以将水体溶氧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而由于溶解氧传感器的膜头一直暴露在水体内,在水体内藻类、污染物以及腐烂的水体生物等的干扰下,膜头上的溶氧膜很容易堵塞或损坏,造成检测不准确或者频繁更换溶氧膜,影响人们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溶解氧传感器的溶氧膜易受水体内污染物的冲击下堵塞或损坏,进而影响增氧控制器检测溶氧量准确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氧控制器,包括主机以及浮筒;
所述浮筒包括溶解氧传感器以及用于提供浮力的空心壳体,所述空心壳体上设有套筒,所述溶解氧传感器固接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侧壁设有第一滤网,外界的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滤网进入所述套筒并浸透所述溶解氧传感器的膜头;
所述主机分别与所述溶解氧传感器和曝气机电连接,所述主机根据所述溶解氧传感器测出的溶氧量数值来控制所述曝气机的启停。
进一步的;还包括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设置在所述空心壳体上并与所述主机电连接;
所述套筒为两端开口结构,所述溶解氧传感器的探头所在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出水口连通,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浸入待检测曝气池内。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壳体为圆柱体形,所述空心壳体设有贯穿两端面中心的通孔,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空心壳体的上端面上,且所述套筒的所述溶解氧传感器的探头所在的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抽水泵设置在所述空心壳体的下方,且所述出水口与所述通孔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端开口的取水筒,所述取水筒竖直设置在曝气池内且长度可调,所述取水筒朝上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朝下的一端设有第二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壳体的上方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溶解传感器受阳光直射的上端盖,所述上端盖与所述空心壳体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壳体的下方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抽水泵的下端盖,所述下端盖与所述空心壳体的下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配重件,所述配重件上设有用于容纳多个配重块的容纳腔;
所述配重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下端盖的底面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绳,所述下端盖的底面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浮筒位置的挂钩,所述固定绳的一端固定在曝气池的池底,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挂钩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增氧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曝气机和如上述所述的增氧控制器;
所述浮筒和所述曝气机均设置在水面上,且所述浮筒与所述曝气机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米。
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供电组件,所述太阳能供电组件设置在水面上且分别与所述曝气机和所述增氧控制器电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氧控制器,浮筒上的溶解氧传感器与主机电连接,主机又与曝气机电连接,浮筒和曝气机同时设置在同一水体区域,溶解氧传感器检测水体中的溶氧量并由主机记录并显示具体数值,当测得水体实际溶氧量小于设定值时,主机会接通曝气机的电源,曝气机工作,人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满足水体的溶氧需求,防止了水体恶化,也保证了水体内鱼类等生物的正常供氧,满足了对环境监测和水产养殖的需求。
其中,本实用新型还在空心壳体上设置套筒,溶氧传感器从套筒开口的一端进入,并在完全进入后,溶氧传感器的末端与套筒开口的一端密封连接,此时,在浮筒放置在水体上时,套筒的另一端浸入水体内,通过设置套筒的侧壁设有第一滤网,水体内的污染物被第一滤网阻挡,使进入套筒内的水相对较为纯净,进而有效防止了水体内的杂质在水流的冲刷下粘结在溶解氧传感器的溶氧膜上影响氧气的渗入,甚至破坏溶氧膜,造成溶氧膜损坏,使内部电解液流失,进而影响对水体溶氧量的检测。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浮筒适合放置在流动性较强的水体内,因此,套筒上的第一滤网会持续不断的被冲刷,防止第一滤网被水体中的杂质粘结堵塞,同时也使套筒内的水时刻流动,保证对水体溶氧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氧设备,一个增氧控制器可以同时连接至少两台曝气机,其中,浮筒与每个曝气机的距离近似相同,且保证浮筒距离曝气机不小于10米,且10米最佳;此时,给予了经曝气机增氧的水体扩散的时间和空间,使浮筒所在的位置基本为水体经增氧后溶氧量的平均水平,保证了对整个水体区域检测的准确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氧设备的其他技术优势与上述增氧控制器的技术优势相同,此时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氧控制器中浮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的放大图。
图标:1-空心壳体;2-溶解氧传感器;3-套筒;4-取水筒;5-抽水泵;6-上端盖;7-下端盖;8-配重件;21-溶氧膜;22-电解液;31-第一滤网;41-第二滤网;81-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氧控制器中浮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C的放大图。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氧控制器,包括主机以及浮筒;浮筒包括溶解氧传感器2以及用于提供浮力的空心壳体1,空心壳体1上设有套筒3,溶解氧传感器2固接在套筒3内,套筒3侧壁设有第一滤网31,外界的水能够通过第一滤网31进入套筒3并浸透溶解氧传感器2的膜头;主机分别与溶解氧传感器2和曝气机电连接,主机根据溶解氧传感器2测出的溶氧量数值来控制曝气机的启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氧控制器,浮筒上的溶解氧传感器2与主机电连接,主机又与曝气机电连接,浮筒和曝气机同时设置在同一水体区域,溶解氧传感器2检测水体中的溶氧量并由主机记录并显示具体数值,当测得水体实际溶氧量小于设定值时,主机会接通曝气机的电源,曝气机工作,人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满足水体的溶氧需求,防止了水体恶化,也保证了水体内鱼类等生物的正常供氧,满足了对环境监测和水产养殖的需求。
其中,本实用新型还在空心壳体1上设置套筒3,溶氧传感器从套筒3开口的一端进入,并在完全进入后,溶氧传感器的末端与套筒3开口的一端密封连接,此时,在浮筒放置在水体上时,套筒3的另一端浸入水体内,通过设置套筒3的侧壁设有第一滤网31,水体内的污染物被第一滤网31阻挡,使进入套筒3内的水相对较为纯净,进而有效防止了水体内的杂质在水流的冲刷下粘结在溶解氧传感器2的溶氧膜21上影响氧气的渗入,甚至破坏溶氧膜21,造成溶氧膜21损坏,使内部电解液22流失,进而影响对水体溶氧量的检测。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浮筒适合放置在流动性较强的水体内,因此,套筒3上的第一滤网31会持续不断的被冲刷,防止第一滤网31被水体中的杂质粘结堵塞,同时也使套筒3内的水时刻流动,保证对水体溶氧检测的准确性。
值得一提的,本实施例中溶解氧传感器2的连接电线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套筒3的开口端设有内螺纹,两者通过螺纹旋紧固定并保证连接处的密封。
此外,如图2所示,溶解氧传感器2的溶氧膜21是只吸收水中的氧气,氧气扩散到电解液22中,进而在电解液22内的阴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因此为了保证检测到溶氧量的准确性,上述提供的浮筒只适合用于水体流动性较强的场合,为了进一步的保护浮筒的适用范围,本实施例还包括抽水泵5,抽水泵5设置在空心壳体1上并与主机电连接;套筒3为两端开口结构,溶解氧传感器2的探头所在的一端与抽水泵5出水口连通,抽水泵5的进水口浸入待检测曝气池内。
即,浮筒的末端也为开口结构,且与抽水泵5的出水口连通,在浮筒末端浸入水中时,抽水泵5工作,其抽出的水由出水口冲向位于套筒3末端的溶氧膜21,使溶氧膜21接触的水一直为活水,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此外,由于水流的冲击是正对溶氧膜21,因此还对溶氧膜21有一定的清理效果,保证了溶氧膜21的干净和正常渗氧功能;最后,抽水泵5的出水口与套筒3末端开口也密封连接,而抽水泵5的进水口在本实施例中是位于水面下方一定深度,相比于表面,在经过过滤后进入抽水泵5的水更干净,且由抽水泵5进入到套筒3的水会通过第一滤网31流出,防止了水体表面的水接触溶氧膜21,进一步的减少了对溶氧膜21的损害。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设置空心壳体1为圆柱体形,空心壳体1设有贯穿两端面中心的通孔,套筒3与空心壳体1一体成型,且套筒3的溶解氧传感器2的探头所在的一端与通孔连通,抽水泵5设置在空心壳体1的下方,且出水口与通孔连通。
空心壳体1作为提供浮力的装置,在浮筒放置在水体后,空心壳体1完全浸入水中,此时浮筒的下半部分也浸入水中,此时值得注意的是,溶氧传感器的溶氧膜21可以完全浸入水中,也可以远离水体一段距离,并通过抽水泵5来使溶氧膜21与水体持续接触;随后抽水泵5位于水面下一定深度,进水口位置的水质相比水面更好,同时,水下的溶氧量更能代表水体整体的溶氧量,避免水面藻类光合作用对水体的检测结果造成误导。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还包括两端开口的取水筒4,取水筒4竖直设置在曝气池内且长度可调,取水筒4朝上的一端与抽水泵5的进水口连通,朝下的一端设有第二滤网41。
易知,由于水表与空气直接接触,在溶氧不足时可以溶解空气中的氧,同时藻类等水草的光合作用也会产生氧气,因此一般水面的氧气含量与水下的氧气含量要多,而在水产养殖中,一些鱼类是偏好在深水内生活,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对水下溶氧量的检测,通过检测水面及附近水域的溶氧量并不能准确的代表深水处的溶氧量,因此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不同深度的水体以及对不同深度检测溶氧量的需求,通过设置长度可调的取水筒4,使取水筒4的下端开口位于需要测定的深度,另一端则连接抽水泵5的进水口,此时溶氧膜21相当于与指定深度的水接触,进而检测更加准确,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其中,取水筒4可以分为多段可拆分的零部件,根据需要连接适当数量的零部件,相邻零部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通过设置第二滤网41,也进一步保证水质的干净,以延长溶氧膜2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空心壳体1的上方设有用于防止溶解传感器受阳光直射的上端盖6,上端盖6与空心壳体1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溶解氧传感器2的接线位于水面上方,长时间照射容易使线路老化,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在空心壳体1上设置上端盖6,此外两者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溶解氧传感器2中电解液22以及溶氧膜21(或整个膜头)的更换和清理。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在空心壳体1的下方设有用于固定抽水泵5的下端盖7,下端盖7与空心壳体1的下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下端盖7用于固定抽水泵5,缓冲水体对抽水泵5的冲击并作为进水口和取水筒4的连接介质。
值得注意的,上端盖6和下端盖7并不与空心壳体1密封连接,如图1所示,水可以通过连接处的缝隙进入上端盖6和下端盖7内。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还包括配重件8,配重件8上设有用于容纳多个配重块81的容纳腔;配重件8可拆卸的固定在下端盖7的底面上。
易知,在不同的水质下,水体的密度也不同,水质越差,微生物、藻类以及污染物等越多,水体的密度越大,此时浮筒在水体上悬浮的位置也越高,此时,很容易导致溶解氧传感器2并不能接触水体,所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配重件8,根据不同的水质,在配重件8放置数量不同的配重块81,以满足溶解氧传感器2始终能够与水体接触。
此外,通过将配重件8设置在下端盖7的底面,进而使浮筒的中心下降,以加强浮筒在水体中漂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绳,下端盖7的底面上设有用于限制浮筒位置的挂钩,固定绳的一端固定在曝气池的池底,另一端固定在挂钩上。
设置固定绳的长度比水的深度长约两米,使浮筒经过固定绳固定后,浮筒活动在水体的一小部分区域内,这样既防止了浮筒随处漂流,也避免了固定绳因降雨而使水体深度变高而使浮筒整个没入水面。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氧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曝气机和如上述所述的增氧控制器,浮筒和曝气机均设置在水面上,且浮筒与曝气机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氧设备,一个增氧控制器可以同时连接至少两台曝气机,其中,浮筒与每个曝气机的距离近似相同,且保证浮筒距离曝气机不小于10米,且10米最佳;此时,给予了经曝气机增氧的水体扩散的时间和空间,使浮筒所在的位置基本为水体经增氧后溶氧量的平均水平,保证了对整个水体区域检测的准确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氧设备的其他技术优势与上述增氧控制器的技术优势相同,此时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供电组件,太阳能供电组件设置在水面上且分别与曝气机和增氧控制器电连接。
太阳能供电组件铺设在水面上,节省了太阳能供电组件的占地问题,且水面没有遮挡物,太阳能转化效率高;此外,通过太阳能供电,特别是在郊区等布线困难的区域,不但节省了布线和耗电费用,还保证了整个供电设备的自给自足,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增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以及浮筒;
所述浮筒包括溶解氧传感器(2)以及用于提供浮力的空心壳体(1),所述空心壳体(1)上设有套筒(3),所述溶解氧传感器(2)固接在所述套筒(3)内,所述套筒(3)侧壁设有第一滤网(31),外界的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滤网(31)进入所述套筒(3)并浸透所述溶解氧传感器(2)的膜头;
所述主机分别与所述溶解氧传感器(2)和曝气机电连接,所述主机根据所述溶解氧传感器(2)测出的溶氧量数值来控制所述曝气机的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水泵(5),所述抽水泵(5)设置在所述空心壳体(1)上并与所述主机电连接;
所述套筒(3)为两端开口结构,所述溶解氧传感器(2)的探头所在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5)出水口连通,所述抽水泵(5)的进水口浸入待检测曝气池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壳体(1)为圆柱体形,所述空心壳体(1)设有贯穿两端面中心的通孔,所述套筒(3)设置在所述空心壳体(1)的上端面上,且所述套筒(3)的所述溶解氧传感器(2)的探头所在的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抽水泵(5)设置在所述空心壳体(1)的下方,且所述出水口与所述通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端开口的取水筒(4),所述取水筒(4)竖直设置在曝气池内且长度可调,所述取水筒(4)朝上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5)的进水口连通,朝下的一端设有第二滤网(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壳体(1)的上方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溶解传感器受阳光直射的上端盖(6),所述上端盖(6)与所述空心壳体(1)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壳体(1)的下方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抽水泵(5)的下端盖(7),所述下端盖(7)与所述空心壳体(1)的下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件(8),所述配重件(8)上设有用于容纳多个配重块(81)的容纳腔;
所述配重件(8)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下端盖(7)的底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绳,所述下端盖(7)的底面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浮筒位置的挂钩,所述固定绳的一端固定在曝气池的池底,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挂钩上。
9.一种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曝气机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增氧控制器;
所述浮筒和所述曝气机均设置在水面上,且所述浮筒与所述曝气机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供电组件,所述太阳能供电组件设置在水面上且分别与所述曝气机和所述增氧控制器电连接。
CN201720883405.3U 2017-07-20 2017-07-20 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 Active CN207142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83405.3U CN207142932U (zh) 2017-07-20 2017-07-20 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83405.3U CN207142932U (zh) 2017-07-20 2017-07-20 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2932U true CN207142932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76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83405.3U Active CN207142932U (zh) 2017-07-20 2017-07-20 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29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6706A (zh) * 2017-07-20 2017-09-19 江苏至道至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
CN110921859A (zh) * 2019-10-31 2020-03-27 河海大学 一种太阳能自动智能加氧系统、太阳能搅拌加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6706A (zh) * 2017-07-20 2017-09-19 江苏至道至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
CN110921859A (zh) * 2019-10-31 2020-03-27 河海大学 一种太阳能自动智能加氧系统、太阳能搅拌加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12950A (zh) 一种水质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142932U (zh) 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
CN110282727A (zh) 一种扬水增氧除藻方法与设备
CN105875486A (zh) 一种池塘水动力形成装备及方法
CN206114643U (zh) 一种可升降式水质监测浮标
CN211235805U (zh) 一种环保用漂浮式水质检测装置
CN201686555U (zh) 一种新型潜水推流曝气机
CN210505728U (zh) 一种扬水增氧除藻设备
CN107176706A (zh) 增氧控制器及增氧设备
CN206057241U (zh) 一种应用于水处理滤料的生物膜耗氧速率测定装置
CN201999800U (zh) 一种增氧机
CN212450856U (zh) 一种用于黑臭河道水质净化的仿生水草
CN218665594U (zh) 淡水养殖用水质净化浮岛
CN210163169U (zh) 一种具有池塘水质改良功能的水质监测装置
CN212728485U (zh) 一种鱼塘底层智能增氧装置
CN210505738U (zh) 一种分体浸没式膜系统
CN212363780U (zh) 一种水污染连续自动采样监测装置
CN108658267A (zh) 一种水体曝气机器人
CN204649729U (zh) 一种水质传感器
CN209251431U (zh) 一种养鱼用增氧装置
CN113720379A (zh) 一种营养液ph值、ec值、温度三合仪器
CN206038111U (zh) 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储罐液位检测装置
CN218848134U (zh) 漂浮式水质检测仪
CN111543382A (zh) 一种用于渔业养殖水体的管道增氧循环装置
CN210432664U (zh) 一种鱼塘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26

Address after: 215000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No. 2000 Majian Road, Building 1, Rail R&D Building, 14th Floor, South Zone -35 Workstations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after: Suzhou Zhongtao New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407, Boji Shengneng Science Park, No. 1 Heshun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DH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