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21984U - 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21984U CN207121984U CN201720847789.3U CN201720847789U CN207121984U CN 207121984 U CN207121984 U CN 207121984U CN 201720847789 U CN201720847789 U CN 201720847789U CN 207121984 U CN207121984 U CN 2071219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ffle plate
- water
- road surface
- lid
- collector nozz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盖体,盖体上设置有下水口,盖体在下水口下方转动连接有挡板,盖体与挡板之间设置有扭簧,扭簧使挡板具有往遮挡下水口的方向转动的趋势,挡板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挡板在集水槽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集水槽在其底部开设有出水口,进水口大于出水口;在路面无积水时,挡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对下水口进行封堵,减少排水管道内的臭气流向路面上的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当路面积水量较大时,水进入集水槽内,挡板压缩扭簧,挡板往下转动,并与下水口脱离,使得水可以从下水口处排向排水管道,当路面的积水排尽后,挡板在扭簧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并对下水口进行遮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井盖,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
背景技术
在城市建设中,离不开下水道工程建设,这就需要设置很多的排水井以及用于封盖排水井的排水井盖。
城市道路两旁路面每间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路面下水口,以排除路面积水,保证地面干爽,下水口上都盖有铸铁板或水泥板做成的水井盖,以确保行车、行人的安全,由于这些下水口与地下管道或暗沟相通,下水道所产生的腐臭气体、异味就从这些下水口散发出来,污染城区空气,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具有减少从下水口中散发出来的臭气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下水口,所述盖体在下水口下方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盖体与挡板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使挡板具有往遮挡下水口的方向转动的趋势,所述挡板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所述挡板在集水槽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集水槽在其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大于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路面无积水时,挡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对下水口进行封堵,减少因下水口连通路面与排水管道,而使排水管道内的臭气流向路面上的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在路面有少量积水时,污水经过下水口和进水口进入挡板的集水槽内,然后从出水口排出,当路面积水量较大时,水进入集水槽内,由于进水口大于出水口,集水槽内的进水量大于排水量,在集水槽内的水逐渐增加,从而加大挡板的重量,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挡板压缩扭簧,挡板往下转动,并与下水口脱离,使得水可以从下水口处排向排水管道,加快积水的排出,当路面的积水排尽后,集水槽内的排水量大于进水量,挡板的重量逐渐降低,并在扭簧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并对下水口进行遮挡,减少排水管道内的臭气流向路面上的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挡板在进水口处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朝挡板与盖体转动连接处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路面积水较多时,挡板往下翻转,进入进水口的污水减少,使得挡板会往复摆动,对排水造成不良影响,在设置挡水板后,挡水板将落在其上的积水挡住,并将积水引导向进水口处,进而排入集水槽中,减少挡板摆动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挡水板在进水口处设置有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对进入挡板集水槽的污水进行过滤,减少体积较大的垃圾进入集水槽从而阻塞出水口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挡水板位于进水口远离挡水板与盖体连接处的一端,且挡板的两侧与挡水板连接闭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挡板往下翻转后,集水槽内的水从出水口排出外,还存在集水槽内的水从进水口中漏出的情况,会造成挡板的摆动,在挡板的两侧与挡水板连接闭合后,从进水口漏出的水将会被挡在挡水板与挡板之间,减少积水的漏出,进一步减少挡板摆动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的槽底处设置有排污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挡板内的集水槽会存在淤泥堆积的情况,对出水口造成堵塞的威胁,这时可打开排污盖以排出淤泥,减少出水口的堵塞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排污盖与挡板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件使得排污盖与挡板紧密连接,减少集水槽内的积水从排污盖与挡板之间的缝隙漏出的情况,减少挡板摆动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盖体与挡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使挡板与盖体紧密结合,减少排水管道内的臭气从盖体与挡板之间的空隙流向路面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盖体在下水口处设置有隔离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网能减少体积较大的垃圾从下水口进入排水管道内,造成排水管道阻塞的情况,并且隔离网具有支撑的作用,行人或车辆从盖体上方经过时,隔离网对行人或车辆进行支撑,以防行人或车辆掉进排水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路面无积水时,挡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对下水口进行封堵,减少因下水口连通路面与排水管道,而使排水管道内的臭气流向路面上的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在路面有少量积水时,污水经过下水口和进水口进入挡板的集水槽内,然后从出水口排出,当路面积水量较大时,水进入集水槽内,并且滤网对进入挡板集水槽的污水进行过滤,由于进水口大于出水口,集水槽内的进水量大于排水量,在集水槽内的水逐渐增加,从而加大挡板的重量,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挡板压缩扭簧,挡板往下转动,并与下水口脱离,使得水可以从下水口处排向排水管道,加快积水的排出,进水口漏出的水将会被挡在挡水板与挡板之间,减少积水的漏出,减少挡板摆动的情况,当路面的积水排尽后,集水槽内的排水量大于进水量,挡板的重量逐渐降低,并在扭簧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并对下水口进行遮挡,减少排水管道内的臭气流向路面上的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挡板内的集水槽会存在淤泥堆积的情况,对出水口造成堵塞的威胁,这时可打开排污盖以排出淤泥,减少出水口的堵塞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下水口与挡板的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集水槽与挡板的关系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说明:1、盖体;2、下水口;3、挡板;4、扭簧;5、集水槽;6、进水口;7、出水口;8、滤网;9、挡水板;10、排污盖;11、密封件;12、橡胶垫;13、隔离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盖体1,在盖体1上开设有12个下水口2,并在盖体1上呈两列设置,在盖体1的上表面铺设有隔离网13,隔离网13能减少体积较大的垃圾从下水口2进入排水管道内,造成排水管道阻塞的情况,并且隔离网13具有支撑的作用,行人或车辆从盖体1上方经过时,隔离网13对行人或车辆进行支撑,以防行人或车辆掉进排水井。
盖体1在每个下水口2的下方铰接有挡板3,挡板3用于对下水口2进行遮挡,并且在盖体1与挡板3之间设置有扭簧4,扭簧4使挡板3具有往遮挡下水口2的方向转动的趋势,挡板3对下水口2进行遮挡,减少水下管道的臭气经下水口2散发出来的情况。
结合图1-图3,挡板3在在底部设置有集水槽5,挡板3在远离其与盖体1铰接处开设有连通于集水槽5的长条形的进水口6,挡板3在集水槽5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7,并且进水口6大于出水口7,出水口7远离挡板3与盖体1铰接处,挡板3在进水口6处设置有滤网8,滤网8对进入挡板3集水槽5的污水进行过滤,减少体积较大的垃圾进入集水槽5从而阻塞出水口7的情况。
盖体1在其与挡板3抵接处设置有橡胶垫12,橡胶垫12使挡板3与盖体1紧密结合,减少排水管道内的臭气从盖体1与挡板3之间的空隙流向路面的情况。
结合图3和图4,集水槽5的槽底为滑动连接于挡板3的排污盖10,滑动排污盖10可露出集水槽5,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挡板3内的集水槽5会存在淤泥堆积的情况,对出水口7造成堵塞的威胁,这时可打开排污盖10以排出淤泥,减少出水口7的堵塞的情况。
挡板3在进水口6远离挡水板9与盖体1连接处的一端设置有挡水板9,挡水板9朝挡板3与盖体1转动连接处倾斜设置,并且挡板3的两侧与挡水板9连接闭合,挡水板9将落在其上的积水排向进水口6中,并且能对从进水口6处溢出的积水进行拦截。
挡板3在其与该唔该滑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11,密封件11使得排污盖10与挡板3紧密连接,减少集水槽5内的积水从排污盖10与挡板3之间的缝隙漏出的情况。
具体工作过程:在路面无积水时,挡板3在弹簧的作用下对下水口2进行封堵,减少因下水口2连通路面与排水管道,而使排水管道内的臭气流向路面上的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
在路面有少量积水时,污水经过下水口2和进水口6进入挡板3的集水槽5内,然后从出水口7排出。
当路面积水量较大时,水进入集水槽5内,并且滤网8对进入挡板3集水槽5的污水进行过滤,由于进水口6大于出水口7,集水槽5内的进水量大于排水量,在集水槽5内的水逐渐增加,从而加大挡板3的重量,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挡板3压缩扭簧4,挡板3往下转动,并与下水口2脱离,使得水可以从下水口2处排向排水管道,加快积水的排出。
进水口6漏出的水将会被挡在挡水板9与挡板3之间,减少积水的漏出,保持挡板3的重量,减少挡板3摆动的情况。
当路面的积水排尽后,集水槽5内的排水量大于进水量,挡板3的重量逐渐降低,并在扭簧4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并对下水口2进行遮挡,减少排水管道内的臭气流向路面上的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挡板3内的集水槽5会存在淤泥堆积的情况,对出水口7造成堵塞的威胁,这时可打开排污盖10以排出淤泥,减少出水口7的堵塞的情况。
Claims (8)
1.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其特征是:包括盖体(1),所述盖体(1)上设置有下水口(2),所述盖体(1)在下水口(2)下方转动连接有挡板(3),所述盖体(1)与挡板(3)之间设置有扭簧(4),所述扭簧(4)使挡板(3)具有往遮挡下水口(2)的方向转动的趋势,所述挡板(3)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5),所述挡板(3)在集水槽(5)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6),所述集水槽(5)在其底部开设有出水口(7),所述进水口(6)大于出水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其特征是:所述挡板(3)在进水口(6)处设置有挡水板(9),所述挡水板(9)朝挡板(3)与盖体(1)转动连接处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其特征是:所述挡水板(9)在进水口(6)处设置有滤网(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其特征是:所述挡水板(9)位于进水口(6)远离挡水板(9)与盖体(1)连接处的一端,且挡板(3)的两侧与挡水板(9)连接闭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槽(5)的槽底处设置有排污盖(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其特征是:所述排污盖(10)与挡板(3)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其特征是:所述盖体(1)与挡板(3)之间设置有橡胶垫(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其特征是:所述盖体(1)在下水口(2)处设置有隔离网(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47789.3U CN207121984U (zh) | 2017-07-12 | 2017-07-12 | 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47789.3U CN207121984U (zh) | 2017-07-12 | 2017-07-12 | 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21984U true CN207121984U (zh) | 2018-03-20 |
Family
ID=61612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847789.3U Active CN207121984U (zh) | 2017-07-12 | 2017-07-12 | 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2198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42894A (zh) * | 2018-07-10 | 2018-11-20 | 许应君 | 市政道路排水座 |
CN111945858A (zh) * | 2020-08-12 | 2020-11-17 | 喆祥(杭州)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漏水防臭地漏芯 |
CN115404977A (zh) * | 2022-08-17 | 2022-11-29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防堵雨水箅子 |
-
2017
- 2017-07-12 CN CN201720847789.3U patent/CN20712198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42894A (zh) * | 2018-07-10 | 2018-11-20 | 许应君 | 市政道路排水座 |
CN108842894B (zh) * | 2018-07-10 | 2021-09-07 | 义乌市高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市政道路排水座 |
CN111945858A (zh) * | 2020-08-12 | 2020-11-17 | 喆祥(杭州)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漏水防臭地漏芯 |
CN115404977A (zh) * | 2022-08-17 | 2022-11-29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防堵雨水箅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21983U (zh) | 一种市政路面的排水井盖 | |
CN207376460U (zh) | 一种公路桥面的排水装置 | |
CN207121984U (zh) | 一种市政路面防臭水井盖 | |
CN207110014U (zh) | 一种市政雨水排放系统 | |
CN207211547U (zh) | 一种房屋雨水分流与收集装置 | |
CN108661152A (zh) | 一种雨污分流型雨水口结构 | |
KR101224277B1 (ko) | 저류조를 이용한 오수 및 계곡수 분리용 초기우수 보관 처리 시스템 | |
CN207277485U (zh) | 海绵城市排洪系统 | |
CN206784544U (zh) | 一种海绵城市导水装置 | |
CN207003629U (zh) | 一种污水处理分流井 | |
CN106958287B (zh) | 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物滞留池系统 | |
KR101305971B1 (ko) | 하수구용 배수장치 | |
CN206512847U (zh) | 一种雨水初期弃流过滤装置 | |
CN105318046B (zh) | 一种单向阀及具有自动调节阀口大小的排泥阀装置 | |
CN205530640U (zh) | 雨污分流井 | |
CN208785932U (zh) | 一种排水系统 | |
CN202324162U (zh) | 城市下水管道排污器 | |
CN206829303U (zh) | 雨水截污分流装置及排水系统 | |
CN207582227U (zh) | 一种改进的路面排水装置 | |
CN207331947U (zh) | 一种安全分流沉砂装置 | |
CN205917829U (zh) |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 |
CN111794204B (zh) | 基于降雨量的边坡内部自动排水结构 | |
CN214530982U (zh) | 一种雨污分流结构 | |
CN111622331B (zh) | 一种渗透式自动复位雨水弃流井 | |
CN211037059U (zh) | 一种市政道路用井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3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308, Third Floor, 57 Huali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Hongs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3, Jinyan Building, 120 Yanling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Zhong L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