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06627U - 一种车身下车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下车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06627U
CN207106627U CN201720945936.0U CN201720945936U CN207106627U CN 207106627 U CN207106627 U CN 207106627U CN 201720945936 U CN201720945936 U CN 201720945936U CN 207106627 U CN207106627 U CN 207106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ant beam
longeron
lower body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459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永宏
袁焕泉
陈东
熊志华
耿富荣
汪芳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459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06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06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06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下车体结构,其包括前舱骨架总成、前地板骨架总成以及用于在所述前舱骨架总成和前地板骨架总成之间传递各向冲击力的中部斜梁总成,所述中部斜梁总成连接所述前舱骨架总成和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本实用新型结构布置合理,能够依据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分散传递情况和车身各区域的不同功能特点进行设计,具有安全系数高和轻量化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下车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下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绝大多数都具有作为整车骨架的下车体框架。作为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下车体框架是汽车的基体。汽车绝大多数部件及总成都是通过下车体框架来固定的,如发动机、传动系、悬架、转向系统、驾驶室、货箱和相关操作机构。下车体框架起到支撑连接汽车各零部件的作用,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因此下车体框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
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驾驶体验、环保要求等主观和客观因素的推动下,碰撞安全性和轻量化设计成为目前车身设计的重要课题,也是未来必然发展趋势。由于在非承载式车辆中,下车体框架是在碰撞安全中起关键作用的零部件,因此针对车身下车体框架进行合理布置是提高汽车车身的抗撞能力、刚度特性的最有效措施,对整车性能有重要贡献。
现有的车身下车体框架一般于其前部设计了加强结构以及溃缩吸能结构以达到碰撞发生时能够有效保护乘员舱、油箱与其他重要零部件的目的,但是其设计存在的普遍技术问题是其结构布置不够合理,未能依据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分散传递情况和各区域的不同功能特点来设计具有高安全系数且轻量化的下车体框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布置合理,能够依据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分散传递情况和各区域的不同功能特点进行设计的安全系数高且轻量化的车身下车体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车身下车体结构,其包括前舱骨架总成、前地板骨架总成以及用于在所述前舱骨架总成和前地板骨架总成之间传递各向冲击力的中部斜梁总成,所述中部斜梁总成连接所述前舱骨架总成和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
优选地,所述中部斜梁总成包括主斜梁构件,所述主斜梁构件包括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所述前舱骨架总成及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相接的若干个连接端。
优选地,所述主斜梁构件包括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所述前舱骨架总成的左前舱纵梁、右前舱纵梁及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的左门槛纵梁、右门槛纵梁相接的若干个连接端。
优选地,所述中部斜梁总成包括连接所述左门槛纵梁和右门槛纵梁的至少一根中地板横梁。
优选地,所述主斜梁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左前舱纵梁的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右前舱纵梁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左门槛纵梁的第三连接端及连接于所述右门槛纵梁的第四连接端。
优选地,所述主斜梁构件呈X形。
优选地,所述主斜梁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左前舱纵梁的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右前舱纵梁的第二连接端及连接于所述中地板横梁上的第三连接端。
优选地,所述主斜梁构件呈Y形。
优选地,所述中部斜梁总成包括支斜梁构件,所述支斜梁构件连接所述主斜梁构件与所述中地板横梁。
优选地,所述车身下车体结构还包括沿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的纵向设置的中通道及与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相接的后地板骨架总成,所述中通道连接所述中部斜梁总成与所述后地板骨架总成。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车身下车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根据汽车车身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分散传递情况以及乘用车溃缩吸能区、高刚性乘员舱等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提出了更合理的下车体结构,其有益效果包括:
(1)通过在前舱骨架总成和前地板骨架总成之间设置中部斜梁总成,形成前舱骨架总成和前地板骨架总成之间的载荷传递结构,可以极大提高前舱骨架总成和前地板骨架总成的横向稳定性,刚度性能强,在满足目标刚度的前提下实现下车体结构的轻量化,在发生正面或侧面碰撞时,碰撞载荷可以实现多路径分散传递,抗冲击能力强;
(2)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下车体结构可以取消中通道及地板纵梁结构,便于设计可布置电池包的平地板结构,可作为电动车的下车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正面碰撞载荷传递路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侧面碰撞载荷传递路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正面碰撞载荷传递路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侧面碰撞载荷传递路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正面碰撞载荷传递路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侧面碰撞载荷传递路径示意图。
其中,1-前舱骨架总成,11-左前舱纵梁,12-右前舱纵梁,2-前地板骨架总成,21-左门槛纵梁,22-右门槛纵梁,3-中部斜梁总成,31-主斜梁构件,311-第一连接端,312-第二连接端,313-第三连接端,314-第四连接端,32-支斜梁构件,33-中地板横梁,4-后地板骨架总成,41-左地板纵梁,42-右地板纵梁,43-后地板横梁,5-中通道,6-贯通梁,7-吸能盒,8-防撞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附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车身下车体结构,其包括前舱骨架总成1、前地板骨架总成2以及用于在所述前舱骨架总成1和前地板骨架总成2之间传递各向冲击力的中部斜梁总成3,所述中部斜梁总成3连接所述前舱骨架总成1和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2。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车身下车体结构,根据汽车车身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分散传递情况以及乘用车溃缩吸能区、高刚性乘员舱等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提出了更合理的下车体结构;通过在前舱骨架总成1和前地板骨架总成2之间设置中部斜梁总成3,形成前舱骨架总成1和前地板骨架总成2之间的载荷传递结构,可以极大提高前舱骨架总成1和前地板骨架总成2的横向稳定性,刚度性能强,在满足目标刚度的前提下实现下车体结构的轻量化,在发生正面或侧面碰撞时,碰撞载荷可以实现多路径分散传递,抗冲击能力强。
所述中部斜梁总成3包括主斜梁构件31,所述主斜梁构件31包括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所述前舱骨架总成1及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2相接的若干个连接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舱骨架总成1包括前舱纵梁,具体地,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前舱纵梁11和右前舱纵梁12;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2包括门槛纵梁,具体地,包括相对设置的左门槛纵梁21和右门槛纵梁22。所述中部斜梁总成3将所述左前舱纵梁11、右前舱纵梁12、左门槛纵梁21和右门槛纵梁22连接成一个整体。具体地,所述主斜梁构件31包括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所述左前舱纵梁11、右前舱纵梁12、左门槛纵梁21和右门槛纵梁22相接的若干个连接端。通过在前舱纵梁与门槛纵梁之间设置中部斜梁总成,形成前舱骨架总成和前地板骨架总成之间的载荷传递结构,可以极大提高前舱纵梁与门槛纵梁的横向稳定性,在发生正面或侧面碰撞时,碰撞载荷可以通过前舱纵梁及与之贯通连接的门槛纵梁以及通过所述中部斜梁总成实现多路径分散传递,抗冲击能力强。
所述主斜梁构件31包括连接于所述左前舱纵梁11上的第一连接端311、连接于所述右前舱纵梁12上的第二连接端312、连接于所述左门槛纵梁21上的第三连接端313及连接于所述右门槛纵梁22上的第四连接端3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斜梁构件31呈X形。通过主斜梁构件31的四个连接端分别与前舱骨架总成1、前地板骨架总成2的连接,尤其是主斜梁构件31的X形结构设计,形成三角形的载荷传递结构,可以极大提高前舱纵梁与门槛纵梁的横向稳定性,刚度性能强,在满足目标刚度的前提下实现下车体结构的轻量化;在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载荷可以通过前舱纵梁及与之贯通连接的门槛纵梁以及通过所述主斜梁构件实现多路径分散传递,通过所述主斜梁构件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对抗正面碰撞产生的冲击力,极大地减少了乘员舱区域的形变;从侧碰角度看,形成多个侧面载荷传递通道,增加侧面碰撞能量的分散和传递路径,抗冲击能力强。
所述主斜梁构件31的第一连接端311与所述左前舱纵梁11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312与所述右前舱纵梁12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313与所述左门槛纵梁21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端314与右门槛纵梁22的端部相连接。通过主斜梁构件31的各连接端与各个纵梁的端部连接,有利于各个纵梁的荷载传递,避免各个纵梁的挠度过大。
所述中部斜梁总成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的左门槛纵梁21与所述右门槛纵梁22之间的至少一根中地板横梁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地板横梁33的数量为两根。从侧碰角度看,门槛纵梁与前舱纵梁通过主斜梁构件31、中地板横梁33连成一体,形成多个侧面载荷传递通道,增加侧面碰撞能量的分散和传递路径,抗冲击能力强;
所述中部斜梁总成3还包括支斜梁构件32,所述支斜梁构件32连接所述主斜梁构件31与所述中地板横梁33。所述支斜梁构件32的设置,有利于荷载的分散传递,尤其是增加正面碰撞荷载的分散传递路径。所述支斜梁构件32包括与所述主斜梁构件31及所述中地板横梁33相接的若干个连接端。
较佳地,所述支斜梁构件32为直梁结构,所述支斜梁构件32的数目为至少两根,所述支斜梁构件呈轴对称分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斜梁构件32的数目为两根,所述支斜梁构件32呈V形分布。通过呈V形的支斜梁构件32与所述主斜梁构件31组合,形成多个三角形的网状拓扑形结构,可以极大提高各纵梁的横向稳定性和刚度特性,提高防撞能力。通过主斜梁构件和支斜梁构件将前舱纵梁与门槛纵梁连接一起,形成多个三角形的稳固结构,极大提高各纵梁的横向稳定性,使得乘员舱保护区的刚度特性好,整个下车体框架布置合理,刚柔组合综合性能好,可以在满足目标刚度的前提下实现下车体平台轻量化。
所述车身下车体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2相连接的后地板骨架总成4。所述后地板骨架总成4包括地板纵梁,具体地,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地板纵梁41和右地板纵梁42,所述左地板纵梁41和所述右地板纵梁42间连接有至少一根后地板横梁43。所述后地板骨架总成4能够抵抗来自后面碰撞的冲击力,分散和传递后面碰撞和侧面碰撞的荷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地板横梁43的数量为两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下车体结构还包括中通道5,所述中通道5连接所述中部斜梁总成3与所述后地板骨架总成4,所述中通道5沿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的纵向设置,尤其是沿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的中心线设置。通过设置中通道5,增加了正面碰撞的荷载分散和传递路径,提高了乘员舱的刚性;并且使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2与所述后地板骨架总成4的联系更为紧密,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中通道5可与所述主斜梁构件31或者所述支斜梁构件32或者所述中地板横梁33相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通道5连接所述中地板横梁33与所述后地板横梁43的中部,有利于荷载自所述支斜梁构件32的端部顺利传递至所述中地板横梁33,有利于减少所述中地板横梁33在荷载传递过程中的产生的挠度。所述中通道5通过所述中地板横梁33与所述门槛纵梁连接,通过所述后地板横梁43与所述地板纵梁连接,增加侧面碰撞能量的分散和传递路径,提高了所述下车体结构承受侧面碰撞的能力。通过所述主斜梁构件和所述支斜梁构件将所述前舱纵梁、门槛纵梁、中通道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多个三角形的网状吸能防撞结构,有利于正面、侧面和后面碰撞的能量分散和传递。
所述左前舱纵梁11与所述左门槛纵梁21之间、所述左门槛纵梁21与所述左地板纵梁41之间、所述右前舱纵梁12与所述右门槛纵梁22之间及所述右门槛纵梁22与所述右地板纵梁42之间设有贯通梁6。通过所述贯通梁6将所述前舱纵梁、门槛纵梁和地板纵梁连接成一体,有利于荷载的顺利传递。所述贯通梁6为能够传递和分散碰撞能量的任意截面形状、尺寸的薄壁梁结构,所述贯通梁6的轴线呈直线或者折线或者一定弧度的曲线,较佳地,所述贯通梁6的轴线呈直线,且所述贯通梁6与所述前舱纵梁、门槛纵梁之间相交成一大于0°小于90°的夹角,更有利于下车体结构的设计。
所述左前舱纵梁11的一端与所述左门槛纵梁21相连接,另一端设有吸能盒7;所述右前舱纵梁12的一端与所述右门槛纵梁22相连接,另一端设有吸能盒7。所述左地板纵梁41的一端与所述左门槛纵梁21相连接,另一端设有吸能盒7;所述右地板纵梁42的一端与所述右门槛纵梁22相连接,另一端设有吸能盒7。所述吸能盒7的一端与所述前舱纵梁或地板纵梁连接,另一端与防撞梁8连接。通过所述防撞梁8的高刚度防撞及所述前舱纵梁、地板纵梁、吸能盒7的溃缩吸能,有效地减少正面碰撞对乘员舱产生的冲击和伤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舱纵梁可为具有一定截面形状的薄壁梁,为了更好地溃缩吸能,设置有诱导槽等弱化结构;所述主斜梁构件31可为能够传递和分散碰撞能量的任意截面形状、尺寸的薄壁梁结构,所述主斜梁构件31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形式,或者所述主斜梁构件31的各端部之间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成一体;所述支斜梁构件32可为能够传递和分散碰撞能量的任意截面形状、尺寸的薄壁梁结构;所述中地板横梁33可为能够传递和分散侧面碰撞能量的任意截面形状、尺寸的薄壁梁结构。
请参阅附图4,公开了本实施例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正面碰撞载荷传递路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舱骨架总成1所在的前机舱区域为溃缩吸能区,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2所在的区域为高刚性加固的乘员舱区域。发生正面碰撞时,所述中部斜梁总成3能够在所述前舱骨架总成1和前地板骨架总成2之间传递冲击力,尤其是纵向冲击力。一部分能量利用吸能盒、前舱纵梁等结构上的变形得到消耗;一部分能量通过前舱纵梁、主斜梁构件、贯通梁、门槛纵梁形成的路径进行能量分散传递;一部分能量通过主斜梁构件、支斜梁构件形成的多个三角形的网状结构得到消耗,并通过中通道向车身中后部传递;通过多通道的能量分散传递,能够有效减少传递至乘员舱区域的变形量,同时由于三角形的稳固结构对于乘员舱区域的加固作用,能够有效保障碰撞发生时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
请参阅附图5,公开了本实施例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侧面碰撞载荷传递路径。发生侧面碰撞时,作用于门槛纵梁上的横向冲击力通过所述贯通梁、主斜梁构件、中地板横梁分散传递,形成多个侧向的能量传递通道,实现了冲击载荷的分散和传递,减少了传递到乘员舱的碰撞能量。同样地,所述主斜梁构件、支斜梁构件形成的多个三角形的网状结构能够有效对抗侧面碰撞产生的横向冲击力,减少侧面碰撞时乘员舱区域产生的形变。通过所述中部斜梁总成3的主斜梁构件31,能够将所述作用在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2上的横向冲击力向所述前舱骨架总成1传递,即所述中部斜梁总成3能够在所述前舱骨架总成1和前地板骨架总成2之间传递横向冲击力;另外,所述中地板横梁33能够在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2的所述左门槛纵梁21和右门槛纵梁22之间传递横向冲击力。
实施例二
请参阅附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取消中通道5,通过取消中通道结构,便于设计可布置电池包的平地板结构,可用于作为电动车的下车体结构。在所述主斜梁构件31和支斜梁构件32形成多个三角形的稳固结构的基础上,既能够保证下车体结构应对正面碰撞荷载的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又能够减轻下车体框架的重量,还能够为电动车下车体平台的结构设计提供解决方案。
请参阅附图6,公开了本实施例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正面碰撞载荷传递路径。发生正面碰撞时,所述中部斜梁总成3能够在所述前舱骨架总成1和前地板骨架总成2之间传递冲击力,尤其是纵向冲击力。一部分能量利用吸能盒、前舱纵梁等结构上的变形得到消耗;一部分能量通过前舱纵梁、主斜梁构件、贯通梁、门槛纵梁形成的路径进行能量分散传递;一部分能量通过主斜梁构件、支斜梁构件形成的多个三角形的网状结构得到消耗;通过多通道的能量分散传递,能够有效减少传递至乘员舱区域的变形量;同时由于三角形的稳固结构对于乘员舱区域的加固作用,能够有效保障碰撞发生时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
请参阅附图7,公开了本实施例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侧面碰撞载荷传递路径。发生侧面碰撞时,作用于门槛纵梁上的荷载通过所述贯通梁、主斜梁构件、中地板横梁分散传递,形成多个侧向的能量传递通道,实现了冲击载荷的分散和传递,减少了传递到乘员舱的碰撞能量。同样地,所述主斜梁构件、支斜梁构件形成的多个三角形的网状结构能够有效对抗侧面碰撞产生的横向冲击力,减少侧面碰撞时乘员舱区域产生的形变。通过所述中部斜梁总成3的主斜梁构件31,能够将所述作用在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2上的横向冲击力向所述前舱骨架总成1传递,即所述中部斜梁总成3能够在所述前舱骨架总成1和前地板骨架总成2之间传递横向冲击力;另外,所述中地板横梁33能够在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2的所述左门槛纵梁21和右门槛纵梁22之间传递横向冲击力。
实施例三
请参阅附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主斜梁构件31包括连接于所述左前舱纵梁11上的第一连接端311、连接于所述右前舱纵梁12上的第二连接端312及连接于所述中地板横梁33上的第三连接端3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斜梁构件31呈Y形。通过主斜梁构件31的三个连接端分别与前舱骨架总成1、前地板骨架总成2的连接,尤其是主斜梁构件31的Y形结构设计,可以极大提高前舱纵梁与门槛纵梁的横向稳定性,刚度性能强,并且在满足目标刚度的前提下实现下车体结构的轻量化;在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载荷可以通过前舱纵梁及与之贯通连接的门槛纵梁以及通过所述主斜梁构件实现多路径分散传递,通过所述主斜梁构件形成的多边形结构对抗正面碰撞产生的冲击力,极大地减少了乘员舱区域的形变;从侧碰角度看,形成多个侧面载荷传递通道,增加侧面碰撞能量的分散和传递路径,抗冲击能力强。较佳地,所述主斜梁构件31的第一连接端311与所述左前舱纵梁11的端部相接,所述第二连接端312与所述右前舱纵梁12的端部相接,所述第三连接端313与所述中地板横梁33的中部相接,有利于各个纵梁的荷载传递,避免各个纵梁的挠度过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斜梁构件32呈八字形分布。
请参阅附图8,公开了本实施例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正面碰撞载荷传递路径。本实施例的车身下车体结构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其中部斜梁总成3能够在所述前舱骨架总成1和前地板骨架总成2之间传递冲击力,尤其是纵向冲击力。一部分能量利用吸能盒、前舱纵梁等结构上的变形得到消耗;一部分能量通过前舱纵梁、主斜梁构件、贯通梁、门槛纵梁形成的路径进行能量分散传递;一部分能量通过主斜梁构件、支斜梁构件形成的多个多边形的网状结构得到消耗;通过多通道的能量分散传递,能够有效减少传递至乘员舱区域的变形量;同时由于主斜梁构件的Y形稳固结构对于乘员舱区域的加固作用,能够有效保障碰撞发生时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
请参阅附图9,公开了本实施例的车身下车体结构的侧面碰撞载荷传递路径。本实施例的车身下车体结构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作用于门槛纵梁上的荷载通过所述贯通梁、主斜梁构件、中地板横梁分散传递,形成多个侧向的能量传递通道,实现了冲击载荷的分散和传递,减少了传递到乘员舱的碰撞能量。同样地,所述主斜梁构件、支斜梁构件形成的多个多边形的网状结构能够有效对抗侧面碰撞产生的横向冲击力,减少侧面碰撞时乘员舱区域产生的形变。通过所述中部斜梁总成3的主斜梁构件31,能够将所述作用在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2上的横向冲击力向所述前舱骨架总成1传递,即所述中部斜梁总成3能够在所述前舱骨架总成1和前地板骨架总成2之间传递横向冲击力;另外,所述中地板横梁33能够在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2的所述左门槛纵梁21和右门槛纵梁22之间传递横向冲击力。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身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舱骨架总成、前地板骨架总成以及用于在所述前舱骨架总成和前地板骨架总成之间传递各向冲击力的中部斜梁总成,所述中部斜梁总成连接所述前舱骨架总成和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斜梁总成包括主斜梁构件,所述主斜梁构件包括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所述前舱骨架总成及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相接的若干个连接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斜梁构件包括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所述前舱骨架总成的左前舱纵梁、右前舱纵梁及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的左门槛纵梁、右门槛纵梁相接的若干个连接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斜梁总成包括连接所述左门槛纵梁和右门槛纵梁的至少一根中地板横梁。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身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斜梁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左前舱纵梁的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右前舱纵梁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左门槛纵梁的第三连接端及连接于所述右门槛纵梁的第四连接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斜梁构件呈X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斜梁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左前舱纵梁的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右前舱纵梁的第二连接端及连接于所述中地板横梁上的第三连接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斜梁构件呈Y形。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斜梁总成包括支斜梁构件,所述支斜梁构件连接所述主斜梁构件与所述中地板横梁。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沿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的纵向设置的中通道及与所述前地板骨架总成相接的后地板骨架总成,所述中通道连接所述中部斜梁总成与所述后地板骨架总成。
CN201720945936.0U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车身下车体结构 Active CN207106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5936.0U CN207106627U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车身下车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5936.0U CN207106627U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车身下车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06627U true CN207106627U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72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45936.0U Active CN207106627U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车身下车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066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9049A (zh) * 2018-06-13 2018-10-02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下车体框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9049A (zh) * 2018-06-13 2018-10-02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下车体框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31387U (zh) 下车体框架结构
CN206125173U (zh) 车架组件以及电动汽车
CN205273623U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CN103770841B (zh) 一种汽车车身骨架结构
CN106882272A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CN111169547B (zh) 车身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04871195U (zh) 一种整体车架结构
CN207535988U (zh) 前舱传力结构
CN106476893A (zh) 汽车的前舱总成及其汽车
CN106005015A (zh) 一种纯电动车车架结构
CN113954970A (zh) 一种车身前部框架结构
CN206856654U (zh) 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
CN203651909U (zh) 一种具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
CN207106627U (zh) 一种车身下车体结构
CN111376983A (zh) 用于加强电动汽车车身正面碰撞性能的加强结构
CN102785701B (zh) 一种轿车前车体结构
CN110758562B (zh) 一种平台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平台车辆
CN210971297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的骨架结构
CN207595061U (zh) 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111169268B (zh) 电池包侧碰保护框架及汽车
CN204915840U (zh) 一种汽车a柱的上边梁
CN102975770B (zh) 汽车地板
CN202783408U (zh)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
CN214112683U (zh) 一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CN208036444U (zh) 车身后地板骨架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