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17615U - 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17615U
CN207017615U CN201720523714.XU CN201720523714U CN207017615U CN 207017615 U CN207017615 U CN 207017615U CN 201720523714 U CN201720523714 U CN 201720523714U CN 207017615 U CN207017615 U CN 207017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eader
columns
framework
extension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237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永选
张军辉
彭小飞
张华亮
刘方星
邓锐
万先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Bureau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Bureau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Bureau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237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17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17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176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第三框架,第一框架包括第一立柱以及第一横柱,第一立柱与第二框架固定连接;第二框架包括第二立柱以及第二横柱,第二立柱的数量与第一立柱的数量相同且第二立柱的位置与第一立柱相对应;第三框架包括框架主体与延伸部,框架主体包括多根第三横柱,多根第三横柱与第二立柱的远离第一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延伸部包括至少两根延伸横柱,以及连接至少两根延伸横柱的固定横柱,至少两根延伸横柱均与第三横柱固定连接。该施工支架可以放置在商业综合体的外廊,而第三框架的延伸部则可以从外廊向着远离该建筑物的方向伸出,工人在第三框架的延伸部就可以对该建筑物的外墙进行施工。

Description

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商业综合体建筑不断涌现,在商业综合体的外墙进行施工一直是商业综合体建筑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现有技术往往采取在地面搭设落地钢管操作架甚至满堂架作为临边施工的平台。搭设落地钢管操作架设甚至满堂架不仅材料占用率较大,搭设耗时较长,施工效率较低,而且占地面积大,严重影响其他项目的交叉作业。因此,如何更快捷有效地进行商业综合体的外墙施工是本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改善了现有技术通过搭设落地钢管操作架甚至满堂架而导致的搭设时间长、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支架,所述施工支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第三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多根第一立柱以及将所述多根第一立柱中的相邻两根第一立柱固定连接的第一横柱,所述多根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架包括多根第二立柱以及将所述多根第二立柱中的相邻两根第二立柱固定连接的第二横柱,所述多根第二立柱的数量与所述多根第一立柱的数量相同且第二立柱的位置与第一立柱相对应,所述第二立柱与对应的第一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框架包括框架主体与延伸部,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多根第三横柱,所述多根第三横柱与所述第二立柱的远离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包括至少两根延伸横柱,以及连接所述至少两根延伸横柱的固定横柱,所述至少两根延伸横柱均与所述第三横柱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施工系统,所述施工系统包括上述的施工支架以及多个沙袋,多个沙袋放置于所述多根第一横梁构成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的有益效果为:
所述施工支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第三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多根第一立柱以及将所述多根第一立柱中的相邻两根第一立柱固定连接的第一横柱,所述多根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架包括多根第二立柱以及将所述多根第二立柱中的相邻两根第二立柱固定连接的第二横柱,所述多根第二立柱的数量与所述多根第一立柱的数量相同且第二立柱的位置与第一立柱相对应,所述第二立柱与对应的第一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框架包括框架主体与延伸部,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多根第三横柱,所述多根第三横柱与所述第二立柱的远离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包括至少两根延伸横柱,以及连接所述至少两根延伸横柱的固定横柱,所述至少两根延伸横柱均与所述第三横柱固定连接。该施工支架可以放置在商业综合体的外廊,而第三框架的延伸部则可以从外廊向着远离该建筑物的方向伸出,工人在第三框架的延伸部就可以对该建筑物的外墙进行施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支架通过延伸部的设置改善了现有技术通过搭设落地钢管操作架而导致的搭设时间长、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支架的第一框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支架的第三框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支架的一个具体运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施工支架;110-第一框架;111-第一立柱;112-第一横柱;113-滑轮;114-第一横梁;120-第二框架;121-第二立柱;122-第二横柱;123-斜梁;130-第三框架;131-框架主体;1311-第三横柱;132-延伸部;1321-延伸横柱;1322-固定横柱;133-第三立柱;134-横栏;140-梯架;200-沙袋。
具体实施方式
详情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支架100包括第一框架110、第二框架120以及第三框架130,第一框架110的一侧与第二框架120固定连接,第二框架120的远离第一框架110的一侧与第三框架130固定连接。
第一框架110包括多根第一立柱111,以及将多根第一立柱111中相邻两根固定连接的第一横柱112。第一立柱111的远离第二框架120的一端均设置有滑轮113,详情参见图1和图2。第一框架110还包括多根第一横梁114,详情参见图3,多根第一横梁114固定连接于相对的所述第一横柱112。
第一立柱111的数量具体可以为四根,且四根第一立柱111可以围成一个长方形,详情请参见图3,第一立柱111在图3中为长方形的四个顶点。
四根第一立柱111均可以为长方体柱体,也可以为圆柱体,第一立柱111的具体形状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且四根第一立柱111的长度可以一致,以便使得第一框架110更加稳固。每根第一立柱111的一端与第二框架120固定连接,每根第一立柱111的另一端设置有滑轮113。
可以理解,第一立柱111具体可以为四根,也可以为其他的数量,例如三根或五根,第一立柱111的具体数量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第一立柱111可以围成长方形,也可以围成其他形状,如四根第一立柱111可以围成平行四边形,三根第一立柱111可以围成三角形,五根第一立柱111可以围成五边形。第一立柱111围成什么形状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3所示,第一立柱111组成长方形的四个顶点,第一横柱112将相邻的两根第一立柱111连接,组成长方形的边长,第一横柱112具体可以设置在第一立柱111的靠近滑轮113的一侧。
第一横梁114与第一横柱112中较长的一组平行,且与第一横柱112中较短的一组垂直。第一横梁114的数量具体可以为两根,两根第一横梁114所在的平面为四根第一横柱112围成的平面。两根第一横梁114可以按照相同的距离间隔均匀分布,详情请参见图3。两根第一横梁114与邻近的第一横梁114可以共同搭载负重,例如图3示出的沙袋200。
第二框架120包括多根第二立柱121,以及将多根第二立柱121中相邻两根第二立柱121固定连接的第二横柱122,第二立柱121的数量与第一立柱111的数量相同,且第二立柱121的位置与第一立柱111的位置相对应,每根第二立柱121与对应的第一立柱111固定连接。
详情请参见图1和图2,第二立柱121的数量与第一立柱111的数量相同,具体可以为四根,且每根第二立柱121均可以作为第一立柱111的延伸。
第二立柱121具体可以为棱柱,也可以为圆柱,第二立柱121的具体结构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第二立柱121与第一立柱111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四根第二横柱122,四根第二横柱122可以围成与四根第一横柱112相同的长方形。第二横柱122的两端均可以与第二立柱121相连,也可以在第二横柱122的中间位置设置多个第二立柱121,从而加强第二框架120的整体框架的牢固程度。第二立柱121的一端与第一立柱111固定连接,第二立柱121的另一端与第三框架130连接。
第二框架120还可以包括斜梁123,斜梁123的数量可以为两根,也可以为更多,斜梁123的一端与第二立柱121的靠近第二横柱122的部位连接,斜梁123的另一端与第三框架130连接。
第三框架130包括框架主体131和延伸部132,框架主体131包括多根第三横柱1311,多根第三横柱1311与第二立柱121的远离第一立柱111的一端固定连接,详情参见图1。具体地,第一框架110、第二框架120以及第三框架130均可以由钢质材料制成。当然,第一框架110、第二框架120以及第三框架130的具体材料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见图4,延伸部132包括至少两根延伸横柱1321,以及连接延伸横柱1321的固定横柱1322,至少两根延伸横柱1321均与第三横柱1311固定连接。具体地,延伸横柱1321可以为两根,且两根延伸横柱1321设置于如图4示出的上侧的第三横柱1311以及如图4示出的下侧的第三横柱1311的向右侧延伸方向的延长线上。
固定横柱1322的一端与两根延伸横柱1321中一根的远离第三横柱1311的一端连接,固定横柱1322的另一端与两根延伸横柱1321中另一根的远离第三横柱1311的一端连接。
具体地,两根延伸横柱1321与固定横柱1322连接围成的平面在多根第三横柱1311围成的平面内。
第三框架130还包括第三立柱133,详情请参见图1和图4。第三立柱133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三横柱1311与延伸横柱1321相交的位置,以及延伸横柱1321的远离第三横柱1311的端部。具体地,第三立柱133可以为四根,四根第三立柱133中的两根分别设置于第三横柱1311与两根延伸横柱1321相交的位置,四根第三立柱133中的另外两根分别设置于两根延伸横柱1321的远离第三横柱1311的端部。
第二框架120的斜梁123的远离第二立柱121的一端具体与延伸横柱1321的一端第三横柱1311的端部固定连接。
具体地,上述的四根第三立柱133均可以垂直于两根延伸横柱1321与固定横柱1322连接围成的平面。
多根第三立柱133的相邻两根第三立柱133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横栏134,详情参见图1,横栏134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立柱的延伸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梯架140,详情请参见图1和图5,梯架140可以从第一框架110连接到第三框架130,且设置在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围成的整体框架的侧面。梯架14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立柱111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梯架140的一端与第一横柱112固定连接,梯架140的另一端与第三横柱1311固定连接。
梯架140可以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两根竖向构件以及连接两根竖向构件的脚踏板,竖向构件以及脚踏板均可以由角钢材料制成。脚踏板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竖向构件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立柱133的高度可以为1.2米,由50mm×50mm×3mm角钢组成,梯架140中的竖向构件以及脚踏板均可以为50mm×50mm×3mm的角钢。施工支架100的第一立柱111、第二立柱121、第三立柱133、第一横柱112、第二横柱122、第三横柱1311、斜梁123、第一横梁114等均可以为70X70X5.0mm的方管。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支架100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制造:第一立柱111与第二立柱121可以为同一根立柱,将四根立柱与第三横柱1311焊接;然后再在四根立柱的适当位置焊接第一横梁114和第二横梁,构成包括第一框架110以及第二框架120在内的整体框架。然后在该整体框架的一侧设置梯架140,具体可以将两根竖向构件与第三横梁以及第一横梁114焊接,然后再在两根竖向构件之间焊接多个脚踏板,从而构成梯架140。然后在四根立柱的底部安装滑轮113。在第一框架110的第一横柱112处焊接第一横梁114,并且在第一横梁114所在的位置放置沙袋200,完成配重。在第三框架130所在的延伸部132以及框架主体131铺满脚手板。随后焊接第三立柱133以及连接第三立柱133的横栏134。在焊接完成该施工支架100后,进行检测和试运行,在验收合格后,该施工支架100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施工系统,包括上述的施工支架100以及多个沙袋200,多个沙袋200放置于施工支架100的第一框架110的多根第一横梁114构成的区域。
多个沙袋200具体可以放置于沙箱内,沙箱为如图1中示出的位于第一框架110的长方体结构,沙箱的内部可以均匀铺设沙袋200,且沙箱的外侧可以贴警示标牌“配重沙箱禁止挪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支架100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5所示,将该施工支架100置于建筑物的外侧走廊,且将第三框架130的延伸部132朝向远离该建筑物的一侧。将足够重量的沙袋200放置在多根第一横梁114构成的区域,确保当工人站在第三框架130的延伸部132不会导致该施工支架100倾倒时,工人通过梯架140依次经过第一框架110、第二框架120以及第三框架130爬升至第三框架130的延伸部132。由于第一框架110的四根第一横梁114围成的区域、第二框架120的四根第二横梁围成的区域以及第三框架130的四根第三横梁围成的区域以及延伸横柱1321与固定横柱1322围成的区域均可以铺设脚手板,因此,工人可以在第三框架130的延伸部132以及框架主体131所在的范围内自由行走。由于第三框架130的延伸部132从该建筑物延伸出来,故工人站在延伸部132所在的区域,便可以对建筑物的外墙进行施工。第三立柱133以及连接第三立柱133的横栏134则可以起到防止工人失足摔倒的作用。当需要更改装修位置时,只需利用滑轮113移动整个施工支架100,沿建筑物的外侧走廊移动,即可快速地对较大范围的区域进行施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支架100以及施工系统的安装和拆卸速度快,灵活性较高,使用方便,操作便捷,从而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缩短工期。且该施工支架100可重复使用,易于移动,占地面积较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支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第三框架,
所述第一框架包括多根第一立柱以及将所述多根第一立柱中的相邻两根第一立柱固定连接的第一横柱,所述多根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框架包括多根第二立柱以及将所述多根第二立柱中的相邻两根第二立柱固定连接的第二横柱,所述多根第二立柱的数量与所述多根第一立柱的数量相同且第二立柱的位置与第一立柱相对应,所述第二立柱与对应的第一立柱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框架包括框架主体与延伸部,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多根第三横柱,所述多根第三横柱与所述第二立柱的远离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延伸部包括至少两根延伸横柱,以及连接所述至少两根延伸横柱的固定横柱,所述至少两根延伸横柱均与所述第三横柱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根延伸横柱与所述固定横柱连接围成的平面在所述多根第三横柱围成的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架包括多根第三立柱,所述多根第三立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柱与所述延伸横柱相交的位置以及所述延伸横柱的远离所述第三横柱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第三立柱均垂直于所述至少两根延伸横柱与所述固定横柱连接围成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架包括横栏,所述横栏固定连接于所述多根第三立柱中的相邻两根第三立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第一立柱的远离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均设置有滑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还包括多根第一横梁,所述多根第一横梁固定连接于相对的所述第一横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还包括斜梁,所述斜梁的一端与所述延伸横柱的远离所述第三横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斜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梯架,所述梯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立柱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柱固定连接,所述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柱固定连接。
10.一种施工系统,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支架以及多个沙袋,所述多个沙袋放置于所述多根第一横梁构成的区域。
CN201720523714.XU 2017-05-11 2017-05-11 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17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23714.XU CN207017615U (zh) 2017-05-11 2017-05-11 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23714.XU CN207017615U (zh) 2017-05-11 2017-05-11 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17615U true CN207017615U (zh) 2018-02-16

Family

ID=61476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2371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17615U (zh) 2017-05-11 2017-05-11 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176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0518A (zh) * 2017-05-11 2017-07-07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0518A (zh) * 2017-05-11 2017-07-07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2839A (zh) 一种悬挑结构模板排架的搭设方法
CN210164286U (zh) 高空大跨度钢结构桁架安装用的支撑装置
CN206873307U (zh) 移动式桥梁圆墩柱高空作业操作平台
CN206800949U (zh) 用于建筑施工高空作业的操作平台
CN207017615U (zh) 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
CN203878955U (zh) 一种烟囱法兰作业平台
CN109279480A (zh) 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拼接装置及方法
CN216476193U (zh) 一种模块化移动式钢构件安装操作平台
CN106930518A (zh) 施工支架及施工系统
CN109594759B (zh) 高度可调的拼装式双层外防护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2866793U (zh) 一种装配式施工电梯停层平台
CN201292511Y (zh) 修复立交桥高墩柱的竖直升降台
CN206428986U (zh) 一种可拆卸周转式支撑胎架
CN205633460U (zh) 一种建筑材料运输架
CN206616840U (zh) 一种移动式施工操作平台
CN207290059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管件放置架
CN104032940A (zh) 一种烟囱法兰作业平台
CN206969311U (zh) 一种放置钢筋节或箍筋支架
CN214329824U (zh) 用于高空作业的挂笼
CN204266194U (zh) 一种高压线下方围护桩施工用钢筋笼安装施工结构
CN210946528U (zh) 一种可移动式预制拼装吊篮
CN206581578U (zh) 用于悬挑式脚手架的双层吊篮施工装置
CN208899840U (zh) 用于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施工装置
CN219710941U (zh) 用于电梯井道内的提升式布料机操作平台
CN219604185U (zh) 一种移动式防撞护栏作业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