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29794U - 一种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29794U
CN206929794U CN201720680534.2U CN201720680534U CN206929794U CN 206929794 U CN206929794 U CN 206929794U CN 201720680534 U CN201720680534 U CN 201720680534U CN 206929794 U CN206929794 U CN 206929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oiler
exhaust
waste heat
flu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805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先庭
张茂勇
尚升
陈炜
石文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Datian Energy Industry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Datian Energy Industry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Datian Energy Industr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Datian Energy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7206805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29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29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29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属于锅炉供热和能源利用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三个以水为载热工质的热湿循环转移模块,其中排烟低温段中介循环水模块由中介循环水通过喷淋方式将锅炉低温段排烟温度降低到趋近大气温度并实现“消白”后排放,吸收排烟余热及凝结水,其中喷淋室与烟囱组合为一体化结构;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由升温后的中介循环水直接对锅炉进风进行喷淋加热加湿后,高湿进风通过锅炉进风口送入炉膛,从而将排烟凝结水以蒸汽形式又经历炉膛内燃烧过程转移到锅炉排烟中;已经显著提高了含湿量的锅炉排烟则通过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由热网回水等被加热水回收余热及凝结水;排烟再送入下游进行降温减湿后排出。

Description

一种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属于锅炉供热和能源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采用燃煤、天然气等燃料燃烧制热的锅炉排烟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因此传统锅炉的排烟温度通常达80~160℃左右,烟气中的大量潜热及显热均白白散失了。为回收烟气余热,目前常用的余热回收的方式及其特点如下:
(一)直接式显热回收:最为简单常用的方式,烟气余热用于预热锅炉进风、锅炉回水或者供热回水等,烟气处于显热换热区,锅炉效率一般最高在90%~93%左右,但烟气对空气只加热不加湿,烟气排放温度高,含湿量大,余热回收量有限。
(二)冷凝式锅炉热回收装置:排烟温度可降低至约50℃,烟气余热用于预热锅炉进风、锅炉回水或者供热回水等,烟气处于冷凝换热区,锅炉效率提高可达3%~6%左右,总的锅炉效率最高可达93~98%左右,系统的效率受到供热回水的影响大,如回水温度提高则必然导致排烟温度提高,而且烟温进一步降低有困难。
(三)基于吸收式热泵换热的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吸收式热泵系统的效率高,排烟温度可降低至20~30℃,烟气处于深度冷凝换热区,锅炉效率提高可达8%~13%左右,总的锅炉效率最高可达98~105%左右,系统的效率基本不受供热回水的影响。但是吸收式热泵的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运行维护成本较大,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其技术经济性,特别是对燃煤锅炉而言其经济性相对较差。
因此,上述各类锅炉排烟余热利用方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特别是其固有的缺点反映在技术可实施性、性价比等问题上,往往限制了其大规模采用。
另外,锅炉排烟因含有大量水蒸气,即使是已经实现了超低排放标准,但其烟囱出口往往存在“白烟”现象,特别是在冬季,因大量水汽与冷空气迅速大量凝结成水,表现为更显著地“白烟”现象,不少地方存在周边群众对该类污染提出异议的现象,因此要求锅炉烟囱“消白”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环保政策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是,针对上述锅炉排烟进行余热回收及消白中存在的节能和环保问题,采用基于水蒸气载热循环的锅炉排烟热湿直接回收方法,实现锅炉排烟热湿直接回收和烟囱排烟消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是:一种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以排烟所含水蒸气作为载热工质先后历经如下多种先后继起的工质形态:排烟所含水蒸气、中介循环水中的凝结水、锅炉进风所含水蒸气、炉膛燃烧混合气中的水蒸气、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换热凝结水、凝结水经处理后作为补水再次进入载热循环流程,实现锅炉排烟热湿直接回收和烟囱排烟消白,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如下三个热湿循环转移模块:排烟低温段中介循环水模块3、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和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管路与管件,其中排烟低温段中介循环水模块3由喷淋室4、水处理装置14、余热循环泵15、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管路与管件组成,其中喷淋室4由上部的进水末端装置6、中部的直接接触式热湿交换段5、底部的余热水池13组成,进水末端装置6的上部设置有挡水板7,挡水板7的上部与排出段烟囱8相通,余热水池13的上部进水口与调质补水G的进水管相连,余热水池13的下部出水口与水处理装置14和余热循环泵15的进口相连,余热循环泵15的出口与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的进水口相连,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的出水口经回水泵9与进水末端装置6的进水口相连,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的进风口与锅炉进风C的进风管相通,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的出风口与锅炉1的原进风管道相通,锅炉1的炉内排烟A的出风口经原超低排放装置组件2和引风机11后与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进风口相连,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出风口与喷淋室4的进风口相连,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被加热侧进水口与被加热水进水E相通,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被加热侧出水口与被加热水出水D相通,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凝结水出口与终端凝结水W的出水管相连。
喷淋室4为空气和喷淋水组成竖向布置的逆流或交叉流换热结构,其中内部设置填料,或采用空段结构。
喷淋室4与排出段烟囱8及其之间的连接部分组成一体式的烟塔合一的喷淋塔结构。
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设置在引风机11的下游或上游。
喷淋室4采用单级喷淋结构,或N级喷淋结构或N个串联的喷淋室组成,其中N>1。
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采用单级喷淋结构,或N级喷淋结构或N个串联的喷淋室组成,其中N>1,其中内部设置填料,或采用空段结构。
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采用间壁式换热器结构,或由N级喷淋结构组成的喷淋室和采用间壁式换热器的水水热交换器组成的复合式余热回收组件,其中N>=1,其中内部设置填料,或采用空段结构。
余热水池13的补水G和水处理装置14的处理水H的水源来源包括经处理后的终端凝结水W。 余热循环泵15的出口管和回水泵9的出口管之间设置旁通管。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全新的锅炉排烟余热回收新机制,通过将烟气余热回收与锅炉燃烧——排烟系统的流程相结合,以排烟水蒸气或其凝结水作为载热工质,构成了具有创新性的余热利用型锅炉燃烧及排烟换热流程,实现了最大幅度的回收利用锅炉排烟余热。对于天然气锅炉系统通常可提高过滤效率10~13%,总的锅炉效率最高可达98~105%左右。对于燃煤锅炉则通常可提高过滤效率8%~9%,例如如煤粉炉的原有锅炉热效率通常可达90~93%,则通过该项新技术的应用,可将采暖期的锅炉运行效率提高到98%~101%左右,实现供热燃煤锅炉领域的跨越式的技术进步。
另外,本技术方式还可达到锅炉排烟的消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图1中各部件编号与名称如下。
锅炉1、超低排放装置组件2、排烟低温段中介循环水模块3、喷淋室4、直接接触式热湿交换段5、进水末端装置6、挡水板7、排出段烟囱8、回水泵9、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引风机11、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余热水池13、水处理装置14、余热循环泵15、炉内排烟A、高湿进风B、锅炉进风C、被加热水出水D、被加热水进水E、锅炉低温段排烟进口烟气F、补水G、处理水H、“消白”排烟O、终端凝结水W。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下:一种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包括如下三个热湿循环转移模块:排烟低温段中介循环水模块3、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和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管路与管件,其中排烟低温段中介循环水模块3由喷淋室4、水处理装置14、余热循环泵15、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管路与管件组成,其中喷淋室4由上部的进水末端装置6、中部的直接接触式热湿交换段5、底部的余热水池13组成,进水末端装置6的上部设置有挡水板7,挡水板7的上部与排出段烟囱8相通,余热水池13的上部进水口与调质补水G的进水管相连,余热水池13的下部出水口与水处理装置14和余热循环泵15的进口相连,余热循环泵15的出口与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的进水口相连,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的出水口经回水泵9与进水末端装置6的进水口相连,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的进风口与锅炉进风C的进风管相通,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的出风口与锅炉1的原进风管道相通,锅炉1的炉内排烟A的出风口经原超低排放装置组件 2和引风机11后与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进风口相连,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出风口与喷淋室4的进风口相连,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被加热侧进水口与被加热水进水E相通,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被加热侧出水口与被加热水出水D相通,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凝结水出口与终端凝结水W的出水管相连。
喷淋室4为空气和喷淋水组成竖向布置的逆流或交叉流换热结构,其中内部不设置填料而采用空段结构。
喷淋室4与排出段烟囱8及其之间的连接部分组成一体式的烟塔合一的喷淋塔结构。
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设置在引风机11的下游。
喷淋室4是单级喷淋结构。
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是N级喷淋结构或N个串联的喷淋室组成,其中N>1,其中内部设置填料。
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是间壁式换热器结构。
余热水池13的补水G和水处理装置14的处理水H的水质以满足余热水池13的出水水质要求而定,其水源来源包括经处理后的终端凝结水W。
余热循环泵15的出口管和回水泵9的出口管之间设置旁通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何采用基于排烟中的水蒸气直接作为载热工质,经冷凝热回收、锅炉燃烧、与热网回收换热回收余热和凝结水的方法、流程和实施装置,而按照此一总体解决方案可有不同的具体实施措施和不同结构的具体实施装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其中的一种而已,任何其它类似的简单变形的实施方式,例如不是采用烟塔合一结构,而是采用喷淋室与烟囱分开布置的结构;喷淋室不是采用逆流或交叉流换热结构,而是采用顺流换热结构;喷淋室不是采用竖直布置,而是采用水平布置;采用不同的补水水质或处理水质的设备;采用不同的换热结构及其简单变形;或者简单的调整设备在流程中的先后次序;或进行普通专业人士均可想到的变形方式等,或者将该技术方式以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应用于不同燃料种类、不同结构的锅炉、电加热炉或其它形式的工业加热炉等及其它类似应用场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以排烟所含水蒸气作为载热工质先后历经如下多种先后继起的工质形态:排烟所含水蒸气、中介循环水中的凝结水、锅炉进风所含水蒸气、炉膛燃烧混合气中的水蒸气、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换热凝结水、凝结水经处理后作为补水再次进入载热循环流程,实现锅炉排烟热湿直接回收和烟囱排烟消白,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如下三个热湿循环转移模块:排烟低温段中介循环水模块(3)、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和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管路与管件,其中排烟低温段中介循环水模块(3)由喷淋室(4)、水处理装置(14)、余热循环泵(15)、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管路与管件组成,其中喷淋室(4)由上部的进水末端装置(6)、中部的直接接触式热湿交换段(5)、底部的余热水池(13)组成,进水末端装置(6)的上部设置有挡水板(7),挡水板(7)的上部与排出段烟囱(8)相通,余热水池(13)的上部进水口与调质补水(G)的进水管相连,余热水池(13)的下部出水口与水处理装置(14)和余热循环泵(15)的进口相连,余热循环泵(15)的出口与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的进水口相连,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的出水口经回水泵(9)与进水末端装置(6)的进水口相连,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的进风口与锅炉进风(C)的进风管相通,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的出风口与锅炉(1)的原进风管道相通,锅炉(1)的炉内排烟(A)的出风口经原超低排放装置组件(2)和引风机(11)后与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进风口相连,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出风口与喷淋室(4)的进风口相连,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被加热侧进水口与被加热水进水(E)相通,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被加热侧出水口与被加热水出水(D)相通,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的凝结水出口与终端凝结水(W)的出水管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淋室(4)为空气和喷淋水组成竖向布置的逆流或交叉流换热结构,其中内部设置填料,或采用空段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淋室(4)与排出段烟囱(8)及其之间的连接部分组成一体式的烟塔合一的喷淋塔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设置在引风机(11)的下游或上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喷淋室(4)采用单级喷淋结构,或N级喷淋结构或N个串联的喷淋室组成,其中N>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炉进风加热加湿模块(10)采用单级喷淋结构,或N级喷淋结构或N个串联的喷淋室组成,其中N>1,其中内部设置填料,或采用空段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烟高温段余热回收模块(12)采用间壁式换热器结构,或由N级喷淋结构组成的喷淋室和采用间壁式换热器的水水热交换器组成的复合式余热回收组件,其中N>=1,其中内部设置填料,或采用空段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水池(13)的补水(G)和水处理装置(14)的处理水(H)的水源来源包括经处理后的终端凝结水(W)。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循环泵(15)的出口管和回水泵(9)的出口管之间设置旁通管。
CN201720680534.2U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 Active CN206929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80534.2U CN206929794U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80534.2U CN206929794U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29794U true CN206929794U (zh) 2018-01-26

Family

ID=61344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80534.2U Active CN206929794U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2979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6232A (zh) * 2018-09-19 2018-12-18 广东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热回收装置
CN110064282A (zh) * 2019-04-10 2019-07-30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烟气消白方法及装置
CN110180335A (zh) * 2019-05-17 2019-08-30 天津华赛尔传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炉窑含湿烟气消白系统
CN114555200A (zh) * 2018-12-21 2022-05-27 普拉多斯公司 用于产生纯氧气和过氧化氢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6232A (zh) * 2018-09-19 2018-12-18 广东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热回收装置
CN109026232B (zh) * 2018-09-19 2023-12-01 广东一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热回收装置
CN114555200A (zh) * 2018-12-21 2022-05-27 普拉多斯公司 用于产生纯氧气和过氧化氢的方法
CN110064282A (zh) * 2019-04-10 2019-07-30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烟气消白方法及装置
CN110180335A (zh) * 2019-05-17 2019-08-30 天津华赛尔传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炉窑含湿烟气消白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0539B (zh) 一种燃煤电厂烟气回热系统及节能节水超净排放方法
CN105157052B (zh) 一种低氮高效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2242946B (zh) 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烟气余热的集中供热系统
CN101922799B (zh) 基于溶液吸收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4110675B (zh) 一种锅炉烟气深度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07559861B (zh) 基于锅炉排烟凝结水载热循环的三塔合一换热方法及装置
CN105258144B (zh) 一种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7166420A (zh) 基于水蒸气载热循环的锅炉排烟热湿直接回收方法及装置
CN105605647A (zh) 一种协同净化、全热回收型热电联产系统
CN202177093U (zh) 多级高效置换式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101709879A (zh) 一种锅炉烟气深度冷却余热回收系统
CN105258143B (zh) 一种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6929794U (zh) 一种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
CN204254934U (zh) 一种利用压缩式热泵实现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的供热系统
CN205316673U (zh) 一种直接接触式和间壁式组合的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
CN109974062A (zh) 一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和两级换热器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
CN103216972A (zh) 一种新型燃气锅炉排烟热回收方法
CN109945277A (zh) 一种采用电动热泵深度回收热电厂烟气余热用于集中供热的节能系统
CN207214097U (zh) 一种基于排烟水蒸气内循环式冷凝热回收的燃煤锅炉
CN106016835A (zh) 一种多级回收燃气烟气余热的系统
CN205825498U (zh) 一种多级回收燃气烟气余热的系统
CN207162578U (zh) 一种锅炉排烟直接接触式全热回收与消白装置
CN106765268A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
CN107238092A (zh) 燃煤锅炉排烟超低温冷凝热回收及进风加湿的方法与装置
CN203231327U (zh) 一种烟气换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