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02875U - 雨水多功能接收井 - Google Patents

雨水多功能接收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2875U
CN206902875U CN201720771069.3U CN201720771069U CN206902875U CN 206902875 U CN206902875 U CN 206902875U CN 201720771069 U CN201720771069 U CN 201720771069U CN 206902875 U CN206902875 U CN 206902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body
rainwater
received well
plot
dirty bas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7106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楠
梁思懿
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filed Critical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7106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2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2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2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多功能接收井,设置在生物滞留带处,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包括:筒形本体,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筒形本体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置有渗水孔;地块雨水收集管,一端与待收集地块的管路连接,另一端与筒形本体连接,沿待收集地块的管路朝向筒形本体方向,地块雨水收集管逐渐向下倾斜;拦污组件,能拆卸地设置在筒形本体内;格栅篦子,设置在筒形本体的上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筒形本体的侧壁和底壁均开渗水孔,使筒形本体具有渗透功能,最大程度减少雨后积水,防止滋生蚊蝇。同时可以有效转输无法重力自流进入生物滞留带的地块雨水(市政道路路侧的地块雨水井处的雨水),能增大生物滞留带的收水面积,减少外排雨水量。

Description

雨水多功能接收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回收利用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雨水多功能接收井。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遵循的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发展模式:传统城市利用土地进行高强度开发,海绵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和谐共处;传统城市开发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水生态,海绵城市则保护原有的水生态;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是粗放式的,海绵城市对周边水生态环境则是低影响的;传统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海绵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能保持不变。
生物滞留带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一种应用广泛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生物滞留带一般收纳市政道路雨水,通过植物的吸收和渗滤,减少雨水外排流量,净化雨水水质。当有地块雨水接入时,一般要求雨水排水口位于生物滞留带下沉表面以上,雨水重力自流进入生物滞留带。现有技术的缺点:由于雨水管下穿道路覆土要求及坡降,使得雨水管排水口无法满足重力流入生物滞留带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多功能接收井,以达到高地的地块雨水可以排入生物滞留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多功能接收井,设置在生物滞留带处,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包括:筒形本体,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筒形本体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置有渗水孔;地块雨水收集管,一端与待收集地块的管路连接,另一端与筒形本体连接,沿待收集地块的管路朝向筒形本体方向,地块雨水收集管逐渐向下倾斜;拦污组件,能拆卸地设置在筒形本体内;格栅篦子,设置在筒形本体的上端。
进一步地,筒形本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拦污组件包括拦污筐,拦污筐为镂空状结构,拦污筐设置在筒形本体内部,拦污筐上设置有与该第一卡接部配合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进一步地,该第一卡接部为设置在筒形本体内壁上的卡接凹槽,该第二卡接部为设置在拦污筐外侧的卡接凸起。
进一步地,筒形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雨水入口,地块雨水收集管的另一端与该雨水入口连接,拦污筐的上端位于该雨水入口下方。
进一步地,拦污筐内设置有透水土工布。
进一步地,拦污筐上设置有提手。
进一步地,筒形本体的侧壁和底壁开上设置渗水孔的开孔率为1%至3%。
进一步地,筒形本体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为0.5m至1m。
进一步地,筒形本体的上端为锥形状结构,并且沿竖直方向朝下,该筒形本体上端的内径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筒形本体的侧壁和底壁均开渗水孔,使筒形本体具有渗透功能,最大程度减少雨后积水,防止滋生蚊蝇。同时可以有效转输无法重力自流进入生物滞留带的地块雨水(市政道路路侧的地块雨水井处的雨水),能够增大生物滞留带的收水面积,减少外排雨水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实施例与地块雨水井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10、筒形本体;11、渗水孔;20、地块雨水收集管;30、拦污组件;31、拦污筐;32、提手;33、透水土工布;40、格栅篦子;50、生物滞留带;60、市政道路;70、地块雨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雨水多功能接收井,设置在生物滞留带50处,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包括筒形本体10、地块雨水收集管20、拦污组件30和格栅篦子40。筒形本体10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筒形本体10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置有渗水孔11。筒形本体10设置在生物滞留带50的地层内。地块雨水收集管20一端与待收集地块的管路连接,另一端与筒形本体10连接,沿待收集地块的管路管底标高(井70处管底所在平面高度)应高于生物滞留带顶面高度(生物滞留带上表面所在高度),以保证雨水能够以一定压力流入筒形本体10,并朝向筒形本体10方向,地块雨水收集管20逐渐向下倾斜,坡度为0.002~0.003。拦污组件30能拆卸地设置在筒形本体10内。格栅篦子40设置在筒形本体10的上端。其中,待收集地块的管路为市政道路60路侧的地块雨水井70。
在筒形本体10的侧壁和底壁均开渗水孔11,使筒形本体10具有渗透功能,最大程度减少雨后积水,防止滋生蚊蝇。同时可以有效转输无法重力自流进入生物滞留带50的地块雨水(市政道路60路侧的地块雨水井70处的雨水),能够增大生物滞留带50的收水面积,减少外排雨水量。
需要说明的是,筒形本体10的侧壁和底壁开上设置渗水孔11的开孔率(开孔率规定为筛板上筛孔的总面积与开孔区面积的比值)为1%至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筒形本体10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未图示),拦污组件30包括拦污筐31,拦污筐31为镂空状结构,拦污筐31设置在筒形本体10内部,拦污筐31上设置有与该第一卡接部配合卡接的第二卡接部(未图示)。设置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可以使拦污筐31进行有效卡接定位,防止拦污筐31发生位置移动而影响渗水效率。在该实施例中,上述该第一卡接部为设置在筒形本体10内壁上的卡接凹槽,该第二卡接部为设置在拦污筐31外侧的卡接凸起。优选地,为了防止筒形本体10底壁上的渗水孔11堵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拦污筐31的底部设置有透水土工布33,该透水土工布33能够有效防止渗水孔11堵塞。设置拦污筐31和透水土工布33可以有效拦截雨水中的大粒径颗粒物,维护方便,改善雨水水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水土工布33设置在拦污筐31的底部并与筒形本体10的底壁抵靠。
进一步地,筒形本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雨水入口,地块雨水收集管20的另一端与该雨水入口连接,拦污筐31的上端位于该雨水入口下方。将拦污筐31设置在雨水入口下方,可以使地块雨水收集管20引流进入筒形本体10的雨水直接由拦污筐31的上端开口进入到拦污筐31内,该拦污筐31可以对雨水进行有效过滤,并使过滤残渣保留在拦污筐31内,便于清洁维护。
优选地,在拦污筐31上设置有提手32。该提手32可以便于清洁人员将拦污筐31由筒形本体10的上端提出并进行清理。该提手可以铰接在拦污筐31的上端也可以采用固定方式固定在拦污筐31的上端。具体安装方式根据不同环境需要进行选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提手32为设置在拦污筐31外周上的杆状结构,该杆状结构的下端与拦污筐31的上端铰接连接,该杆状结构的上端朝向筒形本体10的上端壁弯曲并与筒形本体10的上端卡接。该杆状结构的上端位于格栅篦子40的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筒形本体10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为0.5m至1m,以减少积水深度。地块雨水井70的井底标高应高于生物滞留带50的顶面高度,保证地块雨水井70排入生物滞留带50的压力水头(压力水头为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与流体单位体积重量的比值)。
进一步地,筒形本体10的上端为锥形段,并且沿竖直方向朝下,该锥形段的内径逐渐减小。即筒形本体10的上端为由下向上为扩口状,雨水经锥形段及格栅篦子40的作用流速减缓,能够减轻对生物滞留带50内植物的冲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际应用如下:降雨期间,地块雨水井70经地块雨水收集管20进入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内。当雨量较小时,雨水通过筒形本体10的渗水孔11渗入周围土壤(图2中下部箭头所示)。当雨量增强并且降雨量超出雨水多功能接收井的渗透能力时,雨水经格栅篦子40排入生物滞留带50内(图2中上部箭头所示)。雨水流经筒形本体10上端的锥形段时,雨水的过水断面积增大,流速放缓,同时由下向上方向渐扩的锥形段和格栅篦子40的局部阻力损失可以消除雨水部分能量,减轻雨水对生物滞留带50的冲刷。并且,雨水携带的部分悬浮物质被截留在筒形本体10,该悬浮物质沉积在拦污筐31底部的透水土工布33上。
雨停后,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内积存的雨水透过筒形本体10侧壁和底壁上的渗水孔11迅速渗透入周围土壤,最大程度减少雨后积水,防止滋生蚊蝇。维护人员在雨后打开格栅篦子40,通过提手32取下拦污筐31并清理沉积物,更换拦污筐31内的透水土工布33以备下次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筒形本体10的底壁和侧壁外侧依次铺设透水土工布、碎石层、透水土工布、粗砂层,以防止渗水孔11被井外入渗雨水中的杂质阻塞。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在筒形本体10的侧壁和底壁均开渗水孔11,使筒形本体10具有渗透功能,最大程度减少雨后积水,防止滋生蚊蝇。同时可以有效转输无法重力自流进入生物滞留带50的地块雨水(市政道路60的地块雨水井70处的雨水),能够增大生物滞留带50的收水面积,减少外排雨水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Claims (9)

1.一种雨水多功能接收井,设置在生物滞留带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包括:
筒形本体(10),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筒形本体(10)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置有渗水孔(11);
地块雨水收集管(20),一端与待收集地块的管路连接,另一端与筒形本体(10)连接,沿待收集地块的管路朝向筒形本体(10)方向,地块雨水收集管(20)逐渐向下倾斜;
拦污组件(30),能拆卸地设置在筒形本体(10)内;
格栅篦子(40),设置在筒形本体(10)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其特征在于,筒形本体(10)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拦污组件(30)包括拦污筐(31),拦污筐(31)为镂空状结构,拦污筐(31)设置在筒形本体(10)内部,拦污筐(31)上设置有与该第一卡接部配合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接部为设置在筒形本体(10)内壁上的卡接凹槽,该第二卡接部为设置在拦污筐(31)外侧的卡接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其特征在于,筒形本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雨水入口,地块雨水收集管(20)的另一端与该雨水入口连接,拦污筐(31)的上端位于该雨水入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其特征在于,拦污筐(31)内设置有透水土工布(3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其特征在于,拦污筐(31)上设置有提手(3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其特征在于,筒形本体(10)的侧壁和底壁开上设置渗水孔(11)的开孔率为1%至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其特征在于,筒形本体(10)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为0.5m至1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雨水多功能接收井,其特征在于,筒形本体(10)的上端为锥形状结构,并且沿竖直方向朝下,该筒形本体(10)上端的内径逐渐减小。
CN201720771069.3U 2017-06-29 2017-06-29 雨水多功能接收井 Active CN206902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1069.3U CN206902875U (zh) 2017-06-29 2017-06-29 雨水多功能接收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1069.3U CN206902875U (zh) 2017-06-29 2017-06-29 雨水多功能接收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2875U true CN206902875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292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71069.3U Active CN206902875U (zh) 2017-06-29 2017-06-29 雨水多功能接收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28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3022A (zh) * 2017-06-29 2017-09-08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雨水多功能接收井
CN110700383A (zh) * 2019-10-11 2020-01-17 中物合(宁波)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雨水井过滤装置的滤桶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3022A (zh) * 2017-06-29 2017-09-08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雨水多功能接收井
CN110700383A (zh) * 2019-10-11 2020-01-17 中物合(宁波)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雨水井过滤装置的滤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2416B (zh) 一种自动翻转式雨水口截污装置
CN209653075U (zh) 一种雨污分流的过滤装置
CN109056647A (zh) 一种模块化生态滞水护岸装置
CN206902875U (zh) 雨水多功能接收井
CN209082291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CN208415360U (zh) 一种园林用雨水收集装置
CN206319391U (zh) 雨水口装置
CN211172288U (zh) 一种环保雨水口
CN208996177U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新型雨水分流井
CN207567912U (zh) 一种公路排水装置
CN106759797B (zh) 一种下沉式绿地雨水处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43022A (zh) 雨水多功能接收井
CN206570904U (zh) 初期雨水截污挂篮多级净化装置
CN207828737U (zh) 一种绿化带
CN206512835U (zh) 雨水井垃圾收集盒
CN211228818U (zh)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CN213358778U (zh) 一种用于采集净化雨水的管路结构
CN107724512A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降雨初期雨水弃流量的雨水口
CN207144137U (zh) 一种水土流失收集装置
CN207905089U (zh) 一种树池式雨水口
CN209260815U (zh) 一种建筑用雨水收集装置
CN209277270U (zh) 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装置
CN209442665U (zh) 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
CN207376763U (zh) 一种收集城市雨水防堵塞管道
CN219992645U (zh) 一种绿化园林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