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34390U - Type C插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Type C插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34390U
CN206834390U CN201720293778.5U CN201720293778U CN206834390U CN 206834390 U CN206834390 U CN 206834390U CN 201720293778 U CN201720293778 U CN 201720293778U CN 206834390 U CN206834390 U CN 206834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ts
insulating body
terminal
type
plug connec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937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财源
胡风正
仇金国
姚涛
陈忠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937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34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34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34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Type C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安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前后方向贯穿的对接槽、包围在对接槽外的顶壁、底壁以及两侧壁,所述顶壁和底壁均设有一排固定槽,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固定于绝缘块的一排上端子和一排下端子、以及位于一排上端子和一排下端子之间的金属件,所述上端子设有向下延伸入对接槽内的上接触部,所述下端子设有向上延伸入对接槽内的下接触部,其中所述绝缘块插设于对接槽内,所述绝缘块与绝缘本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利用绝缘本体的内侧壁压制住端子模组,避免端子模组分离,从而提高Type C插头连接器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Type C插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Type C插头连接器,尤其涉及降低端子分离风险的Type C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 Type C连接器作为高频传输、通电、正反插连接器,在市场中应用越来越为广泛,生产厂商间的竞争也随之越来越激烈,故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也愈来愈显得重要。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考2015年4月1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第CN204243368U号专利,其揭示了一种Type C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以及夹设在上端子模组和下端子模组之间的金属件,所述上端子模组包括上绝缘块和固定于上绝缘块的一排上端子,所述下端子模组包括下绝缘块和固定于下绝缘块的一排下端子。上绝缘块的顶面与绝缘本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下绝缘块的底面与绝缘本体的内侧之间也具有间隙,这种方式会有上下端子分离的风险存在,这将影响产品的可靠性。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Type C插头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避免端子模组分离的TypeC插头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Type C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安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 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前后方向贯穿的对接槽、包围在对接槽外的顶壁、底壁以及两侧壁,所述端子模组组装于对接槽,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固定于绝缘块的一排上端子和一排下端子、以及位于一排上端子和一排下端子之间的金属件,该绝缘块包括一体注塑成型在一排上端子的上绝缘块和注塑成型在一排下端子的下绝缘块,所述上端子设有向下延伸入对接槽内的上接触部,所述下端子设有向上延伸入对接槽内的下接触部,所述上绝缘块、下绝缘块及夹持在上绝缘块与下绝缘块之间的金属件共同插入绝缘本体的对接槽后侧,且固持在绝缘本体的内侧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上绝缘块、下绝缘块及夹持在上绝缘块与下绝缘块之间的金属件共同插入绝缘本体的对接槽后侧,利用绝缘本体的内侧壁压制住端子模组,避免端子模组分离,从而提高Type C插头连接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块包括注塑成型在一排上端子外的上绝缘块和注塑成型在一排下端子外的下绝缘块,所述顶壁的内侧壁向下抵压上绝缘块的顶侧面,所述底壁的内侧壁向上抵压下绝缘块的底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壁设有上扣合孔,所述绝缘块的顶侧面设有向上凸出的上扣合块,所述上扣合块扣合于上扣合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设有下扣合孔,所述绝缘块的底侧面设有向下凸出的下扣合块,所述下扣合块扣合于下扣合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扣合块和下扣合块均呈前端小而后端大的锲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壁均设有横向贯穿和向后贯穿的第一通槽、位于第一通槽前方的第二通槽以及将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间隔开的连接壁。
进一步地,所述Type C插头连接器还包括接地金属片、绝缘隔离片以及金属外壳,所述接地金属片包括两片分别设置在顶壁和底壁上,所述接地金属片将绝缘隔离片抵压在绝缘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金属片中间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框口,所述绝缘隔离片包括暴露在框口内的露出部和被压制在接地金属片和绝缘本体之间的压设部。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设有若干弹片孔,所述接地金属片的前端设有若干向前延伸的若干弹片,所述若干弹片分别收容至相应弹片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子包括固定于上绝缘块的上固定部、自上固定部向前延伸超出上绝缘块的上对接部、以及向后延伸超出上绝缘块的上焊接部,所述上对接部的弯曲部向下延伸入对接槽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Type C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如图1所示Type C插头连接器去掉金属外壳的立体图。
图3是如图2所示Type C插头连接器去掉接地金属片和绝缘隔离片的立体图。
图4是如图3所示Type C插头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如图4所示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图6是如图5所示端子模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如图3所示端子模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如图3所示Type C插头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如图1所示Type C插头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至9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Type C插头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和安装于绝缘本体1内的端子模组2。
绝缘本体1包括沿前后方向贯穿的对接槽11、包围在对接槽11外的顶壁12、底壁13以及两侧壁14。所述对接槽11呈圆角矩形状,以便于对接连接器沿正反两个方向配接。两侧壁14均设有横向贯穿和向后贯穿的第一通槽141、位于第一通槽141前方的第二通槽142以及将第一通槽141和第二通槽142间隔开的连接壁143。绝缘本体1的顶壁12和底壁13分别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一排端子槽121、位于相邻两个端子槽121之间的分隔肋122、由分隔肋122间隔开的前凹槽123和后凹槽124以及位于前凹槽123的前方沿竖直方向贯穿的弹片槽126。绝缘本体1顶壁12的后端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上扣合孔125,绝缘本体1底壁13的后端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下扣合孔135。
端子模组2包括上端子模组21、下端子模组22以及夹设在上端子模组21和下端子模组22之间的金属件23。上端子模组21包括上绝缘块211和固定于上绝缘块211的一排上端子212,下端子模组22包括下绝缘块221和固定于下绝缘块221的一排下端子222。端子模组2插设于对接槽11内,所述上绝缘块211、下绝缘块221分别与顶壁12的内侧壁过盈配合和底壁13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顶壁12的内侧壁向下抵压上绝缘块211的顶侧面,所述底壁13的内侧壁向上抵压下绝缘块221的底侧面。上绝缘块211的顶侧面设有向上凸出的上扣合块218,所述上扣合块218扣合于上扣合孔125内。下绝缘块221的底侧面设有向下凸出的下扣合块228,所述下扣合块228扣合于下扣合孔135内。所述上扣合块218和下扣合228块均呈前端小而后端大的锲形状。
上端子212包括埋设于上绝缘块211内的上固定部(未标号)、自上固定部向 前延伸超出上绝缘块211的上对接部214、以及向后延伸超出上绝缘块211的上焊接部215。所述上对接部214的弯曲部216向下延伸入对接槽11内,所述上对接部214的自由端217收容至端子槽121内。优选地,上绝缘块211和一排上端子212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成型为一体。
下端子222包括埋设于下绝缘块221的下固定部(未标号)、自下固定部向前延伸超出上绝缘块221的下对接部224、以及向后延伸超出下绝缘块221的下焊接部225。所述下对接部224的弯曲部226向上延伸入对接槽11内,所述下对接部224的自由端227收容至端子槽121内。下绝缘块221和一排下端子222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成型为一体。
金属件23包括夹设在上绝缘块211和下绝缘块221之间的主体部231、自主体部231相反两侧向前延伸出的两锁扣臂232以及自主体部231向后延伸的焊板脚233。两锁扣臂23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焊板脚233分别位于锁扣臂232在竖直方向上的上方和下方,从而方便两焊板脚233焊接至电路板上。主体部231具有收容至第一通槽141的凸块234,所述锁扣臂232收容至第二通槽142内,且锁扣臂232可以沿横向方向弹性变形从而锁扣或者解锁对接连接器。主体部231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贯穿的通孔235,上绝缘块211和下绝缘块221中至少有一个设有定位柱24,而另外一个设有定位孔(未标号),所述定位柱24穿过通孔235安装至定位孔内。凸块234呈锲形状,且相对锁扣臂232向外凸出。锁扣臂232的自由末端设有扣钩236,所述扣钩236用于扣合对接连接器。锁扣臂232和主体部231之间围设形成有向前开口的凹槽237。
Type C插头连接器100还包括金属外壳3、接地金属片4以及绝缘隔离片5。接地金属片4包括两片,且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1顶壁12和设置于绝缘本体1底壁13。绝缘隔离片5包括两片,且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1顶壁12和设置于绝 缘本体1底壁13。所述接地金属片4中间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框口41,所述绝缘隔离片5包括暴露在框口内的露出部51和被压制在接地金属4片和绝缘本体1之间的压设部52。接地金属片4的前端设有若干向前延伸的若干弹片42,所述若干弹片42分别收容至相应弹片槽124内。所述接地金属片4的还设有向后延伸的抵接片43,所述抵接片43的延伸方向与弹片42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抵接片43和弹片42周围分别设有冲压接地金属片形成的冲压孔44。接地金属片4还包括后部45、前部46、连接后部45和前部46的两侧部48。绝缘隔离片5收容在前凹槽123内,接地金属片4的后部45收容于后凹槽124内,接地金属片4的前部46抵压绝缘隔离片5的压设部52至绝缘本体1。前部46、后部45以及两侧部48围成所述框口41,抵接片43分别设置于前46和后部45。后部45还设有用于固定至绝缘本体1的抓孔15的抓钩49。抵接片43与金属外壳3的内侧壁抵靠接触。绝缘隔离片5可以为麦拉片。
金属外壳3由抽引技术制造而成,故金属外壳3的顶壁31和底壁32均呈平板无缝状。金属外壳3的两侧壁33呈向外凸出的圆弧状。每一侧壁33还设有沿横向贯穿的扣合槽34,所述凸块234插入至扣合槽34,从而防止金属件23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金属键23受力向后退缩。金属外壳3设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的安装槽35,所述绝缘本体1安装于安装槽35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在绝缘本体1的侧壁上开孔处的合适位置增加连接壁143,连接上下部分,用以增加绝缘本体1的强度,减小了端子模组2在组装至绝缘本体1的过程中,绝缘本体1收到上下方向的挤压,绝缘本体1在开孔处破裂的风险。
(2)绝缘隔离片5贴合后,接地金属片4将绝缘隔离片5抵压在绝缘本体1上,避免组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绝缘隔离片5脱落或者移位,绝缘本体1设 有绝缘隔离片5被接地金属片4下压的收容槽,以便产品总高满足组装金属外壳3的需求。
(3)所述上绝缘块211、下绝缘块221及夹持在上绝缘块与下绝缘块之间的金属件23共同插入绝缘本体的对接槽后侧,且固持在绝缘本体的内侧壁上;并且上绝缘块211、下绝缘块221与绝缘本体1的内侧壁过盈配合,利用绝缘本体1的内侧壁压制住端子模组2,避免端子模组2分离,从而提高Type C插头连接器100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Type C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安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前后方向贯穿的对接槽、包围在对接槽外的顶壁、底壁以及两侧壁,所述端子模组组装于对接槽,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固定于绝缘块的一排上端子和一排下端子、以及位于一排上端子和一排下端子之间的金属件,该绝缘块包括一体注塑成型在一排上端子的上绝缘块和注塑成型在一排下端子的下绝缘块,所述上端子设有向下延伸入对接槽内的上接触部,所述下端子设有向上延伸入对接槽内的下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块、下绝缘块及夹持在上绝缘块与下绝缘块之间的金属件共同插入绝缘本体的对接槽后侧,且固持在绝缘本体的内侧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的内侧壁向下抵压上绝缘块顶侧面,所述底壁的内侧壁向上抵压下绝缘块底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壁设有上扣合孔,所述绝缘块的顶侧面设有向上凸出的上扣合块,所述上扣合块扣合于上扣合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Type C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设有下扣合孔,所述绝缘块的底侧面设有向下凸出的下扣合块,所述下扣合块扣合于下扣合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Type C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合块和下扣合块均呈前端小而后端大的锲形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壁均设有横向贯穿和向后贯穿的第一通槽、位于第一通槽前方的第二通槽以及将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间隔开的连接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Type C插头 连接器还包括接地金属片、绝缘隔离片以及金属外壳,所述接地金属片包括两片分别设置在顶壁和底壁上,所述接地金属片将绝缘隔离片抵压在绝缘本体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Type C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金属片中间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框口,所述绝缘隔离片包括暴露在框口内的露出部和被压制在接地金属片和绝缘本体之间的压设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Type C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设有若干弹片孔,所述接地金属片的前端设有若干向前延伸的若干弹片,所述若干弹片分别收容至相应弹片孔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包括固定于上绝缘块的上固定部、自上固定部向前延伸超出上绝缘块的上对接部、以及向后延伸超出上绝缘块的上焊接部,所述上对接部的弯曲部向下延伸入对接槽内。
CN201720293778.5U 2017-03-23 2017-03-23 Type C插头连接器 Active CN206834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93778.5U CN206834390U (zh) 2017-03-23 2017-03-23 Type C插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93778.5U CN206834390U (zh) 2017-03-23 2017-03-23 Type C插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34390U true CN206834390U (zh) 2018-01-02

Family

ID=60767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93778.5U Active CN206834390U (zh) 2017-03-23 2017-03-23 Type C插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343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0465A (zh) * 2018-02-12 2018-08-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3540858A (zh) * 2021-06-24 2021-10-22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0465A (zh) * 2018-02-12 2018-08-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08400465B (zh) * 2018-02-12 2020-03-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3540858A (zh) * 2021-06-24 2021-10-22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71041U (zh) 电连接器
CN204179379U (zh) 电连接器
CN202957402U (zh) 电连接器插座及电连接器插头
CN107465014A (zh) 电连接器
CN204558796U (zh) 电连接器
CN206834390U (zh) Type C插头连接器
CN102723641A (zh) 防呆型电连接器
CN204885643U (zh) 电连接器
CN205752730U (zh) 通配型usb插座
CN206639996U (zh) C型插头连接器
CN204190022U (zh) 电连接器
CN206685624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5985542U (zh) 通配型usb连接器组件
CN205070001U (zh) 一种Type C对USB2.0电连接器插头
CN212412271U (zh) 稳定型type-c 2.0公头连接器
CN200994031Y (zh) 一种usb公头
CN206639982U (zh) 插头连接器
CN102132463B (zh) 连接器
CN206471550U (zh) 电连接器
CN202695785U (zh) Sim卡连接器
CN101174742B (zh) 电连接器
CN204992100U (zh) 一种防水插座连接器
CN204179372U (zh) 插座连接器
CN212011468U (zh) 一种Type-C屏蔽罩
CN203415772U (zh) 一种连接器的公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