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38246U - 风机蜗壳和离心风机 - Google Patents

风机蜗壳和离心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38246U
CN206738246U CN201720126398.2U CN201720126398U CN206738246U CN 206738246 U CN206738246 U CN 206738246U CN 201720126398 U CN201720126398 U CN 201720126398U CN 206738246 U CN206738246 U CN 206738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te
blower
top plate
plat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263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喜明
王跃
何新奎
李忠华
闫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263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38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38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38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蜗壳和离心风机,其中,风机蜗壳,包括:顶板,底板以及围板组件,围板组件的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相连,还包括:导流板,设于由顶板、底板以及围板组件合围形成的风道的一端,导流板的两侧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相连。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风机蜗壳的风道的一端设有导流板,将风道一端的气流进行分隔,降低在风道内由于气体流动形成的压差,从而可减弱离心风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风机蜗壳和离心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风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机蜗壳和一种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吸油烟机的普遍应用,离心风机以其吸力大、结构紧凑等优点在油烟净化设备中取得广泛应用,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吸油烟机产品在工作时,整机噪音主要由空气流经进风口或出风口时所产生,其中由于出风口的空气压力和流量比较大,因此生成的噪音更为严重,从而用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经常会被噪音所干扰,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蜗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风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蜗壳,包括:顶板,底板以及围板组件,围板组件的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相连,还包括:导流板,设于由顶板、底板以及围板组件合围形成的风道的一端,导流板的两侧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顶板、底板和围板组件合围形成风道,流体在风道中流动的过程中,在风道的一端设有导流板,导流板设有顶板和底板之间,其两侧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相连,从而将流动的气流进行分隔,降低在风道内由于气体流动形成的压差,从而可减弱离心风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优选地,导流板为空间曲面板,其曲面结构顺应风机蜗壳内风道中空气的流向,在不增加气流的流动阻力的基础上,将风道的一端分隔为多个流道,从而降低在单个流道内气流的压差。
其中,优选地,导流板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当导流板的数量为n个时,n个导流板之间相互平行,将风道分隔成n+1个流道,流体由n+1个流道流出。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风机蜗壳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围板组件包括:外围板,外围板的一端与顶板的外边缘相连;内围板,与外围板间隔预设距离平行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围板组件由内围板和外围板构成,通过采用双层围板的围板组件,在风机蜗壳内部形成由围板组件和顶板以及底板共同形成的空腔,空气在透过围板组件向外传递时,在空腔中传递会损失一部分声能,从而减弱经由双层的围板组件向外辐射的噪音,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吸音材料,填充于内围板与外围板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围板和外围板之间填充一定的吸音材料,可吸收风机生成的噪音中,通过围板组件向外辐射的部分,与设置在围板组件一侧的共振腔共同作用,有效降低离心风机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吸音材料优选为高阻燃吸音材料,用户在使用离心风机时,可增强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吸音材料的吸音频段包括:300Hz~500Hz、1000Hz~2000Hz或3000Hz~6000Hz,根据离心风机不同的使用场景,可灵活选择吸音材料的吸音频率,加强对噪音的吸收,增强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进风口,设于顶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流体由进风口进入风机蜗壳;出风口,在风道的一端由内围板、顶板和底板合围而成;或在风道的一端由外围板、顶板和底板合围而成;其中,流体从风机蜗壳内部由出风口向外排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顶板上设置进风口,流体通过进风口流入风机蜗壳,通过设于风机蜗壳内部的风机进行加压处理,提升向外排出流体的流量和压力。
其中,优选地,进风口与整流筒相连,在进入风机蜗壳前,减少流体在近出风口之间的压力损失,同时还减少对进气界面的气流流通面积的影响,进而减少风机的实际流量。
其中,进风口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也可为圆形。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法兰,设于出风口处,风机蜗壳与目标构件通过连接法兰以及连接件进行连接,流体由出风口排至目标构件中;连接孔,设于底板上,驱动装置通过连接孔固定在底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出风口处设有连接法兰,用于连接风机蜗壳与目标构件,目标构件优选为风管,为减少流体在连接法兰处的流量损失,风管的接口形状与风机蜗壳的出风口形状相匹配,在使用过程中,流体由风道内部向外排出。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板包括:风道板,与顶板的一端以及围板组件合围形成出风口;弯折板,与风道板固定连接,弯折板与风道板呈第一角度;其中,出风口与进风口呈第二角度,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的大小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板包括形成出风口的风道板,以及与风道板固定相连的弯折板,风机蜗壳用于侧吸式吸油烟机时,在底板上的弯折板与风道板呈第一角度,出风口与进风口形成的第二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大小相同,安装风机蜗壳时,弯折板与墙壁平行,保持出风口的连接法兰水平,便于安装。
其中,优选地,第一角度的角度范围为:20°~35°。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顶板与底板平行,围板组件垂直于顶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出风口的顶板与底板相互平行,同时围板组件与顶板垂直设置,将出风口的形状进行限定,从而更便于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若出风口处的顶板的长度为L,则导流板与最邻近的内围板的距离范围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制导流板与最接近的内围板之间的距离,流体在流经导流板时,降低导流板两侧的压差,减弱对导流板材料的强度要求,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增强对声音能量的吸收,减弱由于流体流经出风口发出的噪音,增强用户体验。
其中,优选地,导流板位于出风口的正中间,即距离两侧的内围板的距离均为L/2。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流板与顶板之间呈第三角度,导流板与底板之间呈第四角度;其中,第三角度与第四角度的和为180度,第三角度的角度范围为:60度~120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顶板和底板之间是相互平行,导流板分别于顶板和底板所呈的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之和为180度,将第三角度的范围限定在60度到120度之间,根据具体的流体流向进行具体调整,从而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生成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导流板为空间曲面板时,与顶板相连的一端切线和顶板之间的夹角为第三角度,与底板相连的一端切线和底板之间的夹角为第四角度。
其中,优选的,第三角度与第四角度均为90度,即导流板垂直于底板。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风机蜗壳,还包括:电机,通过风机蜗壳的固定孔与风机蜗壳固定连接;以及叶轮,与电机的电机轴同轴相连,其中,叶轮的轴向长度为100mm~13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离心风机中运用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风机蜗壳,同时,在风机蜗壳的固定孔处固定有与风机蜗壳相连的电机,同时还设有与电机轴同轴相连的叶轮,叶轮的轴向长度为100mm~130mm,在风机正常工作状态下,由电机带动叶轮转动,在空气由进风口排至出风口的过程中,减弱由于空气与风机蜗壳碰撞产生的噪音,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机蜗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机蜗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机蜗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102顶板,104底板,106围板组件,108导流板,110连接孔,112连接法兰,114风道板,116弯折板,118进风口,120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风机蜗壳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蜗壳,包括:顶板102,底板104以及围板组件106,围板组件106的两端分别与顶板102和底板104相连,还包括:导流板108,设于由顶板102、底板104以及围板组件106合围形成的风道的一端,导流板108的两侧分别与顶板102和底板104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顶板102、底板104和围板组件106合围形成风道,流体在风道中流动的过程中,在风道的一端设有导流板108,导流板108设有顶板102和底板104之间,其两侧分别与顶板102和底板104相连,从而将流动的气流进行分隔,降低在风道内由于气体流动形成的压差,从而可减弱离心风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优选地,导流板108为空间曲面板,其曲面结构顺应风机蜗壳内风道中空气的流向,在不增加气流的流动阻力的基础上,将风道的一端分隔为多个流道,从而降低在单个流道内气流的压差。
其中,优选地,导流板108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当导流板108的数量为n个时,n个导流板108之间相互平行,将风道分隔成n+1个流道,流体由n+1个流道流出。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风机蜗壳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围板组件106包括:外围板,外围板的一端与顶板102的外边缘相连;内围板,与外围板间隔预设距离平行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围板组件106由内围板和外围板构成,通过采用双层围板的围板组件106,在风机蜗壳内部形成由围板组件106和顶板102以及底板104共同形成的空腔,空气在透过围板组件106向外传递时,在空腔中传递会损失一部分声能,从而减弱经由双层的围板组件106向外辐射的噪音,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吸音材料,填充于内围板与外围板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内围板和外围板之间填充一定的吸音材料,可吸收风机生成的噪音中,通过围板组件106向外辐射的部分,与设置在围板组件106一侧的共振腔共同作用,有效降低离心风机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吸音材料优选为高阻燃吸音材料,用户在使用离心风机时,可增强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吸音材料的吸音频段包括:300Hz~500Hz、1000Hz~2000Hz或3000Hz~6000Hz,根据离心风机不同的使用场景,可灵活选择吸音材料的吸音频率,加强对噪音的吸收,增强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进风口118,设于顶板102上开设有进风口118,流体由进风口118进入风机蜗壳;出风口120,在风道的一端由内围板、顶板102和底板104合围而成;或在风道的一端由外围板、顶板102和底板104合围而成;其中,流体从风机蜗壳内部由出风口120向外排出。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顶板102上设置进风口118,流体通过进风口118流入风机蜗壳,通过设于风机蜗壳内部的风机进行加压处理,提升向外排出流体的流量和压力。
其中,优选地,进风口118与整流筒相连,在进入风机蜗壳前,减少流体在近出风口120之间的压力损失,同时还减少对进气界面的气流流通面积的影响,进而减少风机的实际流量。
其中,进风口118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也可为圆形。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法兰112,设于出风口120处,风机蜗壳与目标构件通过连接法兰112以及连接件进行连接,流体由出风口120排至目标构件中;连接孔110,设于底板104上,驱动装置通过连接孔110固定在底板104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出风口120处设有连接法兰112,用于连接风机蜗壳与目标构件,目标构件优选为风管,为减少流体在连接法兰112处的流量损失,风管的接口形状与风机蜗壳的出风口120形状相匹配,在使用过程中,流体由风道内部向外排出。
其中,连接件优选为法兰连接螺栓。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底板104包括:风道板114,与顶板102的一端以及围板组件106合围形成出风口120;弯折板116,与风道板114固定连接,弯折板116与风道板114呈第一角度;其中,出风口120与进风口118呈第二角度,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的大小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板包括形成出风口120的风道板114,以及与风道板114固定相连的弯折板116,风机蜗壳用于侧吸式吸油烟机时,在底板104上的弯折板116与风道板114呈第一角度,出风口120与进风口118形成的第二角度与第一角度的大小相同,安装风机蜗壳时,弯折板116与墙壁平行,保持出风口120的连接法兰112水平,便于安装。
其中,优选地,第一角度的角度范围为:20°~35°。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顶板102与底板104平行,围板组件106垂直于顶板10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出风口120的顶板102与底板104相互平行,同时围板组件106与顶板102垂直设置,将出风口120的形状进行限定,从而更便于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若出风口120处的顶板102的长度为L,则导流板108与最邻近的内围板的距离范围为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制导流板108与最接近的内围板之间的距离,流体在流经导流板108时,降低导流板108两侧的压差,减弱对导流板108材料的强度要求,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增强对声音能量的吸收,减弱由于流体流经出风口120发出的噪音,增强用户体验。
其中,优选地,导流板108位于出风口120的正中间,即距离两侧的内围板的距离均为L/2。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优选地,导流板108与顶板102之间呈第三角度,导流板108与底板104之间呈第四角度;其中,第三角度与第四角度的和为180度,第三角度的角度范围为:60度~120度。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顶板102和底板104之间是相互平行,导流板108分别于顶板102和底板104所呈的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之和为180度,将第三角度的范围限定在60度到120度之间,根据具体的流体流向进行具体调整,从而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生成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如图4所示,导流板108与顶板102相连的一端切线和顶板102之间的夹角为第三角度,与底板104相连的一端切线和底板104之间的夹角为第四角度。
其中,优选的,第三角度与第四角度均为90度,即导流板108垂直于底板104。
其中,导流板108为空间曲面板,导流板108的曲面结构顺应风机蜗壳内的气体流向,减弱气流流动阻力,同时将风道隔开,降低多个流道中每个流道内的压差。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风机蜗壳,还包括:电机,通过风机蜗壳的固定孔与风机蜗壳固定连接;以及叶轮,与电机的电机轴同轴相连,其中,叶轮的轴向长度为100mm~130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离心风机中运用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风机蜗壳,同时,在风机蜗壳的固定孔处固定有与风机蜗壳相连的电机,同时还设有与电机轴同轴相连的叶轮叶轮的轴向长度为100mm~130mm,,在风机正常工作状态下,由电机带动叶轮转动,在空气由进风口118排至出风口120的过程中,减弱由于空气与风机蜗壳碰撞产生的噪音,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对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机蜗壳,本实用新型主要列举了以下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在使用具有本实用新型的风机蜗壳的离心风机时,流体通过风机蜗壳的进风口118进入风道,在风道中流动后由出风口120排出,在出风口120的通道内部设置一个导流板108,在气体告诉流道风道时,由于湍流和摩擦激发的压强扰动产生噪音,随着前后压差的扩大,产生的噪音也随之变大,在出风口120设置一个导流板108,将导流板108设于中心处,从而形成两个流道,降低单个流道的压差,从而将气流分隔开以减少风道内的湍流,导顺气流,减少出风口120的噪音。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机蜗壳和离心风机,通过在风机蜗壳的风道的一端设有导流板,将风道一端的气流进行分隔,降低在风道内由于气体流动形成的压差,从而可减弱离心风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机蜗壳,包括:顶板,底板以及围板组件,所述围板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流板,设于由所述顶板、所述底板以及所述围板组件合围形成的风道的一端,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组件包括:
外围板,所述外围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板的外边缘相连;
内围板,与所述外围板间隔预设距离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蜗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吸音材料,填充于所述内围板与所述外围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蜗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风口,设于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流体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机蜗壳;
出风口,在所述风道的一端由所述内围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合围而成;或在所述风道的一端由所述外围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合围而成;
其中,所述流体从所述风机蜗壳内部由所述出风口向外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蜗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法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机蜗壳与目标构件通过所述连接法兰以及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流体由所述出风口排至所述目标构件中;
连接孔,设于所述底板上,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连接孔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
风道板,与所述顶板的一端以及所述围板组件合围形成所述出风口;
弯折板,与所述风道板固定连接,所述弯折板与所述风道板呈第一角度;
其中,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呈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的大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蜗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平行,所述围板组件垂直于所述顶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蜗壳,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顶板的长度为L,则所述导流板与最邻近的所述内围板的距离范围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蜗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呈第三角度,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呈第四角度;
其中,所述第三角度与所述第四角度的和为180度,所述第三角度的角度范围为:60度~120度。
10.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蜗壳;
电机,通过所述风机蜗壳的固定孔与所述风机蜗壳固定连接;以及
叶轮,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同轴相连,
其中,所述叶轮的轴向长度为100mm~130mm。
CN201720126398.2U 2017-02-13 2017-02-13 风机蜗壳和离心风机 Active CN206738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26398.2U CN206738246U (zh) 2017-02-13 2017-02-13 风机蜗壳和离心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26398.2U CN206738246U (zh) 2017-02-13 2017-02-13 风机蜗壳和离心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38246U true CN206738246U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56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26398.2U Active CN206738246U (zh) 2017-02-13 2017-02-13 风机蜗壳和离心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382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9800A (zh) * 2019-05-31 2019-07-23 洛阳北玻台信风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碳纤维材质的离心风机蜗壳及其成型方法
CN112253543A (zh) * 2020-09-30 2021-01-2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蜗壳、应用有该蜗壳的离心风机和吸油烟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9800A (zh) * 2019-05-31 2019-07-23 洛阳北玻台信风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碳纤维材质的离心风机蜗壳及其成型方法
CN112253543A (zh) * 2020-09-30 2021-01-2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蜗壳、应用有该蜗壳的离心风机和吸油烟机
CN112253543B (zh) * 2020-09-30 2022-04-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蜗壳、应用有该蜗壳的离心风机和吸油烟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38246U (zh) 风机蜗壳和离心风机
CN105526691B (zh) 导风组件及轴流柜机
CN106438466A (zh) 一种离心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CN105697396A (zh) 离心式风扇
CN106855257A (zh) 吸油烟机的壳体组件及吸油烟机
CN107449001A (zh) 吸油烟机
CN102400957A (zh) 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
CN110094368A (zh) 一种导流板及安装有该导流板的风机
CN103175238A (zh) 增强抽油烟效果的方法、装置及抽油烟机
CN204963004U (zh) 一种具有圆锥形进风栅的空气净化器
CN202851455U (zh) 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
CN206571743U (zh) 风机蜗壳和离心风机
CN21217901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982359U (zh) 低噪音风机蜗壳、风机及油烟机
CN111156183B (zh) 一种具有上下进风冷却系统的食物烹饪设备
CN204421301U (zh) 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CN107339241A (zh) 多翼离心风机
CN209586785U (zh) 一种离心式风机
CN206563335U (zh) 吸油烟机的壳体组件及吸油烟机
CN208169206U (zh) 一种导流板及安装有该导流板的风机
CN106016511A (zh) 出风罩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105910144A (zh) 微波炉
CN207513930U (zh) 一种吸油烟机用抽吸装置
CN207145275U (zh) 用于电磁烹饪器具的风机和具有其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06682045U (zh) 一种强吸力多翼离心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0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26-28, B District, Mei headquarters building, 6 Mei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