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80673U - 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80673U CN206680673U CN201720454214.5U CN201720454214U CN206680673U CN 206680673 U CN206680673 U CN 206680673U CN 201720454214 U CN201720454214 U CN 201720454214U CN 206680673 U CN206680673 U CN 2066806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nker
- screens
- needle plate
- steel wire
- screens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包括片状结构的沉降片和小针板,沉降片竖直安装在小针板的竖向槽内;所述沉降片的上端设有横向设置的受力部,沉降片的中段为长条状主体,长条状主体的侧面设有细条状的卡位片,卡位片上设有一凸起的卡位点;所述长条状主体上还设有长槽让位孔,长槽让位孔位于卡位片后侧,卡位片具有弹性,可向后侧的长槽让位孔方向收缩;所述沉降片的下端设有压线部,压线部为勾状结构,压线部与长条状主体通过圆弧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将沉降片原本的圆弧运动轨迹改变为上下运动,把浮线全部下压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横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针织横机在编织衣片的过程中,成圈和移圈是衣片不可或缺的编织要求。成圈的优劣和翻针的稳定取决于线圈与钩针的配合密切是否适当,而使线圈与钩针配合适当,必须用牵拉衣片的方式或按压线圈的方式才能完成。沉降片即是按压线圈、帮助成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电脑横机的沉降片是通过推针三角的推力且以钢丝为轴做圆弧运动实现对纱线的下压,进而下压纱线进入编织区域,但圆弧运动本身属于圆周运动,而圆周外的纱线有时会作用不到而出现浮纱,所以无法满足现有横机的特殊织物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下压纱线,又不会压断纱线的防浮纱沉降片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包括片状结构的沉降片和小针板,沉降片安装在小针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针板上设有竖向槽,沉降片竖直安装在小针板的竖向槽内;所述沉降片的上端设有横向设置的受力部,受力部位于小针板的竖向槽外侧,沉降片的中段为长条状主体,长条状主体的侧面设有细条状的卡位片,卡位片上设有一凸起的卡位点;所述长条状主体上还设有长槽让位孔,长槽让位孔位于卡位片后侧,卡位片具有弹性,可向后侧的长槽让位孔方向收缩;所述沉降片的下端设有压线部,压线部为勾状结构,压线部与长条状主体通过圆弧结构连接;所述小针板安装在钢丝轴上,钢丝轴与长条状主体侧面的卡位片位置相对应,钢丝轴与卡位点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沉降片在小针板的竖向槽内上下运动,沉降片受力向下运动时,侧面的卡位片经过钢丝轴时向内回缩,使得卡位点移动到钢丝轴下方,沉降片下端的压线部下移至工作位。
进一步地,所述沉降片受力向上运动时,侧面的卡位片经过钢丝轴时向内回缩,当卡位点移动到钢丝轴上方时,卡位片回弹,使得卡位点卡在钢丝轴上,沉降片下端的压线部上移至非工作位。
本实用新型中,小针板上端的竖向槽两侧对沉降片上端的受力部做了让位处理,上端的竖向槽两侧高度与竖向槽的底部高度相持平,便于沉降片上端的受力部随信克三角运动;压线部与长条状主体通过圆弧结构连接,说明压线部与长条状主体不处于同一直线位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信克三角带动沉降片上端的受力部,从而实现沉降片的上下移动,将沉降片原本的圆弧运动轨迹改变为上下运动,把浮线全部下压住,并在起针时,使已编织纱线在织针的下方,从而避免了出现浮纱影响后面的编织工作。沉降片侧面的卡位片在沉降片脱离小针板时及时回弹并使得卡位点扣在钢丝轴上面,避免了沉降片在不工作时会由于重力影响而下滑至工作区域,进而减少沉降片的异常情况发生。同时,压线部与长条状主体通过圆弧结构连接,当纱线压力过大时,压线部可以通过圆弧结构进行回弹,从而避免压断纱线。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沉降片处于非工作位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沉降片处于工作位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沉降片1、受力部11、长条状主体12、卡位片13、卡位点14、长槽让位孔15、压线部16、圆弧结构17、小针板2、竖向槽21、钢丝轴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包括片状结构的沉降片1和小针板2,沉降片1安装在小针板2上;所述小针板2上设有竖向槽21,沉降片1竖直安装在小针板2的竖向槽21内;所述沉降片1的上端设有横向设置的受力部11,受力部11位于小针板的竖向槽21外侧,沉降片1的中段为长条状主体12,长条状主体12的侧面设有细条状的卡位片13,卡位片13上设有一凸起的卡位点14;所述长条状主体12上还设有长槽让位孔15,长槽让位孔15位于卡位片13后侧,卡位片13具有弹性,可向后侧的长槽让位孔15方向收缩;所述沉降片1的下端设有压线部16,压线部16为勾状结构,压线部16与长条状主体12通过圆弧结构17连接;所述小针板2安装在钢丝轴3上,钢丝轴3与长条状主体侧面的卡位片13位置相对应,钢丝轴3与卡位点14相配合。
小针板2上端的竖向槽21两侧对沉降片上端的受力部做了让位处理,上端的竖向槽两侧高度与竖向槽的底部高度相持平,便于沉降片1上端的受力部11随信克三角运动。
本实施例工作上,信克三角运动时带动沉降片1上端的受力部11下移,沉降片1在小针板2的竖向槽21内向下运动,侧面的卡位片13经过钢丝轴3时向内回缩,退让到后侧的长槽让位孔15内,使得卡位点14移动到钢丝轴3下方,沉降片1下端的压线部16下移至工作位,下压纱线。压线部16与长条状主体12通过圆弧结构17连接,压线部16与长条状主体12不处于同一直线位置,可以在纱线压力过大时做,当纱线压力过大时,压线部可以通过圆弧结构进行力的转移,向上回弹,从而避免压断纱线。
工作结束后,信克三角运动时带动沉降片1上端的受力部11上移,沉降片1受力向上运动时,侧面的卡位片13经过钢丝轴3时向内回缩,当卡位点14移动到钢丝轴3上方时,卡位片13回弹,使得卡位点14卡在钢丝轴3上,沉降片1下端的压线部16上移至非工作位。卡位点14卡在钢丝轴3上,可以防止沉降片1下移,避免在不工作时会由于重力影响而下滑至工作区域,进而减少沉降片的异常情况发生。
Claims (3)
1.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包括片状结构的沉降片和小针板,沉降片安装在小针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针板上设有竖向槽,沉降片竖直安装在小针板的竖向槽内;所述沉降片的上端设有横向设置的受力部,受力部位于小针板的竖向槽外侧,沉降片的中段为长条状主体,长条状主体的侧面设有细条状的卡位片,卡位片上设有一凸起的卡位点;所述长条状主体上还设有长槽让位孔,长槽让位孔位于卡位片后侧,卡位片具有弹性,可向后侧的长槽让位孔方向收缩;所述沉降片的下端设有压线部,压线部为勾状结构,压线部与长条状主体通过圆弧结构连接;所述小针板安装在钢丝轴上,钢丝轴与长条状主体侧面的卡位片位置相对应,钢丝轴与卡位点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片在小针板的竖向槽内上下运动,沉降片受力向下运动时,侧面的卡位片经过钢丝轴时向内回缩,使得卡位点移动到钢丝轴下方,沉降片下端的压线部下移至工作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片受力向上运动时,侧面的卡位片经过钢丝轴时向内回缩,当卡位点移动到钢丝轴上方时,卡位片回弹,使得卡位点卡在钢丝轴上,沉降片下端的压线部上移至非工作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54214.5U CN206680673U (zh) | 2017-04-27 | 2017-04-27 | 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54214.5U CN206680673U (zh) | 2017-04-27 | 2017-04-27 | 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80673U true CN206680673U (zh) | 2017-11-28 |
Family
ID=60406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454214.5U Active CN206680673U (zh) | 2017-04-27 | 2017-04-27 | 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8067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29991A (zh) * | 2017-04-27 | 2017-07-07 |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 |
CN110863291A (zh) * | 2019-12-17 | 2020-03-06 |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 常压式沉降片机构及电脑横机 |
-
2017
- 2017-04-27 CN CN201720454214.5U patent/CN20668067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29991A (zh) * | 2017-04-27 | 2017-07-07 |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 |
CN110863291A (zh) * | 2019-12-17 | 2020-03-06 |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 常压式沉降片机构及电脑横机 |
CN110863291B (zh) * | 2019-12-17 | 2024-06-04 |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 常压式沉降片机构及电脑横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775475U (zh) | 一种横机三系统山板 | |
CN206680673U (zh) | 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 | |
CN106929991A (zh) | 一种防浮纱沉降片装置 | |
CN104328594B (zh) | 采用电磁选针的五功位电脑横机编织机构 | |
KR200470905Y1 (ko) | 랏셀 경편기의 무늬부 편환 다짐판 구동장치 | |
CN104233608B (zh) | 横机中的纱嘴升降装置 | |
CN101230517B (zh) | 电脑袜机编织起针、揿针系统 | |
CN204690271U (zh) | 带升降机头的全自动睡袋缝纫机 | |
CN202124726U (zh) | 电脑针织横机的全自动线式起底装置 | |
CN204080319U (zh) | 横机中的纱嘴升降装置 | |
CN202193942U (zh) | 电脑针织横机自停器 | |
CN210886445U (zh) | 一种带自锁结构的压线装置 | |
CN206034003U (zh) | 一种袜机机头装置 | |
CN201155019Y (zh) | 电脑袜机编织掀针装置 | |
CN202543542U (zh) | 换纱装置 | |
CN107447354A (zh) | 一种压纱装置 | |
CN202830400U (zh) | 碳纤维纱断纱机的抬纱装置 | |
CN201172728Y (zh) | 双面毛圈圆编机的三角轨道结构 | |
CN208104672U (zh) | 一种压虚线机构 | |
CN203559217U (zh) | 一种导纱装置 | |
CN206219762U (zh) | 一种织袜机用双重安全护针揿针装置 | |
CN204265099U (zh) | 一种自动上梳分片叠片机 | |
CN205934299U (zh) | 一种横编织机的全插片针板 | |
CN113684602B (zh) | 一种编织超长绒毛面料的圆机及方法 | |
CN106381604B (zh) | 一种人工草坪经编机的成圈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