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9778U - 虾菜共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虾菜共生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29778U CN206629778U CN201720310222.2U CN201720310222U CN206629778U CN 206629778 U CN206629778 U CN 206629778U CN 201720310222 U CN201720310222 U CN 201720310222U CN 206629778 U CN206629778 U CN 2066297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rimp
- pond
- water
- ponds
- kick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虾菜共生系统,包括虾池,所述虾池通过第一连接管与销化池固定连接,且硝化池一侧设置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一侧设置有水耕池,所述水耕池上表面设置有浮板,所述水耕池底部一侧安装有抽水泵,且抽水泵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排水口固定连接,且排水口位于虾池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管上安装有增氧泵,所述过滤池与水耕池的连接处之间连接有涵管。本实用新型中,该虾菜共生系统,采用到微生物、植物、虾三者共营共生的技术,利用三者间的生态关系实现能量物质间的可循环可持续动态发展,达到一种仿自然生态而胜于自然的生态的人工系统,保护了环境,相比于传统的工业化养虾,成本更低,达到了节水、节料和节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虾菜共生系统。
背景技术
虾是甲壳亚门十足目游泳亚目动物,有近2000个品种,大都生活在江湖中。都有胡须钩鼻,背弓呈节状,尾部有硬鳞脚多善于跳跃。许多种为重要食物。大小从数米到几毫米,平均4~8厘米。体型大者称为大虾。藉腹部和尾的弯曲可迅速倒游。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雌虾可产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在成体前要经过5个发育期。它的子在腹外,味很鲜,人们喜食。虾体长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质,分头胸和腹两部分。头胸由甲壳覆盖。腹部由7节体节组成。头胸甲前端有一尖长呈锯齿状的额剑及1对能转动带有柄的复眼。虾以鳃呼吸,鳃位于头胸部两侧,为甲壳所覆盖。虾的口在头胸部的底部。头胸部有2对触角,负责嗅觉、触觉及平衡,亦有由大小颚组成的咀嚼器。头胸部还有3对颚足,帮助把持食物,有5对步足,主要用来捕食及爬行。腹部有5对游泳肢及一对粗短的尾肢。尾肢与腹部最后一节合为尾扇,能控制虾的游泳方向。虾的运动器官很不发达,平时只能缓慢地爬行在海底,利用身体腹部的屈伸动作,也能作短距。
目前,有许多地方也进行着工业化养虾,但它们主要依靠物理与化学净化水质的方法来实现净化,与达到高密度的目的,设备设施与运行的成本极高,难以让普通业主所接受,存在的养殖成本高,市场 竞争力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虾菜共生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虾菜共生系统,包括虾池,所述虾池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硝化池固定连接,且硝化池一侧设置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一侧设置有水耕池,所述水耕池上表面设置有浮板,所述水耕池底部一侧安装有抽水泵,且抽水泵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排水口固定连接,且排水口位于虾池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管上安装有增氧泵,所述过滤池与水耕池的连接处之间连接有涵管,所述浮板上表面开设有种植槽,所述浮板一侧壳体上设置有连接孔,且连接孔内部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浮板另一侧壳体上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表面开设有外螺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浮板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浮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孔内部设有的内螺纹与相应浮板一侧的连接柱表面设有的外螺纹咬合,从而对两块浮板进行相对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虾池与水耕池的面积比为1:1.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每个浮板上的连接孔与连接柱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孔 与两个连接柱的位置相对应,两两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本实用新型中,该虾菜共生系统,采用到微生物、植物、虾三者共营共生的技术,利用三者间的生态关系实现能量物质间的可循环可持续动态发展,达到一种仿自然生态而胜于自然的生态的人工系统,保护了环境,相比于传统的工业化养虾,成本更低,达到了节水、节料和节能的效果,其次该虾菜共生系统,管道的布设让水循环形成了一体化,增氧泵的设置,在虾池水底形成了微小的气泡达到水体增氧的目的,同时也加快水中氨氮的挥发,让水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加快,优化微生物的有益种群而抑制致病与恶化水体的微生物产生,便于进行高密度养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虾菜共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虾池、2-第一连接管、3-硝化池、4-过滤池、5-水耕池、6-浮板、7-抽水泵、8-第二连接管、9-涵管、10-增氧泵、11-排水口、12-连接孔、13-内螺纹、14-种植槽、15-连接柱、16-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虾菜共生系统,包括虾池1,虾池1通过第一连接管2与硝化池3固定连接,且硝化池3一侧设置有过滤池4,过滤池4一侧设置有水耕池5,水耕池5上表面设置有浮板6,水耕池5底部一侧安装有抽水泵7,且抽水泵7通过第二连接管8与排水口11固定连接,且排水口11位于虾池1的上方,第二连接管8上安装有增氧泵10,过滤池4与水耕池5的连接处之间连接有涵管9,浮板6上表面开设有种植槽14,浮板6一侧壳体上设置有连接孔12,且连接孔12内部开设有内螺纹13,浮板6另一侧壳体上连接有连接柱15,且连接柱15表面开设有外螺纹16。
浮板6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浮板6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连接孔12内部设有的内螺纹13与相应浮板一侧的连接柱15表面设有的外螺纹16咬合,从而对两块浮板6进行相对固定,虾池1与水耕池5的面积比为1:1.4,述每个浮板6上的连接孔12与连接柱15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孔12与两个连接柱15的位置相对应,两两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浮板6种植蔬菜,种植的蔬菜开始生长后,就可往虾池1中养虾,(如果前期因水质过于洁净,菜没有肥力,可以先进行营养液栽培,待生长至一定大小后,再采用养殖水循环栽培),虾池1底部的饲料残渣或者虾粪便经第一连接管2进入到硝化池3和过滤池4,供给到水耕池5,为种植蔬菜提供矿物质和肥力,同时水耕池5将虾池1中的废水进行净化后,利用抽水泵7将净化后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管8排入到虾池1,同时增氧泵10会给净化后的水溶氧,提高虾池1的水的含氧量,便于进行高密度养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虾菜共生系统,包括虾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虾池(1)通过第一连接管(2)与硝化池(3)固定连接,且硝化池(3)一侧设置有过滤池(4),所述过滤池(4)一侧设置有水耕池(5),所述水耕池(5)上表面设置有浮板(6),所述水耕池(5)底部一侧安装有抽水泵(7),且抽水泵(7)通过第二连接管(8)与排水口(11)固定连接,且排水口(11)位于虾池(1)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管(8)上安装有增氧泵(10),所述过滤池(4)与水耕池(5)的连接处之间连接有涵管(9),所述浮板(6)上表面开设有种植槽(14),所述浮板(6)一侧壳体上设置有连接孔(12),且连接孔(12)内部开设有内螺纹(13),所述浮板(6)另一侧壳体上连接有连接柱(15),且连接柱(15)表面开设有外螺纹(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6)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浮板(6)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12)内部设有的内螺纹(13)与相应浮板一侧的连接柱(15)表面设有的外螺纹(16)咬合,从而对两块浮板(6)进行相对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虾池(1)与水耕池(5)的面积比为1: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浮板(6)上的连接孔(12)与连接柱(15)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孔(12)与两个连接柱(15)的位置相对应,两两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10222.2U CN206629778U (zh) | 2017-03-28 | 2017-03-28 | 虾菜共生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10222.2U CN206629778U (zh) | 2017-03-28 | 2017-03-28 | 虾菜共生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29778U true CN206629778U (zh) | 2017-11-14 |
Family
ID=60261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31022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29778U (zh) | 2017-03-28 | 2017-03-28 | 虾菜共生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29778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90872A (zh) * | 2018-07-12 | 2018-12-14 | 李磊 | 自控养鱼系统 |
CN109042455A (zh) * | 2018-07-12 | 2018-12-21 | 李磊 | 稻鱼共养系统 |
CN110771459A (zh) * | 2018-07-13 | 2020-02-11 | 崇州市桤泉镇千禾土地股份合作社 | 可自动灌溉式虾稻共生系统 |
CN110973037A (zh) * | 2019-12-02 | 2020-04-10 | 湖北大学 | 一种渔稻共生养殖池 |
CN111151049A (zh) * | 2020-03-16 | 2020-05-15 | 鹤山市兴光伟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养虾废水处理装置及使用方法 |
-
2017
- 2017-03-28 CN CN201720310222.2U patent/CN20662977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90872A (zh) * | 2018-07-12 | 2018-12-14 | 李磊 | 自控养鱼系统 |
CN109042455A (zh) * | 2018-07-12 | 2018-12-21 | 李磊 | 稻鱼共养系统 |
CN110771459A (zh) * | 2018-07-13 | 2020-02-11 | 崇州市桤泉镇千禾土地股份合作社 | 可自动灌溉式虾稻共生系统 |
CN110973037A (zh) * | 2019-12-02 | 2020-04-10 | 湖北大学 | 一种渔稻共生养殖池 |
CN110973037B (zh) * | 2019-12-02 | 2021-08-27 | 湖北大学 | 一种渔稻共生养殖池 |
CN111151049A (zh) * | 2020-03-16 | 2020-05-15 | 鹤山市兴光伟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养虾废水处理装置及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629778U (zh) | 虾菜共生系统 | |
CN100396177C (zh) | 沙塘鳢人工繁殖方法及其孵化装置 | |
CN101703024B (zh) | 一种三疣梭子蟹沿海滩涂池塘的网箱繁殖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5104259B (zh) | 一种中国龙虾浅海筏式健康高效养殖方法 | |
CN102144588B (zh) | 沙塘鳢人工繁殖方法 | |
CN103493759A (zh) | 一种石斑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方法 | |
CN109329146B (zh) | 象拔蚌养殖箱 | |
CN103636540A (zh) | 一种长江刀鲚池塘大棚生态早繁方法 | |
CN104273074A (zh) | 一种培育乌贼种苗的方法 | |
CN205106027U (zh) | 一种适宜河蟹、小龙虾池塘套养水蛭的网箱 | |
CN103181342A (zh) | 一种黄鳝的养殖方法 | |
CN105340833A (zh) | 一种大鲵弱光养殖方法 | |
CN205233182U (zh) | 蟹虾鱼循环养殖系统 | |
CN105850807A (zh) | 一种拉氏鱥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 |
CN108552090B (zh) | 一种二龄美洲鲥仿洄游土池大棚越冬育肥方法 | |
CN101112188A (zh) | 锯缘青蟹亲体人工培养抱卵技术 | |
CN106359195A (zh) | 一种南方白甲鱼的苗种繁育方法 | |
CN103168710A (zh) | 黄鳝的养殖新技术 | |
CN104957064A (zh) | 一种虎斑乌贼的育苗方法 | |
CN112088811A (zh) | 小丑鱼的养殖方法 | |
CN209251396U (zh) | 一种锯缘青蟹高存活率的自然环境模拟装置 | |
CN207927570U (zh) | 一种养虾装置 | |
CN104982386A (zh) | 一种大鲵人工生态循环池 | |
CN205161592U (zh) | 一种泥鳅繁殖饲养箱 | |
CN205213873U (zh) | 小型鱼类繁殖用饲养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