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08259U - 碾药机构 - Google Patents
碾药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508259U CN206508259U CN201621143300.6U CN201621143300U CN206508259U CN 206508259 U CN206508259 U CN 206508259U CN 201621143300 U CN201621143300 U CN 201621143300U CN 206508259 U CN206508259 U CN 2065082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bletting
- container
- drug
- crushing roller
- pivotal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碾药机构,包含用于放置药片的压片容器、用于插入压片容器内并碾碎压片容器内的药片的压片部件。其中,压片容器底部分布有多个通孔,且各通孔用于在药片被碾碎成后药粉,将药粉向压片容器外排出。碾药机构还包含:可拆卸的安装在压片容器的底部用于容纳被压片容器排出的药粉的器皿。其中,器皿在安装到压片容器的底部后,压片容器通过各通孔与器皿连通。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这种结构,可方便的将药品碾压成药粉,并且通过打开压片部件,用水冲洗压片容器,使得压片容器中残留的药粉全部冲入器皿中,以实现对药片剂量的精准控制。同时,在方便用户操作碾药机构的情况下,防止药品被碾压成药粉后,药粉泄露到外部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件,特别涉及一种碾药机构。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疗护理中,对于一些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如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慢性病患者、刚做完大手术的患者、插胃管或鼻饲的患者等,难以一次性吞服药片,常常需要将药物碾压成粉末状,再予以口服或鼻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少专业的碾药器,常用擀、捣、掰,甚至牙咬等方式碾碎药片,然而这种方式即不符合卫生要求,又不能准确掌握药物分配剂量,以致于难以保证药物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对于需要将药片碾成碎末和水一起服用的老年病人或小孩,由于在碾药时因为没有合适的器具,从而造成碾药不均衡或者容易外溅,以至于影响了药物的使用和用药安全。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临床上通常使用的研钵等碾药器,又有以下缺陷:1.碾压费力,研碎后的药粉飞扬造成环境污染。2.对于有糖衣包装的药物,碾压困难更大,极易引起药物弹出容器外造成浪费。3.药物碾压后倒入其它容器内服用,会有少量残留于研钵内,造成药物使用剂量的不准确。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型的碾药器,可以方便的将药品碾压成药粉,精确的对药品的剂量进行控制,以便于后续的鼻饲或水化后的口服,并防止药品被碾压成药粉后,药粉泄露到外部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是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碾药机构,可以方便的将药品碾压成药粉,以便于后续的鼻饲或水化后的口服,并防止药品被碾压成药粉后,药粉泄露到外 部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碾药机构,包含用于放置药片的压片容器、用于插入所述压片容器内并碾碎所述压片容器内的药片的压片部件;
其中,所述压片容器底部分布有N个通孔,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且各通孔用于在所述药片被碾碎成药粉后,将药粉向所述压片容器外排出;
所述碾药机构还包含: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压片容器的底部用于容纳被所述压片容器排出的药粉的器皿;
其中,所述器皿在安装到所述压片容器的底部后,所述压片容器通过各通孔与所述器皿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碾药机构主要是由压片容器、板状部件和可拆卸的安装在压片容器上的器皿构成,并且压片容器的底部分布有多个通孔,且该压片容器通过各通孔与器皿连通,因而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板状部件对压片容器内的药片的碾压,可方便的将药品碾压成药粉,并且由于药粉可通过压片容器底部的通孔进入器皿中,并可通过打开压片部件,用水冲洗压片容器,使得压片容器中残留的药粉全部冲入器皿中,以实现对药片剂量的精准控制,进而使得用户在将装有器皿的药品拆卸后,即可方便的进行鼻饲或者用水化的方式进行口服,同时,通过这种结构,在方便用户操作碾药机构的情况下,防止药品被碾压成药粉后,药粉泄露到外部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压片部件为一用于插入压片容器内的板状部件。由于板状部件的表面较为平整,可以完全覆盖住药片,从而在对药品碾压的过程中,可充分的对药片进行碾压,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将药片碾压成粉,并防止药片从压片容器内跳出。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板状部件对药片的碾压效果,避免药片被碾压成药粉后,药粉从压片容器中泄露到外部,所述板状部件的外形与所述压片容器的腔体形状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板状部件的底部还分布有M个凸起部;其中,所述M等于所 述N,并一一对应。从而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各凸起部与上对应的通孔的相互配合,增加了板状部件对压片容器内的药片的挤压力,并能够较好的使得药片被碾压成药粉后,较为顺利的排入器皿中,以便于后续的使用。
进一步的,各通孔和各凸起部均采用环形或矩形阵列的方式进行分布。通过这种结构,可使得压片容器中药片在受力时,其受力面更为均匀,能够较为容易的被碾压成粉末。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各凸起部能够顺利的插入对应的通孔中,各凸起部的外径小于各自所对应的通孔的内径。从而当药片在各凸起部的挤压下成为药粉,能够快速的从通孔被挤压入器皿中。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压片容器与器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压片容器的底部与所述器皿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碾药机构还包含与所述板状部件连接的第一枢转件、与所述压片容器连接的第二枢转件;其中,所述第一枢转件和所述第二枢转件通过铰合轴枢接,且所述第一枢转件和所述第二枢转件用于绕铰合轴彼此相互枢转,且在所述第一枢转件和所述第二枢转件绕所述铰合轴相互合拢时,所述板状部件逐渐进入所述压片容器内,而在所述第一枢转件和所述第二枢转件绕所述铰合轴相互分离时,所述板状部件逐渐从所述压片容器中逃离。由于碾药机构中第一枢转件和第二枢转件可绕铰合轴彼此相互枢转,并且第一枢转件与板状部件相连,而第二枢转件与压片容器相连,同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第一枢转件和第二枢转件的相互合拢或分离,即可实现板状部件在压片容器中的压入或退出,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碾药机构还包含套设在所述铰合轴上的扭簧;其中,所述扭簧的一端与第一枢转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枢转件连接,且所述扭簧用于将所述第一枢转件和所述第二枢转件绕所述铰合轴自动分离。因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第一枢转件和第二枢转件相互合拢后,可通过扭簧的回弹性能,无须用户用力操作,即可使得扭簧自行带动第一枢转件和第二枢转件相互分离,以使得板 状部件从压片容器中自动退出,便于后续用户对压片容器的冲洗操作以及药片的装填和碾压,从而进一步方便用户的操作,并提升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碾药机构还包含与所述第一枢转件连接的第一握持件、与所述压片容器连接的第二握持件。通过第一握持件和第二握持件的相互配合,可方便用户的握持,使得用户仅需通过单手操作,即可实现碾药机构对药片的碾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碾药机构中压片部件压入压片容器内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碾药机构中压片部件退出压片容器后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碾药机构中压片部件压入压片容器内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碾药机构中压片部件压入压片容器内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碾药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含用于放置药片的压片容器1、用于插入压片容器1内并碾碎压片容器1内的药片的 压片部件。其中,压片容器1底部分布有多个通孔3,且各通孔3用于在药片被碾碎成药粉后,将药粉向压片容器1外排出。
并且,碾药机构还包含:可拆卸的安装在压片容器1的底部用于容纳被压片容器1排出的药粉的器皿4,如玻璃瓶、透明的塑料瓶等。同时,为了方便压片容器1与器皿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压片容器1的底部与器皿4通过螺纹连接,如压片容器1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图中未标示),并使得器皿4的开口端插入该螺纹孔中,并实现螺纹连接。其中,器皿4在安装到压片容器1的底部后,压片容器1通过各通孔3与器皿4连通。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碾药机构主要是由压片容器1、压片部件和可拆卸的安装在压片容器1上的器皿4构成,并且压片容器1的底部分布有多个通孔3,且该压片容器1通过各通孔3与器皿4连通,因而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板状部件2对压片容器1内的药片的碾压,可方便的将药品碾压成药粉,并且由于药粉可通过压片容器1底部的通孔3进入器皿4中,并可通过打开板状部件2,用水冲洗压片容器1,使得压片容器1中残留的药粉全部冲入器皿4中,以实现对器皿4中药物剂量的精准控制,进而使得用户在将装有器皿4的药品拆卸后,即可方便的进行鼻饲或者用水化的方式进行口服,同时,通过这种结构,在方便用户操作碾药机构的情况下,防止药品被碾压成药粉后,药粉泄露到外部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具体的说,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压片部件为一用于插入压片容器1内的板状部件2。由于板状部件2的表面较为平整,可以完全覆盖住药片,从而在对药片碾压的过程中,可充分的对药片进行碾压,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将药片碾压成粉,并防止药片从压片容器1内跳出。
并且,在实际装配和设计的过程中,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板状部件2对药片的碾压效果,避免药片被碾压成药粉后,药粉从压片容器1中泄露到外部,板状部件2的外形与压片容器1的腔体形状一致。
并且,如图1和图2所示,碾药机构还包含与板状部件2连接的第一枢转 件6、与压片容器1连接的第二枢转件7。其中,第一枢转件6和第二枢转件7通过铰合轴8枢接,且第一枢转件6和第二枢转件7用于绕铰合轴8彼此相互枢转,且在第一枢转件6和第二枢转件7绕铰合轴相互合拢时,板状部件2逐渐进入压片容器1内,而在第一枢转件6和第二枢转件7绕铰合轴相互分离时,板状部件2逐渐从压片容器1中逃离。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板状部件2和压片容器1可以由金属材质、塑料材质等其中的一种所制成,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以金属材质作为板状部件2和压片容器1的材质为例说明。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碾药机构中第一枢转件6和第二枢转件7可绕铰合轴8彼此相互枢转,并且第一枢转件6与板状部件2相连,而第二枢转件7与压片容器1相连,同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第一枢转件6和第二枢转件7的相互合拢或分离,即可实现板状部件2在压片容器1中的压入或退出,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操作,碾药机构还包含与第一枢转件6连接的第一握持件9、与压片容器1连接的第二握持件10。通过第一握持件9和第二握持件10的相互配合,可方便用户的握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当用户用单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按住第一握持件9和第二握持件10后,并用力夹紧后,与第一握持件9和第二握持件10分别相连的第一枢转件6和第二枢转件7相互合拢,并使得压片部件在压片容器1内挤压药片,而当用户不再用力夹紧后,第一枢转件6和第二枢转件7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分离后,使得第一握持件9和第二握持件10回弹至初始位置,因而使得用户仅需通过单手操作,即可实现碾药机构对药片的碾压。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枢转件7与第二握持件10分别位于压片容器1的两端,且第二握持件10与压片容器1固定相连,并套设有铰合轴8。相应的,第一枢转件6包含:用于套设铰合轴8的卡合段6-1、与卡合段6-1连接的连接段6-2,与连接段6-2连接并用于固定板状部件2的固定段6-3。其中,连接段6-2的一端与第一握持件9相连,固定段6-3的一端与板状部件2相连,且卡合 段6-1和固定段6-3相互平行,以便于板状部件2跟随第二枢转件7转动时,在固定段6-3的推动下能够较好的压入或退出压片容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装配需求,作为优选,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枢转件6与第一握持件9、第二握持件10与压片容器1、压片部件与第一枢转件6之间均可为可拆卸式连接,如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显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枢转件6与第一握持件9、第二握持件10与压片容器1、压片部件与第一枢转件6之间也可采用一体化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对于第一枢转件6与第一握持件9、第二握持件10与压片容器1、压片部件与第一枢转件6之间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还是一体化结构,不作具体的限定和说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板状部件2的底部还分布有多个凸起部5。其中,凸起部5的数量与通孔3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并且,为了使得各凸起部5能够顺利的插入对应的通孔3中,各凸起部5的外径小于各自所对应的通孔3的内径。从而当药片在各凸起部5的挤压下成为药粉后,能够快速的从通孔3被挤压入器皿4中。
由此可知,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各凸起部5与上对应的通孔3的相互配合,增加了板状部件2对压片容器1内的药片的挤压力,并能够较好的使得药片被碾压成药粉后,较为顺利的排入器皿4中,以便于后续的使用。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各通孔3和各凸起部5均采用环形阵列的方式进行分布。
由此可知,通过这种结构,可使得压片容器1中药片在受力时,其受力面更加均匀,能够较为容易的被碾压成粉末。显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压片容器1为中的通孔3和各凸起部5还可均采用矩形阵列的方式进行分布,因此,本实施方式对于通孔3和各凸起部5是采用矩形阵列还是环形阵列不作具体的限定和说明。
另外,为了便于对药粉水化成药液后的浓度进行控制,如图1所示,在本实 施方式中,器皿4上开设有对应的刻度线,且器皿4为透明材质的,因而可直接冲入饮用水,以便于用户对压片容器1内药液的体积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药液浓度的精确控制。
并且,为了便于用户将器皿拆卸下来后,器皿的开口能够较好的与鼻饲灌注器吻合,并满足通常情况下,鼻饲灌注器在注射时所需的容积要求,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器皿的直径约为4cm,且其整体容积约为40ml。而在实际应用中,器皿的直径和容积还可以为其他大小的,这需要根据鼻饲灌注器的具体的类型来选择相对应的器皿直径和容积,因此本实施方式对于器皿的直径大小和容积大小不作具体的限定和说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凸起部5为圆弧状。并且,通孔3的直径大小为0.3mm,以使得药片被碾压成粉末后,其粉末颗粒足够细,以满足水化和鼻饲的需求。显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3的直径还可以为0.4mm、0.5mm等,因此,本实施方式对于通孔3的具体直径大小不作限定,而是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碾药机构,本第二实施方式是对本第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碾药机构还包含套设在铰合轴8上的扭簧(图中未标示)。其中,扭簧的一端与第一枢转件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枢转件7连接,且扭簧用于将第一枢转件6和第二枢转件7绕铰合轴8自动分离。因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第一枢转件6和第二枢转件7相互合拢后,可通过扭簧的回弹性能,无须用户用力操作,即可使得扭簧自行带动第一枢转件6和第二枢转件7相互分离,以使得板状部件2从压片容器1中自动退出,便于后续用户对压片容器1的冲洗操作以及药片的装填和碾压,从而进一步方便用户的操作,并提升工作效率。另外,通过扭簧的回弹性能,可对第一枢转件6和第二枢转件7在分离后,彼此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以防止第一枢转件6和第二枢转件7之间的距离过大而不利于操作和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碾药机构,本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 施方式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板状部件2底部的凸起部5为尖锐状。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通过该结构,使得板状部件2对压片容器1内的药片进行挤压时,凸起部5对药片的挤压力由内到外逐渐扩散,从而使得药片较为容易的变成粉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板状部件2上可采用如由普通碎石的多孔混凝土透水材料、聚合物纤维混凝土透水材料、彩石复合混凝土透水材料等构成的透水板件,从而使得无需打开板状部件2,即可通过板状部件2自身将水导入压片容器1内,并对药粉颗粒进行阻挡,以实现对压片容器1内药粉的溶解,并使得溶解形成的药液顺利流入器皿4中.进而可有效的避免压片容器1内药粉泄露到外部环境中。并且,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仅以普通碎石的多孔混凝土透水材料作为板状部件2为例说明,从而可在降低碾药机构成本的同时,方便压片容器1内药粉的溶解。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碾药机构,本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碾药机构还包含:设置在板状部件2的上方并带有注水孔的盖片11,且板状部件2底部的凸起部5上开设有注水通道,且该注水通道贯穿整个板状部件2,并用于连通压片容器1的内部和外部。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板状部件2将压片容器1内的药片压碎成药粉,由于盖片11位于压片容器1内,并对压片容器1的开口进行封闭,因而可通过盖片11上的注水孔向压片容器1内注水,并通过板状部件2上的注水通道流入压片容器1内,以使得药粉溶解,并流入器皿4中。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由于盖片11可对压片容器1的开口进行封闭,避免板状部件2将药片压碎成药粉后,少量药粉通过板状部件2上的注水通道泄露到外部环境中,并且由于盖片11开设有注水孔,因而通过该结构,无需打开板状部件2和盖片11,即可实现对压片容器1内药粉的注水溶解,进而可有效的避 免压片容器1内药粉泄露到外部环境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碾药机构,本第五实施方式是对本第一实施方式、本第二实施方式或本第三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凸起部5可旋转的设置在板状部件2的底部,且其外圈直径从端部到根部逐渐增大。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由于凸起部5是可旋转的,且其外圈直径从端部到根部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板状部件2在挤压药片的过程中,各凸起部5的端部在挤压药片的过程中,凸起部5会受力而产生旋转,从而能够较为容易的将药片挤压成粉末。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各凸起部5的中轴线与板状部件2的中轴线之间存在一预设的角度,从而通过这种结构,使得凸起部5是倾斜设置在板状部件2上,进而在挤压药片时,各凸起部5能够更为容易的发生自转,以便于有效的将药片挤压成粉末,提升碾压的效率。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预设的角度可以介于0~45度之间,且作为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的预设的角度为10度。
本领域的普通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碾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用于放置药片的压片容器、用于插入所述压片容器内并碾碎所述压片容器内的药片的压片部件;
其中,所述压片容器底部分布有N个通孔,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且各通孔用于在所述药片被碾碎成药粉后,将药粉向所述压片容器外排出;
所述碾药机构还包含: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压片容器的底部用于容纳被所述压片容器排出的药粉的器皿;
其中,所述器皿在安装到所述压片容器的底部后,所述压片容器通过各通孔与所述器皿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碾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部件为一用于插入压片容器内的板状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碾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件的外形与所述压片容器的腔体形状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碾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件的底部还分布有M个凸起部;
其中,所述M等于所述N,并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碾药机构,其特征在于:各通孔和各凸起部均采用环形或矩形阵列的方式进行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碾药机构,其特征在于:各凸起部的外径小于各自所对应的通孔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碾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容器的底部与所述器皿通过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碾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碾药机构还包含与所述板状部件连接的第一枢转件、与所述压片容器连接的第二枢转件;
其中,所述第一枢转件和所述第二枢转件通过铰合轴枢接,且所述第一枢转件和所述第二枢转件用于绕铰合轴彼此相互枢转,且在所述第一枢转件和所 述第二枢转件绕所述铰合轴相互合拢时,所述板状部件逐渐进入所述压片容器内,而在所述第一枢转件和所述第二枢转件绕所述铰合轴相互分离时,所述板状部件逐渐从所述压片容器中逃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碾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碾药机构还包含套设在所述铰合轴上的扭簧;
其中,所述扭簧的一端与第一枢转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枢转件连接,且所述扭簧用于将所述第一枢转件和所述第二枢转件绕所述铰合轴自动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碾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碾药机构还包含与所述第一枢转件连接的第一握持件、与所述压片容器连接的第二握持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43300.6U CN206508259U (zh) | 2016-10-20 | 2016-10-20 | 碾药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43300.6U CN206508259U (zh) | 2016-10-20 | 2016-10-20 | 碾药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508259U true CN206508259U (zh) | 2017-09-22 |
Family
ID=59861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143300.6U Active CN206508259U (zh) | 2016-10-20 | 2016-10-20 | 碾药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50825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77430A (zh) * | 2016-10-20 | 2017-02-08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碾药机构 |
-
2016
- 2016-10-20 CN CN201621143300.6U patent/CN20650825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77430A (zh) * | 2016-10-20 | 2017-02-08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碾药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77430A (zh) | 碾药机构 | |
CN206508259U (zh) | 碾药机构 | |
CN209756167U (zh) | 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 | |
CN203209011U (zh) | 小剂量精确配药器 | |
CN204197654U (zh) | 一种定量出药药瓶 | |
CN207360999U (zh) | 一种新型药瓶 | |
CN207980025U (zh) | 一种中药药剂混合设备 | |
CN202397833U (zh) | 便携式碾药器 | |
CN213788897U (zh) | 一种适用于婴幼儿的定量给药器 | |
CN203089904U (zh) | 中草药的提取装置 | |
CN201912440U (zh) | 一种取药方便的药瓶 | |
CN209172954U (zh) | 一种儿科药片研磨装置 | |
CN203861595U (zh) | 一种儿科护理用给药装置 | |
CN201525136U (zh) | 一种中药药渣压榨杯 | |
CN209437670U (zh) | 一种变量取药瓶盖 | |
CN203935640U (zh) | 一种新型中药搅拌罐 | |
CN202526599U (zh) | 一种方便小儿服药液器具 | |
CN205771067U (zh) | 一种药粒计数器 | |
CN205948053U (zh) | 一种新型儿科用喂药瓶 | |
CN210873109U (zh) | 一种儿科临床喂药装置 | |
CN203777330U (zh) | 护理用病人服药杯 | |
CN209316544U (zh) | 一种数粒勺 | |
CN209286199U (zh) | 一种小儿喂药器 | |
CN203469055U (zh) | 一种新型婴幼儿取喂药一体器 | |
CN201505297U (zh) | 一种便于小儿服药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