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92369U - 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92369U CN206392369U CN201621439348.1U CN201621439348U CN206392369U CN 206392369 U CN206392369 U CN 206392369U CN 201621439348 U CN201621439348 U CN 201621439348U CN 206392369 U CN206392369 U CN 2063923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ying chamber
- air channel
- honeycomb plate
- drying
- plate co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10000003660 Reticulum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06010039509 Scab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456 HOTAI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05 air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413 temperature se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室(2)、设于烘干室(2)上方的送风机构(4)和设于烘干室(2)下方的送料机构(8),所述送风机构(4)的机构出风口(41)与烘干室(2)连通,所述烘干室(2)内设有加热机构(5)、风道内衬(10)、正反向热风调节机构(3)和通道(9)。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挡风板的不同开合与配合,将风道的方向改变,不仅实现对待加热涂层零件的两面均匀烘干,还实现了单循环热风机的双面烘干效果;同时,旋转挡风板在旋转时可对之前的风向进行阻隔,减少了换向时的热风阻力,因此正反向热风可立即互换,烘干效率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烘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们很多工业设备或交通工具等机械单元上,有相当数量的零件是需要涂层的,零件涂层的作用多种多样,有涂层防锈的,有涂层硬化处理的,也有涂层隔热的,还有出于某些特殊目的的涂层的等,这些涂层材料绝大多数以溶剂的形式出现,当涂层材料附着在零件上后,我们往往要通过自然晾干,晒干或人工烘干等手段来处理才能达到零件真正的功能,但是也正如我们知道的,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拼速度,抢时间,争效率,所以很多时候自然晾干或者晒干已经远远不能达到我们对时间的要求,又或者这种自然的涂层固化方式在功能上不能满足我们对零件的要求。现有的烘干设备如申请号201210110497.3,公开了一种正反向热风往复循环式加热烘干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加热烘干室、加热系统和正反向热风往复循环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和正反向热风往复循环系统相连并位于所述加热烘干室外部。该发明采用正反向交替形式的热风循环系统,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节约能源,可最大限度的保证加热烘干炉内的温度均匀性,有效利用整个加热烘干炉的内部空间,提高生产率。但该设备由于采用的是正反向热风往复循环系统,设备成本高,在换向时容易遇到之前的热风阻力,导致循环效果欠佳,烘干效率降低,同时会加大正反向循环风机的耗电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对风流温度和速度可控、烘干均匀、烘干效率高且烘干成本低的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室、设于烘干室上方的送风机构和设于烘干室下方的送料机构,所述送风机构的机构出风口与烘干室连通,所述烘干室内设有加热机构、风道内衬、正反向热风调节机构和通道,所述加热机构设于风道内衬上方,与送风机构位置相对应;所述通道设于风道内衬下方,与送料机构位置相对应;所述风道内衬设在烘干室中部,与烘干室内壁之间的空腔形成风道;所述风道内衬的前后两面分别设有循环出风口;所述正反向热风调节机构包括四块旋转挡风板,其中两块旋转挡风板设于风道内衬的侧边外侧,其长度与风道内衬和烘干室内壁之间的宽度匹配;另外两块旋转挡风板设于风道内衬的侧边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烘干室周围还设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与烘干室之间由支撑板支撑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防护壳与烘干室之间的空腔连通送风机构的机构进风口,所述送料机构设于防护壳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防护壳上设有料仓门,所述料仓门与送料机构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旋转挡风板中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固定在防护壳上,其中一端与旋转电机连接;在烘干室外壁的转轴上还设有旋转挡风板支撑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通道两边设有用于防止待加热涂层零件倾倒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一端与风道内衬底面连接,另一端与烘干室内壁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烘干室内还设有用于检测烘干室内温度的测温机构。此测温机构用于控制风道内对温度的监测,以实现控制、调节和稳定温度的作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送风机构为单循环热风机,所述送料机构为传动滚轮送料机构,所述加热机构为若干条加热棒。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测温机构为温度感应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单循环热风机、传动滚轮送料机构、加热棒和温度感应器均为现有设备,因此不做详细的阐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烘干均匀且烘干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挡风板的不同开合与配合,将风道的方向改变,不仅实现对待加热涂层零件的两面均匀烘干,还实现了单循环热风机的双面烘干效果;同时,旋转挡风板在旋转时可对之前的风向进行阻隔,减少了换向时的热风阻力,因此正反向热风可立即互换,烘干效率提高。
2、本实用新型烘干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挡风板对之前的风向进行阻隔,减少了换向时的热风阻力,降低了单循环热风机的耗电量;且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壳隔离热风与外界的接触,不仅并起到防护本设备各种功能部件的作用,还能减少热量的散失;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机构进风口连通防护壳与烘干室之间的空腔,而热风在烘干室内流通后从风道内衬的循环出风口吹入此空腔中,送风机构再将风流送入机构进风口,实现了热风的循环利用,更有效的减少了热量的散失,从而降低了烘干成本。
3、本实用新型更具适应性和多功能化。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对旋转挡风板进行开合度的调控,配合温度感应器的监测,实现了对风流温度和速度的控制和调整等人性化和智能化的设计,避免了零件容易出现爆皮、开裂等现象,确保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4、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机多能的烘干效果,因为各种关键参数的可控与可调,使得针对各种不同的涂层材料和待加热涂层零件都有了实现快速风干的可能。
5、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模块化,鉴于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加热功率的可变要求,模块化的加热装置操作更方便,使用更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防护壳,2-烘干室,3-正反向热风调节机构,31-旋转挡风板Ⅰ,32-旋转挡风板Ⅱ,33-旋转挡风板Ⅲ,34-旋转挡风板Ⅳ,35-旋转挡风板支撑座,36-转轴,37-旋转电机,4-送风机构,41-机构出风口,42-机构进风口,5-加热机构,6-支撑板,7-待加热涂层零件,8-送料机构,9-通道,10-风道内衬,11-风道,12-料仓门,13-固定架,14-循环出风口,15-测温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室2、设于烘干室2上方的送风机构4和设于烘干室2下方的送料机构8,送风机构4的出风口41与烘干室2连通,烘干室2内设有加热机构5、风道内衬10、正反向热风调节机构3和通道9,加热机构5设于风道内衬10上方,与送风机构4位置相对应;通道9设于风道内衬10下方,与送料机构8位置相对应;风道内衬10设在烘干室2中部,与烘干室2内壁之间的空腔形成风道11;风道内衬10的前后两面分别设有循环出风口14;正反向热风调节机构3包括四块旋转挡风板,其中两块旋转挡风板设于风道内衬10的侧边外侧,其长度与风道内衬10和烘干室2内壁之间的宽度匹配;另外两块旋转挡风板设于风道内衬10的侧边上。
烘干室2周围还设有防护壳1,防护壳1与烘干室2之间由支撑板6支撑连接。
防护壳1与烘干室2之间的空腔连通送风机构4的机构进风口42,送料机构8设于防护壳1内。
防护壳1上设有料仓门12,料仓门12与送料机构8的位置相对应。
旋转挡风板中部设有转轴36,转轴36两端固定在防护壳1上,其中一端与旋转电机37连接;在烘干室2外壁的转轴36上还设有旋转挡风板支撑座35。
通道9两边设有用于防止待加热涂层零件倾倒的固定架13,固定架13一端与风道内衬10底面连接,另一端与烘干室2内壁连接。
烘干室2内还设有用于检测烘干室2内温度的测温机构15。
送风机构4为单循环热风机,送料机构8为传动滚轮送料机构8,加热机构5为若干条加热棒。
测温机构15为温度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烘干时,送风机构4启动后将防护壳1与烘干室2之间的空腔里的空气抽入风道11形成一定速度的风流,在风道11口风流经过加热机构5的加热沿着风道11前进,首先打开旋转挡风板Ⅱ32和旋转挡风板Ⅳ34,并同时关闭旋转挡风板Ⅰ31和旋转挡风板Ⅲ33,让热风流形成一个在风道11上的正向风流,正向风流到达风道内衬10后从其前后的循环出风口14出去,又返回到防护壳1与烘干室2之间的空腔里,形成一个热风的循环利用,在待加热涂层零件7经过送料机构8送入风道11后实现对待加热涂层零件7的正面烘干。当到达设定的烘干时间后,关闭旋转挡风板Ⅱ32和旋转挡风板Ⅳ34,并同时打开旋转挡风板Ⅰ31和旋转挡风板Ⅲ33,让热风流在风道11里的反向风流,反向风流到达风道内衬10后从其前后的循环出风口14出去,又返回到防护壳1与烘干室2之间的空腔里,形成一个热风的循环利用,并对待加热涂层零件7实现反面的烘干,烘干达到设定的时间后,送料机构8将烘干好后的待加热涂层零件7输送出烘干设备,第二个零件自动输入进行下一轮的涂层烘干,如此重复操作,以实现整个设备的双面烘干效果。在烘干过程中,由测温机构15时刻监测其烘干室2内的温度,以避免零件容易出现爆皮、开裂等现象,确保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上述实施例,仅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具体个例,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室(2)、设于烘干室(2)上方的送风机构(4)和设于烘干室(2)下方的送料机构(8),所述送风机构(4)的机构出风口(41)与烘干室(2)连通,所述烘干室(2)内设有加热机构(5)、风道内衬(10)、正反向热风调节机构(3)和通道(9),所述加热机构(5)设于风道内衬(10)上方,与送风机构(4)位置相对应;所述通道(9)设于风道内衬(10)下方,与送料机构(8)位置相对应;所述风道内衬(10)设在烘干室(2)中部,与烘干室(2)内壁之间的空腔形成风道(11);所述风道内衬(10)的前后两面分别设有循环出风口(14);所述正反向热风调节机构(3)包括四块旋转挡风板,其中两块旋转挡风板设于风道内衬(10)的侧边外侧,其长度与风道内衬(10)和烘干室(2)内壁之间的宽度匹配;另外两块旋转挡风板设于风道内衬(10)的侧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2)周围还设有防护壳(1),所述防护壳(1)与烘干室(2)之间由支撑板(6)支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1)与烘干室(2)之间的空腔连通送风机构(4)的机构进风口(42),所述送料机构(8)设于防护壳(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1)上设有料仓门(12),所述料仓门(12)与送料机构(8)的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挡风板中部设有转轴(36),所述转轴(36)两端固定在防护壳(1)上,其中一端与旋转电机(37)连接;在烘干室(2)外壁的转轴(36)上还设有旋转挡风板支撑座(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9)两边设有用于防止待加热涂层零件倾倒的固定架(13),所述固定架(13)一端与风道内衬(10)底面连接,另一端与烘干室(2)内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2)内还设有用于检测烘干室(2)内温度的测温机构(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4)为单循环热风机,所述送料机构(8)为传动滚轮送料机构,所述加热机构(5)为若干条加热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机构(15)为温度感应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39348.1U CN206392369U (zh) | 2016-12-26 | 2016-12-26 | 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39348.1U CN206392369U (zh) | 2016-12-26 | 2016-12-26 | 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92369U true CN206392369U (zh) | 2017-08-11 |
Family
ID=59510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43934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92369U (zh) | 2016-12-26 | 2016-12-26 | 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9236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33536A (zh) * | 2016-12-26 | 2017-05-31 |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 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 |
CN107678466A (zh) * | 2017-10-16 | 2018-02-09 | 王源航 | 一种电气自动化烘干室 |
-
2016
- 2016-12-26 CN CN201621439348.1U patent/CN20639236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33536A (zh) * | 2016-12-26 | 2017-05-31 |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 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 |
CN107678466A (zh) * | 2017-10-16 | 2018-02-09 | 王源航 | 一种电气自动化烘干室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392369U (zh) | 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 | |
CN203944539U (zh) | 一种炮弹表面漆膜固化烘干设备 | |
CN205757008U (zh) | 原粮干燥装置 | |
CN107120936A (zh) | 碎状物烘干机 | |
CN106733536A (zh) | 一种蜂窝板涂层双面烘干装置 | |
CN105020995A (zh) | 中药原料干燥箱 | |
CN101782313A (zh) | 垂直干燥房及干燥方法 | |
CN204268854U (zh) | 用于饲料生产的节能烘干机 | |
US20130167396A1 (en) | System with a ceiling fan and return plenum for heating, drying or curing an object | |
CN206037657U (zh) | 一种化工产品干燥箱 | |
CN204854281U (zh) | 烘干机 | |
CN206733392U (zh) | 一种塑料加工设备的烘料装置 | |
CN207716820U (zh) | 一种烘干效果好的茶叶烘干装置 | |
CN208824918U (zh) | 一种生产线柔性防雾喷漆装置 | |
CN216644829U (zh) | 一种高效热循环空间干燥烘箱 | |
CN207649245U (zh) | 一种双侧开门的热风烘烤设备 | |
CN208091137U (zh) | 一种基于医药中间体制备的热风循环节能烘箱 | |
CN207262873U (zh) | 一种人造金刚石颗粒快速干燥装置 | |
CN110328775A (zh) | 一种用于生产玻璃包边用聚氨酯组合料的干燥箱 | |
WO1981000448A1 (en) | A method of supplying heat to a drying room and a drying room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 |
CN206478966U (zh) | 保温装饰一体板烘干设备 | |
CN211601370U (zh) | 一种片剂药物干燥设备 | |
CN205352019U (zh) | 组合式热风连续烘干设备 | |
CN205816134U (zh) | 一种铝型材喷涂车间的干燥系统 | |
CN205505597U (zh) | 电热风干燥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