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7628U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37628U CN206337628U CN201621434952.5U CN201621434952U CN206337628U CN 206337628 U CN206337628 U CN 206337628U CN 201621434952 U CN201621434952 U CN 201621434952U CN 206337628 U CN206337628 U CN 2063376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nwater
- main chamber
- side room
- sponge
- id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101700004242 STOM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709 Eyebrow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99 singe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1 wate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雨水生态利用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集水沉砂分水池及雨水传输系统,集水沉砂分水池包括主室及侧室,主室及侧室由设置在集水沉砂分水池内部的隔断墙分隔而成,且主室与侧室通过设置于隔断墙上部的溢流堰相连通;主室的顶部开口端与雨水口连通,主室通过出水管与雨水传输系统相连通,出水管的进水口处及出水管的出水口处均设有栅网;侧室的顶部覆盖有可移动盖板,侧室通过排水管与市政雨水管网连接;雨水传输系统由鹅卵石层及表面土层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路面雨水的收集、分流,实现了削峰调蓄、涵养地层、绿化植被的多重功效,对“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雨水生态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中的工程设施不断增加,城市中生态绿地面积和工程硬化面积的比例发生了巨变,硬化的路面以及钢筋混凝土大厦导致了不透水地面的增加,阻碍了雨水的下渗,雨水只能进入市政雨水管道,在暴雨来袭时市政管道无法满足雨水的排放,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雨水资源,而且造成了严峻的水污染问题。基于这样迫在眉急的环境问题,政府在近几年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备良好的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弹性”,特别是洪涝灾害问题。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滞留、渗透、净化、收集、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
当前,如何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从而达到控制雨水径流,雨水绿地使用及促进水循环的效果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城市中雨水的回收及利用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可有效进行雨水回收和利用,维护城市中绿地生态环境和水生态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集水沉砂分水池及雨水传输系统,集水沉砂分水池包括主室及侧室,主室及侧室由设置在集水沉砂分水池内部的隔断墙分隔而成,且主室与侧室通过设置于隔断墙上部的溢流堰相连通;主室的顶部开口端与雨水口连通,主室的底部设有沉砂槽,主室通过出水管与雨水传输系统相连通,出水管的进水口处及出水口处均设有栅网;侧室的顶部覆盖有可移动盖板,侧室通过排水管与市政雨水管网连接;所述雨水传输系统由鹅卵石层及表面土层组成。
所述鹅卵石层按照不同级配组成,由下往上依次为:粒度8~10cm的鹅卵石厚度30~35cm,粒度5~8cm的鹅卵石厚度10~20cm,粒度2~5cm的鹅卵石厚度10~15cm;表面土层的厚度为20~50 cm。
所述出水管是由混凝土制成的方形管,长度为0.5~5m。
所述雨水口覆盖有雨水篦子。
所述集水沉砂分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位于路面下的集水沉砂分水池和位于绿化带下面的雨水传输系统。集水沉砂分水池分为主室和侧室,降雨过程中,雨水通过雨水口进入主室,雨水中的较大颗粒杂质滤沉淀到池底部,当收集的雨水水位超过出水管的高度后,雨水通过出水管自流进入雨水传输系统,传输系统由鹅卵石按照不同级配组成,在传输系统中,雨水以鹅卵石空隙为通道,扩散到四面,同时将雨水进行过滤、沉淀及生物净化,部分雨水渗入地下,大部分雨水渗透到绿地下面,为绿地植物根系吸收、或者转运到地表蒸发。当降雨量较大,主室中水位超过溢流堰的高度时,雨水通过溢流堰从主室进入侧室,进入侧室的雨水通过排水管进入市政雨水管网中。
本实用新型设施结构简单、可自行运行,雨水传输系统由天然材料组成,原料来源广泛,建设成本低,除了雨水集水沉砂分水池主室的沉砂需要定期清理,其它设施基本不需要维护和更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路面雨水的收集、分流,实现了削峰调蓄、涵养地层、绿化植被的多重功效,对“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中雨水集水沉砂分水池(略去栅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图;
图中:1-钢筋混凝土盖板,2-雨水篦子,3-主室,4-出水管,5-溢流堰,6-侧室,7-排水管,8-雨水传输系统,9-雨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位于路面下的集水沉砂分水池及位于绿化带下面的雨水传输系统8。如图2-4所示的集水沉砂分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内部设置有隔断墙,隔断墙将集水沉砂分水池分隔为主室3及侧室6,主室3及侧室6由设置通过设置于隔断墙上部的溢流堰5相连通;主室3的顶部开口端与雨水口连通,雨水口覆盖有雨水篦子2,主室3的底部设有沉砂槽,主室3通过出水管4与雨水传输系统8相连通;侧室6的顶部覆盖有可移动钢筋混凝土盖板1,侧室6通过排水管7与市政雨水管网连接。其中,雨水传输系统由鹅卵石层及表面土层组成,鹅卵石层按照不同级配组成,由下往上依次为:粒度8~10cm的鹅卵石厚度30~35cm,粒度5~8cm的鹅卵石厚度10~20cm,粒度2~5cm的鹅卵石厚度10~15cm;表面土层的厚度为20~50 cm。出水管4是由混凝土制成的方形管,长度根据传输距离设置为2~5m。出水管4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处均设有栅网,出水管进水口处的栅网用于拦截雨水中较大的悬浮物,防止其进入出水管中,出水管出水口处的栅网是为了防止雨水传输系统的鹅卵石倒进至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原理如下 :
如图5,在降雨过程中, 路面雨水9通过雨水篦子2 进入集水沉砂分水池的主室3,雨水中的较大颗粒杂质滤沉淀到池底部的沉砂槽,当收集的雨水水位超过出水管4的高度后,雨水通过出水管4自流进入雨水传输系统8。雨水以鹅卵石空隙为通道,扩散到四面,经过滤、沉淀、生物净化后的雨水部分渗入地下,大部分雨水渗透到绿地下面,为绿地植物根系吸收、或者转运到地表蒸发。当降雨量较大,主室 3 中水位超过溢流堰5的高度时,雨水通过溢流堰 5进入侧室6,进入侧室6的雨水通过排水管7进入市政雨水管网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居民小区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包括位于小区路面下的雨水集水沉砂分水池、位于绿化带下面的雨水传输与净化消纳系统。通过位于路面下的雨水集水沉砂分水池收集雨水,将雨水传输到由鹅卵石按照不同级配组成的传输系统,由传输系统将雨水输送到绿化带下面,部分雨水渗透到地下,部分雨水被绿地植物根系吸收、或者转运到地表蒸发。
雨水集水沉砂分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水集水沉砂分水池中设置隔断墙,将雨水集水沉砂分水池分成主室3、侧室6两个部分;主室3及侧室6由设置通过设置于隔断墙上部的溢流堰5相连通,溢流堰底部距离侧室顶部的距离约为30cm,主室3在雨水口正下方,底部设有沉砂槽,主室一侧设有出水管4与雨水传输系统8相连通, 侧室6一侧与市政雨水管网连接,侧室顶部设可移动钢筋混凝土盖板。出水管4是由混凝土制成的方形管,长度根据传输距离为0.5~1m,出水管设置于距离主室底部约20cm的位置处,出水管4的进水口处及出水管4的出水口处均设有栅网,进水口处的栅网用于防止雨水中较大的悬浮物进入出水管4中,出水管出水口处的栅网是为了防止雨水传输与净化消纳系统的鹅卵石倒进到出水管。
雨水传输与净化消纳系统由鹅卵石按照不同级配组成,鹅卵石按照不同级配组成由下往上:粒度8~10cm的鹅卵石厚度30~35cm;粒度5~8cm的鹅卵石厚度10~20cm;粒度2~5cm的鹅卵石厚度10~15cm;表面土层的厚度为30~50 cm。
Claims (5)
1.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沉砂分水池及雨水传输系统,集水沉砂分水池包括主室及侧室,主室及侧室由设置在集水沉砂分水池内部的隔断墙分隔而成,且主室与侧室通过设置于隔断墙上部的溢流堰相连通;主室的顶部开口端与雨水口连通,主室的底部设有沉砂槽,主室通过出水管与雨水传输系统相连通,出水管的进水口处及出水口处均设有栅网;侧室的顶部覆盖有可移动盖板,侧室通过排水管与市政雨水管网连接;所述雨水传输系统由鹅卵石层及表面土层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鹅卵石层按照不同级配组成,由下往上依次为:粒度8~10cm的鹅卵石厚度30~35cm,粒度5~8cm的鹅卵石厚度10~20cm,粒度2~5cm的鹅卵石厚度10~15cm;表面土层的厚度为20~50 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是由混凝土制成的方形管,长度为0.5~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口覆盖有雨水篦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沉砂分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34952.5U CN206337628U (zh) | 2016-12-26 | 2016-12-26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34952.5U CN206337628U (zh) | 2016-12-26 | 2016-12-26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37628U true CN206337628U (zh) | 2017-07-18 |
Family
ID=59302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43495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7628U (zh) | 2016-12-26 | 2016-12-26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3762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57358A (zh) * | 2017-12-27 | 2018-08-28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及雨水口封堵装置 |
-
2016
- 2016-12-26 CN CN201621434952.5U patent/CN20633762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57358A (zh) * | 2017-12-27 | 2018-08-28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及雨水口封堵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30934U (zh) | 初期雨水拦截、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 |
CN104947781B (zh) | 一种雨水收集分流、涵养地层的调蓄系统 | |
CN100537911C (zh) | 环保型道路雨水口 | |
CN109356225A (zh) | 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 |
CN104005316B (zh) | 一种具有排水及截污功能的路缘石 | |
CN205636879U (zh) | 高架桥雨水收集、净化及利用系统装置 | |
CN205444302U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控制管网系统 | |
CN103088896A (zh) | 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 | |
CN105735405B (zh) | 一种楼宇屋顶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 |
CN203080677U (zh) | 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 | |
CN104692588B (zh) | 用于处理河道岸边雨水排水的生态多维滞留系统 | |
CN204474499U (zh) | 一种用于处理河道岸边雨水排水的生态多维滞留系统 | |
CN105089302A (zh) | 一种用于社区雨水分流、削峰及生态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 |
CN105735449A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 |
CN110016886A (zh) | 河道近自然生态堤岸 | |
CN208949673U (zh) | 一种道路生态滤水带 | |
CN205662803U (zh) | 一种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 | |
CN105174635A (zh) | 多级雨水生物处理装置 | |
CN206337628U (zh)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 |
CN106638882A (zh) |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207862013U (zh) | 一种用于解决黄土湿陷性的混合填料生物滞留设施 | |
CN109879435A (zh) | 一种装配式填料块及装配式阶梯型滨水湿地净化系统 | |
CN206428785U (zh) | 一种可除淤的多功能雨水管控设施 | |
CN206721599U (zh) | 一种带有滤水净水路缘石的雨水收集生态路面 | |
CN108625453A (zh) |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