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27198U - 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27198U
CN206327198U CN201720007526.1U CN201720007526U CN206327198U CN 206327198 U CN206327198 U CN 206327198U CN 201720007526 U CN201720007526 U CN 201720007526U CN 206327198 U CN206327198 U CN 206327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rest
support
chair headrest
regulating tank
elast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075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成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0075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27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27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271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用于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包括头托和支架体。支架体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一端与头托连接,第二支架设置有调节槽,调节槽从座椅的顶端向下延伸,第一支架可滑动的插入调节槽,座椅头枕的与后颈部对应的一侧为作用侧,头托设置有与后颈部相匹配的颈托件。第一支架可以在调节槽内滑动,使头托和颈托件都可以从汽车座椅的顶端向下滑动,并且下滑的幅度较现有技术中的头托更大,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身高和体型的驾乘人员的使用要求;并且使用者的头部可以得到头托的支撑,而颈部可以得到颈托件的支撑,可以有效的提高和改善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对于选择轿车出行的人来说,安全性和舒适性都非常的重要,而汽车的座椅头枕便是为了驾乘人员使更加安全和舒适的设计出来的。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头枕,只设置有对驾驶人员或者坐乘人员脑部的支撑,而忽略了对其颈部的支撑,由于颈部得不到支撑,会使驾驶人员或者坐乘人员感到颈部的酸胀疼痛,特别影响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并且在驾驶人员或者坐乘人员脑部和肩部之间具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在汽车被追尾的一瞬间,会使颈部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发生很大的位移,驾驶人员或者坐乘人员颈椎受伤的概率相当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使上述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头枕,用于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包括头托和支架体,支架体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一端与头托连接,第二支架设置有调节槽,调节槽从座椅的顶端向下延伸,第一支架可滑动的插入调节槽,座椅头枕的与后颈部对应的一侧为作用侧,头托设置有与后颈部相匹配的颈托件。
可选的,上述的第一支架包括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插杆,插杆的轴线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卡口,调节槽内设置有插接管,插接管包括并排设置的且相互连通的定位通道和插接通道,定位通道内设置有与卡口相匹配的定位件,定位件具有与卡口卡接且插杆固定于插接通道内的第一状态,以及定位件脱离卡口且插杆在插接通道内滑动的第二状态。
可选的,上述的定位件包括连接杆、定位凸起、控制件和第一弹性件,定位凸起设置于连接杆,连接杆插入插接管且连接杆的一端与插接管的一端铰接,连接与插接管铰接的一端为铰接端,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定位通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的远离铰接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控制件设置于插接管的靠近头托的一端,控制件控制第一弹性件作用,使连接杆的远离铰接端的一端具有远离定位通道的内表面的趋势。
可选的,上述的插接管的远离头托的一端与调节槽的底部铰接,头托通过插杆插入插接管使头托与调节槽活动连接。
可选的,上述的调节槽的底部设置有转轴和限位盘,限位盘套设于转轴,插接管的远离头托的一端设置有转动盘,转动盘可转动的套设于转轴,转动盘能够沿转轴的轴向运动,限位盘的与转动盘对应的一侧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限位槽,转动盘设置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插接部,调节槽内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转动盘连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限位盘连接,第二弹性件具有使转动盘靠近限位盘的趋势。
可选的,上述的颈托件包括固定部、卷杆和卷带,固定部设置于头托的靠近第二支架的一侧,卷带的一端与头托固定连接,卷带的另一端与卷杆固定连接,卷杆的两端设置有卡接头,头托设置有与卡接头对应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设置于头托的作用侧,第二卡接部设置于颈托件的远离作用侧的一侧,颈托件具有卷杆带动卷带卷拢且卡接头与第一卡接部卡接的第三状态,以及卷带展开且卡接头与第二卡接部卡接的第四状态。
可选的,上述的座椅头枕的作用侧设置有用于容纳使用者后脑勺的凹陷部,凹陷部设置于座椅头枕的顶部。
可选的,卷带具有密封的充气室,充气室设置有充气口和放气口,放气口通过堵头密封,充气口与电动充气件连通,电动充气件用于向充气室内充气。
可选的,上述的座椅头枕还包括头托套,头托套将头托包覆,头托套采用慢回弹海绵制成,凹陷部采用弹性的合成纤维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上述的座椅头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头枕中的头托相对于座椅使可以调节的,其中第一支架可以在调节槽内滑动,使头托和颈托件都可以从汽车座椅的顶端向下滑动,并且下滑的幅度较现有技术中的头托更大,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身高和体型的驾乘人员的使用要求,并且使用者的头部可以得到头托的支撑,而颈部可以得到颈托件的支撑,可以有效的提高和改善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安装了上述的座椅头枕,座椅头枕可以按照驾乘者的需求进行调节,对于驾乘人员整体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座椅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颈托件的卷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颈托件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插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插接管铰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座椅头枕的升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座椅头枕;200-汽车座椅;10-头托;11-作用侧;12-颈托件;121-固定部;122-卷杆;1221-卡接头;123-卷带;124-第一卡接部;125-第二卡接部;13-凹陷部;20-支架体;21-第一支架;211-卡口;22-第二支架;221-调节槽;222-插接管;2221-定位通道;2222-插接通道;223-定位件;2231-连接杆;2232-定位凸起;2233-控制件;2234-第一弹性件;224-转轴;225-限位盘;2251-限位槽;226-转动盘;2261-限位凸起;227-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座椅头枕100,用于安装在汽车座椅200上,包括头托10和支架体20,头托10是作为支撑驾乘人员后脑勺构件,支架体20的设置实现了头托10在汽车座椅200上的可调节。
座椅头枕100的与后颈部对应的一侧为作用侧11,作用侧11直接与驾乘人员相接触的。头托10设置有与后颈部相匹配的颈托件12,颈托件12为与后颈部匹配的凸起,该凸起可以为能够将后颈部拖住并与头托10配合,使头部和颈部处于一种比较舒适且固定的状态,由于颈托件12和头托10的配合设置并且同时作用,解决了头部至肩部具有空间,使后颈部在该空间内剧烈活动导致受伤的问题,保证了驾乘人员的安全。
具体而言,上述的颈托件12包括固定部121、卷杆122和卷带123。
固定部121设置于头托10的靠近第二支架22的一侧,固定部121的作用是使头托10具有更宽的作用面,同时,当卷带123展开放下的时候,固定部121可以将卷带123拖住并固定,固定部121与头托10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
卷带123为柔性结构,卷带123具有密封的充气室,充气室设置有充气口和放气口,放气口通过堵头密封,充气口与电动充气件连通,电动充气件用于向充气室内充气。具体的,将充气口与电动充气件通过充气管连通,可以将插杆设置成中空的结构,然后将充气管暗藏在插管内,然后再将充气室和电动充气件连通,这样将充气管隐藏起来,能够达到美观的作用。由于卷带123设置有充气室,使卷带123能够处于充气状态和放气状态,并且充气的多少可以按照使用者的要求进行,使卷带123处于不同的膨胀状态,此时,卷带123能够更好的与使用者的后颈部贴合,能够适用于更加广泛的人群。
如图2所示,卷带123的一端与头托10固定连接,卷带123的另一端与卷杆122固定连接,卷杆122的两端设置有卡接头1221,头托10设置有与卡接头1221对应的第一卡接部124和第二卡接部125,第一卡接部124设置于头托10的作用侧11,第二卡接部125设置于颈托件12的远离作用侧1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卡接头1221为长方体结构,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结构,第一卡接部124和第二卡接部125为与该长方体结构相匹配的截面为方形的槽,卡接头1221可以很方便的分别与第一卡接部124或第二卡接部125卡接。
请参照图2所示,颈托件12具有卷杆122带动卷带123卷拢且卡接头1221与第一卡接部124卡接的第三状态,如图3所示,颈托件12还具有卷带123展开且卡接头1221与第二卡接部125卡接的第四状态,颈托件12的第三状态对应于卷带123的卷拢状态,此时的卷杆122和卷带123卷拢形成上述的凸起,改凸起用于抵住后颈部,由于卷带123的材料本身是柔性,而通过卷拢形成的层状结构是具有空隙的,所以处于卷拢状态的颈托件12能够很好的与后颈部配合,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很好的匹配后颈部;第四状态对应于卷带123的展开状态,此时的卷带123完全展开,并且卷带123的卡接头1221卡设在第二卡接部125,由卷带123卷拢形成的凸起变成了平面,可以使后颈部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该状态一般是驾乘人员在休息的时候,因久坐需要活动的时候使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交替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座椅头枕100的作用侧11设置有用于容纳使用者后脑部的凹陷部13,凹陷部13设置于头托10的顶部,并且凹陷部13可以设置在头托10的中间位置,凹陷部13采用弹性的合成纤维制成,使其具备一定的缓冲作用,由于头托10滑动至与座椅顶部并与之贴合的时候还可以往下继续滑动一定的距离,在此期间,头托10会出现一定角度的倾斜,凹陷部13可以弥补这部分倾斜角度,使头托10与后脑部的接触可以维持在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从而不会影响到驾驶人员的视角和舒适度。
座椅头枕100还包括头托套,头托套将头托10包覆,头托套采用慢回弹海绵制成,头托套可以很方便的从头托10上取下,便于清洗,同时采用慢回弹海绵制成的头托套,具有很好的耐久力、低反弹力,基本上感觉不到反弹的压力,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舒适度。
头托10采用透气的海绵制成,由于头托套也是具有透气作用的结构,使整个座椅头枕100均能够达到很好的透气效果,并且具有缓冲作用,能够起到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效果。头托10的远离作用侧11的一侧设置为与座椅靠背相匹配的弧形,同样是为了使头托10更好的与座椅的靠背贴合,并使头托10的角度不至于过度倾斜,影响使用。
如图1所示,支架体20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第一支架21与头托10连接,头托10与座椅的连接是通过第一支架21实现的。
具体而言,第一支架21的一端与头托10连接,第一支架21与头托10的连接可以是一下方式:第一支架21与头托10内的骨架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第一支架21与头托10的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1包括至少两根插杆,两根插杆并排设置,并且分别连接于头托10底部,插杆的轴线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卡口211,卡口211在两根插杆上的位置相同。
第二支架22设置有调节槽221,调节槽221从座椅的顶端向下延伸,由于调节槽221宽度比较较窄,进入调节槽221内部的杂质不容易清理,可以在调节槽221开口的位置设置采用毛料制成的遮挡部,该遮挡部可以减少杂质进入调节槽221内部,但不会影响在调节槽221内部的其他构件的活动。
第一支架21可滑动的插入调节槽221,具体的,如图4所示,调节槽221内设置有插接管222,插接管222包括并排设置的且相互连通的定位通道2221和插接通道2222,定位通道2221内设置有与卡口211相匹配的定位件223,定位件223可以在定位通道2221和插接通道2222之间活动,两根插杆分别插入插接通道2222,插杆上的不同卡口211与定位件223的插接,对应于插杆在插接管222内的上下滑动。
定位件223具有与卡口211卡接且插杆固定于插接通道2222内的第一状态,以及定位件223脱离卡口211且插杆在插接通道2222内滑动的第二状态,第一状态对应于插杆与插接管222之间的固定状态,这时定位件223卡入卡口211,头托10在插杆固定的同时也保持固定的状态;第二状态对应于插杆与插接管222之间的活动状态,由于定位件223脱离了卡口211,插杆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可以沿插接通道2222上下的滑动,此时,可以将头托10调整至最佳的位置,然后用定位件223将卡口211固定。
定位件223包括连接杆2231、定位凸起2232、控制件2233和第一弹性件2234,控制件2233设置在调节槽221外,通过控制件2233可以控制定位凸起2232卡入卡口211或者脱离卡口211,第一弹性件2234为弹簧。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件2233需要与调节槽221设置一定的距离,以便在拨动控制件2233的时候不会被调节槽221挡住。
定位凸起2232设置于连接杆2231的靠近插接管222开口的一端,连接杆2231插入插接管222的定位通道2221内并且连接杆2231的一端与插接管222的一端铰接,连接杆2231与插接管222铰接的一端为铰接端,该铰接端设置在定位通道2221的底部,第一弹性件2234的一端与定位通道22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2234的另一端与连接杆2231的远离铰接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控制件2233设置于插接管222的靠近头托10的一端,控制件2233控制第一弹性件2234作用,使连接杆2231的远离铰接端的一端具有远离定位通道2221的内表面的趋势。
在没有拨动控制件2233的时候,在第一弹性件2234的作用下,连接杆2231的远离铰接端的一端始终抵住插杆,此时的定位凸起2232也插入了插杆的卡口211内,当需要滑动插杆的时候,需要向远离插杆的方向拨动控制件2233,此时,调节杆带动定位凸起2232脱离卡口211,插杆在插接通道2222内滑动到预定的位置,松开控制件2233,调节杆带动定位凸起2232在第一弹性件2234的作用下自动卡入卡口211使插杆固定。
插杆与插接管222的插接实现了插杆在插接管222内沿插接管222的轴向的运动,当头枕滑动至座椅顶部的时候,就不能再向下移动,所以将插接管222的远离头托10的一端与调节槽221的底部铰接,插接管222与调节槽221的铰接,而头托10与插杆连接,插杆插入插接管222,使头托10能够以插杆为媒介在插接管222转动的时候再次的向下移动,突破了现有技术中座椅顶部对头托10的限制,使得头托10能够与更多的人群相匹配,实用范围更广。
另外,随着插接管222向下转动的角度增大,头托10也逐渐的倾斜,为避免头托10过度的倾斜而无法使用,可以将头托10和插杆设置成铰接的形式,由于头托10的远离作用侧11的一侧设置了与座椅匹配的形状,当头托10向下移动的时候头托10的远离作用侧11的一侧始终与座椅贴合,使头托10能够保持一定的角度,不会产生头托10倾斜过度的情况。使得头托10可以下降的位置可以更低,从而使其实用的范围更广。
请参照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槽221的底部设置有转轴224和限位盘225,转轴224的两端与调节槽221的内表面固定,限位盘225套设在转轴224上,限位盘225相对于转轴224固定,插接管222的远离头托10的一端设置有转动盘226,转动盘226套设在转轴224上,转动盘226能够在转轴224上转动,并且转动盘226能够沿转轴224的轴向运动,限位盘225的与转动盘226对应的一侧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限位槽2251,转动盘226的与限位盘225对应的一侧设置有与限位槽2251相匹配的插接部,这里将插接部设置为与限位槽2251相匹配的限位凸起2261,限位凸起2261可以设置多个,相邻的两个限位凸起2261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限位槽2251之间的间距相等。
基于上述结构,头托10可以相对于调节槽221进行转动,具体操作为:当头托10移动至与座椅的顶部抵接的时候,可以将头托10往下转动,由于转动盘226与转轴224转动,所以头托10能够向下转动,转动到预定位置后,将头托10从转轴224的一端向靠近限位盘225的一端移动,此时,调节槽221内的限位凸起2261逐渐靠近限位槽2251并最终插入调节槽221,转动盘226相对于定位盘固定。这个时候,头托10也处于固定的状态。
调节槽221内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27,第二弹性件227的一端与转动盘226连接,具体的,第二弹性件227为弹簧或者橡胶绳,第二弹性件227的另一端与限位盘225连接,第二弹性件227具有使转动盘226靠近限位盘225的趋势,在无外力的作用下,第二弹性件227使转动盘226和定位盘始终保持贴合,也就是能够使限位凸起2261始终插入限位槽2251,因为转动盘226和定位盘相对转动的时候会使第二弹性件227产生一定的扭转,可以在定位盘的远离转动盘226的一端设置可转动的辅助转盘,第二弹性件227的远离转动盘226的一端与第二转盘连接,在转动盘226转动到一定角度的时候,辅助转盘在第二弹性件227产生的扭力作用下,也会沿转动盘226转动的方向转动。第二弹性件227能够保证头托10固定在某位置的时候,不会产生左右的晃动。
实施例2
请参照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200,包括上述的座椅头枕100。请参照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200,包括上述的座椅头枕100。除此之外,该座椅头枕100的颈托件12也可以是与后颈部相匹配的凸起,该凸起的高度为8cm-12cm之间,也可以是其他的高度;颈托件12随着座椅头枕100的上下移动而移动,并且由于颈托件12设置在座椅头枕100的作用侧11,刚好能够将驾乘人员的后颈部拖住,并且相比现有的头枕,该颈托件12能够下降到更低的距离,能够适用于更多的人群,一般来说可以适用于1.5米-2.0米身高的驾乘人员,但其适用的身高也可以更低或者更高,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对颈托件12进行调节。
另外,凸起在中间位置还可以设置凹陷部,该凹陷部可以将使用者的后颈部包覆起来,更好的与后颈部贴合,提高了颈托件12的舒适度。
由于本汽车座椅200安装了上述的座椅头枕100,比现有技术中的头枕具有更大的调节空间,使其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驾乘人员的使用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座椅头枕,用于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托和支架体,所述支架体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头托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从座椅的顶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支架可滑动的插入所述调节槽,所述座椅头枕的与后颈部对应的一侧为作用侧,所述头托设置有与后颈部相匹配的颈托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插杆,所述插杆的轴线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卡口,所述调节槽内设置有插接管,所述插接管包括并排设置的且相互连通的定位通道和插接通道,所述定位通道内设置有与所述卡口相匹配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具有与所述卡口卡接且所述插杆固定于所述插接通道内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定位件脱离所述卡口且所述插杆在所述插接通道内滑动的第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连接杆、定位凸起、控制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定位凸起设置于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插接管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插接管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与所述插接管铰接的一端为铰接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通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所述铰接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控制件设置于所述插接管的靠近所述头托的一端,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第一弹性件作用,使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所述铰接端的一端具有远离所述定位通道的内表面的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的远离所述头托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槽的底部铰接,所述头托通过所述插杆插入所述插接管使所述头托与所述调节槽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槽的底部设置有转轴和限位盘,所述限位盘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插接管的远离所述头托的一端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可转动的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转动盘能够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运动,所述限位盘的与所述转动盘对应的一侧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所述转动盘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的插接部,所述调节槽内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盘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盘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使所述转动盘靠近所述限位盘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托件包括固定部、卷杆和卷带,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头托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所述卷带的一端与所述头托固定连接,所述卷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卷杆固定连接,所述卷杆的两端设置有卡接头,所述头托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头对应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于所述头托的作用侧,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于所述颈托件的远离所述作用侧的一侧,所述颈托件具有所述卷杆带动所述卷带卷拢且所述卡接头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的第三状态,以及所述卷带展开且所述卡接头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的第四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头枕的作用侧设置有用于容纳使用者后脑勺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座椅头枕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带具有密封的充气室,所述充气室设置有充气口和放气口,所述放气口通过堵头密封,所述充气口与电动充气件连通,所述电动充气件用于向所述充气室内充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头枕还包括头托套,所述头托套将所述头托包覆,所述头托套采用慢回弹海绵制成,所述凹陷部采用弹性的合成纤维制成。
10.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头枕。
CN201720007526.1U 2017-01-04 2017-01-04 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27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7526.1U CN206327198U (zh) 2017-01-04 2017-01-04 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7526.1U CN206327198U (zh) 2017-01-04 2017-01-04 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27198U true CN206327198U (zh) 2017-07-14

Family

ID=59294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0752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27198U (zh) 2017-01-04 2017-01-04 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271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0333A (zh) * 2017-01-04 2017-05-31 边成战 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0333A (zh) * 2017-01-04 2017-05-31 边成战 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40333A (zh) 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CN105899401B (zh) 可调节的座椅
US10499743B2 (en) Disassemblable folding chair
ES2552689T3 (es) Superficie confortable para asiento
US20090195040A1 (en) Variable configuration seating
BR102016001005A2 (pt) assento flexível de veículo
CN205930400U (zh) 座椅以及车辆
CN108407684A (zh) 用于驾驶和可躺式座椅的内部上部座椅靠背支撑件
CN203692896U (zh) 一种预防近视驼背的桌椅
CN206327198U (zh) 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DE102004013674A1 (de) Sitz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lugzeug oder dergleichen
KR20210149627A (ko) 수납식 차량 시트
CN104582535A (zh) 胸区舒适就坐系统
CN206086461U (zh) 带集成充气颈托头枕的座椅
CN205358917U (zh) 一种椅子
CN201557831U (zh) 以可膨胀体支撑骶骨和尾骨的坐姿辅助坐垫
CN203828461U (zh) 个性化保健高靠背
CN204708379U (zh) 一种车载躺椅两用充气床
CN101262798A (zh) 家具
JP3214034U (ja) 頭頚部枕サポートフレーム構造
CN201727666U (zh) 可折叠翼式轮椅
CN214127755U (zh) 一种用于少儿形体的矫正装置
CN206107022U (zh) 一种带有调整头枕的椅子
KR101009488B1 (ko) 틸팅가능한 등받이를 구비한 의자
CN208081423U (zh) 一种用于临床支撑坐位训练和辅助翻身的可折叠靠背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22

Address after: 100080 A-47, Second Floor, 48 Haidian West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Re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9000 Yulin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ian Chengzh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