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04402U - 一种竖流式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竖流式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04402U
CN206304402U CN201621389434.6U CN201621389434U CN206304402U CN 206304402 U CN206304402 U CN 206304402U CN 201621389434 U CN201621389434 U CN 201621389434U CN 206304402 U CN206304402 U CN 206304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inlet pipe
sedimentation basin
grid packing
vertical sedi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894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蓉
刘奕杰
梁书强
班娜
张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e Northwes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c Dongfang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 Dongfang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c Dongfang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894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04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04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04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流式沉淀池。本实用新型所述竖流式沉淀池,其中包括沉淀池体,所述沉淀池体内设有自上至下依次布置的集水区、进水区和沉淀区,以及穿过所述集水区后进入所述进水区内的进水管,其中,所述进水管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网格填料,所述网格填料能够增大水中杂质和药剂颗粒的碰撞几率。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能够有效的提高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增加单池水处理量,以减少工程中竖流式沉淀池的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竖流式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流式沉淀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竖流式沉淀池又称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废水竖向流动的沉淀池。池体平面图形为圆形或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堰前设挡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证出水水质。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竖流式沉淀池有圆形、正方形等形式。
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污水是从上向下以流速v做竖向流动,污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
当颗粒沉速u>v时,则颗粒将以u-v的差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
当u=v时,颗粒处于随机状态,不下沉亦不上升;
当u<v时,颗粒将不能沉淀下来,而会被上升水流带走。为保证沉淀效果。竖流式沉淀池中心管中的水流速度要求小于30mm/s。
为使池内水流分布均匀,圆形池的池径一般采用4-7m,不大于10m,池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一般不大于3。
因此,竖流式沉淀池的单池处理水量较小,为达到处理水量的要求,工程中常需多个竖流式沉淀池并联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竖流式沉淀池,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能够有效的提高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增加单池水处理量,以减少工程中竖流式沉淀池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竖流式沉淀池,其中包括沉淀池体,所述沉淀池体内设有自上至下依次布置的集水区、进水区和沉淀区,以及穿过所述集水区后进入所述进水区内的进水管,其中,所述进水管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网格填料,所述网格填料能够增大水中杂质和药剂颗粒的碰撞几率。
如上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中所述网格填料的数量是多个且多个所述网格填料沿所述进水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开。
如上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中所述网格填料的垂直所述进水管的延伸方向的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进水管的横截面面积,沿着所述进水管的延伸方向数,奇数位的所述网格填料和偶数位的所述网格填料分别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内壁的两个相对侧。
如上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中多个所述网格填料沿所述进水管的延伸方向等间距地间隔开,相邻两个所述网格填料之间的间距为300-500mm。
如上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中所述网格填料与所述进水管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如上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中所述网格填料的垂直所述进水管的延伸方向的表面的面积是所述进水管的横截面面积的2/3~3/4倍。
如上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中所述网格填料的厚度为50-60mm,所述网格填料的网格大小为80×80mm或100×100mm,所述网格填料的数量是3~6个。
如上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中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下方设有反射板,所述反射板用于将从所述进水管排出的污水向上折流。
如上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中所述集水区还设有过滤板,用于过滤池水中的固体颗粒。
如上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中还包括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入口设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而出口设于所述沉淀池体的外部。
通过在进水管内设置网格填料,在竖流式沉淀池进水的同时投加混凝剂(或絮凝剂),水流在进水管内流动时通过网格填料的溅射作用使水中杂质颗粒和药剂颗粒间碰撞的机率大大增加,促使矾花更好的形成,使颗粒变大,以增加颗粒沉淀速度,提高沉淀效率。
同时,网格填料还可增加水流阻力,使水流在通过网格填料时进一步降低流速,以增加水流上升速度与颗粒沉降速度的差值,使颗粒快速沉降,增加沉淀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内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网格填料在进水管中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10:沉淀池体;
20:集水区、21:过滤板;
30:进水区、31:进水槽、32:进水管、33:反射板、
34:网格填料;
40:沉淀区;41: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记载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10,所述沉淀池体10内设有自上至下依次布置的集水区20、进水区30和沉淀区40,以及穿过所述集水区20后进入所述进水区30内的进水管32,其中,所述进水管32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网格填料34,所述网格填料34能够增大水中杂质和药剂颗粒的碰撞几率。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体10的顶部还设有进水槽31,进水槽31的底部连接有进水管32。
将水与混凝剂(或絮凝剂)同时投入到进水槽31中,在进水槽31中混合后进入进水管32。带有混凝剂(或絮凝剂)的水在进水管32中自上而下流经设置在进水管32内部的网格填料34,经过网格填料34的溅射作用,最终流入到进水区30。
该竖流式沉淀池进水管32内设置有网格填料34,在竖流式沉淀池进水的同时投加混凝剂(或絮凝剂),水流在进水管32中流动时通过网格填料34的溅射作用使水中杂质颗粒和药剂颗粒间碰撞的机率大大增加,促使矾花更好的形成,使颗粒变大,以增加颗粒沉淀速度,提高沉淀效率。
同时网格填料34还可以增加水流阻力,使水流在通过网格填料34时进一步降低流速,以增加水流上升速度与颗粒沉降速度的差值,使颗粒快速沉降,增加沉淀效果。通常可提高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效率20%。
进一步的,所述网格填料的34数量是多个且多个所述网格填料34沿所述进水管32的延伸方向间隔开。
其中,所述进水管32内包括多个网格填料34,多个网格填料沿着进水管32的轴向方向具有一定间距的布置在进水管32内部。进水过程中,水中的杂质颗粒和药剂颗粒可以多次和网格填料34进行碰撞,增加了碰撞机率,提高了沉淀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网格填料34垂直于进水管32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网格填料34的垂直所述进水管32的延伸方向的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进水管32的横截面面积,沿着所述进水管32的延伸方向数,奇数位的所述网格填料34和偶数位的所述网格填料34分别位于所述进水管32的内壁的两个相对侧。
其中,网格填料34的面积大于所述进水管32的横截面面积的2/3,小于所述进水管32的横截面面积的3/4,以利于增加杂质颗粒和药剂颗粒的碰撞机率。
图2为图1中网格填料在进水管中的安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网格填料34分两侧设置在进水管32的内壁上,如第一个网格填料34设置在进水管的左侧壁上,则第二个网格填料34设置在进水管32的右侧壁上,第三个网格填料34依旧设置在进水管32的左侧壁上,以此类推,以增加杂质颗粒和药剂颗粒的碰撞机率。
进一步的,所述网格填料34沿所述进水管32的延伸方向等间距地间隔开,相邻两个所述网格填料34之间的间距为300-500mm。
在进水管32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网格填料34之间的间距相同。经实验证明,其间距范围值为300-500mm时,进水管32内网格填料34的溅射作用最有效。
进一步的,所述网格填料34的厚度为50-60mm,所述网格填料34的网格大小为80×80mm或100×100mm,所述网格填料34的数量是3~6个。
即单个网格填料34沿进水管32轴向方向高度为50-60mm,其网格大小规格一般选取80×80mm或100×100mm的方形网格孔。进水管32轴向方向内设有3~6个网格填料34为最佳,既能达到很好的溅射作用,又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32的出水口下方设有反射板33,所述反射板33用于将从所述进水管32排出的污水向上折流。
在进水管32的底部出水口的下方设置反射板33,向下流的池水下落到反射板33上,受到反射板33的反向作用力后会向上折流。从而减少水流的冲击力,不会对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进行冲击,防止造成过滤后的池水受到污染。
进一步,所述集水区20内还设有过滤板21,用于过滤池水中的固体颗粒。
水流不断的流入进水区30,当液面到达一定高度时,进水区30内的水会进入到集水区20内。由于进水区30内的水可能存在部分杂质还未沉淀,在集水区20内设置过滤板21,杂质被过滤板21挡住无法进入集水区20内。集水区20最终得到经过沉淀后无杂质的水,然后通过连接于沉淀池体10外部的管道将水排出沉淀池。
进一步的,所述竖流式沉淀池还包括排泥管41,所述排泥管41的入口设于所述沉淀区40的底部,而出口设于所述沉淀池体10的外部。
所述竖流式沉淀池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在沉淀区40底部会存在大部分沉淀后的杂质。杂质通过排泥管41入口进入到排泥管41内,最终排出沉淀池体10外部,达到清理沉淀物的作用,以便保持所述沉淀池能够持续进行池水的沉淀。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参照附图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此外,除上下文另有所指外,以单数形式出现的词包括复数形式,反之亦然。另外,除非特别说明,那么任何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结合任何其它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来使用。

Claims (10)

1.一种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体,所述沉淀池体内设有自上至下依次布置的集水区、进水区和沉淀区,以及穿过所述集水区后进入所述进水区内的进水管,其中,所述进水管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网格填料,所述网格填料能够增大水中杂质和药剂颗粒的碰撞几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填料的数量是多个且多个所述网格填料沿所述进水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填料的垂直所述进水管的延伸方向的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进水管的横截面面积,沿着所述进水管的延伸方向数,奇数位的所述网格填料和偶数位的所述网格填料分别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内壁的两个相对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网格填料沿所述进水管的延伸方向等间距地间隔开,相邻两个所述网格填料之间的间距为300-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填料与所述进水管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填料的垂直所述进水管的延伸方向的表面的面积是所述进水管的横截面面积的2/3~3/4倍。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填料的厚度为50-60mm,所述网格填料的网格大小为80×80mm或100×100mm,所述网格填料的数量是3~6个。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下方设有反射板,所述反射板用于将从所述进水管排出的污水向上折流。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区还设有过滤板,用于过滤池水中的固体颗粒。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入口设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而出口设于所述沉淀池体的外部。
CN201621389434.6U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竖流式沉淀池 Active CN206304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89434.6U CN206304402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竖流式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89434.6U CN206304402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竖流式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04402U true CN206304402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53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89434.6U Active CN206304402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竖流式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0440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6737A (zh) * 2017-10-31 2018-01-19 天津科艾福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提升水流与沉降物接触面积的竖流式沉淀池
CN110025989A (zh) * 2019-05-27 2019-07-19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三段排料口的无耙浓缩机
CN110025988A (zh) * 2019-05-27 2019-07-19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三段底流排料的煤泥水浓缩处理系统
CN110404305A (zh) * 2019-07-10 2019-11-05 宜兴市荣盛达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澄清器多级网格降扰动止紊流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6737A (zh) * 2017-10-31 2018-01-19 天津科艾福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提升水流与沉降物接触面积的竖流式沉淀池
CN110025989A (zh) * 2019-05-27 2019-07-19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三段排料口的无耙浓缩机
CN110025988A (zh) * 2019-05-27 2019-07-19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三段底流排料的煤泥水浓缩处理系统
CN110025988B (zh) * 2019-05-27 2021-07-23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三段底流排料的煤泥水浓缩处理系统
CN110404305A (zh) * 2019-07-10 2019-11-05 宜兴市荣盛达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澄清器多级网格降扰动止紊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04402U (zh) 一种竖流式沉淀池
CN103395905B (zh) 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和装置
CN100537452C (zh)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
CN107174843B (zh) 一种多级沉淀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沉淀方法
CN108479188B (zh) 多层导流挡板定向沉沙排沙过滤装置及其方法
CN104275001B (zh) 一种圆形沉淀池
CN106984071A (zh) 废水沉淀池及废水沉淀方法
CN203447839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
CN206736035U (zh) 一种复合生物滤池
CN211069312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106563298A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
CN209210534U (zh) 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105236687A (zh) 自清式微曝气竖向折流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6986769B (zh) 具有深度除油功能的微砂压载沉淀装置
CN204752409U (zh) 非金属矿选矿废水净水器
CN203513377U (zh) 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06630249A (zh) 一种隧道废水自动处理系统
CN206793122U (zh) 废水沉淀池
CN203253216U (zh) 一种虹吸式无阀滤池
CN205867667U (zh) 泥渣层过滤沉淀池
CN206518929U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设备
CN205699622U (zh) 竖流式沉淀池
CN202191737U (zh) 一种高速混凝沉淀池
CN204369630U (zh) 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装置
CN205461165U (zh) 一种新型斜管污水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14010 45 Steel Street, Kunqu District, Baotou,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Alex Hua Tian Baotou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014010 45 Steel Street, Kunqu District, Baotou,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MCC Dongfang Holding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14010 45 Steel Street, Kunqu District, Baotou,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Zhongye Northwes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14010 45 Steel Street, Kunqu District, Baotou,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Alex Hua Tian Baotou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