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38004U - 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38004U
CN206238004U CN201621235046.2U CN201621235046U CN206238004U CN 206238004 U CN206238004 U CN 206238004U CN 201621235046 U CN201621235046 U CN 201621235046U CN 206238004 U CN206238004 U CN 206238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flow sensor
liquid flow
liquid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350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文亮
卢绍基
黄瑞文
刘家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ASMAN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ASMAN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ASMAN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ASMAN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350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38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38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38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包括水泵、循环培养管道、输液管道、营养液储备池、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主控板和远程通信模块,循环培养管道由多段Z形子管道依次首尾可拆卸连接组合而成,其管道壁正上方均匀设有多个定值孔,循环培养管道的首端开口向上,末端开口向下并与营养液储备池连通,输液管道一端连通水泵的出液口,另一端与循环培养管道的首端开口连通,水泵的进液口与所述营养液储备池连通,所述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输液管道上和循环培养管道的末端管道上,所述水泵的控制端、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和远程通信模块分别与主控板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
背景技术
很多家庭种植是通过花盆种植盆栽植物,但是若想实现大量种植不太容易,其必须要使用大量的花盆以及大量的泥土。同样,在现有技术中,家用栽培大量的种苗( 例如药用石斛或是其他兰科植物) 很难实现( 甚至工业种植也是需要占用大量的使用空间),究其原因主要是室内面积比较小,很难实现大量种苗的种植。
中国公开专利:CN203735209U公开了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提供了一种既合理又简单的无土栽培设备来实现大量兰科植物种苗的培植。但是,其循环培养管道是由多段S形子管道依次首尾可拆卸连接组合而成,在连接处可能存在漏液,其又没有有效监管手段,可能存在发现不及时,致使营养液漏干导致植物种苗损伤甚至死亡,或由于挥发和植物种苗的吸收,营养液会慢慢变少,而对营养液储备池的液位并没有进行监测,可能存在发现不及时,致使营养液用光导致植物种苗损伤甚至死亡,安全性和可靠性低,栽培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安全性和可靠性高且栽培效果好的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
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包括水泵、循环培养管道、输液管道以及营养液储备池、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主控板和远程通信模块,所述循环培养管道由多段Z形子管道依次首尾可拆卸连接组合而成,所述循环培养管道的管道壁正上方均匀设有多个定值孔,所述循环培养管道的首端开口向上,末端开口向下并与所述营养液储备池连通,所述输液管道一端连通水泵的出液口,另一端与所述循环培养管道的首端开口连通,所述水泵的进液口与所述营养液储备池连通,所述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输液管道上和循环培养管道的末端管道上,所述水泵的控制端、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和远程通信模块分别与主控板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水位计,所述水位计设置在营养液储备池内,所述水位计与主控板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架,所述循环培养管道由支架支撑固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阀门,所述阀门间隔设置在所述循环培养管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循环培养管道为PVC 管。
进一步的,所述定值孔的水平间隔为30 ~ 40cm。
进一步的,所述定值孔的直径为8-18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结构简单,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进行拼接不同长度尺寸,其占用空间很小,适用于大量种苗的培育。且在输液管道上和循环培养管道的末端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在营养液储备池安装有水位计,可以实时监测循环培养管道是否存在漏液或营养液储备池的营养液是否减少到危险值,并通过远程通信模块将信息及时发送给用户的手机,以便用户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栽培效果,避免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包括水泵70、循环培养管道20、输液管道30以及营养液储备池40、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50、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60、主控板和远程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循环培养管道20由多段Z形子管道依次首尾可拆卸连接组合而成,本具体实施中,多段Z形子管道可以通过螺纹螺接或快接接头连接实现可拆卸连接,形成一回形结构。所述循环培养管道20的管道壁正上方均匀设有多个定值孔201,所述循环培养管道20的首端开口向上,末端开口向下并与所述营养液储备池40连通,所述输液管道30一端连通水泵70的出液口,另一端与所述循环培养管道20的首端开口连通,所述水泵70的进液口与所述营养液储备池40连通,所述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50和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60分别设置在输液管道30上和循环培养管道20的末端管道上,所述水泵40的控制端、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50、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60和远程通信模块分别与主控板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水位计80,所述水位计80设置在营养液储备池40内,用于检测营养液储备池40内的营养液的液位,所述水位计80与主控板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架10,所述循环培养管道20由支架10支撑固定。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循环培养管道20 由多段Z形子管道可拆卸连接组合而成,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厂房或是家具不同空间的大小进行拼接选择循环培养管道20的长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结构简单,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进行拼接不同长度尺寸,其占用空间很小,适用于大量种苗的培育。
优选的,本具体实施中还包括多个阀门202 ,所述阀门202 间隔设置在所述循环培养管道20上。阀门202的设计可以随意控制循环培养管道20内任意一段管道内营养液的储存量,并可以控制是否进行营养液循环。
优选的,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定值孔201的水平间隔为30 ~ 40cm。所述定值孔201的直径为8-18cm。
需要说明的是,当培育的兰科植物为药用石斛种苗时,将药用石斛种苗扦插于定值孔内,可以3 ~ 5 株为一丛,丛间水平间距在30 ~ 40cm 之间,上述距离是为了保障药用石斛种苗保持合理的间距,维持药用石斛更好的透气性能,合理间距也便于药用石斛种苗充分吸收营养液。
本具体实施例汇总,循环培养管道20优选为PVC 管,主控板可以选用单片机,远程通信模块可以选用GSM通信模块。
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50和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60将检测到的流量信号传递给主控板,主控板对比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50和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60的流量差,如果大于预定阈值,则说明循环培养管道20存在漏液,通过远程通信模块给用户手机发送报警信息,及时提醒用户;当水位计检测到营养液储备池40的营养液低于水位计40,则发送信号给主控板,主控板再通过远程通信模块给用户手机发送报警信息,及时提醒用户,必要时,还可以停止水泵70工作,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栽培效果,避免经济损失。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包括水泵、循环培养管道、输液管道以及营养液储备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主控板和远程通信模块,所述循环培养管道由多段Z形子管道依次首尾可拆卸连接组合而成,所述循环培养管道的管道壁正上方均匀设有多个定值孔,所述循环培养管道的首端开口向上,末端开口向下并与所述营养液储备池连通,所述输液管道一端连通水泵的出液口,另一端与所述循环培养管道的首端开口连通,所述水泵的进液口与所述营养液储备池连通,所述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输液管道上和循环培养管道的末端管道上,所述水泵的控制端、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和远程通信模块分别与主控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位计,所述水位计设置在营养液储备池内,所述水位计与主控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循环培养管道由支架支撑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阀门,所述阀门间隔设置在所述循环培养管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培养管道为PVC 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值孔的水平间隔为30 ~ 4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值孔的直径为8-18cm。
CN201621235046.2U 2016-11-17 2016-11-17 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 Active CN206238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35046.2U CN206238004U (zh) 2016-11-17 2016-11-17 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35046.2U CN206238004U (zh) 2016-11-17 2016-11-17 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38004U true CN206238004U (zh) 2017-06-13

Family

ID=59001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35046.2U Active CN206238004U (zh) 2016-11-17 2016-11-17 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380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0759A (zh) * 2022-03-14 2022-06-10 培黎职业学院 一种马铃薯栽培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0759A (zh) * 2022-03-14 2022-06-10 培黎职业学院 一种马铃薯栽培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02746U (zh) 一种微型智能滴灌系统
CN203872705U (zh) 自动灌溉装置
CN204968823U (zh) 一种农田的自动灌溉装置
CN110432029A (zh) 一种可以智能浇水的种植器皿
CN204579146U (zh) 小型植物智能灌溉装置
CN107667716A (zh) 智能灌溉花盆
CN206238004U (zh) 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
CN104472261A (zh) 一种自动浇灌的花盆
CN105210818A (zh) 一种自动浇花控制系统
CN202059828U (zh) 一种自动浇水装置
CN107771569A (zh) 一种智能花盆
CN202738563U (zh) 一种定时自动浇水器
CN204335418U (zh) 一种盆栽交替滴灌种植器
CN206284008U (zh) 一种用于阳台蔬菜栽培的自动喷水装置
CN204443473U (zh) 一种自动浇花器
CN208128953U (zh) 智能灌溉花盆
RU135487U1 (ru) Система капельного полива (варианты)
CN203735209U (zh) 一种管式循环无土栽培设备
CN205671164U (zh) 一种间歇性放水式自动浇花器
CN201341353Y (zh) 家用自动浇水装置
CN202190604U (zh) 自动浇花器
CN207399963U (zh) 一种智能花盆
CN207064742U (zh) 一种节水滴灌阀
CN206909350U (zh) 一种悬挂式叶菜无土栽培种植箱
CN206402840U (zh) 一种智能养花洒水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