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17619U - 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17619U CN206217619U CN201621147168.6U CN201621147168U CN206217619U CN 206217619 U CN206217619 U CN 206217619U CN 201621147168 U CN201621147168 U CN 201621147168U CN 206217619 U CN206217619 U CN 2062176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frame
- mounting assembly
- suspension device
- engine mounting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2 improving hai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及汽车,涉及汽车制造技术。所述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包括: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下板,所述副车架上板上开设有第一长孔,所述副车架下板上开设有第二长孔,所述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下板间设有悬置主支架,所述悬置主支架具有安装腔,且所述悬置主支架上开设有过孔,所述第一长孔、第二长孔及过孔供螺栓通过。所述汽车包括前述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通过在所述副车架上板上开设所述第一长孔,在所述副车架下板上开设所述第二长孔,使得所述悬置主支架能够沿汽车Y向移动,从而匹配多款发动机的后悬置总成,避免现有技术中更换发动机时,需要重新开发副车架的问题,有效缩短了汽车的开发周期,降低汽车的开发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包括发动机后悬置总成和发动机前悬置总成;其中,发动机后悬置总成为发动机安装架;车体的副车架上设置有安装发动机后悬置总成的安装腔,发动机通过发动机后悬置总成安装在车体上。
在汽车设计中,同一款车型会搭载多种款式的发动机;而现有技术中,不同款式的发动机对应不同的后悬置位置,不同的后悬置位置就需要与不同的副车架搭接,因此,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在更换发动机时,就需要重新开发副车架,导致汽车的开发周期长,模具费用大,使得汽车的开发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及汽车,能够降低汽车的开发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包括: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下板,所述副车架上板上开设有第一长孔,所述副车架下板上开设有第二长孔,所述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下板之间设有悬置主支架,所述悬置主支架具有安装腔,且所述悬置主支架上开设有过孔,所述第一长孔、第二长孔及过孔供螺栓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上板的前侧设有两个第一翻边,所述副车架下板的前侧设有两个第二翻边,所述两个第一翻边及两个第二翻边围成的安装孔中设有开口板。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板包括板状本体,板状本体与所述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板状本体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板的上侧壁及下侧壁延伸形成有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副车架下板的后侧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悬置主支架上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用于与所述导轨配合,以使所述悬置主支架沿所述第一长孔的长度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悬置主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悬置副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悬置副支架包括: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上开设有两个所述导槽,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第一立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立板设置在两个所述导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板的顶端及底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悬置主支架包括:上侧板及下侧板,所述上侧板及下侧板上开设有所述过孔,所述上侧板及下侧板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侧板及下侧板上固定有垫块,所述垫块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过孔同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架及与车架连接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其中,所述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为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及汽车,通过在所述副车架上板上开设所述第一长孔,在所述副车架下板上开设所述第二长孔,使得所述悬置主支架能够沿汽车Y向移动,从而匹配多款发动机的后悬置总成,避免现有技术中更换发动机时,需要重新开发副车架的问题,有效减少了汽车的开发周期长,降低汽车的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一实施例中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另一实施例中开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另一实施例中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下板及开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另一实施例中悬置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实施例中悬置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另一实施例中悬置副支架、悬置主支架及开口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副车架上板;11-第一长孔;12-第一翻边;20-副车架下板;21-第二长孔;22-第二翻边;30-悬置主支架;31-过孔;32-导槽;40-开口板;41-导轨;50-悬置副支架;51-第一立板;52-第二立板;53-支撑板;60-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一实施例中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下板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包括:副车架上板10及副车架下板20,副车架上板10上开设有第一长孔11,副车架下板20上开设有第二长孔21,副车架上板10及副车架下板20之间设有悬置主支架30,悬置主支架30具有安装腔,且悬置主支架30上开设有过孔31,第一长孔11、第二长孔21及过孔31供螺栓通过。
具体地,副车架上板10包括上板本体,上板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长孔11,第一长孔11呈条状,副车架下板20包括下板本体,下板本体上开设有第二长孔21,第二长孔21呈条状,第一长孔11与第二长孔21平行设置,且第二长孔21的尺寸可以与第一长孔11相同,在悬置主支架30为适应不同款式的发动机的后悬置位置沿汽车Y向移动时,螺栓依然可以通过第一长孔11及第二长孔21;对于第一长孔11、第二长孔21的尺寸,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悬置主支架30的安装腔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后悬置总成,且通过螺栓紧固。其中,汽车Y向是指汽车前进方向。
本实施例中,安装第一款发动机时,可以根据第一款发动机的后悬置位置,沿第一长孔11的长度方向移动悬置主支架30至合适位置,然后将悬置主支架30与副车架上板10及副车架下板20焊接固定;当更换第二款发动机时,另取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根据第二款发动机的后悬置位置,移动该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中的悬置主支架30至合适位置,然后将该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中的悬置主支架30与该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中的副车架上板10及副车架下板20焊接固定,从而不必开发新的副车架。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通过在副车架上板10上开设第一长孔11,在副车架下板20上开设第二长孔21,使得悬置主支架30能够沿汽车Y向移动,从而匹配多款发动机的后悬置总成,避免现有技术中更换发动机时,需要重新开发副车架的问题,有效缩短了了汽车的开发周期,降低汽车的开发成本。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另一实施例中开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另一实施例中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下板及开口板的结构示意图。
请继续参照图1-2,并参照图3-5,进一步地,副车架上板10的前侧设有两个第一翻边12,副车架下板20的前侧设有两个第二翻边22,两个第一翻边12及两个第二翻边22围成安装孔,安装孔中设有开口板40,以提高副车架上板10及副车架下板20组成的副车架的强度。
具体地,上板本体的前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翻边12,上板本体与第一翻边12可以一体设置;下板本体的前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翻边22,下板本体与第二翻边22可以一体设置;相对应的第一翻边12与第二翻边22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为提高焊接区域的强度,第一翻边12的末端可以与第二翻边22的末端部分重合。
进一步地,开口板40包括板状本体,板状本体与副车架上板10及副车架固定连接;板状本体开设有开口,开口板40的上侧壁及下侧壁延伸形成有导轨41。悬置主支架30上开设有导槽32,导槽32用于与导轨41配合,以使悬置主支架30沿导轨41移动。具体地,板状本体与副车架上板10及副车架焊接固定,板状本体上的开口与悬置主支架30的安装腔连通,安装腔用于安装发动机后悬置总成;导轨41朝向副车架上板10的后侧延伸。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另一实施例中悬置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实施例中悬置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另一实施例中悬置副支架、悬置主支架及开口板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6-8,进一步地,悬置主支架30的两侧分别设有悬置副支架50,以提高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的强度。其中,悬置主支架30可以与两个悬置副支架50焊接固定。
具体地,悬置副支架50包括:第一立板51及第二立板52,第一立板51上开设有两个导槽32,第二立板52垂直第一立板51设置,第二立板52设置在两个导槽32之间,以使悬置主支架30及悬置副支架50能够顺利地沿导轨41移动。其中,第二立板52还可以遮挡部分安装孔。
较佳地,第一立板51的顶端及底端设有支撑板53,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的强度;其中,支撑板53与第一立板51及第二立板52垂直设置,且支撑板53与第二立板52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立板51及两个支撑板53可以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悬置主支架30包括:上侧板及下侧板,上侧板及下侧板上开设有过孔31,上侧板及下侧板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板。上侧板、下侧板及两个连接板可以一体设置,共同围成安装发动机后悬置总成的安装腔。
进一步地,上侧板及下侧板上固定有垫块60,垫块60开设有通孔,通孔与过孔31同轴。垫块60可以焊接固定在上侧板及下侧板上,以在悬置主支架30上安装后悬置衬套时,起到垫片的作用。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架及与车架连接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为任一实施例中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
其中,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的结构、功能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通过在副车架上板上开设第一长孔,在副车架下板上开设第二长孔,使得悬置主支架能够沿汽车Y向移动,从而匹配多款发动机的后悬置总成,避免现有技术中更换发动机时,需要重新开发副车架的问题,有效减少了汽车的开发周期长,降低了汽车的开发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下板,所述副车架上板上开设有第一长孔,所述副车架下板上开设有第二长孔,所述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下板之间设有悬置主支架,所述悬置主支架具有安装腔,且所述悬置主支架上开设有过孔,所述第一长孔、第二长孔及过孔供螺栓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上板的前侧设有两个第一翻边,所述副车架下板的前侧设有两个第二翻边,所述两个第一翻边及两个第二翻边围成的安装孔中设有开口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板包括板状本体,板状本体与所述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板状本体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板的上侧壁及下侧壁延伸形成有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副车架下板的后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主支架上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用于与所述导轨配合,以使所述悬置主支架沿所述第一长孔的长度方向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主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悬置副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副支架包括: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上开设有两个所述导槽,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第一立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立板设置在两个所述导槽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的顶端及底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主支架包括:上侧板及下侧板,所述上侧板及下侧板上开设有所述过孔,所述上侧板及下侧板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及下侧板上固定有垫块,所述垫块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过孔同轴。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及与车架连接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其中,所述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47168.6U CN206217619U (zh) | 2016-10-21 | 2016-10-21 | 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47168.6U CN206217619U (zh) | 2016-10-21 | 2016-10-21 | 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17619U true CN206217619U (zh) | 2017-06-06 |
Family
ID=58788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147168.6U Active CN206217619U (zh) | 2016-10-21 | 2016-10-21 | 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1761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25952A (zh) * | 2017-12-08 | 2018-03-23 | 安源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检修的发动机抽拉装置 |
-
2016
- 2016-10-21 CN CN201621147168.6U patent/CN20621761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25952A (zh) * | 2017-12-08 | 2018-03-23 | 安源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检修的发动机抽拉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382079U (zh) | 一种汽车车架前端的集成式连接支架 | |
CN205674843U (zh) | 一种悬置支架总成 | |
CN104874962A (zh) | 一种公交客车通用侧围骨架焊接工装 | |
CN206217619U (zh) | 发动机后悬置安装组件及汽车 | |
CN204197048U (zh) | 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的侧安装结构 | |
CN202439770U (zh) | 驾驶室前悬置固定支架 | |
CN105480303B (zh) | 发动机后横置的客车车架的后悬结构 | |
CN101955106B (zh) | 一种电梯导轨支架 | |
CN206124699U (zh) | 一种汽车车门塑料外板安装结构 | |
CN204623572U (zh) | 电动汽车车架 | |
CN210734308U (zh) | 前翼子板安装总成 | |
CN103847794B (zh) | 一种车架后部结构 | |
CN205311300U (zh) | 一种汽车前后门加强板 | |
CN211001220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支撑结构 | |
CN204801898U (zh) | 一种发动机罩z向装配偏差快速调整结构 | |
CN209305651U (zh) | 一种客车转向系统 | |
CN203637533U (zh) | 汽车后门三角块总成 | |
CN207889708U (zh) | 一种用于地铁车辆客室的线槽架 | |
CN204472801U (zh) | 车辆导流罩安装结构 | |
CN208897061U (zh) | 一种磁浮列车电气柜安装结构 | |
CN205097856U (zh) | 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 | |
CN104787063A (zh) | 车辆导流罩安装工艺 | |
CN206749902U (zh) | 一种下沉式货厢用车架 | |
CN205220803U (zh) | 发动机后横置的客车车架的后悬结构 | |
CN206107395U (zh) | 汽车行李箱盖装配用辅助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