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24830U - 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 - Google Patents

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24830U
CN206124830U CN201621059602.5U CN201621059602U CN206124830U CN 206124830 U CN206124830 U CN 206124830U CN 201621059602 U CN201621059602 U CN 201621059602U CN 206124830 U CN206124830 U CN 206124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ng piece
pillow
torsion spring
transverse axis
rota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596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明
姜杰
汤国均
乐明
陆备峰
於汉辉
朱军伟
韩志峰
陈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s Auto Parts And Components Co Ltd In Mount Tai Zhoushan
Original Assignee
Us Auto Parts And Components Co Ltd In Mount Tai Zhous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s Auto Parts And Components Co Ltd In Mount Tai Zhoushan filed Critical Us Auto Parts And Components Co Ltd In Mount Tai Zhoushan
Priority to CN2016210596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24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24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2483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一种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包括枕架,能脱卸式设置于座椅顶部的枕杆,所述枕架能转动地设置在枕杆的顶部横轴上,顶部横轴上固定有第一定位块,枕架的内壁中能转动地设置有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块活动相连接,第二定位块的转动中心与转动轴的一端相连接,转动轴的另一端伸出枕架与第三定位块相连接,第三定位块的顶端顶触在第四定位块的第一支撑面或第二支撑面上,第四定位块能转动地设置在顶部横轴上,第一支撑面到顶部横轴轴心的距离小于第二支撑面到顶部横轴轴心的距离,第四定位块的侧部设置有控制第四定位块转动的转动控制装置,顶部横轴上套置有第一扭簧,所述转动轴上套置有第二扭簧。其优点在于:转动方便,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1210153491.4名称为《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它包括左耳盖板、右耳盖板、触发机构、传动机构、转动机构,所述触发机构由连接板、拉线构成,所述连接板的上半部分为平行于右耳盖板的连接固定板,连接板的下半部分为拉线连接板,所述拉线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连接固定板所在平面,所述连接固定板固定在传动轴的右端并位于右耳盖板的右侧,所述拉线的上端固定在拉线连接板上。该发明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通过拉动拉线就能使头枕向后自动折叠,用手操作回复到原位,完成折叠的理想功能;充分考虑的人机工程学,当该发明头枕位于后排座椅上时,座椅折叠的时候,不与前排座椅相干涉,充分利用空间;避免影响后视的视线,使驾车人更安全可靠。然而,该头枕的拉线使用寿命短,容易损坏,头枕的结构复杂,使用不够方便,因此该头枕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转动方便,使用寿命长的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包括能嵌置固定在座椅头枕内的枕架,能脱卸式设置于座椅顶部的枕杆,所述枕架能转动地设置在枕杆的顶部横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横轴上固定有第一定位块,所述枕架的内壁中能转动地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块活动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的转动中心与转动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伸出枕架与第三定位块相连接,所述第三定位块的顶端顶触在第四定位块的第一支撑面或第二支撑面上,所述第四定位块能转动地设置在顶部横轴上,所述第一支撑面到顶部横轴轴心的距离小于第二支撑面到顶部横轴轴心的距离,所述第四定位块的侧部设置有控制第四定位块转动的转动控制装置,所述顶部横轴上套置有能保持枕架向前转动状态的第一扭簧,所述转动轴上套置有能保持第三定位块顶触在第四定位块上的第二扭簧。
作为改进,所述转动控制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四定位块的一侧面连接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能转动地设置在顶部横轴上并能带动第四定位块同步转动,所述控制块与拉绳的一端相固定,当拉动拉绳的另一端时,所述控制块向后转动而使第四定位块的第二支撑面与第三定位块的顶端相顶触,所述第四定位块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经拉绳拉动向后转动后回复到初始位置的复位装置。
进一步改进,所述复位装置可优选为第三扭簧,所述第三扭簧套置在顶部横轴上,所述第三扭簧的一端与枕架侧壁相固定,所述第三扭簧的另一端插入第四定位块的固定孔中而与第四定位块相固定。
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块的侧壁上可优选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拉绳嵌置在环形凹槽中,所述拉绳的一端通过定位螺丝固定在控制块上,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穿入枕杆顶部开口而从枕杆的底部延伸出枕杆。
作为改进,所述枕架包括左架体与右架体,所述左架体与右架体的顶部通过连接杆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改进,所述右架体的下部可优选设置有限位通孔,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底部设置有当枕架向后转动时能顶触在限位通孔的侧壁上的定位块凸部。
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架体与右架体之间可优选连接有限位横杆,所述限位横杆与右架体相固定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当枕架向前转动时,所述限位块与第一定位块的侧表面相顶触。
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轴上径向可优选插置有第一插销,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顶触在第一插销的杆体上,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嵌置在右枕架的卡槽中。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可优选顶触在第一定位块的凹部上,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端顶触在左架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架体的内侧壁上可优选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相对180°设置的两个扇形凹槽,所述顶部横轴上径向设置有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嵌置在两个扇形凹槽中,当枕架向后转动时,所述第二插销的上部与下部分别顶触在上部扇形凹槽的上侧壁与下部扇形凹槽的下侧壁上,当枕架向前转动时,所述第二插销的上部与下部分别顶触在上部扇形凹槽的下侧壁与下部扇形凹槽的上侧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控制块改变第四定位块与第三定位块顶触处到顶部横轴轴心的距离,达到第二定位块脱离第一定位块的目的,由于第三定位块的顶端从第四定位块的第一支撑面运动到第二支撑面过程较为平滑,因此,能避免转动卡滞。较为顺利地实现枕架的转动,使用十分方便;此外,由于第二定位块与第三定位块位于转动轴的两端同步转动,因此枕架在转动过程中,左右受力较为平衡,转动平稳,也因此延长了转动控制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正面投影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2中沿B-B线的剖面图;
图5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图5进一步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图1中枕架转动后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正面投影图;
图9是图8中沿C-C线的剖面图;
图10是图8中沿D-D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包括能嵌置固定在座椅头枕内的枕架5,能脱卸式设置于座椅顶部的枕杆6,所述枕架5能转动地设置在枕杆6的顶部横轴61上,所述顶部横轴61上固定有第一定位块1,所述枕架5的内壁中能转动地设置有第二定位块2,所述第二定位块2与第一定位块1活动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2的转动中心与转动轴2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转动轴21的另一端伸出枕架5与第三定位块3相连接,所述第三定位块3的顶端顶触在第四定位块4的第一支撑面41或第二支撑面42上,所述第四定位块4能转动地设置在顶部横轴61上,所述第一支撑面41到顶部横轴61轴心的距离小于第二支撑面42到顶部横轴61轴心的距离,所述第四定位块4的侧部设置有控制第四定位块4转动的转动控制装置,当第三定位块3的顶端顶触在第四定位块4的第一支撑面41上时,所述第二定位块2卡扣在第一定位块1的限位槽11中,当第三定位块3的顶端顶触在第四定位块4的第二支撑面42上时,所述第二定位块2的顶端顶触在第一定位块1的侧表面上,所述顶部横轴61上套置有能保持枕架5向前转动状态的第一扭簧51,所述转动轴21上套置有能保持第三定位块3顶触在第四定位块4上的第二扭簧23。
转动控制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四定位块4的一侧面连接有控制块43,所述控制块43能转动地设置在顶部横轴61上并能带动第四定位块4同步转动,所述控制块43与拉绳44的一端相固定,当拉动拉绳44的另一端时,所述控制块43向后转动而使第四定位块4的第二支撑面42与第三定位块3的顶端相顶触,所述第四定位块4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经拉绳44拉动向后转动后回复到初始位置的复位装置。复位装置为第三扭簧45,所述第三扭簧45套置在顶部横轴61上,所述第三扭簧45的一端与枕架5侧壁相固定,所述第三扭簧45的另一端插入第四定位块4的固定孔中而与第四定位块4相固定。所述控制块43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46,所述拉绳44嵌置在环形凹槽46中,所述拉绳44的一端通过定位螺丝47固定在控制块43上,所述拉绳44的另一端穿入枕杆顶部开口而从枕杆6的底部延伸出枕杆6。
枕架5包括左架体52与右架体53,所述左架体52与右架体53的顶部通过连接杆54固定在一起,右架体53的下部设置有限位通孔55,所述第一定位块1的底部设置有当枕架5向后转动时能顶触在限位通孔55的侧壁上的定位块凸部12。左架体52与右架体53之间连接有限位横杆56,所述限位横杆56与右架体53相固定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57,当枕架5向前转动时,所述限位块57与第一定位块1的侧表面相顶触。转动轴21上径向插置有第一插销22,所述第二扭簧23的一端顶触在第一插销22的杆体上,所述第二扭簧23的另一端嵌置在右枕架53的卡槽58中。第一扭簧51的一端顶触在第一定位块1的凹部上,所述第一扭簧51的另一端顶触在左架体52的内壁上。左架体5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相对180°设置的两个扇形凹槽,所述顶部横轴61上径向设置有第二插销62,所述第二插销62嵌置在两个扇形凹槽中,当枕架5向后转动时,所述第二插销62的上部与下部分别顶触在上部扇形凹槽59的上侧壁与下部扇形凹槽50的下侧壁上,当枕架5向前转动时,所述第二插销62的上部与下部分别顶触在上部扇形凹槽59的下侧壁与下部扇形凹槽50的上侧壁上。
工作原理:拉动拉绳的一端,拉绳带动控制块向后转动,第四定位块跟随控制块同步转动,由于第一支撑面到顶部横轴轴心的距离小于第二支撑面到顶部横轴轴心的距离,第三定位块向后转动并带动第二定位块同步向后转动,第二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块相脱离,枕架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向前转动;推动枕架向后转动,则第二定位块的顶端重新卡入第一定位块的限位槽中,完成枕架的转动。

Claims (10)

1.一种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包括能嵌置固定在座椅头枕内的枕架(5),能脱卸式设置于座椅顶部的枕杆(6),所述枕架(5)能转动地设置在枕杆(6)的顶部横轴(6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横轴(61)上固定有第一定位块(1),所述枕架(5)的内壁中能转动地设置有第二定位块(2),所述第二定位块(2)与第一定位块(1)活动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2)的转动中心与转动轴(2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转动轴(21)的另一端伸出枕架(5)与第三定位块(3)相连接,所述第三定位块(3)的顶端顶触在第四定位块(4)的第一支撑面(41)或第二支撑面(42)上,所述第四定位块(4)能转动地设置在顶部横轴(61)上,所述第一支撑面(41)到顶部横轴(61)轴心的距离小于第二支撑面(42)到顶部横轴(61)轴心的距离,所述第四定位块(4)的侧部设置有控制第四定位块(4)转动的转动控制装置,所述顶部横轴(61)上套置有能保持枕架(5)向前转动状态的第一扭簧(51),所述转动轴(21)上套置有能保持第三定位块(3)顶触在第四定位块(4)上的第二扭簧(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控制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四定位块(4)的一侧面连接有控制块(43),所述控制块(43)能转动地设置在顶部横轴(61)上并能带动第四定位块(4)同步转动,所述控制块(43)与拉绳(44)的一端相固定,当拉动拉绳(44)的另一端时,所述控制块(43)向后转动而使第四定位块(4)的第二支撑面(42)与第三定位块(3)的顶端相顶触,所述第四定位块(4)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经拉绳(44)拉动向后转动后回复到初始位置的复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第三扭簧(45),所述第三扭簧(45)套置在顶部横轴(61)上,所述第三扭簧(45)的一端与枕架(5)侧壁相固定,所述第三扭簧(45)的另一端插入第四定位块(4)的固定孔中而与第四定位块(4)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块(43)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46),所述拉绳(44)嵌置在环形凹槽(46)中,所述拉绳(44)的一端通过定位螺丝(47)固定在控制块(43)上,所述拉绳(44)的另一端穿入枕杆顶部开口而从枕杆(6)的底部延伸出枕杆(6)。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转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架(5)包括左架体(52)与右架体(53),所述左架体(52)与右架体(53)的顶部通过连接杆(54)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架体(53)的下部设置有限位通孔(55),所述第一定位块(1)的底部设置有当枕架(5)向后转动时能顶触在限位通孔(55)的侧壁上的定位块凸部(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架体(52)与右架体(53)之间连接有限位横杆(56),所述限位横杆(56)与右架体(53)相固定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57),当枕架(5)向前转动时,所述限位块(57)与第一定位块(1)的侧表面相顶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1)上径向插置有第一插销(22),所述第二扭簧(23)的一端顶触在第一插销(22)的杆体上,所述第二扭簧(23)的另一端嵌置在右枕架(53)的卡槽(58)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簧(51)的一端顶触在第一定位块(1)的凹部上,所述第一扭簧(51)的另一端顶触在左架体(52)的内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架体(5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相对180°设置的两个扇形凹槽,所述顶部横轴(61)上径向设置有第二插销(62),所述第二插销(62)嵌置在两个扇形凹槽中,当枕架(5)向后转动时,所述第二插销(62)的上部与下部分别顶触在上部扇形凹槽(59)的上侧壁与下部扇形凹槽(50)的下侧壁上,当枕架(5)向前转动时,所述第二插销(62)的上部与下部分别顶触在上部扇形凹槽(59)的下侧壁与下部扇形凹槽(50)的上侧壁上。
CN201621059602.5U 2016-08-29 2016-08-29 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24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9602.5U CN206124830U (zh) 2016-08-29 2016-08-29 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9602.5U CN206124830U (zh) 2016-08-29 2016-08-29 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24830U true CN206124830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69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59602.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24830U (zh) 2016-08-29 2016-08-29 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248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4579A (zh) * 2016-08-29 2017-01-04 舟山岱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
CN116022047A (zh) * 2021-10-26 2023-04-2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多致动器能力的头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4579A (zh) * 2016-08-29 2017-01-04 舟山岱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
CN116022047A (zh) * 2021-10-26 2023-04-2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多致动器能力的头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74579A (zh) 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
CN106764296B (zh) 便携式笔记本支架
CN206124830U (zh) 座椅头枕的转动控制结构
CN113812797A (zh) 一种使用体验感提升的沙发伸展装置
CN210083314U (zh) 折叠控制装置及可折叠可调整角度的婴儿车座椅架
BR102014012804A2 (pt) mecanismo de translação de encosto
CN104224469B (zh) 康复站立床
CN207492421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凳
EP2926692A1 (en) Collapsible chair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the same
CN206462620U (zh) 一体式便携折叠桌
CN206576626U (zh) 电动沙发支架
CN104149664A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CN103720230B (zh) 倾仰角调节方便的大班椅
CN204701482U (zh) 可折叠汽车后排座椅
CN204092513U (zh) 一种颈垫角度自定位按摩垫
CN205093936U (zh) 一种托脚
CN103434555B (zh) 一种折叠推车
CN203524200U (zh) 躺椅靠背调节装置
CN203693063U (zh)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餐椅
CN217672960U (zh) 一种折叠座椅
KR20100103233A (ko) 접이식 의자
CN109465767A (zh) 一种垂直轴套的定位装夹夹具
CN212432545U (zh) 一种车辆座椅检测用固定装置
CN203263670U (zh) 多功能躺椅
CN205107004U (zh) 多功能组合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1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