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98954U - 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98954U CN205998954U CN201621045529.6U CN201621045529U CN205998954U CN 205998954 U CN205998954 U CN 205998954U CN 201621045529 U CN201621045529 U CN 201621045529U CN 205998954 U CN205998954 U CN 2059989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suspension part
- sliding
- full
- sliding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2 spray paint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包括悬挂部和与悬挂部滑移配合的垂向导轨部,其特征在于电机上悬挂与悬挂部配装将电机挂在悬挂部的侧边,所述的垂向导轨部中装有带动悬挂部沿垂向导轨部滑移的升降部。本实用新型的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用升降部带动悬挂部沿垂向导轨部滑移,使电机随悬挂部的滑移而升降,从而调整电机的高度,使电机处于方便作业的高度且底部悬空即保证了电机底部被完全作业到位,又提高了电机底部的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利用全悬挂式动车电机的悬挂结构提升电机,方便电机底部作业。
背景技术
全悬挂式动车电机是顶部和底部均装有悬挂面板的电机。电机在检修收尾过程中,需要对电机的底部进行补胶、喷漆检查等作业,由于电机自身比较重,不方便转移,只能依靠起重机吊运,当需要对电机的底部进行作业时,十分不方便。有的采用将电机放在架子上对底部作业,但缺点是电机底部的某此部位和架子接触,影响操作,导致作业无法完全到位。有的采用翻转台使电机翻转呈底部朝上进行作业,虽然可以使电机底部完全露出,但由于翻转作业过程较繁锁且费时费力,导到作业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利用全悬挂式动车电机的悬挂结构将电机悬挂并控制电机提升,方便电机底部作业,提高电机底部作业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包括悬挂部和与悬挂部滑移配合的垂向导轨部,其特征在于电机上悬挂与悬挂部配装将电机挂在悬挂部的侧边,所述的垂向导轨部中装有带动悬挂部沿垂向导轨部滑移的升降部。
优选的,所述的悬挂部包括与垂直导轨部滑移配合的滑动梁、定位销和卡板,所述的滑动梁沿水平方向设置,卡板固定在滑动梁上表面,卡板卡入电机上悬挂安装槽中,定位销穿过电机上悬挂安装槽的定位通孔和卡板紧固在滑动梁的螺纹连接孔中。
优选的,所述的垂向导轨部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垂向导轨,所述的滑动梁设置在两个垂直导轨之间,滑动梁的两端分别与垂直导向轨滑移配合。
优选的,所述的滑动梁上焊接沿垂向设置的加强筋,在加强筋上焊接沿水平方向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处于滑动梁的正下方,电机下悬挂安装面被支撑板托住。
优选的,所述的加强筋的数量为两根,焊接在滑动梁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的升降部为装在垂直导轨内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伸出端与滑动梁的底面配装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利用全悬挂式动车电机的悬挂结构提升电机,包括悬挂部、垂向导轨部和升降部,电机上悬挂与悬挂部配装将电机挂在悬挂部的侧边,并用升降部带动悬挂部沿垂向导轨部滑移,使电机随悬挂部的滑移而升降,从而调整电机的高度,使电机处于方便作业的高度且底部悬空,即保证了电机底部被完全作业到位,又提高了电机底部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包括悬挂部1和与悬挂部1滑移配合的垂向导轨部2,其特征在于电机上悬挂与悬挂部配装将电机挂在悬挂部的侧边,所述的垂向导轨部2中装有带动悬挂部1沿垂向导轨部2滑移的升降部3。
所述的悬挂部1包括与垂直导轨部2滑移配合的滑动梁11、定位销12和卡板13,所述的滑动梁11沿水平方向设置,卡板13固定在滑动梁11上表面,卡板13卡入电机上悬挂安装槽中,定位销12穿过电机上悬挂安装槽的定位通孔和卡板13紧固在滑动梁11的螺纹连接孔中。
所述的垂向导轨部2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垂向导轨21,所述的滑动梁11设置在两个垂直导轨21之间,滑动梁11的两端分别与垂直导向轨21滑移配合。
所述的滑动梁11上焊接沿垂向设置的加强筋14,在加强筋14上焊接沿水平方向的支撑板15,所述的支撑板15处于滑动梁11的正下方,电机下悬挂安装面被支撑板15托住,使支撑板15和滑动梁11同时承受电机的重力,减少滑动梁11的受力,并减少滑动梁11对垂向导轨21的作用力,提高电机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尽量减少滑动梁11和垂向导轨21的变形。所述的加强筋14的数量为两根,焊接在滑动梁11的侧面。所述的升降部3为装在垂直导轨21内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伸出端与滑动梁11的底面配装连接。
将全悬挂式动车电机悬挂到以上所述的升降装置上时,先将电机抬起使卡板13卡入到电机上悬挂安装槽中,然后将定位销12穿过电机上悬挂安装槽的定位通孔和卡孔13旋紧在滑动梁11上,电机下悬挂安装面正好置于支撑板15上,使电机在垂向悬挂的同时,被支撑板15水平托住,然后再启动升降部3,带动滑动梁11和支撑板15沿垂向导轨21升降,将电机调整到方便作业人员对电机底部进行作业的高度,此时电机底部完全悬空,可进行全面积到位作业。
以上所述的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升降部3带动悬挂部1沿垂向导轨部2滑移,使电机随悬挂部1的滑移而升降,从而调整电机的高度,使电机处于方便作业的高度且底部悬空,即保证了电机底部被完全作业到位,又提高了电机底部的作业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完整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使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例如,为了防止升降部3发生故障时,滑动梁11沿垂向导轨21急速下降,造成电机摔落,可在滑动梁11与垂向导轨21之间增加活动销,当确定好电机的高度后,用活动销将滑动梁11定位在导轨21中,避免电机意外摔落。
Claims (6)
1.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包括悬挂部(1)和与悬挂部(1)滑移配合的垂向导轨部(2),其特征在于电机上悬挂与悬挂部配装将电机挂在悬挂部(1)的侧边,所述的垂向导轨部(2)中装有带动悬挂部(1)沿垂向导轨部(2)滑移的升降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挂部(1)包括与垂直导轨部(2)滑移配合的滑动梁(11)、定位销(12)和卡板(13),所述的滑动梁(11)沿水平方向设置,卡板(13)固定在滑动梁(11)上表面,卡板(13)卡入电机上悬挂安装槽中,定位销(12)穿过电机上悬挂安装槽的定位通孔和卡板(13)紧固在滑动梁(11)的螺纹连接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向导轨部(2)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垂向导轨(21),所述的滑动梁(11)设置在两个垂直导轨(21)之间,滑动梁(11)的两端分别与垂直导向轨(21)滑移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梁(11)上焊接沿垂向设置的加强筋(14),在加强筋(14)上焊接沿水平方向的支撑板(15),所述的支撑板(15)处于滑动梁(11)的正下方,电机下悬挂安装面被支撑板(15)托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14)的数量为两根,焊接在滑动梁(11)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部(3)为装在垂直导轨(21)内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伸出端与滑动梁(11)的底面配装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45529.6U CN205998954U (zh) | 2016-09-09 | 2016-09-09 | 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45529.6U CN205998954U (zh) | 2016-09-09 | 2016-09-09 | 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98954U true CN205998954U (zh) | 2017-03-08 |
Family
ID=58193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45529.6U Active CN205998954U (zh) | 2016-09-09 | 2016-09-09 | 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98954U (zh) |
-
2016
- 2016-09-09 CN CN201621045529.6U patent/CN2059989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68937Y (zh) | 高空作业双层吊篮 | |
CN204474187U (zh) | 一种壁式旋臂起重机 | |
CN201800026U (zh) | 升降作业台 | |
CN205998954U (zh) | 全悬挂式动车电机升降装置 | |
CN208648100U (zh) | 一种蓄电池自动预下槽装置 | |
CN202808301U (zh) | 用于移动胶带运输设备的移设机 | |
CN202829301U (zh) | 钢轨吊装工具 | |
CN204529090U (zh) | 电除尘阳极板吊装装置 | |
CN201574028U (zh) | 料框吊具装置 | |
CN205998856U (zh) | 一种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推力头镜板用吊装翻身工具 | |
CN205906926U (zh) | 一种宝斯通专用吊装夹具 | |
CN204251194U (zh) | 一种新型吊装工具 | |
CN209442510U (zh) | 一种用于制动轮毂起吊的吊具 | |
CN206188193U (zh) | 一种预制管廊脱模用起吊架 | |
CN206588511U (zh) | 焊接机械臂工位定位及调节装置 | |
CN205764590U (zh) | 一种自动焊接机的工作台 | |
CN102903795A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叠层中心铺eva层和tpt层装置 | |
CN203529766U (zh) | 梁式起重机葫芦装置 | |
CN208087122U (zh) | 一种机械缓升吊装吊顶台装置 | |
CN210971695U (zh) | 一种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生产用定量灌装装置 | |
CN203781628U (zh) | 一种矩形钢板用吊具 | |
CN212740494U (zh) | 一种安全型单臂吊机 | |
CN217516495U (zh) | 一种吊装钢板固定拼装的装置 | |
CN211637177U (zh) | 一种简约型车身底部焊缝涂装打胶自动输送线 | |
CN213202081U (zh) | 多点可调式吊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