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83715U - 一种报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83715U
CN205983715U CN201620924124.3U CN201620924124U CN205983715U CN 205983715 U CN205983715 U CN 205983715U CN 201620924124 U CN201620924124 U CN 201620924124U CN 205983715 U CN205983715 U CN 205983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terminal
opening
signal
us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2412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92412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83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83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837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报警系统,包括:安装在开合部件上的报警器用户端,以及与报警器用户端通信连接的报警器终端;报警器用户端包括:第一输入装置和报警触发装置;红外接收装置,其用于接收红外信号;第一报警装置,其包括第一LED灯和蜂鸣器;第一通信装置,其与报警器终端通信连接;第一控制部,其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接口与输入装置、红外接收装置、报警装置和第一通信装置连接;报警器终端包括:第二输入装置和第二报警装置,其包括第二LED灯和扬声器;第二通信装置,其与报警器终端通信连接;第二控制部,其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接口与第二输入装置、第二报警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报警系统进一步提供了安全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报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市场现有产品的报警器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易产生误报情况,如人体被动红外感应探测式的报警器既可探测人体的红外热,也会探测动物的红外热,因此,这种报警器对于有养宠物的家庭就不大合适。(2)操作功能复杂,如在一些拥有主机的防盗设备,功能按键较多,需要对主机进行一定的设置安装等,容易误设置,操作不方便。(3)价格昂贵,目前市场上对于监控摄像报警、报警主机等的设备价格过高,非普通家庭所能负担。(4)报警设备易被破坏,由于报警设备主要安装在明显的位置,可能会被盗贼破坏,如果被破坏后,即宣告报警无效。(5)单终端模式。仅有一台终端主机或一个终端扬声器,当这个终端主机或终端扬声器被破坏后即宣告报警系统失效。而且目前市场上所售卖的报警器对于家用报警器的支持较少,主要都是面向中小企业型的大型报警器,暂时还没有找到一种简单易用的家庭专用防盗安全报警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多终端的模式执行报警操作,以进一步提高安全保障的报警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报警系统,其包括:安装在开合部件上的报警器用户端,以及与所述报警器用户端通信连接的报警器终端;其中,
所述报警器用户端包括:
报警触发装置,其用于检测所述开合部件的开合动作,并生成表示开启的打开信号和表示闭合的闭合信号;
第一输入装置,其包括第一按键键盘和第一拨码开关,以用于输入密码以及执行所述报警器终端和所述报警器用户端之间的对码配置;
红外接收装置,其用于接收来自红外遥控器的红外信号;
第一报警装置,其包括第一LED灯和蜂鸣器;
第一通信装置,其与所述报警器终端通信连接;
第一控制部,其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接口与所述报警触发装置、第一输入装置、红外接收装置、第一报警装置和第一通信装置连接;并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输入装置输入的密码为错误,或者在接收到开合信号且未收到所述红外接收装置的开启信号时所述开合部件开启时,向所述第一报警装置发送报警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报警器终端发送报警信号;以及
第一电源装置,其用于为所述报警器用户端供电;
所述报警器终端包括:
第二输入装置,其包括第二按键键盘和第二拨码开关,并用于消除报警以及执行所述报警器终端和所述报警器用户端之间的对码配置;
第二报警装置,其包括第二LED灯和扬声器;
第二通信装置,其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连接;
第二控制部,其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入装置、第二报警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连接,并配置为在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报警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报警装置发送执行报警动作的电信号,或者在接收所述第二按键键盘的消除报警的电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报警装置发送消除报警的电信号;以及
第二电源装置,其用于为所述报警器终端供电。
其中,所述报警触发装置包括磁体以及用于感应所述磁体的感应区域。
其中,所述报警器用户端还包括第一低电压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并且,所述第一控制部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输出电压低于其第一工作电压阈值时,向所述第一报警装置发送执行报警的动作。
其中,所述报警器终端还包括第二低电压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并且,所述第二控制部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输出电压低于其第二工作电压阈值时,向所述第二报警装置发送执行报警的动作。
其中,所述第一电源装置和第二电源装置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池。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包括nRF905无线通信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LED灯和第二LED灯分别包括多种颜色的LED灯。
其中,所述第一LED灯和蜂鸣器分别与第一控制部的不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LED灯和扬声器分别与第二控制部的不同接口连接。
并且所述光耦电路检测所述扬声器是否掉电,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第二控制部。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配置为在通过所述第一输入部的输入密码正确时,控制所述蜂鸣器蜂鸣两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可以分别通过报警器用户端和报警器终端执行报警,该报警器用户端和报警器终端还可以相互通信,以共享信息,允许使用多个报警器用户端、多个报警器终端,实现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相互通信。即可使用单报警器用户端,多报警器终端组成一报警系统;单报警器用户端,单报警器终端组成一报警系统;多报警器用户端,多报警器终端组成一系统。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一样的报警器配置,进一步保障了报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报警器用户端安装隐避,不易被发现,有效地避免直接被发现及破坏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报警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报警器用户端的原理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报警器终端的原理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报警器用户端的电路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报警器终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报警系统,该报警系统包括报警器终端和报警器用户端两部分,报警器用户端可以装设在开合部件上,报警器终端通过与报警器用户端通信连接,以执行报警操作。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报警器用户端和报警器终端都可以为多个,其中报警器用户端可以装设在不同的位置处,如可安装在不同的抽屉或其他可以进行开合的位置,如门窗、柜子、抽屉、房门处、商店卷帘门开关处等可开关闭合的场所或家具上,以非法打开开合部件时执行报警操作。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报警系统原理结构图,其中包括:安装在开合部件上的报警器用户端100,以及与报警器用户端100通信连接的报警器终端200,本实施例中报警器终端200和报警器用户端100之间的通信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连接和数据通信。其中,报警器用户端100可以检测开合部件的开合动作;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合部件可以是抽屉、门窗、柜门、商店的卷帘门等。
本实施例中的报警器用户端100可以包括:第一输入装置101、红外接收装置102、第一报警装置、第一通信装置104和第一控制部105,以及第一电源装置(图中未显示)和用于检测开合部件的开启和闭合的报警触发装置107,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报警装置可以包括第一LED灯103和蜂鸣器106,该第一LED灯103和蜂鸣器106分别与第一控制部105的不同连接接口连接。报警触发装置107可以包括安装在开合部件处的霍尔传感器和磁体,通过霍尔传感器和磁体的相对设置检测开合部件的开合动作,也可以包括其他的检测部件来检测开合部件的开启和闭合动作。例如,还可以包括磁体和感应磁体的感应部件组成的感应区,即通过磁体是否离开报警器用户端的感应区,若离开,说明已打开开合部件,例如还可以通过如图4所示的永磁铁、干簧管和三极管组成的电路结构进行检测开合部件的开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该方面的配置和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用户可以通过第一输入装置101输入开启开合部件的密码,且包括第一按键键盘和第一拨码开关。其中,第一按键键盘用于执行输入密码的操作,而且第一控制部105可以验证该密码的正确性,即在第一控制部105内存储有预设的密码信息。第一拨码开关可以用于执行报警器用户端和报警器终端之间的对码操作,只有对码成功的报警器用户端和报警器终端才能执行对应的通信。红外接收装置102与红外遥控器连接,以用于接收来自红外遥控器的红外信号,并生成表示开启的打开信号和表示闭合的闭合信号;如可以接收红外遥控器的开启信号。即红外接收装置102可接收红外发射遥控器发来的红外信号,报警器用户端可根据红外发射遥控器所按下的按键做出相应的动作。即红外遥控器(图中未显示)及第一按键键盘均可选择性地作为输入密码的装置。第一报警装置可以包括第一LED灯103和蜂鸣器106,以在报警时第一LED灯103闪烁和/或蜂鸣器106蜂鸣。第一通信装置104可以与报警器终端200通信连接,以向报警器终端发送报警信号和报警解除信号。第一控制部105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接口与第一输入装置101、红外接收装置102、报警装置103和第一通信装置104连接;并且第一控制部105可以配置为判断在开合部件打开后的预设时间内(如1s-10s之间的任意时间值),未接收到来自第一输入装置输入的密码,或者判断出来自第一输入装置的密码为错误,或者在未收到红外接收装置的打开信号及正确的密码而开合部件开启时,向第一报警装置发送报警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报警器终端200发送报警信号;第一电源装置用于为报警器用户端100供电。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LED灯可以包括多种颜色,如三种颜色,红色、黄色和绿色。其中不同颜色的LED灯对应于不同的情况,例如,在报警器用户端和报警器终端之间的对码成功时,可以控制绿色LED长亮,而在发生异常情况需要进行报警时可以控制红色LED闪烁,或者在未进行对码操作时可以是黄色LED灯亮起,上述对各种颜色的灯的亮和灭的控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结合图2所示的报警器用户端的原理结构图,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报警器用户端的电路结构图;下面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报警器用户端的工作原理:在开合部件被开启时,首先判断是否合法打开开合部件,该合法的判断可以通过红外接收装置102是否接收到来自红外遥控器的开启信号及正确的密码来实现,如接收到开启信号及正确的密码则为合法,否则为不合法。
本实施例中合法打开开合部件的方式包括以下方式:
(1)在打开开合部件之后的预设时间内(如1s-10s之间的任意时间值),第一控制部接收到通过第一输入装置输入的正确密码,即判断为合法打开开合部件。
(2)通过红外遥控发射器上输入密码,即先按开启键(蜂鸣器也响一声),然后再按密码(每按一个键蜂鸣器均响一声),然后再按开启键,如果蜂鸣器响2声,说明正确打开,即为合法打开,如果还是响一声,说明密码错误,重置密码的输入,等待再次的输入。
(3)在红外遥控器上按下开启键打开开合部件通过第一输入装置输入正确的密码。
在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实现在判断接收的密码正确或错误的前提下,控制蜂鸣器的蜂鸣次数,而本实施例中并不对上述蜂鸣次数进行限制,也可以通过其他次数的配置实现上述提醒操作。若输入正确的密码后,可合法打开开合部件是,第一控制部105不会通过第一通信模块104向报警器终端发送报警信号,即报警器终端不会告警,
而当非法打开开合部件时,即多次输入不正确的密码或未输入密码进行打开开合部件的操作,或打开开合部件后未输入正确的密码,则第一控制部105会通过第一通信模块104向报警器终端200发送告警信号,第二控制部在接收到告警信号时,控制其扬声器长鸣,表示开合部件被入侵,而在包括多个报警器终端时,在某一报警器终端接收到告警信号后,会立即向其他的报警器终端发送告警信号,以此类推,其他的报警器终端接收到告警信号后,同样控制其扬声器长鸣,表示开合部件被入侵;同时,第一控制部105还向第一LED灯103发送控制其闪烁的电信号,优选为,在第一LED灯103包括多种颜色时,可以选择亮起其中一个颜色的LED灯,如控制红色LED闪烁。此时,如若对报警器用户端输入正确的密码,即停止告警并向报警器终端发送停止告警的信号,以停止蜂鸣器的蜂鸣以及停止红色LED的发光。
具体的,图4中的U1表示第一控制器105,其微处理芯片型号为SYC15W402AS,U2为红外接收管,即红外接收装置102,U3为永磁铁,以检测开合部件的开启动作,U4为第一通信装置104,其包括nRF905无线通信模块,D1、D2和D3分别表示三种颜色的第一LED灯103,其分别与第一控制部105的不同接口连接,以实现对不同颜色的LED灯的分别控制;LS1为蜂鸣器106,S1为第一按键键盘的按键,S2为拨码开关,Q1为NPN8050三级管,Q2为干簧管,VCC为3.3V的电源。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报警器终端的原理结构图,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报警器终端的电路结构图,其中本实施例的报警器终端可以包括:第二输入装置201、第二报警装置、第二通信装置203和第二控制部204,以及第二电源装置(未示出);其中,第二报警装置包括第二LED灯202和扬声器205。另外,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扬声器205是否掉电的光耦电路208,其分别与第二控制部204和扬声器206的电源电连接。
其中,第二输入装置201可以包括第二按键键盘和第二拨码开关,并且其中,第二按键键盘用于取消报警,即第二控制部204可以接收来自第二按键键盘的取消报警的电信号,并基于该信号向第二报警装置发送取消报警的指令,以停止报警;第二拨码开关用于执行与报警器用户端或其他的报警器终端之间的对码操作,只有在对码成功时才能进行通信连接。而且,本实施例中的对码开关包括OFF和ON两种状态,ON状态表示可以接收对码,而OFF状态表示关闭对码,即不与其他的报警器用户端和报警器终端进行对码功能的操作。第二通信装置203与报警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103通信连接;第二控制部204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接口与第二输入装置201、第二LED灯202、扬声器205和第二通信装置203连接,并配置为在第二通信装置203接收到报警信号时,向第二报警装置发送执行报警动作的电信号或者接收到第二输出装置201(第二按键键盘)的取消报警信号时,向第二报警装置发送取消报警的电信号;第二电源装置,其用于为所述报警器终端供电。
具体的,图5中的U1表示第二控制部204,其微处理芯片的型号为STC15W402AS,也可以是其他型号的智能芯片。U2表示第二通信装置203,其包括nRF905无线通信模块,S1为拨码开关,S2为按键,光耦电路208包括Q2,继电器模块207包括Q1和Q3,D1、D2和D3分别表示三种颜色的第二LED灯202,其分别与第二控制部204的不同接口连接,以实现对不同颜色的LED灯的分别控制,D4为NPN三极管8050,LS1为扬声器205,Vcc为3.3V,其作为系统供电电源,Vcc2为4.5V,是继电器使用电源,Vcc3是9V到12V,为扬声器供电电源。
为了进一步体现本实施例中的报警器终端的原理结构,下面详细介绍一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报警器终端200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报警器终端为多终端的情况下,首先在第二通信装置203未接收到来自报警器用户端100的第一通信装置104及其他报警器终端发来的告警信号时处在监听状态。若有接收到来自其他报警器用户端100或来自其他报警器终端发来的告警信号时,则报警器终端扬声器长鸣及向周围其他报警器终端发送告警信号。另外,在报警器终端为多终端的情况下,若有报警器终端的扬声器电源被盗贼拔去,则该报警器终端会向周围其他报警器终端发送告警信号,表示被入侵,周围其他报警器终端接收到告警信号后扬声器立即长鸣。在报警器终端为多终端的情况下,若需要报警器用户端与报警器终端在超出单个报警器用户端与单个报警器终端的传输距离进行通信的话,可使用多个报警器终端进行接续的安装的方式来增加传输距离。
另外,扬声器205的电源还可以通过光耦电路208与第二控制部204连接,该光耦电路208用于检测扬声器205是否掉电,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第二控制部204,而在包括多个报警器终端时,第二控制部204在接收到扬声器208的掉电信号时,则立即通过第二通信模块203向周围其他报警器终端200发送报警信号,相应的控制第二LED灯亮时。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继电器模块206可以用于隔离第二控制部和光耦电路之间的电压。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源装置和第二电源装置可以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如1.5V),还可以包括降压装置(型号为AMS1117),以将电压调节为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的电源电压(3.3V)。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包括nRF905无线通信模块,该nRF905无线通信模块具有传播距离远的效果,且工作频率在433MHZ的频段上,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第一控制部105和第二控制部204的型号可以为STC15W402AS。
报警器用户端100还可以包括第一低电压检测装置108,其用于检测第一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并且,第一控制部105进一步配置为在输出电压低于其第一工作电压阈值时,向所述第一报警装置发送执行报警的动作。也就是说,报警器用户端100还具有低压检测功能。当第一低电压检测装置108检测到报警器用户端的电压(如第一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一控制部的微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阈值电压)时,控制第一LED灯103不断闪烁,表示报警器用户端的工作电压过低,需要更换电池。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LED灯103和第二LED灯202均可以包括多种颜色的LED灯,如三种颜色。例如当在第一低电压检测装置108检测到报警用户端200的电压小于第一控制部的为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时,控制第一LED灯103中的红色LED灯不断闪烁,以进行提醒。对此,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手段,如硬件、电子器件等方式,基于上述说明,完成相应的配置和结构,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涉及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的功能性限定,是为了更清楚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功能配置,并不是对实现该功能配置的方法进行改进。
同样的,报警器终端200还包括第二低电压检测装置207,其用于检测第二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并且,所述第二控制部进一步配置为在第二电源装置输出电压低于第二控制部204的工作电压阈值(如3V)时,向第二报警装置发送执行报警的动作。也就是说,报警器用户端100同样具有低压检测功能。当第二低电压检测装置207检测到报警器终端的电压小于第二控制部204微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时,控制第二LED灯202中其他颜色的LED灯(如不同于红色的黄色或绿色)不断闪烁,表示报警器终端的工作电压过低,需要更换电池。
报警器用户端100与报警器终端200可以实现对码操作。具体可以通过第一输入装置中的第一拨码开关以及第二输入装置中的第二拨码开关配合实现,报警器用户端100发送告警的信号能够被报警器终端200正确识别并接收的前提是在安装之前进行对码操作,即需要设置报警器终端200需要响应的报警器用户端100,若没有这样的对码设置,就可能出现,邻居家的开合部件被打开后,邻居家及其他人家的报警器终端响起(他们都使用了该类型的报警器终端及用户端)。在报警器用户端与报警器终端进行对码配对时,需要将需要用到的报警器用户端与报警器终端的对码开关均拨到ON(开启)位置,表示报警器用户端与报警器终端的对码功能打开,双方等待对码。当用户按下报警器用户端的按键时,报警器终端的绿色LED灯亮起,报警器用户端的蜂鸣器响两声,表示该报警器终端可响应这个已经进行对码过的报警器用户端。如若需这个报警器终端去响应更多的报警器用户端,即当有多个报警器用户端要与该报警器终端进行多对一的使用时,同理进行对码操作即可。若有需要使用多个报警器终端,则需报警器用户端与需要响应的报警器终端进行对码操作。另外,在多报警器终端的情况下,由于报警器终端具有的喇叭电源丢失后向周围其他报警器终端发送告警信号功能,报警器终端也需要进行对码功能的设置,报警器终端的对码功能设置比较简单,只需要将所需对码的报警器终端的对码开关全都打到ON位置,然后每个报警器终端都按下按键,其他报警器终端上的绿色LED灯长亮,表示对码成功。最后,将对码开关拨到OFF位置,绿色灯灭,表示对码功能关闭,即可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报警系统同时还可作为一紧急求救开关使用,遇到入室抢劫的,可直接拉出安装报警器用户端的抽屉,报警器终端喇叭便直接鸣叫告警,有效地了保障单身女性独自居处的生命财产安全。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完报警器用户端及报警器终端,通过按下报警器用户端的按键,如果按键每按下一下,绿色LED灯也闪烁一下,说明报警器用户端与其中一个报警器终端(如果安装了多终端报警器终端了的话)两者在通信的距离之内,说明工作正常。
安装完报警器用户端及报警器终端,按下报警器用户端的按键或报警器终端的按键,如果按键每按下一下,报警器用户端或报警器终端上的绿色LED灯也闪烁一下,说明报警器用户端以及与其对应的报警器终端,两者均在通信的距离之内,说明工作正常。
如果对应的LED灯没闪烁,说明报警器用户端以及与其对应的报警器终端安装的距离过远,或阻挡过厚,需考虑阻挡物少的位置或者使用多个报警器终端实现接力传输。
进一步的,报警器用户端及报警器终端均使用三色LED灯,即有三个LED灯,当报警器用户端及报警器终端的对码功能的拨码开关均打来ON位置时,黄色LED灯长亮,当按下报警器用户端的按键后,对码成功,显示黄色LED灯灭,绿色LED灯亮。接着将报警器用户端及报警器终端的对码功能的拨码开关均打来OFF位置,所有LED灯均灭。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开合部件上的报警器用户端,以及与所述报警器用户端通信连接的报警器终端;其中,
所述报警器用户端包括:
报警触发装置,其用于检测所述开合部件的开合动作,生成表示开启的打开信号和表示闭合的闭合信号;
第一输入装置,其包括第一按键键盘和第一拨码开关,以用于输入密码以及执行所述报警器终端和所述报警器用户端之间的对码配置;
红外接收装置,其用于接收来自红外遥控器的红外信号;
第一报警装置,其包括第一LED灯和蜂鸣器;
第一通信装置,其与所述报警器终端通信连接;
第一控制部,其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接口与所述报警触发装置、第一输入装置、红外接收装置、第一报警装置和第一通信装置连接;并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输入装置输入的密码为错误,或者在接收到打开信号且未收到所述红外接收装置的开启信号而所述开合部件开启时,向所述第一报警装置发送报警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报警器终端发送报警信号;以及
第一电源装置,其用于为所述报警器用户端供电;
所述报警器终端包括:
第二输入装置,其包括第二按键键盘和第二拨码开关,并用于消除报警以及执行所述报警器终端和所述报警器用户端之间的对码配置;
第二报警装置,其包括第二LED灯和扬声器;
第二通信装置,其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连接;
第二控制部,其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入装置、第二报警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连接,并配置为在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报警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报警装置发送执行报警动作的电信号;或在接收所述第二按键键盘的消除报警的电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报警装置发送消除报警的电信号;以及
第二电源装置,其用于为所述报警器终端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触发装置包括磁体和感应所述磁体的感应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用户端还包括第一低电压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并且,所述第一控制部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输出电压低于其第一工作电压阈值时,向所述第一报警装置发送执行报警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终端还包括第二低电压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并且,所述第二控制部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输出电压低于其第二工作电压阈值时,向所述第二报警装置发送执行报警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装置和第二电源装置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包括nRF905无线通信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灯和第二LED灯分别包括多种颜色的LED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灯和蜂鸣器分别与第一控制部的不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LED灯和扬声器分别与第二控制部的不同接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通过光耦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部连接,并且所述光耦电路检测所述扬声器是否掉电,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第二控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配置为在通过所述第一输入部的输入密码正确时,控制所述蜂鸣器蜂鸣两次。
CN201620924124.3U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报警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83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24124.3U CN205983715U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报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24124.3U CN205983715U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报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83715U true CN205983715U (zh) 2017-02-22

Family

ID=58034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2412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83715U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报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8371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0751A (zh) * 2018-06-14 2018-11-16 安徽鼎龙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云物业房产报事综合一体化系统
CN113299049A (zh) * 2021-04-28 2021-08-24 上海市格致中学 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报警系统
CN115825335A (zh) * 2022-10-18 2023-03-21 上海国药福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湿度监测器及其监测湿度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0751A (zh) * 2018-06-14 2018-11-16 安徽鼎龙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云物业房产报事综合一体化系统
CN113299049A (zh) * 2021-04-28 2021-08-24 上海市格致中学 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报警系统
CN115825335A (zh) * 2022-10-18 2023-03-21 上海国药福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湿度监测器及其监测湿度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53952A1 (en) Smart wall-mounted socket
CN203441259U (zh) 一种智能安全柜
CN205983715U (zh) 一种报警系统
CN106980286A (zh) 一种可用门把手控制的智能控制装置
CN106842965A (zh) 一种智能门传感器及其系统
CN203260136U (zh) 基于gsm网络与2g无线技术的家居安防装置
CN103794036A (zh) 一种无线多点智能报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000659Y (zh) 无线防盗报警器
CN205091860U (zh) 一种消防智能无线报警安全门禁系统
CN204926374U (zh) 一种老人用的智能安防装置及智能机器人
CN107644499A (zh) 一种玄关灯警报控制系统
CN105608855A (zh) 一种远程控制和报警系统
KR100633880B1 (ko) 가정용 안전경보기
CN203490800U (zh) 误入报警装置
CN206271137U (zh) 危险区域的闯入预警系统
CN202854992U (zh) 具有遥控功能的声光报警警示装置
CN202090713U (zh) 一种新型智能安全门控制系统
CN203179195U (zh) 一种防盗探测装置
CN201114904Y (zh) 具有无人自动断电功能的安全节能照明开关及电源插座
CN208314951U (zh) 一种可远程报警的感应灯
CN203133589U (zh) 一种用于无线智能家居的预警控制器
CN103049972B (zh) 一种红外幕墙设备以及红外对射电子幕墙装置
CN206819510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无线报警安全门禁系统
KR20090119278A (ko) 원거리 비상사태 알림 송신장치가 구비된 랜턴
CN205680155U (zh) 一种家庭门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