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80867U - 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80867U CN205980867U CN201620960450.XU CN201620960450U CN205980867U CN 205980867 U CN205980867 U CN 205980867U CN 201620960450 U CN201620960450 U CN 201620960450U CN 205980867 U CN205980867 U CN 2059808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water route
- inner shell
- heat exchanger
- refriger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水路进口管安装在外壳侧面的下端位置,水路进口管的中轴线垂直于外壳的中轴线进行布置,内壳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内壳固定在外壳的内部,制冷剂进口管贯穿外壳与内壳连接在一起且制冷剂出口管位于内壳的上端位置,制冷剂进口管平行于水路出口管进行布置,通过在外壳内壁与内壳外壁上增加翅片,该设计使水路流体产生扰动,达到流体紊流效果,进而提高了换热的效率,在相同接触面积的额情况下,大大提高了传热系数,另外散热片的添加则增加了内壳与外壳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率,该设计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投入,进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属于换热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但是传统的换热器换热效果差,所以需要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来解决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部分以及导热紊流结构,所述换热器主体部分由水路出口管、制冷剂进口管、水路进口管、制冷剂进口管、外壳以及内壳组成,所述外壳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内壳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水路出口管与水路进口管,所述水路出口管安装在外壳侧面的上端位置,所述水路出口管的中轴线垂直于外壳的中轴线进行布置,所述水路进口管安装在外壳侧面的下端位置,所述水路进口管的中轴线垂直于外壳的中轴线进行布置,所述内壳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内壳固定在外壳的内部,所述制冷剂进口管贯穿外壳与内壳连接在一起且制冷剂进口管位于内壳的上端位置,所述制冷剂出口管贯穿外壳与内壳连接在一起且制冷剂出口管位于内壳的下端位置,所述制冷剂进口管平行于水路出口管进行布置,所述制冷剂出口管平行于水路进口管进行布置,所述导热紊流结构由散热片以及翅片组成,所述散热片分布在内壳的侧面上,所述翅片固定在外壳的内表面以及内壳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分布在外壳上的水路出口管与水路进口管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分布在内壳上的制冷剂出口管与制冷剂进口管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采用金属钛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通过在外壳内壁与内壳外壁上增加翅片,该设计使水路流体产生扰动,达到流体紊流效果,进而提高了换热的效率,在相同接触面积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传热系数,另外散热片的添加则增加了内壳与外壳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率,该设计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投入,进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中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中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路出口管、2-制冷剂进口管、3-水路进口管、4-制冷剂出口管、5-外壳、6-内壳、7-散热片、8-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部分以及导热紊流结构,换热器主体部分由水路出口管1、制冷剂进口管2、水路进口管3、制冷剂出口管4、外壳5以及内壳6组成,外壳5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内壳6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外壳5上开设有水路出口管1与水路进口管3,水路出口管1安装在外壳5侧面的上端位置,水路出口管1的中轴线垂直于外壳5的中轴线进行布置,水路进口管3安装在外壳5侧面的下端位置,水路进口管3的中轴线垂直于外壳5的中轴线进行布置,内壳6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内壳6固定在外壳5的内部,制冷剂进口管2贯穿外壳5与内壳6连接在一起且制冷剂进口管2位于内壳6的上端位置,制冷剂出口管4贯穿外壳5与内壳6连接在一起且制制冷剂出口管4位于内壳6的下端位置,制冷剂进口管2平行于水路出口管1进行布置,制冷剂出口管4平行于水路进口管3进行布置。
导热紊流结构由散热片7以及翅片8组成,散热片7分布在内壳6的侧面上,散热片7的添加则增加了内壳6与外壳5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率,该设计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投入,进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翅片8固定在外壳5的内表面以及内壳6的外表面上,通过在外壳5内壁与内壳6外壁上增加翅片8,该设计使水路流体产生扰动,达到流体紊流效果,进而提高了换热的效率,在相同接触面积的额情况下,大大提高了传热系数。
分布在外壳5上的水路出口管1与水路进口管3直径相同,分布在内壳6上的制冷剂出口管4与制冷剂进口管2直径相同,内壳6采用金属钛制作而成。
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时,首先将水路出口管1和水路进口管3与外界的水源连接在一起,接下来,将制冷剂进口管2和制冷剂出口管4与外界的制冷剂管路连接在一起,连接完成后将制冷剂从制冷剂进口管2流入到内壳6的内部,进而与经由水路进口管3的水流之间实现热量的交换,交换后的水通过水路出口管1流出,而制冷剂则经由制冷剂出口管4流出,进而完成热量的传导,通过在外壳5内壁与内壳6外壁上增加翅片8,该设计使水路流体产生扰动,达到流体紊流效果,进而提高了换热的效率,在相同接触面积的额情况下,大大提高了传热系数,另外散热片7的添加则增加了内壳6与外壳5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部分以及导热紊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部分由水路出口管、制冷剂进口管、水路进口管、制冷剂进口管、外壳以及内壳组成,所述外壳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内壳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水路出口管与水路进口管,所述水路出口管安装在外壳侧面的上端位置,所述水路出口管的中轴线垂直于外壳的中轴线进行布置,所述水路进口管安装在外壳侧面的下端位置,所述水路进口管的中轴线垂直于外壳的中轴线进行布置,所述内壳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内壳固定在外壳的内部,所述制冷剂进口管贯穿外壳与内壳连接在一起且制冷剂出口管位于内壳的上端位置,所述制冷剂出口管贯穿外壳与内壳连接在一起且制冷剂进口管位于内壳的下端位置,所述制冷剂进口管平行于水路出口管进行布置,所述制冷剂出口管平行于水路进口管进行布置;
所述导热紊流结构由散热片以及翅片组成,所述散热片分布在内壳的侧面上,所述翅片固定在外壳的内表面以及内壳的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分布在外壳上的水路出口管与水路进口管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分布在内壳上的制冷剂出口管与制冷剂进口管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采用金属钛制作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60450.XU CN205980867U (zh) | 2016-08-27 | 2016-08-27 | 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60450.XU CN205980867U (zh) | 2016-08-27 | 2016-08-27 | 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80867U true CN205980867U (zh) | 2017-02-22 |
Family
ID=58036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960450.XU Active CN205980867U (zh) | 2016-08-27 | 2016-08-27 | 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8086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82975A (zh) * | 2021-07-30 | 2021-10-08 | 上海瑞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主轴降温冷却装置 |
-
2016
- 2016-08-27 CN CN201620960450.XU patent/CN20598086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82975A (zh) * | 2021-07-30 | 2021-10-08 | 上海瑞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主轴降温冷却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14924A (zh) | 一种插入管式环状流蒸汽发生器 | |
CN205980867U (zh) | 一种对流双向紊流型高效换热器 | |
CN206944768U (zh) | 套管式换热器 | |
CN204404859U (zh) | 套管壳式换热器 | |
CN107091587A (zh) | 一种基于石墨烯换热管‑湿帘纸的换热装置 | |
CN201434620Y (zh) | 套管式换热器 | |
CN206410315U (zh) | 高频电磁加热热水器 | |
CN204227965U (zh) | 双层套管换热器 | |
CN201748713U (zh) | 高效紧凑型换热器 | |
CN206094994U (zh) | 一种套管式预热器 | |
CN206919505U (zh) | 一种热回收融冰装置 | |
CN108759515A (zh) | 一种新型换热容器 | |
CN204359169U (zh) | 一种卧式双相变换热器 | |
CN206891230U (zh) | 一种双进双出泳池换热器 | |
CN209263746U (zh) | 一种组合式除湿热管 | |
CN104110979A (zh) | 一种u型管束温水循环大流量天然气复热器 | |
CN207214863U (zh) | 套管式微通道换热器 | |
CN209726507U (zh) | 热泵热水器换热装置 | |
CN107621181A (zh) | 一种钛管换热器 | |
CN208398684U (zh) | 一种防泄漏双管板换热器 | |
CN202928429U (zh) | 金属换热盘管 | |
CN202547448U (zh) |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的换热器 | |
CN201974081U (zh) | 一种用于制冷空调系统的带有热管均热器的换热装置 | |
CN207299989U (zh) | 一种新型钛管换热器 | |
CN205138282U (zh) | 气液联合控温热管冷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