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64398U - 一种辅助行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行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64398U
CN205964398U CN201620630914.0U CN201620630914U CN205964398U CN 205964398 U CN205964398 U CN 205964398U CN 201620630914 U CN201620630914 U CN 201620630914U CN 205964398 U CN205964398 U CN 205964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leg
limb
fixed handle
support frame
wal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309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澍潇
鞠东升
刘莹
范显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6309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64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64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643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行走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助行器在使用时,需要依靠患者自主提起双脚才能进行行走锻炼,达不到较好的辅助行走的目的得技术问题,提供的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支撑架、助行肢和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助行肢的连接杆,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身体保持平稳,所述助行肢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架的固定把手套接,可以通过双手控制助行肢的上下移动,进而实行控制使用者放置在助行肢里的下肢的移动,以达到通过手部力量辅助使用者进行行走锻炼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行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辅助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助行器多用于辅助特殊人群,例如因偏瘫导致腿脚不便或者肢体不协调的患者进行行走锻炼。现有的助行器多是靠患者手扶助行器保持身体平稳,患者需要依靠腿部神经提起脚才能进行行走锻炼,而此类患者多是腿部神经紊乱不能自主提起双脚进行移动,因此达不到较好的辅助行走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行走装置,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支撑架、助行肢和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助行肢的连接杆。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把手、横杆和四个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均匀安装在所述横杆的两端,所述固定把手设置于所述支撑腿的手持端。所述助行肢包括滑动把手、助行带和鞋套,所述鞋套与所述助行带的受力端连接,所述助行带的施力端与所述滑动把手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把手与所述连接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把手与所述连接杆的活动端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把手设置于所述固定把手内。
优选地,所述滑动把手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固定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把手连接,所述连接杆的活动端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滑动把手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滑动把手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坐板,所述坐板的端部设置有活动件,所述坐板通过活动件与四个所述支撑腿活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坐板活动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联动杆和控制按钮,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坐板的活动件连接,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按钮连接,所述控制按钮设置于所述固定把手上。
优选地,所述助行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助行带长度的锁紧件。
优选地,所述助行带为弹性带。
优选地,所述鞋套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滑橡胶。
优选地,所述固定把手上套设有防滑构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腿的接地端套设有防滑套。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还设置有平衡感应器和报警器,所述平衡感应器与所述报警器连接。
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行走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助行器在使用时,需要依靠患者自主提起双脚才能进行行走锻炼,达不到较好的辅助行走的目的得技术问题,提供的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支撑架、助行肢和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助行肢的连接杆,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身体保持平稳,所述助行肢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架的固定把手套接,可以通过双手控制助行肢的上下移动,进而实行控制使用者放置在助行肢里的下肢的移动,以达到通过手部力量辅助使用者进行行走锻炼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行走装置的助行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
辅助行走装置100;
支撑架120,固定把手122,横杆124,支撑腿126,坐板128;
助行肢140,滑动把手142,通孔143,助行带144,锁紧件145,鞋套146;
连接杆160,固定端162,活动端164,限位件166。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一种改善该问题的工具或方法。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得出本方案所示的较佳辅助行走装置。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行走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辅助行走装置100主要包括:支撑架120、助行肢140和连接杆160,所述支撑架120和所述助行肢140通过所述连接杆160连接。
所述支撑架120包括:固定把手122、横杆124和支撑腿126。支撑腿126在使用过程中一般竖直于地面放置,设定所述支撑腿126接近地面的一端为接地端,设定所述支撑腿126远离地面的一端为手持端。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可以包括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第三支撑腿和第四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均包括手持端和接地端。四个支撑腿可以为不锈钢材质或者木质的杆状物,所述支撑腿126的接地端可以套设有防滑套,用于增大支撑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强所述辅助行走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四个所述支撑腿排列成方向框,第一支撑腿设置在所述方形框的左前方,所述第二支撑腿设置在所述方形狂的右前方,所述第三支撑腿设置在所述方向框的左后方,所述第四支撑腿设置在所述方形框的右后方。
所述横杆124为连接支撑腿126的水平于地面安装的板状物或者杆状物,优选为宽度略大于人身体宽度的多个杆状物。所述横杆124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横杆124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腿,所述横杆124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腿,多个横杆124并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之间,用于增加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之间的稳定性。
所述固定把手122为用于使用者手扶所述支撑架120的杆状结构,所述固定把手122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把手122和第二固定把手122,所述第一固定把手12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腿的手持端和第三支撑腿的手持端,所述第二固定把手122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腿的手持端和所述第四支撑腿的手持端。
使用者在需要使用该支撑架120时,将支撑架120放置好,身体处于支撑架120的方形框内。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和横杆124放置在身体前方,左手握紧第一固定把手122,右手握紧第二固定把手122,双手将支撑架120进行前后移动,以达到稳定身体辅助行走的目的。
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行走装置100的助行肢14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助行肢140包括:滑动把手142、助行带144和鞋套146,所述鞋套146设置于所述助行带144的受力端,所述助行带144的施力端与所述固定把手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把手142通过连接杆160与所述支撑架120滑动连接。
所述鞋套146可以包括套底和套面,套底贴合于使用者鞋子的鞋面,套底贴合于使用者鞋子的鞋底,套面包括用于容纳脚踝的开口,开口的边缘可以设置松紧带,用于控制第一开口的收缩和扩张,可以通过收拉松紧带来控制使用者鞋子放入鞋套146或者从鞋套146拿出,保证鞋套146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从使用者鞋子上脱离。所述鞋套146包括与鞋底接触的内侧面和相对的外侧面,外侧面在使用过程中与地面接触产生摩擦。鉴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行走装置100的使用者多是腿脚不便或者是身体协调性较差的人,因此为了防止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滑到,可以在外侧面上设置防滑橡胶。同时,为了延长鞋套146的使用寿命,可以选择相对较为耐磨耐用的涤纶布料制作鞋套146。涤纶(polyester)是三大合成纤维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价格也相对便宜。涤纶布料结实耐用、弹性好、不易变形,用涤纶的布料制作鞋套146也相对方便,实用性高。
所述助行带144用于将滑动把手142的力传递给鞋套146,以达到辅助行走的目的。所述助行带144的两端可以设为施力端和受力端,所述施力端即为所述助行带144与所述滑动把手142连接的一端,所述受力端即为所述助行带144与所述鞋套146连接的一端。所述助行带144可以为弹性带,通过弹性助行带144的弹力实现对鞋套146的控制。助行带144的施力端与所述滑动把手142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可以将所述助行带144与所述滑动把手142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助行带144或者滑动把手142。当然,也可以将助行带144的施力端与所述滑动把手142固定连接,以增强助行带144与滑动把手14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助行带144与所述鞋套146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在鞋套146大小等不适于使用时更换鞋套14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助行带144上还可以设置锁紧件145,用于调节所述助行带144的长度,以适用不同身高或者腿部长度的使用者。可以通过锁紧件145将所述助行带144的长度进行调节,在调节之后进行锁紧固定,便于使用。所述锁紧件145可以为日字扣。日字扣是一种常用的对布带长度进行长度调节的调节部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并且制作成本低,价格便宜,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度。
所述助行肢140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20上,所述助行肢140的滑动把手142通过连接杆160与所述支撑架120的固定把手122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60包括固定端162和活动端164,所述连接杆160的固定端162与所述支撑架120的固定把手1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60的活动端164与所述助行肢140的滑动把手活动连接。可以在所述滑动把手上设置通孔143,所述连接杆160的固定端162从所述滑动把书的下端穿过所述滑动把手的通孔143后,与所述固定把手122固定连接。可以在连接杆160的活动端164设置限位件166,用于限位所述滑动把手的位置。
所述滑动把手设置在所述固定把手122的下端一定位置处,所述滑动把手与所述固定把手12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一般人手长的长度。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将手掌贴合在固定把手122处,手指贴合在滑动把手142处,通过弯曲手指握紧滑动把手向固定把手122靠近,进而带动了与之连接的滑动把手上移,则与滑动把手固定连接的助行带144带动鞋套146上移,即可实现通过手部力量将使用者放置在鞋套146内的脚的提起和放下的功能。
当然,为了实现更好的训练效果,还可以将助行带144设置为联动结构,包括主联动带和副联动带,所述主联动带与所述副联动带通过杠杆连接,以实现主联动带的短距离移动带动副联动带较大距离的移动。所述主联动带与所述滑动把手142连接,所述副联动带与所述鞋套146连接。通过手部力量握紧固定把手122和滑动把手,使得主联动带较小的移动带动副联动带的较大距离的移动,进而实现鞋套146的较大距离的移动,能够有效的提起使用者的脚,进而达到锻炼的目的。
所述支撑架120上安装的助行肢1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方便单边腿脚不便或者双腿行动均不便的人。当然,为了达到更好的训练目的,优选将支撑腿126斜立在地面上,将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的手持端的距离设定为小于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的接地端的距离,将第三支撑腿和第四支撑腿的手持端的距离设定为小于第三支撑腿和第四支撑腿的接地端的距离。使用者在使用该辅助行走装置100时,四个支撑腿的接地端之间形成较大空间,使用者可以站立在四个支撑腿之间的空间内,使用者可以将双腿放置在助行肢140内,双脚与把手放置在一条竖直线上,起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行走装置100,针对现有技术的助行器在使用时,需要依靠患者自主提起双脚才能进行行走锻炼,达不到较好的辅助行走的目的得技术问题,提供的辅助行走装置100包括支撑架120、助行肢140和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架120和所述助行肢140的连接杆160,所述支撑架120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身体保持平稳,所述助行肢140通过连接杆160与支撑架120的固定把手套接,可以通过双手控制助行肢140的上下移动,进而实行控制使用者放置在助行肢140里的下肢的移动,以达到通过手部力量辅助使用者进行行走锻炼的技术效果。
请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行走装置100。所述辅助行走装置100主要包括:支撑架120、助行肢140和连接杆160,所述支撑架120和所述助行肢140通过所述连接杆160连接。
所述助行肢140包括:滑动把手142、助行带144和鞋套146,所述鞋套146设置于所述助行带144的受力端,所述助行带144的施力端与所述固定把手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把手142通过连接杆160与所述支撑架120滑动连接。
所述支撑架120包括:固定把手122、横杆124和支撑腿126。支撑腿126在使用过程中一般竖直于地面放置,设定所述支撑腿126接近地面的一端为接地端,设定所述支撑腿126远离地面的一端为手持端。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可以包括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第三支撑腿和第四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均包括手持端和接地端。四个支撑腿可以为不锈钢材质或者木质的杆状物,所述支撑腿126的接地端可以套设有防滑套,用于增大支撑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强所述辅助行走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四个所述支撑腿排列成方向框,第一支撑腿设置在所述方形框的左前方,所述第二支撑腿设置在所述方形狂的右前方,所述第三支撑腿设置在所述方向框的左后方,所述第四支撑腿设置在所述方形框的右后方。
所述横杆124为连接支撑腿的水平于地面安装的板状物或者杆状物,优选为宽度略大于人身体宽度的多个杆状物。所述横杆124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横杆124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腿,所述横杆124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腿,多个横杆124并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之间,用于增加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之间的稳定性。
所述固定把手122为用于使用者手扶所述支撑架120的杆状结构,所述固定把手122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把手122和第二固定把手122,所述第一固定把手12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腿的手持端和第三支撑腿的手持端,所述第二固定把手122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腿的手持端和所述第四支撑腿的手持端。
使用者在需要使用该支撑架120时,将支撑架120放置好,身体处于支撑架120的方形框内。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和横杆124放置在身体前方,左手握紧第一固定把手122,右手握紧第二固定把手122,双手将支撑架120进行前后移动,以达到稳定身体辅助行走的目的。
所述支撑架120还包括增加坐板128,方便使用者在训练时坐在坐板128上进行休息或者坐立后进行腿部训练。鉴于所述横板安装在所述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之间。使用者一般将横板放置在面前,则优选所述坐板128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腿和所述第四支撑腿之间。所述坐板128的端部可以设置有活动件,包括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一活动件将所述坐板128连接到第三支撑腿上,所述第四活动件将所述坐板128连接到所述第四支撑腿上。所述活动件用于将所述坐板128与所述支撑腿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者进入所述支撑架120的支撑空间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控制所述坐板128活动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可以包括联动杆和控制按钮,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坐板128的活动件连接,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按钮连接,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固定把手122上。使用者在用手握持固定把手122时,可以手指按压控制按钮,控制按钮带动与之连接的联动杆的活动,联动杆另一端连接的坐板128的活动件控制所述坐板128固定平放,就实现了坐板128的固定,使用者就可以坐在坐板128上进行休息。使用者还可以坐在坐板128上,通过手握固定把手122和滑动把手,控制助行带144带动鞋套146的移动,进而达到坐着时训练腿部的目的。
考虑到使用者多为腿脚不方便或者身体不协调的患者,使用该辅助行走装置时一旦发生倾斜摔倒很难靠自身力量站起来。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医疗急救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因此增加平衡感应报警装置,以防止危险情况的发生。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架上还可以设置平衡感应器和报警器,所述平衡感应器与报警器连接,用于在平衡感应器感应到支撑架的平衡异常时控制所述报警指令进行报警。
所述平衡感应器,是指由机械部件与伺服电路组成的力反馈测量装置,是通过反馈力与输入力间的伺服平衡来测量输入力的传感器。若输入力或力矩是由其他力学量如加速度、压力、角加速度、压力差等变换来的,则还可用它间接测量这些力学量。
本实施例的平衡感应器与报警器连接,设定平衡感应器感应该支撑架的平衡度。在平衡感应器感应到支撑架发生倾斜时,发送信号至报警器,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护理人员及时救助该辅助行走装置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行走装置100,针对于现有技术的助行器在使用时需要依靠患者自主提起双脚才能进行行走锻炼,达不到较好的辅助行走的目的得技术问题,提供的辅助行走装置100包括支撑架120、助行肢140和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架120和所述助行肢140的连接杆160,所述支撑架120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身体保持平稳,所述助行肢140通过连接杆160与支撑架120的固定把手套接,可以通过双手控制助行肢140的上下移动,进而实行控制使用者放置在助行肢140里的下肢的移动,以达到通过手部力量辅助使用者进行行走锻炼的技术效果。在支撑腿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坐板128,在使用者手持的固定把手122处设置控制所述坐板128固定或者收放的控制按钮,可以在使用者站立行走训练劳累时进行休息,或者是坐在坐板128上进行腿部训练,达到了辅助患者更好的进行行走锻炼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助行肢和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助行肢的连接杆;
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把手、横杆和四个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均匀安装在所述横杆的两端,所述固定把手设置于所述支撑腿的手持端;
所述助行肢包括滑动把手、助行带和鞋套,所述鞋套与所述助行带的受力端连接,所述助行带的施力端与所述滑动把手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把手与所述连接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把手与所述连接杆的活动端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把手设置于所述固定把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把手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固定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把手连接,所述连接杆的活动端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滑动把手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滑动把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坐板,所述坐板的端部设置有活动件,所述坐板通过活动件与所述支撑腿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坐板活动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联动杆和控制按钮,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坐板的活动件连接,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按钮连接,所述控制按钮设置于所述固定把手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行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助行带长度的锁紧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行带为弹性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套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滑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把手上套设有防滑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的接地端套设有防滑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设置有平衡感应器和报警器,所述平衡感应器与所述报警器连接。
CN201620630914.0U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辅助行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64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30914.0U CN205964398U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辅助行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30914.0U CN205964398U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辅助行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64398U true CN205964398U (zh) 2017-02-22

Family

ID=58021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3091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64398U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辅助行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643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1116A (zh) * 2019-10-22 2020-01-21 漫步者(天津)康复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1116A (zh) * 2019-10-22 2020-01-21 漫步者(天津)康复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99724U (zh) 踝关节训练适配件及踝关节康复训练设备
CN203280694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助行器械
CN104013229B (zh) 一种自动矫正坐姿的座椅及其使用方法
KR102384665B1 (ko) 착석형 트레드밀 및 사용 방법
CN208464582U (zh) 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
CN211513333U (zh) 一种偏瘫平衡训练仪
KR20230155641A (ko) 보행재활훈련장치
CN205964398U (zh) 一种辅助行走装置
US10507360B2 (en) Posture correction and weight balance apparatus
CN216366495U (zh) 一种舞蹈腰部训练装置
CN210331540U (zh) 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TWM499218U (zh) 多功能復健助行器
CN211962396U (zh) 一种腿部关节运动康复装置
CN210078745U (zh) 一种辅助下肢行走的康复装置
CN216536059U (zh) 一种恢复护理用助行器
JPH0239492Y2 (zh)
CN207996280U (zh) 均匀迈步康复训练仪
CN215689573U (zh) 一种外科护理用腿部康复装置
JPS6025273Y2 (ja) 肢鍛練運動具兼機能練習補助基台
CN219721214U (zh) 一种术后康复用活动装置
CN221831095U (zh) 一种多功能调节锻炼装置
CN221712721U (zh) 一种下肢骨折术后用护理助行器
CN204617274U (zh) 方便上下斜坡的拐杖
CN220327651U (zh) 一种康复锻炼装置
CN221770732U (zh) 一种含柔性关节的下肢康复外骨骼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