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5901U - 电网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网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5901U
CN205935901U CN201620869566.2U CN201620869566U CN205935901U CN 205935901 U CN205935901 U CN 205935901U CN 201620869566 U CN201620869566 U CN 201620869566U CN 205935901 U CN205935901 U CN 205935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insulator
cross
electric pole
insulator cross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695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晓卿
王怀超
王建明
贾懿妮
边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6208695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5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5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59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网支撑结构,包括:电线杆,电线杆包括第一电线杆和第二电线杆,第一电线杆和第二电线杆相间隔地设置;横担,横担包括导电横担和绝缘横担,导电横担设置在电线杆上,绝缘横担为多个,绝缘横担设置在电线杆上,多个绝缘横担在沿电线杆的轴线方向上分为多层。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铁塔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网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技术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网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网建设过程中,通常使用铁塔来进行电力输送,而铁塔的占地面积较大,现有技术中的铁塔造成了土地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网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铁塔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网支撑结构,包括:电线杆,电线杆包括第一电线杆和第二电线杆,第一电线杆和第二电线杆相间隔地设置;横担,横担包括导电横担和绝缘横担,导电横担设置在电线杆上,绝缘横担为多个,绝缘横担设置在电线杆上,多个绝缘横担在沿电线杆的轴线方向上分为多层。
进一步地,导电横担设置在电线杆的顶部,导电横担包括第一导电横担和第二导电横担,第一导电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一电线杆相连接,第一导电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二电线杆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第二导电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二电线杆相连接,第二导电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一电线杆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
进一步地,横担还包括第一连接横担,第一连接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一电线杆相连接,第一连接横担的第二端与第二电线杆相连接,第一导电横担和第二导电横担在同一高度。
进一步地,绝缘横担包括第一绝缘横担和第二绝缘横担,第一绝缘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一电线杆相连接,第一绝缘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二电线杆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第二绝缘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二电线杆相连接,第二绝缘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一绝缘横担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
进一步地,横担还包括第二连接横担和第一绝缘子组,第二连接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一电线杆相连接,第二连接横担的第二端与第二电线杆相连接,第一绝缘子组包括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第一绝缘子的第一端和第二绝缘子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横担相连接,第一绝缘子的第二端和第二绝缘子的第二端相互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子组的两个绝缘子呈V型设置在第二连接横担上,V型的最低点与第一绝缘横担和第二绝缘横担均在同一高度。
进一步地,绝缘横担包括第三绝缘横担和第四绝缘横担,第三绝缘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一电线杆相连接,第三绝缘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二电线杆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第四绝缘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二电线杆相连接,第四绝缘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一电线杆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
进一步地,横担还包括第三连接横担和第二绝缘子组,第三连接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一电线杆相连接,第三连接横担的第二端与第二电线杆相连接,第二绝缘子组包括第三绝缘子和第四绝缘子,第三绝缘子的第一端和第四绝缘子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三连接横担相连接,第三绝缘子的第二端和第四绝缘子的第二端相互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第二绝缘子组的两个绝缘子呈V型设置在第三连接横担上,V型的最低点与第三绝缘横担和第四绝缘横担均在同一高度。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横担和第三绝缘横担的长度不同,第一绝缘横担和第二绝缘横担的长度相同,第三绝缘横担和第四绝缘横担的长度相同。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用电线杆对电线进行支撑比现有的铁塔支撑电线的结构节省了占地面积。使用绝缘横担的结构使得电网支撑结构的整体重量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铁塔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网支撑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电线杆;11、第一电线杆;12、第二电线杆;20、横担;21、导电横担;22、绝缘横担;23、第一连接横担;24、第二连接横担;25、第一绝缘子组;26、第三连接横担;27、第二绝缘子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电网支撑结构包括:电线杆10和横担20。电线杆10包括第一电线杆11和第二电线杆12,第一电线杆11和第二电线杆12相间隔地设置。横担20包括导电横担21和绝缘横担22,导电横担21设置在电线杆10上,绝缘横担22为多个,绝缘横担22设置在电线杆10上,多个绝缘横担22在沿电线杆10的轴线方向上分为多层。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用电线杆10对电线进行支撑比现有的铁塔支撑电线的结构节省了占地面积。使用绝缘横担的结构使得电网支撑结构的整体重量降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铁塔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电横担21设置在电线杆的顶部,导电横担21包括第一导电横担和第二导电横担,第一导电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一电线杆11相连接,第一导电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二电线杆12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第二导电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二电线杆12相连接,第二导电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一电线杆11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地线架设在导电横担21上,导电横担21设置在电线杆10的顶部的结构使得当有雷击导电横担21时,雷击的电流从导电横担21上通过,这样保护了电网支撑结构。上述结构使得结构更加安全。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横担20还包括第一连接横担23,第一连接横担23的第一端与第一电线杆11相连接,第一连接横担2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线杆12相连接,第一导电横担和第二导电横担在同一高度。第一连接横担23连接在第一电线杆11和第二电线杆12之间,这样使得第一电线杆11和第二电线杆12的连接更加稳固。具体地,第一电线杆11和第二电线杆12之间还有两个十字交叉的拉紧结构,两个十字交叉的拉紧结构沿电线杆10的轴向排布。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绝缘横担22包括第一绝缘横担和第二绝缘横担,第一绝缘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一电线杆11相连接,第一绝缘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二电线杆12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第二绝缘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二电线杆12相连接,第二绝缘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一绝缘横担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使用绝缘横担22的结构大大地减小了电网支撑结构的重量,现有技术中使用绝缘子,对于高压线缆需要使用多个绝缘子,这会增加电网支撑结构的重量更重。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横担20还包括第二连接横担24和第一绝缘子组25,第二连接横担24的第一端与第一电线杆11相连接,第二连接横担24的第二端与第二电线杆12相连接,第一绝缘子组25包括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第一绝缘子的第一端和第二绝缘子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横担24相连接,第一绝缘子的第二端和第二绝缘子的第二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从受力分析的角度考虑,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分别承担了线缆的重量,上述结构减小了第二连接横担24的支撑重量。上述结构可以减少了第二连接横担24的尺寸。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绝缘子组25的两个绝缘子呈V型设置在第二连接横担24上,V型的最低点与第一绝缘横担和第二绝缘横担在同一高度。上述结构靠两个绝缘子自身的重力即可以实现,上述结构一方面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另一方面上述结构容易加工。具体地,三相线分别支撑在第一绝缘横担、第一绝缘子组25和第二绝缘横担上。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绝缘横担22包括第三绝缘横担和第四绝缘横担,第三绝缘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一电线杆11相连接,第三绝缘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二电线杆12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第四绝缘横担的第一端与第二电线杆12相连接,第四绝缘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一电线杆11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使用绝缘横担22的结构大大地减小了电网支撑结构的重量,现有技术中使用绝缘子,对于高压线缆需要使用多个绝缘子,这会增加电网支撑结构的重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横担20还包括第三连接横担26和第二绝缘子组27,第三连接横担26的第一端与第一电线杆11相连接,第三连接横担26的第二端与第二电线杆12相连接,第二绝缘子组27包括第三绝缘子和第四绝缘子,第三绝缘子的第一端和第四绝缘子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三连接横担26相连接,第三绝缘子的第二端和第四绝缘子的第二端相互连接在一起。第三绝缘子和第四绝缘子分别连接在第三连接横担26靠近电线杆10的部位,从受力分析的角度考虑,线缆降低了第三连接横担26的扭矩,上述结构减小了第三连接横担26的支撑重量,进而减小了第三连接横担26的尺寸。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绝缘子组27的两个绝缘子呈V型设置在第三连接横担26上,V型的最低点与第三绝缘横担和第四绝缘横担在同一高度。上述结构靠两个绝缘子自身的重力即可实现,上述结构一方面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另一方面上述结构容易加工。具体地,三相线分别支撑在第三绝缘横担、第二绝缘子组27和第四绝缘横担上。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绝缘横担和第三绝缘横担的长度不同,第一绝缘横担和第二绝缘横担的长度相同,第三绝缘横担和第四绝缘横担的长度相同。第一绝缘横担和第三绝缘横担的高度不同,这样在不同高度上的第一绝缘横担和第三绝缘横担的长度不同,上述结构便于电线排布,减少了相邻电线之间的干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线杆(10),所述电线杆(10)包括第一电线杆(11)和第二电线杆(12),所述第一电线杆(11)和所述第二电线杆(12)相间隔地设置;
横担(20),所述横担(20)包括导电横担(21)和绝缘横担(22),所述导电横担(21)设置在所述电线杆(10)上,所述绝缘横担(22)为多个,所述绝缘横担(22)设置在所述电线杆(10)上,所述多个绝缘横担(22)在沿所述电线杆(10)的轴线方向上分为多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横担(21)设置在所述电线杆(10)的顶部,所述导电横担(21)包括第一导电横担和第二导电横担,所述第一导电横担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线杆(11)相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所述第二电线杆(12)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所述第二导电横担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线杆(12)相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所述第一电线杆(11)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20)还包括第一连接横担(23),所述第一连接横担(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线杆(1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横担(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线杆(12)相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横担和所述第二导电横担在同一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横担(22)包括第一绝缘横担和第二绝缘横担,所述第一绝缘横担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线杆(11)相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所述第二电线杆(12)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所述第二绝缘横担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线杆(12)相连接,所述第二绝缘横担的第二端沿背离所述第一绝缘横担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20)还包括第二连接横担(24)和第一绝缘子组(25),所述第二连接横担(2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线杆(11)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横担(2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线杆(12)相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子组(25)包括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横担(24)相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第二端相互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子组(25)的两个绝缘子呈V型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横担(24)上,所述V型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一绝缘横担和所述第二绝缘横担均在同一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横担(22)包括第三绝缘横担和第四绝缘横担,所述第三绝缘横担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线杆(11)相连接,所述第三绝缘横担的第二端沿所述背离所述第二电线杆(12)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所述第四绝缘横担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线杆(12)相连接,所述第四绝缘横担的第二端沿所述背离所述第一电线杆(11)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自由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20)还包括第三连接横担(26)和第二绝缘子组(27),所述第三连接横担(2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线杆(11)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横担(2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线杆(12)相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子组(27)包括第三绝缘子和第四绝缘子,所述第三绝缘子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绝缘子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横担(26)相连接,所述第三绝缘子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绝缘子的第二端相互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子组(27)的两个绝缘子呈V型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横担(26)上,所述V型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三绝缘横担和所述第四绝缘横担均在同一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横担和所述第三绝缘横担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一绝缘横担和所述第二绝缘横担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绝缘横担和所述第四绝缘横担的长度相同。
CN201620869566.2U 2016-08-11 2016-08-11 电网支撑结构 Active CN205935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9566.2U CN205935901U (zh) 2016-08-11 2016-08-11 电网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9566.2U CN205935901U (zh) 2016-08-11 2016-08-11 电网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5901U true CN205935901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19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69566.2U Active CN205935901U (zh) 2016-08-11 2016-08-11 电网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59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8049A (zh) * 2017-07-24 2017-12-08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电线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8049A (zh) * 2017-07-24 2017-12-08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电线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8201B (zh) 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
CN203654846U (zh) 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
CN202970091U (zh) 一种220kV同杆双回路塔头全复合材料钢管杆
CN205935901U (zh) 电网支撑结构
CN201374521Y (zh) 等电位梯
CN200976471Y (zh) 直流双极垂直排列“f”形输电线路系列铁塔
CN105155907A (zh) 耐张塔
CN202126896U (zh) 一种针式瓷绝缘子
CN204361638U (zh) 800kV换流站直流场极线平抗端子连接金具
CN206722513U (zh)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复合材料穿心直线塔
CN202994833U (zh) 一种绝缘支架
CN202227755U (zh) 电网输电线斜拉塔
CN201924635U (zh) 架空绝缘导线塔杆
CN201319483Y (zh) 电缆终端杆
CN204571445U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钢管塔终端
CN205857887U (zh) 电网支撑结构
CN205935887U (zh) 电网支撑结构
CN206211482U (zh) 一种直击雷防护装置
CN205921103U (zh) 套管式线夹
CN206506159U (zh) 一种高压开关柜接线结构
CN204571442U (zh) 一种超高压输电线路终端钢管塔
CN211647529U (zh) 双回路杆塔
CN204632959U (zh) 一种用于装、拆接地线的装置
CN207397820U (zh) 一种多层盘形网连式瓷绝缘子
CN215580282U (zh) 一种架空线路引入地的三连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