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22697U - 一种揉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揉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22697U
CN205922697U CN201620877353.4U CN201620877353U CN205922697U CN 205922697 U CN205922697 U CN 205922697U CN 201620877353 U CN201620877353 U CN 201620877353U CN 205922697 U CN205922697 U CN 205922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gh
roller
transfer tape
tape assemble
kn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773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泰鹏
胡江
吴美焕
宫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ver Win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ver Win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ver Win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ver Win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773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22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22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22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揉面装置及其方法,揉面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主电机,压辊组件,所述压辊组件的下揉面辊的前后侧各设有用于传送面坯的前传送带组件和后传送带组件,当面坯从所述前传送带组件与后传送带组件往复移动过程中,或者面坯从前传送带组件与上传送带组件,再到后传送带组件循环移动的过程中,所述主电机驱动压辊组件对面坯进行揉压。本实用新型的揉面装置及其方法,可实现自动揉面以及成型工艺,无需人工参入,流程简单高效,揉制的面坯劲道较好,口感佳。

Description

一种揉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坯制作及其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机械式揉面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人刀削面餐饮模式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流行工艺,其工作流程是:和面机和面,压面机揉面,手工定型成面坯,机器人削面机削出刀削面,其流程复杂,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筋道度不够稳定,因此,集成创新设备功能,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品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现有的揉面机,利用两个旋转的轧辊对和好的面进行揉压,揉压时,需要将延伸的面重叠,再进行揉压,多次循环后,形成具有特性面筋的面皮;但需要人员操作,劳动强度较大,制造耗时长,面坯也容易出现气泡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揉面装置,解决了目前揉面装置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揉面方式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揉面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主电机,压辊组件,所述压辊组件的下揉面辊的前后侧各设有用于传送面坯的前传送带组件和后传送带组件,当面坯从所述前传送带组件与后传送带组件往复移动过程中,所述主电机驱动压辊组件对面坯进行揉压。
其中,所述的压辊组件包括:上揉面辊和下揉面辊,所述的上揉面辊和下揉面辊均沿转轴转动,且上揉面辊与下揉面辊的转速不同。
其中,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连接于上揉面辊,上揉面辊受控于所述升降组件升降,从而调整上揉面辊与下揉面辊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的升降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带动一升降传动轴,所述升降传动轴两端各设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分别啮合于固定于机架上的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分别带动一丝杆,所述丝杆带动上揉面辊升降。
其中,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上传送带组件,所述上传送带组件位于前传送带组件上方,上传送带组件同步于上揉面辊升降。
其中,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一伸缩推杆,所述伸缩推杆的伸缩端连接于后传送带组件,当伸缩推杆伸缩时,带动后传送带组件旋转,改变与前传送带组件之间的夹角。
其中,所述的主电机与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一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于上揉面辊的第一链轮,通过一自由轴联动的第二链轮,以及与所述第二链轮同轴连接的第三链轮,所述第三链轮通过自由轴连接于主传动轴上的第四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之间均通过传送带传动,所述主传动轴受控于所述主电机转动。
其中,所述的自由轴包括:张紧螺管,所述张紧螺管两端分别可活动的连接于撑杆,所述撑杆的端部设有转动连接部。
一种采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揉面装置的揉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和好的面坯加装于前传动带组件上,启动前传送带组件、后传送带组件以及压辊组件转动,使面坯经过压辊组件揉压;
第二步,减小压辊组件的上揉面辊和下揉面辊之间的间距,反向驱动前传送带组件、后传送带组件以及压辊组件转动,使初加工的面坯再次经过压辊组件揉压;
第三步,重复进行所述第一步和第二步,直至面坯揉压成型。
一种采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揉面装置的揉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和好的面坯加装于前传动带组件上,启动伸缩推杆,使后传送带组件上扬至一定角度,启动前传送带组件、后传送带组件、上传送带组件以及压辊组件转动,使面坯经过压辊组件揉压;
第二步,将经过所述第一步揉压的面坯传送至上传送带组件,使面坯从上传送带组件上反向掉落于前传送组件上,完成面坯层叠;
第三步,将完成层叠的面坯再次传送经压辊组件揉压;
第四步,重复所述第二步和第三步,直至面坯揉压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揉面装置,可实现多种模式自动揉面以及成型工艺,无需人工参入,流程简单高效,揉制的面坯韧性较好,口感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揉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揉面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揉面装置的侧面传动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揉面装置的第一种方法的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揉面装置的第二种方法的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揉面装置的成型工艺的加工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揉面装置的三种工作模式进行分别描述,依次为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
实施例一,请参阅附图1和附图2:按照最为简单的重复挤压面团的揉面模式,该揉面装置,其至少包括:机架1,该机架1用于固定安装其他揉面机构或组件,作为安装固定基体。机架1上设有主电机2,压辊组件7,所述压辊组件7的下揉面辊72的前后侧各设有用于传送面坯的前传送带组件3和后传送带组件4,当面坯100从所述前传送带组件3与后传送带组件4往复移动过程中,所述主电机2驱动压辊组7件对面坯100进行揉压。所述主电机2通过传动带,传动齿轮以及变速齿轮一并驱动上述的压辊组件7沿转轴转动挤压面团,以及后传送带组件4的传送带转动,将面坯100从前传送带组件3和后传送带组件4之间往复重复经过压辊组件7使其受压揉制面团。当然,上述的压辊组件7,前传送带组件3和后传送带组件4也可以分别受控于电机驱动控制动作,前传送带组件3由单独的电机驱动和控制。其中,前传送带组件3包括传送带31,传送带由传送电机32驱动旋转,传送带31的转轴与传送电机32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端面齿轮33。在本实施例一中,其揉面工艺过程如下:首先将和好的面粒放入前传送带组件3上,启动压辊组件7,前传送带组件3和后传送带组件4,面团从前传送带组件3被送往压辊组件7中,经过一次挤压,形成初步面坯进入到后传送带组件4。然后,反向驱动后传送带组件4,压辊组件7和前传送带组件3,人工折叠初步面坯,使其再次经过压辊组件7揉压,如此往复,则可以实现最为简单的揉面工作,但是这种方式,需要人工参入,需消耗一定的人力。
实施例二,为了改进实施例一中的工艺缺陷,进一步,提出了可减少人工参入的情况下,完成面团的揉压制作工艺:
请再次参阅附图1,实施例一中的压辊组件7包括:上揉面辊72和下揉面辊71,所述的上揉面辊72和下揉面辊71均沿转轴转动,从而挤压面团,进行揉面。
在实施例一的揉面装置基础上,机架1上还设有升降组件6,所述升降组件6连接于上揉面辊72,上揉面辊72受控于所述升降组件6升降,从而调整上揉面辊72与下揉面辊71之间的距离。上揉面辊72通过端部的转轮721皮带带动后传送带组件4的传送带自转。
更具体的,该升降组件6包括:驱动电机61,所述驱动电机61带动一升降传动轴62,所述升降传动轴62两端各设有第一伞齿轮63,所述第一伞齿轮63分别啮合于固定于机架1上的第二伞齿轮64,所述第二伞齿轮64分别带动一丝杆66,所述丝杆66带动上揉面辊72升降,其中,第二伞齿轮64与丝杆66之间通过传动齿轮副65传动,由于设于升降传动轴62两端各有一第一伞齿轮63,因此,与其配合传动的第二伞齿轮64,以及丝杆66均有两个,分别从上揉面辊72的两端同步驱动。其中,驱动电机61固定安装于机架1的上顶部,升降传动轴62水平安装,其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的第一伞齿轮63,第一伞齿轮63驱动第二伞齿轮64,第二伞齿轮64通过传动齿轮副65带动丝杆66转动,升降传动轴62将水平旋转动力,经第一、第二伞齿轮转换为纵向的升降动力,而丝杆底端连接于上揉面辊72,从而同步带动上揉面辊72的升降,从而调整上揉面辊72和下揉面辊71之间的间距,即调整面坯揉压面团的厚度。
在该实施例二中,请参阅附图5,该揉面工艺过程如下:首先,按照实施例一中的步骤,初步将和好的面团加工成初步面坯,然后,由升降组件6带动上揉面辊72下降,减小揉面的厚度,然后反向驱动后传送带组件4,压辊组件7以及前传送带组件3,无需人工将面坯折叠,即可反向再次深度揉压面坯;多次重复上述工序,直至揉压至成型面坯。
实施例三,由于实施例二中的揉面方式,只能将面坯100多次逐步压薄,最终使其成型,这种揉面方式的缺陷是,逐级压薄,面团的质量以及韧性不够稳定,会影响口感。为了进一步改进实施例二的方案,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上传送带组件5,所述上传送带组件5位于前传送带组件3上方,上传送带组件5的高低位置同步于上揉面辊72升降。更具体的,请参阅附图2,上传送带组件5的传送带本体通过连接件51连接于机架1上,机架1上设有纵向的槽口11,使连接件51沿槽口11纵向上下移动。进一步的,为了实现面坯100自动快速输送至上传送带组件5,需要将后传送带组件4上扬,因此,所述的机架1上还设有一伸缩推杆10,所述伸缩推杆10的伸缩端连接于后传送带组件4,当伸缩推杆10伸缩时,带动后传送带组件4旋转,改变与前传送带组件3之间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该伸缩推杆10为电推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气缸,液压推杆等。
由于上揉面辊72受控于主电机2转动揉面,因此需要解决主电机2与上揉面辊72之间的伸缩活动传送连接问题。因此,所述的主电机2与压辊组件7之间还设有一传动组件8,所述传动组件8包括:用于调整主电机2与上揉面辊72之间传动的传动装置82,以及由齿轮,链条带动传送带,揉面辊转动的传动件。其中,所述传动组件82包括:连接于上揉面辊72的第一链轮820,通过一自由轴823联动的第二链轮(该第二链轮位于第三链轮821内侧,在图中未示出),以及与所述第二链轮同轴连接的第三链轮821,所述第三链轮821通过自由轴823连接于主传动轴上的第四链轮810,所述第一链轮820与第二链轮、第三链轮821与第四链轮810之间均通过传动带822传动,所述主传动轴81受控于所述主电机2转动。
其中,所述的自由轴823包括:张紧螺管8231,所述张紧螺管8231两端分别可活动的连接于撑杆8232,所述撑杆8232的端部设有转动连接部,通过转动连接部将撑杆8232连接于第一链轮820,第二链轮821以及主传动轴81的转轴上。通过上述的传动组件8的连接,可实现主传动轴与被传动轴之间的无极轴距可调。
该实施例中,请参阅附图6,该揉面工序如下:在实施例一中的初步面坯成型之后,由伸缩推杆10推动后传送带组件4上扬,启动上传送带组件5转动,使面坯100反向上传至上传送带组件5,然后面坯100从上传送带组件5的末端掉落至前传送带组件3上,完成折叠,最后,由压辊组件7再次揉压,上述过程可多次重复,直至面团压制成型。
再者,在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种,均包括一用于控制主电机,驱动电机,传送电机以及伸缩推杆动作的电控箱9,电源以及用于检测面坯100位置的传感器若干,传感器将面坯100的位置信号反馈至电控箱9,由电控箱9控制对应动作揉面。由于电机控制均为普通技术人员可实现的范围之内,在此不予以赘述。
本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采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揉面装置的揉面方法,如附图5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和好的面坯加装于前传动带组件上,启动前传送带组件、后传送带组件以及压辊组件转动,使面坯经过压辊组件揉压;
第二步,减小压辊组件的上揉面辊和下揉面辊之间的间距,反向驱动前传送带组件、后传送带组件以及压辊组件转动,使初加工的面坯再次经过压辊组件揉压;
第三步,重复进行所述第一步和第二步,直至面坯揉压成型。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另一种采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揉面装置的揉面方法,如附图6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和好的面坯加装于前传动带组件上,启动伸缩推杆,使后传送带组件上扬一定角度,启动前传送带组件、后传送带组件以及压辊组件转动,使面坯经过压辊组件揉压;
第二步,将经过所述第一步揉压的面坯传送至上传送带组件,使面坯从上传送带组件上反向掉落于前传送组件上,自动完成面坯层叠;
第三步,将完成层叠的面坯再次传送经压辊组件揉压;
第四步,重复所述第二步和第三步,直至面坯揉压成型。
其中,请参阅附图7所示,其为面坯成型制作工艺,将厚度为25的面坯分割成标准的小面坯,在前传送带组件3上,重叠到高度大于260后,选择成型模式,启动后,自动按顺序完成以下工作:
上揉面辊72自动调整到250,后传送带组件4自动平置,压辊组件7及前、后传送带组件,面从前传送带组件3揉制到后传送带组件4上,面坯在后传送带组件4上启动传感器,输送机停止,上揉面辊72自动调整到240,面从后传送带组件4揉制到前传送带组件3,面坯在前传送带组件3上启动传感器,上揉面,72自动调整到230,此不断地重复,直到将面揉成厚度为200的面坯。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主电机,压辊组件,所述压辊组件的下揉面辊的前后侧各设有用于传送面坯的前传送带组件和后传送带组件,当面坯从所述前传送带组件与后传送带组件往复移动过程中,所述主电机驱动压辊组件对面坯进行揉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辊组件包括:上揉面辊和下揉面辊,所述的上揉面辊和下揉面辊均沿转轴转动,且上揉面辊与下揉面辊的转动速度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连接于上揉面辊,上揉面辊受控于所述升降组件升降,从而调整上揉面辊与下揉面辊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带动一升降传动轴,所述升降传动轴两端各设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分别啮合于固定于机架上的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分别带动一丝杆,所述丝杆带动上揉面辊升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上传送带组件,所述上传送带组件位于前传送带组件上方,上传送带组件同步于上揉面辊升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一伸缩推杆,所述伸缩推杆的伸缩端连接于后传送带组件,当伸缩推杆伸缩时,带动后传送带组件旋转,改变与前传送带组件之间的夹角。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电机与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一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于上揉面辊的第一链轮,通过一自由轴联动的第二链轮,以及与所述第二链轮同轴连接的第三链轮,所述第三链轮通过自由轴连接于主传动轴上的第四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之间均通过传送带传动,所述主传动轴受控于所述主电机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由轴包括:张紧螺管,所述张紧螺管两端分别可活动的连接于撑杆,所述撑杆的端部设有转动连接部。
CN201620877353.4U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揉面装置 Active CN205922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7353.4U CN205922697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揉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7353.4U CN205922697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揉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22697U true CN205922697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1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77353.4U Active CN205922697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揉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226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6599A (zh) * 2016-08-12 2016-11-16 深圳厨奇自胜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揉面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6599A (zh) * 2016-08-12 2016-11-16 深圳厨奇自胜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揉面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4869B (zh) 全自动饺子生产线
CN105851109B (zh) 直线接皮的紧凑型包馅食品成型机
CN102894026A (zh) 随动加馅双锥辊筒收口机
CN106106599A (zh) 一种揉面装置及其方法
CN108464327A (zh) 一种曲奇饼成型机
CN207678763U (zh) 一种糕点分切成型机
CN201029415Y (zh) 豆腐皮成型机
CN205922697U (zh) 一种揉面装置
CN204499446U (zh) 包合式仿手工水饺子机
CN211631566U (zh) 一种曲奇饼干成型机
CN209268509U (zh) 一种自动面坯成型装框机器人
CN202406917U (zh) 一种复合轧面机构及轧面皮机和面制品成型机
CN214903440U (zh) 一种规格可调饺子皮加工装置
CN109006895A (zh) 一种油条机的仿生揉面装置
CN209609694U (zh) 一种面点成型装置
CN112753729A (zh) 一种挤压式梁弄大糕生产装置
CN207100326U (zh) 一种威化饼生产用连续压面机履带
CN207803325U (zh) 一种压面机
CN108684758A (zh) 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的预压整理装置的辅助进面装置
CN108684763A (zh) 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的旋转折叠装置的折叠架
CN108606018A (zh) 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
CN108552277A (zh) 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的二级压面装置
CN108552279A (zh) 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的二级压面装置的二级撒面装置
CN108552276A (zh) 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的预压整理装置的预压动力及传动系统
CN108576104A (zh) 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的二级压面装置的二级压面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Qin Peng

Inventor after: Hu Jiang

Inventor after: Wu Meihuan

Inventor after: Gong Jing

Inventor before: Tai Peng

Inventor before: Hu Jiang

Inventor before: Wu Meihuan

Inventor before: Gong J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ong Jing

Inventor after: Qian Ye

Inventor after: Wu Meihuan

Inventor after: Qin Peng

Inventor after: Hu Jiang

Inventor before: Qin Peng

Inventor before: Hu Jiang

Inventor before: Wu Meihuan

Inventor before: Gong J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