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16461U - 一种折叠式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式包装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16461U CN205916461U CN201620637823.XU CN201620637823U CN205916461U CN 205916461 U CN205916461 U CN 205916461U CN 201620637823 U CN201620637823 U CN 201620637823U CN 205916461 U CN205916461 U CN 2059164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piece
- folding line
- lid
- pas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盒,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包装盒,包含:经折叠后形成盒体的盒体片、经折叠后形成盖体的盖体片;所述盖体片上具有盖贴片、第一盖板片、第二盖板片、第一盖板贴片、第二盖板贴片。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包装盒拆分为盒体片和盖体片,并且盒体片和盖体片均是均为折叠结构,在储运时,可将盒体片和盖体片展开成片状并叠加放置,减小了现有技术中将制成的包装盒进行储运中占用的空间,减少了储运成本。其次,盒体片和盖体片通过盖贴片的粘接也简化了制盒工序。另外,通过盖插片和盒插口的配合,增加了盖体对盒体的盖合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盒,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包装盒。
背景技术
传统包装盒的制作方法,大多由多个纸片通过粘贴的方式拼连成带有盖体的盒体。为了增加盖体盖合在盒体时的连接强度,通常在盖体和盒体上增加相互配合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可以是卡扣或者吸铁石。但其制作工艺比较繁琐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而且考虑到连接件的安装无法拆卸,只能将制成的包装盒进行储存或运输,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增加了储运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工艺简单并且便于储运的折叠式包装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种折叠式包装盒,包含:经折叠后形成盒体的盒体片、经折叠后形成盖体的盖体片;
所述盖体片上具有盖贴片、第一盖板片、第二盖板片、第一盖板贴片、第二盖板贴片;其中,
所述盖贴片和所述第一盖板片之间具有第一盖折痕;
所述第一盖板片和所述第二盖板片之间具有第二盖折痕;
所述第一盖板片和所述第一盖板贴片之间具有第三盖折痕;
所述第一盖板片和所述第二盖板贴片之间具有第四盖折痕;
所述盒体片通过所述盖贴片和所述盖体片粘贴连接;
所述第二盖板片上设有盖插片,所述盖插片穿透所述第二盖板片并沿所述第二盖折痕翻折;
所述盒体片上设有配合所述盖插片的盒插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包装盒拆分为盒体片和盖体片,并且盒体片和盖体片均是均为折叠结构,在储运时,可将盒体片和盖体片展开成片状并叠加放置,减小了现有技术中将制成的包装盒进行储运中占用的空间,减少了储运成本。其次,盒体片和盖体片通过盖贴片的粘接也简化了制盒工序。另外,通过盖插片和盒插口的配合,增加了盖体对盒体的盖合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配合人工操作时,操作人员的手指形状,便于手指的按压,并且优化盖插片和盒插口的插入效果,所述盖插片呈半圆形,所述半圆形的直边和所述第二盖折痕重叠,并且所述盖插片通过所述半圆形的弧边穿透所述第二盖板并沿所述半圆形的直边翻折。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盖插片和盒插口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盖插片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呈矩形阵列布置。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包装盒的实用性,所述折叠式包装盒还包含经折叠后形成袋体的袋体片;
所述袋体片具有袋板片、第一袋板贴片、第二袋板贴片、第三袋板贴片;其中,
所述袋板片和所述第一袋板贴片之间具有第一袋折痕;
所述袋板片和所述第二袋板贴片之间具有第二袋折痕;
所述袋板片和所述第三袋板贴片之间具有第三袋折痕;
所述第一袋板贴片、第二袋板贴片、第三袋板贴片分别粘贴在所述第二 盖板片上,使得袋体片的安装工序简单。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使用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所述袋板片的袋口边缘呈下凹的弧形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盒体片的强度,所述盒体片具有底板片、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板片和第二侧板片、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三侧板片和第四侧板片;其中,
所述底板片和所述第一侧板片之间具有第一底部折痕;
所述底板片和所述第二侧板片之间具有第二底部折痕;
所述底板片和所述第三侧板片之间具有第三底部折痕;
所述底板片和所述第四侧板片之间具有第四底部折痕;并且,
所述第一侧板片通过第一内侧折痕和第一内侧板片连接;
所述第二侧板片通过第二内侧折痕和第二内侧板片连接;
所述第三侧板片通过第三内侧折痕和第三内侧板片连接;
所述第四侧板片通过第四内侧折痕和第四内侧板片连接;并且,
所述第一内侧板片通过第一内贴折痕和第一侧贴片连接;
所述第二内侧板片通过第二内贴折痕和第二侧贴片连接;
所述第三内侧板片通过第三内贴折痕和第三侧贴片连接;
所述第四内侧板片通过第四内贴折痕和第四侧贴片连接;
所述第一侧贴片、第二侧贴片、第三侧贴片、第四侧贴片、在翻折后粘贴在所述底板片上。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包装盒的强度以及盛放效果,所述盒体片还具有第一内折蹼、第二内折蹼、第三内折蹼、第四内折蹼;其中,
所述第一内折蹼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片和所述第三侧板片;
所述第二内折蹼连接所述第三侧板片和所述第二侧板片;
所述第三内折蹼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片和所述第四侧板片;
所述第四内折蹼连接所述第四侧板片和所述第一侧板片。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包装盒的强度,所述盒体片还具有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内侧板片两侧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对称设置在所述第四内侧板片两侧的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三连接片、所述第四连接片分别具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片通过第一连接折痕和所述第三内侧板片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片通过第二连接折痕和所述第三内侧板片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片通过第三连接折痕和所述第四内侧板片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片通过第四连接折痕和所述第四内侧板片连接;
在所述盒体片折叠形成盒体后,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三连接口啮合,所述第二连接口和所述第四连接口啮合。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包装盒的强度,所述盒体片还具有依次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片、所述第二侧板片、所述第三侧板片、所述第四侧板片上的第一厚度板片、第二厚度板片、第三厚度板片、第四厚度板片;其中,
所述第一厚度板片和所述第一侧板片之间设有第一厚度折痕;
所述第二厚度板片和所述第二侧板片之间设有第二厚度折痕;
所述第三厚度板片和所述第三侧板片之间设有第三厚度折痕;
所述第四厚度板片和所述第四侧板片之间设有第四厚度折痕;并且,
所述第一厚度板片位于所述第一厚度折痕和所述第一内侧折痕之间;
所述第二厚度板片位于所述第二厚度折痕和所述第二内侧折痕之间;
所述第三厚度板片位于所述第三厚度折痕和所述第三内侧折痕之间;
所述第四厚度板片位于所述第四厚度折痕和所述第四内侧折痕之间。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包装盒的强度,所述折叠式包装盒还包含边衬板片,所述边衬板片贴设在所述盒体片在折叠后形成的盒体的侧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包装盒组装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盒体片的展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盖体片的展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袋体片的展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边衬板片的展开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包装盒折叠后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包装盒折叠后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包装盒折叠后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折叠式包装盒,如图1-8所示,包 含:经折叠后形成盒体的盒体片1、经折叠后形成盖体的盖体片2;盖体片2上具有盖贴片21、第一盖板片22、第二盖板片23、第一盖板贴片24、第二盖板贴片25;其中,盖贴片21和第一盖板片22之间具有第一盖折痕;第一盖板片22和第二盖板片23之间具有第二盖折痕;第一盖板片22和第一盖板贴片24之间具有第三盖折痕;第一盖板片22和第二盖板贴片25之间具有第四盖折痕;盒体片1通过盖贴片21和盖体片2粘贴连接;第二盖板片23上设有盖插片26,盖插片26穿透第二盖板片23并沿第二盖折痕翻折;盒体片1上设有配合盖插片26的盒插口100。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得知,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包装盒拆分为盒体片1和盖体片2,并且盒体片1和盖体片2均是均为折叠结构,在储运时,可将盒体片1和盖体片2展开成片状并叠加放置,减小了现有技术中将制成的包装盒进行储运中占用的空间,减少了储运成本。其次,盒体片1和盖体片2通过盖贴片21的粘接也简化了制盒工序。另外,通过盖插片26和盒插口100的配合,增加了盖体对盒体的盖合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盖插片26呈半圆形,半圆形的直边和第二盖折痕重叠,并且盖插片26通过半圆形的弧边穿透第二盖板并沿半圆形的直边翻折,以配合人工操作时,操作人员的手指形状,便于手指的按压,并且优化盖插片26和盒插口100的插入效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盖插片26和盒插口100的连接稳定性,盖插片26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呈矩形阵列布置,即两个盖插片26的直边位于同一水平面并对称设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包装盒的实用性,本实施方式中的折叠式包装盒还包含经折叠后形成袋体的袋体片3;袋体片3具有袋板片31、第一袋板贴片32、第二袋板贴片33、第三袋板贴片34;其中,袋板片31和第一袋板贴片32之间具有第一袋折痕;袋板片31和第二袋板贴片33之间具有第二袋折痕;袋板片31和第三袋板贴片34之间具有第三袋折痕;第一袋板 贴片32、第二袋板贴片33、第三袋板贴片34分别粘贴在第二盖板片23上,使得袋体片3的安装工序简单,使用者可以在折叠后的袋体中放入物品。其中,值得说明的是,为了增加使用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袋板片31的袋口边缘呈下凹的弧形设置,同时也便于使用者取出袋中物品。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盒体片1具有底板片101、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板片102和第二侧板片103、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三侧板片104和第四侧板片105;其中,底板片101和第一侧板片102之间具有第一底部折痕;底板片101和第二侧板片103之间具有第二底部折痕;底板片101和第三侧板片104之间具有第三底部折痕;底板片101和第四侧板片105之间具有第四底部折痕;并且,第一侧板片102通过第一内侧折痕和第一内侧板片106连接;第二侧板片103通过第二内侧折痕和第二内侧板片107连接;第三侧板片104通过第三内侧折痕和第三内侧板片108连接;第四侧板片105通过第四内侧折痕和第四内侧板片109连接;并且,第一内侧板片106通过第一内贴折痕和第一侧贴片110连接;第二内侧板片107通过第二内贴折痕和第二侧贴片111连接;第三内侧板片108通过第三内贴折痕和第三侧贴片112连接;第四内侧板片109通过第四内贴折痕和第四侧贴片113连接;第一侧贴片110、第二侧贴片111、第三侧贴片112、第四侧贴片113、在翻折后粘贴在底板片101上。通过上述内容不难方向,该盒体片经折叠后,具有双层内壁结构,比单层内壁具有更好的强度。
其中,值得指出的是,为了增加包装盒的强度以及盛放效果,本实施方式中的盒体片1还具有第一内折蹼114、第二内折蹼115、第三内折蹼116、第四内折蹼117;其中,第一内折蹼114连接第一侧板片102和第三侧板片104;第二内折蹼115连接第三侧板片104和第二侧板片103;第三内折蹼116连接第二侧板片103和第四侧板片105;第四内折蹼117连接第四侧板片105和第一侧板片102。在相邻侧板片折叠后,各内折蹼能沿自身中线翻折,以填补各侧板片在折叠后形成的间隙,增加了包装盒的盛放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盒体片1还具有对称设置在第三内侧板片108两侧的第一连接片118和第二连接片119、对称设置在第四内侧板片109两侧的第三连接片120和第四连接片121,第一连接片118、第二连接片119、第三连接片120、第四连接片121分别具有第一连接口122、第二连接口123、第三连接口124、第四连接口125;其中,第一连接片118通过第一连接折痕和第三内侧板片108连接;第二连接片119通过第二连接折痕和第三内侧板片108连接;第三连接片120通过第三连接折痕和第四内侧板片109连接;第四连接片121通过第四连接折痕和第四内侧板片109连接;在盒体片1折叠形成盒体后,第一连接口122和第三连接口124啮合,第二连接口123和第四连接口125啮合,以增加包装盒的强度。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盒体片1还具有依次并且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片102、第二侧板片103、第三侧板片104、第四侧板片105上的第一厚度板片126、第二厚度板片127、第三厚度板片128、第四厚度板片129;其中,第一厚度板片126和第一侧板片102之间设有第一厚度折痕;第二厚度板片127和第二侧板片103之间设有第二厚度折痕;第三厚度板片128和第三侧板片104之间设有第三厚度折痕;第四厚度板片129和第四侧板片105之间设有第四厚度折痕;并且,第一厚度板片126位于第一厚度折痕和第一内侧折痕之间;第二厚度板片127位于第二厚度折痕和第二内侧折痕之间;第三厚度板片128位于第三厚度折痕和第三内侧折痕之间;第四厚度板片129位于第四厚度折痕和第四内侧折痕之间。使得盒体片在折叠后的各侧壁的厚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包装盒的强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折叠式包装盒还包含边衬板片4,边衬板片4贴设在盒体片1在折叠后形成的盒体的侧面。该边衬板片4为矩形纸片,优选的,该边衬板片4的硬度可稍大于盒体片的硬度,以增加包装盒的强度。
综上所述,在沿上述各折痕翻折后,可得到如图6-8所示的包装盒。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折叠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含:经折叠后形成盒体的盒体片、经折叠后形成盖体的盖体片;
所述盖体片上具有盖贴片、第一盖板片、第二盖板片、第一盖板贴片、第二盖板贴片;其中,
所述盖贴片和所述第一盖板片之间具有第一盖折痕;
所述第一盖板片和所述第二盖板片之间具有第二盖折痕;
所述第一盖板片和所述第一盖板贴片之间具有第三盖折痕;
所述第一盖板片和所述第二盖板贴片之间具有第四盖折痕;
所述盒体片通过所述盖贴片和所述盖体片粘贴连接;
所述第二盖板片上设有盖插片,所述盖插片穿透所述第二盖板片并沿所述第二盖折痕翻折;
所述盒体片上设有配合所述盖插片的盒插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插片呈半圆形,所述半圆形的直边和所述第二盖折痕重叠,并且所述盖插片通过所述半圆形的弧边穿透所述第二盖板并沿所述半圆形的直边翻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插片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呈矩形阵列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包装盒还包含经折叠后形成袋体的袋体片;
所述袋体片具有袋板片、第一袋板贴片、第二袋板贴片、第三袋板贴片;其中,
所述袋板片和所述第一袋板贴片之间具有第一袋折痕;
所述袋板片和所述第二袋板贴片之间具有第二袋折痕;
所述袋板片和所述第三袋板贴片之间具有第三袋折痕;
所述第一袋板贴片、第二袋板贴片、第三袋板贴片分别粘贴在所述第二盖板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袋板片的袋口边缘呈下凹的弧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片具有底板片、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板片和第二侧板片、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三侧板片和第四侧板片;其中,
所述底板片和所述第一侧板片之间具有第一底部折痕;
所述底板片和所述第二侧板片之间具有第二底部折痕;
所述底板片和所述第三侧板片之间具有第三底部折痕;
所述底板片和所述第四侧板片之间具有第四底部折痕;并且,
所述第一侧板片通过第一内侧折痕和第一内侧板片连接;
所述第二侧板片通过第二内侧折痕和第二内侧板片连接;
所述第三侧板片通过第三内侧折痕和第三内侧板片连接;
所述第四侧板片通过第四内侧折痕和第四内侧板片连接;并且,
所述第一内侧板片通过第一内贴折痕和第一侧贴片连接;
所述第二内侧板片通过第二内贴折痕和第二侧贴片连接;
所述第三内侧板片通过第三内贴折痕和第三侧贴片连接;
所述第四内侧板片通过第四内贴折痕和第四侧贴片连接;
所述第一侧贴片、第二侧贴片、第三侧贴片、第四侧贴片、在翻折后粘贴在所述底板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片还具有第一内折蹼、第二内折蹼、第三内折蹼、第四内折蹼;其中,
所述第一内折蹼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片和所述第三侧板片;
所述第二内折蹼连接所述第三侧板片和所述第二侧板片;
所述第三内折蹼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片和所述第四侧板片;
所述第四内折蹼连接所述第四侧板片和所述第一侧板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片还具有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内侧板片两侧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对称设置在所述第四内侧板片两侧的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三连接片、所述第四连接片分别具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片通过第一连接折痕和所述第三内侧板片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片通过第二连接折痕和所述第三内侧板片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片通过第三连接折痕和所述第四内侧板片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片通过第四连接折痕和所述第四内侧板片连接;
在所述盒体片折叠形成盒体后,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三连接口啮合,所述第二连接口和所述第四连接口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片还具有依次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片、所述第二侧板片、所述第三侧板片、所述第四侧板片上的第一厚度板片、第二厚度板片、第三厚度板片、第四厚度板片;其中,
所述第一厚度板片和所述第一侧板片之间设有第一厚度折痕;
所述第二厚度板片和所述第二侧板片之间设有第二厚度折痕;
所述第三厚度板片和所述第三侧板片之间设有第三厚度折痕;
所述第四厚度板片和所述第四侧板片之间设有第四厚度折痕;并且,
所述第一厚度板片位于所述第一厚度折痕和所述第一内侧折痕之间;
所述第二厚度板片位于所述第二厚度折痕和所述第二内侧折痕之间;
所述第三厚度板片位于所述第三厚度折痕和所述第三内侧折痕之间;
所述第四厚度板片位于所述第四厚度折痕和所述第四内侧折痕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包装盒还包含边衬板片,所述边衬板片贴设在所述盒体片在折叠后形成的盒体的侧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37823.XU CN205916461U (zh) | 2016-06-23 | 2016-06-23 | 一种折叠式包装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37823.XU CN205916461U (zh) | 2016-06-23 | 2016-06-23 | 一种折叠式包装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16461U true CN205916461U (zh) | 2017-02-01 |
Family
ID=57874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63782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16461U (zh) | 2016-06-23 | 2016-06-23 | 一种折叠式包装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16461U (zh) |
-
2016
- 2016-06-23 CN CN201620637823.XU patent/CN20591646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599055U (zh) | 一种一纸成型含内衬的包装盒 | |
CN205916461U (zh) | 一种折叠式包装盒 | |
CN103387075B (zh) | 一种折叠盒 | |
CN207467152U (zh) | 陶瓷茶具包装盒 | |
CN203439375U (zh) | 一种折叠盒 | |
CN202481430U (zh) | 一种3d眼镜包装盒 | |
CN212048246U (zh) | 一种高抗压型快递包装箱 | |
CN106882446A (zh) | 环保纸箱 | |
CN208007481U (zh) | 一种用于圆柱形商品的包装盒 | |
CN208947812U (zh) | 一种包装盒 | |
CN205615865U (zh) | 一种可撕开的连体纸盒 | |
CN206202874U (zh) | 包装盒的盒体及盒盖 | |
CN206032007U (zh) | 一种折叠式手工卷烟包装条盒 | |
CN203497282U (zh) | 新型折叠盒 | |
CN205972161U (zh) | 一种插接式卷烟包装条盒 | |
CN204846587U (zh) | 一种双联包包装盒 | |
CN204236872U (zh) | 一种双联包装盒 | |
CN106428884A (zh) | 一种推拉盒 | |
CN201678086U (zh) | 双喜包装盒 | |
CN208199290U (zh) | 一种弯曲玻璃包装箱 | |
CN209601007U (zh) | 一种折叠式防倾倒瓦楞纸箱 | |
CN206511263U (zh) | 一种包装盒 | |
CN209064555U (zh) | 一种抽屉式包装组合件 | |
CN210479333U (zh) |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快递包装箱及箱坯 | |
CN207698230U (zh) | 快速成型包装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01306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Town Road No. 299 green mu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UNGLOW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Pudong New Area Cambridge Cambridge Town Road 201314 Shanghai City No. 666 Building 2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UNGLOW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