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07828U - 一种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07828U CN205807828U CN201620663931.4U CN201620663931U CN205807828U CN 205807828 U CN205807828 U CN 205807828U CN 201620663931 U CN201620663931 U CN 201620663931U CN 205807828 U CN205807828 U CN 2058078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outlet
- pipeline
- aftercooler
- conden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12—Hot 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目前缺少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压缩式制冷机冷凝余热的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压缩机,其特点是:还包括冷凝器、再冷却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与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冷凝器的制冷机出口与再冷却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再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与节流装置的进口连接,节流装置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压缩机的制冷剂进口连接,冷却水供水管道与再冷却器的冷却水进口连接,再冷却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一次升温后温水管道与冷凝器的冷却水进口连接,冷凝器的冷却水出口分别连接生活热水管道和冷却水回水管道。本实用新型的能源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压缩式制冷机冷凝余热的系统,属于余热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压缩式制冷机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办公区域的集中式制冷、储藏冷库制冷、生产工艺制冷等等。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由于受实际工作情况的影响,存在着节流损失。为了减少节流损失,通常需要采用过冷措施。在实际运行的空调系统中,通常需要进行补水,补水需要经过净化处理才能进入空调系统。常用的反渗透膜处理装置的出水率与进水温度有关,在25-35℃的温度范围内效益最高。制冷机的冷却水往往需要通过冷却塔进行散热,将机器的冷凝热量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去,既浪费能源,又造成热污染。目前缺少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压缩式制冷机冷凝余热的系统,以提升机组能源利用效率,增加系统经济收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将减少压缩机节流损失、充分利用冷凝余热、提高软化水装置出水效率、以及提供日常生活用水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而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本实用新型第一通过再冷却器降低了制冷剂温度,减少了节流损失,提高机器制冷系数;第二有效回收了制冷剂的冷凝废热,可以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第三加热了待处理原水,提高了软化水装置的出水效率,减少了运行成本。本实用新型的能源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能够保证压缩式制冷机以高效节能的方式运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包括压缩机,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高压制冷剂蒸汽管道、冷凝器、高压制冷剂管道、再冷却器、节流装置、低压制冷剂管道、蒸发器、低压制冷剂蒸汽管道、冷却水供水管道、一次升温后温水管道、生活热水管道和冷却水回水管道,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通过高压制冷剂蒸汽管道与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制冷机出口通过高压制冷剂管道与再冷却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再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与节流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通过低压制冷剂管道与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通过低压制冷剂蒸汽管道与压缩机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冷却水供水管道与再冷却器的冷却水进口连接,所述再冷却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一次升温后温水管道与冷凝器的冷却水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出口分别连接生活热水管道和冷却水回水管道。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待处理水管道、软化水装置、软化水管道、补水阀、冷冻水进水管道和冷冻水出水管道,所述待处理水管道的一端与一次升温后温水管道连接,该待处理水管道的另一端与软化水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软化水装置的出口通过软化水管道与补水阀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冻水进水管道与蒸发器的冷冻水进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冷冻水出口与冷冻水出水管道连接,所述补水阀的出口旁接于冷冻水进水管道。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软化水装置为反渗透膜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通过再冷却器降低了制冷剂温度,减少了节流损失,提高机器制冷系数;(2)有效回收了制冷剂的冷凝废热,可以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3)加热了待处理原水,提高了软化水装置的出水效率,减少了运行成本;(4)结构设计合理,构思独特,运行平稳,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缩机;2、高压制冷剂蒸汽管道;3、冷凝器;4、高压制冷剂管道;5、再冷却器;6、节流装置;7、低压制冷剂管道;8、蒸发器;9、低压制冷剂蒸汽管道;10、冷却水供水管道;11、一次升温后温水管道;12、生活热水管道;13、冷却水回水管道;14、待处理水管道;15、软化水装置;16、软化水管道;17、补水阀;18、冷冻水进水管道;19、冷冻水出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包括压缩机1、高压制冷剂蒸汽管道2、冷凝器3、高压制冷剂管道4、再冷却器5、节流装置6、低压制冷剂管道7、蒸发器8、低压制冷剂蒸汽管道9、冷却水供水管道10、一次升温后温水管道11、生活热水管道12、冷却水回水管道13、待处理水管道14、软化水装置15、软化水管道16、补水阀17、冷冻水进水管道18和冷冻水出水管道19,其中,节流装置6通常为电子膨胀阀,软化水装置15通常为反渗透膜水处理装置。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通过高压制冷剂蒸汽管道2与冷凝器3的制冷剂进口连接,冷凝器3的制冷机出口通过高压制冷剂管道4与再冷却器5的制冷剂进口连接,再冷却器5的制冷剂出口与节流装置6的进口连接,节流装置6的出口通过低压制冷剂管道7与蒸发器8的制冷剂进口连接,蒸发器8的制冷剂出口通过低压制冷剂蒸汽管道9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进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冷却水供水管道10与再冷却器5的冷却水进口连接,再冷却器5的冷却水出口通过一次升温后温水管道11与冷凝器3的冷却水进口连接,冷凝器3的冷却水出口分别连接生活热水管道12和冷却水回水管道13。
本实施例中的待处理水管道14的一端与一次升温后温水管道11连接,该待处理水管道14的另一端与软化水装置15的进口连接,软化水装置15的出口通过软化水管道16与补水阀17的进口连接,冷冻水进水管道18与蒸发器8的冷冻水进口连接,蒸发器8的冷冻水出口与冷冻水出水管道19连接,补水阀17的出口连接在冷冻水进水管道18上,补水阀17的出口旁接于冷冻水进水管道18。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包括以下通道:制冷剂从压缩机1中流出,进入冷凝器3,随后进入再冷却器5,随后经过节流装置6节流,再进入蒸发器8,最后返回压缩机1形成制冷剂循环通道;冷却水先进入再冷却器5,随后进入冷凝器3后排出形成冷凝热排出通道;一次加热后温水从再冷却器3中排出,进入软化水装置15,随后进入冷冻水进水管道18形成补水通道;冷冻水进入蒸发器8后排出形成冷冻水制冷通道。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的运行步骤如下。
(1)压缩机1开启,冷却水依次流经再冷却器5、冷凝器3,冷冻水流经蒸发器8降温,系统开始工作。
(2)当系统需要补水时,开启补水阀17,部分一次加热后温水流过软化水装置15进行处理,合格后经软化水管道16补入冷冻水进水管道18;系统不需要补水时,关闭补水阀17,软化水装置15停止工作,此时所有一次加热后温水均流入冷凝器3。
(3)冷却水依次经再冷却器5和冷凝器3的加热后,温度较高,部分水流往生活热水用户处,其余部分返回冷却设施进行冷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包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制冷剂蒸汽管道、冷凝器、高压制冷剂管道、再冷却器、节流装置、低压制冷剂管道、蒸发器、低压制冷剂蒸汽管道、冷却水供水管道、一次升温后温水管道、生活热水管道和冷却水回水管道,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通过高压制冷剂蒸汽管道与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制冷机出口通过高压制冷剂管道与再冷却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再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与节流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通过低压制冷剂管道与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通过低压制冷剂蒸汽管道与压缩机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冷却水供水管道与再冷却器的冷却水进口连接,所述再冷却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一次升温后温水管道与冷凝器的冷却水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出口分别连接生活热水管道和冷却水回水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待处理水管道、软化水装置、软化水管道、补水阀、冷冻水进水管道和冷冻水出水管道,所述待处理水管道的一端与一次升温后温水管道连接,该待处理水管道的另一端与软化水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软化水装置的出口通过软化水管道与补水阀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冻水进水管道与蒸发器的冷冻水进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冷冻水出口与冷冻水出水管道连接,所述补水阀的出口旁接于冷冻水进水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水装置为反渗透膜水处理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63931.4U CN205807828U (zh) | 2016-06-29 | 2016-06-29 | 一种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63931.4U CN205807828U (zh) | 2016-06-29 | 2016-06-29 | 一种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07828U true CN205807828U (zh) | 2016-12-14 |
Family
ID=57511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66393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07828U (zh) | 2016-06-29 | 2016-06-29 | 一种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0782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62934A (zh) * | 2017-05-15 | 2017-08-18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节能的抽真空冷却系统及方法 |
CN111184442A (zh) * | 2020-01-16 | 2020-05-22 | 六安索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咖啡机上具有蓄热功能的制冷机组 |
-
2016
- 2016-06-29 CN CN201620663931.4U patent/CN20580782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62934A (zh) * | 2017-05-15 | 2017-08-18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节能的抽真空冷却系统及方法 |
CN107062934B (zh) * | 2017-05-15 | 2022-11-25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的抽真空冷却系统及方法 |
CN111184442A (zh) * | 2020-01-16 | 2020-05-22 | 六安索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咖啡机上具有蓄热功能的制冷机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002391U (zh) | 喷液增焓式热泵热水器机组 | |
CN101851945B (zh) | 空气制取液态水的装置 | |
CN106016875A (zh) | 压缩机余热回收式热水除霜制冷系统 | |
CN104697227A (zh) | 带深度过冷装置的蒸发冷凝高效螺杆冷水机组 | |
CN107560253A (zh) | 一种空气源热泵的节能化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482321B (zh) | 超低温热泵热水器 | |
CN105674621A (zh) | 一种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家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 |
CN103673384B (zh) | 发动机余热制冷系统 | |
CN102563947B (zh) | 一种热管热泵组合型制冷装置 | |
CN100432563C (zh) | 组合式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和方法 | |
CN103759457B (zh) | 氨冷库蓄冷式少氨高效制冷系统 | |
CN105972858A (zh) | 一种利用空压机余热进行供能蓄能的系统及方法 | |
CN205807828U (zh) | 一种压缩式制冷机冷凝热利用系统 | |
DE60039580D1 (de) | Dampfkompressionskühl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 |
CN207585127U (zh) | 可以进行单双级转换的跨临界制冷剂热泵装置 | |
CN204404590U (zh) | 一种水源热泵机组 | |
CN204115286U (zh) | 一种复叠式直热高温热泵 | |
CN104296286B (zh) | 一种带蓄冰蓄热功能的热源塔制冷供热节能设备 | |
CN204478567U (zh) | 带深度过冷装置的蒸发冷凝高效螺杆冷水机组 | |
CN205655524U (zh) | 一种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家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 |
CN104344592A (zh) | 一种蒸气压缩制冷用带喷射器的冷凝器单元 | |
CN205102455U (zh) | 一种二氧化碳冷热联供系统 | |
CN105698436A (zh) | 一种油冷却近等焓压缩热泵制冷系统 | |
CN207081239U (zh) | 烟气热水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 |
CN207113282U (zh) | 烟气热水单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