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04959U - 一种合成闸瓦压制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合成闸瓦压制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04959U CN205704959U CN201620295047.XU CN201620295047U CN205704959U CN 205704959 U CN205704959 U CN 205704959U CN 201620295047 U CN201620295047 U CN 201620295047U CN 205704959 U CN205704959 U CN 2057049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ing
- lifting rod
- module
- pillar
- lif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合成闸瓦压制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块、下模块、下模座、提拉板、提拉杆、提拉杆套、导柱、导套、箱体、箱体支柱;所述上模块与上模座相连接;所述提拉板位于下模座上,下模块安装在提拉板上;所述下模块设置在箱体中,所述箱体通过箱体支柱与下模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两侧都分别设置有提拉杆和导柱;所述导柱外设置有导套;所述导柱和导套起到导向作用,有利于控制产品的外形,并且能够避免损坏模具。下模分为下模块和箱体两部分后,减少了下模加工的难度;当产品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时,除了上模块和下模块外,其余部分可被别的产品借用;通过下模块向上移动顶出产品,能够避免产品表面被划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刹车装置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闸瓦压制模具。
背景技术
合成闸瓦是车辆制动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由钢背和摩擦体两部分组成,钢背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合成闸瓦的抗压强度。摩擦体采用合成材料,将酚醛树脂、丁暗胶乳、石棉、石墨、金属粉末等材料以一定比例混合并烘干热压而成 。与铸铁闸瓦相比,合成闸瓦具有耐磨性好, 质量小,对车轮无损伤,在长大坡道上制动时无火花等优点,目前巳在全路大量使用。在制造工艺方面,合成闸瓦是用配方来控制摩擦因数的,合成材料在模具内被压制成形,同时发 生热固性化学反应。现有的合成闸瓦压制模具下模为一体式结构,模具的互换性差,基本是一个产品一套模具,在热压过程结束时,上模抬起,常常会带动提拉板将产品提起,但提拉板只拉动产品的两端,所以有时还会损伤产品,并且模具没有导向装置,所以容易损伤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合成闸瓦压制模具,该合成闸瓦压制模具不但能够改变热压模具设计降低成本。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合成闸瓦压制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块、下模块、下模座、提拉板、提拉杆、提拉杆套、导柱、导套、箱体、箱体支柱;所述上模块与上模座相连接;所述提拉板位于下模座上,下模块安装在提拉板上;所述高分子原料和钢背均放置在下模块上;所述下模块设置在箱体中,所述箱体通过箱体支柱与下模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两侧都分别对应设置有提拉杆和导柱,所述提拉杆一端与上模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提拉板相连接;所述提拉杆外设置有提拉杆套,提拉杆套与提拉板相连接;所述导柱一端与上模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提拉板相接触;所述导柱外设置有导套,所述导套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导柱和导套起到导向作用,增加导柱和导套后,有利于控制产品的外形,并且能够避免损坏模具。
与现有的合成闸瓦压制模具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合成闸瓦压制模具具有如下显著技术效果:
1、下模分为下模块和箱体两部分后,减少了下模加工的难度;当产品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时,除了上模块和下模块外,其余部分可被别的产品借用,从而能够节约成本;
2、增加导柱和导套,有利于控制产品的外形,并且能够避免损坏模具;导柱和导套有两方面作用,(1)、定向;总使上、下模相配合的部分在合适的位置,不会损坏模具;(2)、向下顶,把提拉板和下模块顶到下模座上-归位。
3、通过下模块向上移动顶出产品,能够避免产品表面被划伤,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合成闸瓦压制模具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座;2、上模块;3、下模块;4、下模座;5、提拉板;6、提拉杆;7、提拉杆套;8、导柱;9、导套;10、箱体;11、箱体支柱;12、高分子原料;13、钢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合成闸瓦压制模具在保压状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合成闸瓦压制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模块2、下模块3、下模座4、提拉板5、提拉杆6、提拉杆套7、导柱8、导套9、箱体10、箱体支柱11;所述上模块2与上模座1相连接;所述提拉板5位于下模座4上,下模块3安装在提拉板5上;所述高分子原料12和钢背13均放置在下模块3上;所述下模块3设置在箱体10中,所述箱体10通过箱体支柱11与下模座4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0两侧都分别设置有提拉杆6和导柱8,所述提拉杆6一端与上模座1相连接,另一端与提拉板5相连接;所述提拉杆6外设置有提拉杆套7,提拉杆套7与提拉板5相连接;所述导柱8一端与上模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提拉板5相接触;所述导柱8外设置有导套9,所述导套9与箱体10固定连接;所述导柱8和导套9起到导向作用,增加导柱8和导套9后,有利于控制产品的外形,并且能够避免损坏模具。
图1中为清楚说明提拉杆6和导柱8的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因此图中箱体10左右两侧分别画出了提拉杆6和导柱8,但实际本装置的结构为在所述箱体10两侧都分别对应设置有提拉杆6和导柱8。
本装置在热压工序工作时的具体工步如下:
1、先把模具抬起。油压机的上工作台带动上模座向上运动到预定的位置,上模座与上工作台用螺栓紧固联接;提拉杆6从提拉杆套7中拉出带动提拉板6、下模块3上行。到位后,下模块3上表面拉出略高于箱体10上表面;
2、清理模具。包括上模块2、下模块3、箱体10;
3、起动设备上模部分,下行,提拉板5坐到下模座4上,此过程中导柱8的下表面压着提拉板5上表面,把提拉板5压到位;
4、上模部分再上行,到预定位置,此预定位置比工步1的位置要低,不让提拉板5离开下模座4,目的是给高分子原料留出足够的箱体空间;
5、手工往箱体10中的下模块3上倒高分子原料12,倒入后把高分子原料12抹平;把钢背放在高分子原料12上,然后上模下压再抬起调整瓦鼻使其位置摆正;
6、上模部分下压,进入自动模式。
热压过程结束时,所述下模座4、箱体10、箱体支柱11、导套9固定不动,提拉杆6带动提拉板5、下模块3、上模块2、上模座1、导柱8向上运动顶出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而描述的,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之后,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合适的修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实质内容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修改、变更和替换等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合成闸瓦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上模块(2)、下模块(3)、下模座(4)、提拉板(5)、提拉杆(6)、提拉杆套(7)、导柱(8)、导套(9)、箱体(10)、箱体支柱(11);所述上模块(2)与上模座(1)相连接;所述提拉板(5)位于下模座(4)上,下模块(3)安装在提拉板(5)上;所述下模块(3)设置在箱体(10)中,所述箱体(10)通过箱体支柱(11)与下模座(4)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0)两侧都分别设置有提拉杆(6)和导柱(8),所述提拉杆(6)一端与上模座(1)相连接,另一端与提拉板(5)相连接;所述导柱(8)一端与上模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提拉板(5)相接触;所述导柱(8)外设置有导套(9),所述导套(9)与箱体(1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闸瓦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杆(6)外设置有提拉杆套(7),提拉杆套(7)与提拉板(5)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95047.XU CN205704959U (zh) | 2016-04-11 | 2016-04-11 | 一种合成闸瓦压制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95047.XU CN205704959U (zh) | 2016-04-11 | 2016-04-11 | 一种合成闸瓦压制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04959U true CN205704959U (zh) | 2016-11-23 |
Family
ID=57310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95047.XU Active CN205704959U (zh) | 2016-04-11 | 2016-04-11 | 一种合成闸瓦压制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0495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57045A (zh) * | 2018-03-07 | 2018-08-03 | 山东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 | 鼓式摩擦片成型模具及其制作鼓式摩擦片的方法 |
-
2016
- 2016-04-11 CN CN201620295047.XU patent/CN20570495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57045A (zh) * | 2018-03-07 | 2018-08-03 | 山东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 | 鼓式摩擦片成型模具及其制作鼓式摩擦片的方法 |
CN108357045B (zh) * | 2018-03-07 | 2024-01-26 | 山东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 | 鼓式摩擦片成型模具及其制作鼓式摩擦片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09171A (zh) | 一种自动上料的刹车片压合装置 | |
CN207899945U (zh) | 一种钣金拐角废料冲压机构 | |
CN205704959U (zh) | 一种合成闸瓦压制模具 | |
CN201644628U (zh) | 多用途u型横梁压型模 | |
CN205702428U (zh) | 一种合成闸瓦压制模具 | |
CN205705451U (zh) | 一种新型合成闸瓦压制模具 | |
CN103934371B (zh) | 用于翻边整形模具中的滑车机构 | |
CN104209478A (zh) | 全自动造型机 | |
CN202447518U (zh) | 挡圈热压成型装置 | |
CN205614913U (zh) | 一种加工高性能刹车片的全自动热压一次成型设备 | |
CN205705450U (zh) | 一种新型合成闸瓦压制模具 | |
CN205326103U (zh) | 圆形罩固定式压注模 | |
CN201079987Y (zh) | 陶瓷异型产品压机浮动模框结构 | |
CN204414455U (zh) | 自动压模机 | |
CN204075090U (zh) | 全自动造型机 | |
CN209534304U (zh) | 一种刹车片模具装置 | |
CN203765879U (zh) | 一种半自动刹车片压制机 | |
CN202450393U (zh) | 一种具有稳定导向结构的纸浆模塑全自动成型机 | |
CN209289611U (zh) | 上缸式全自动刹车片热压成型机 | |
CN203887065U (zh) | 一种包边模 | |
CN204365827U (zh) | 侧翻边复合斜楔四连动模具 | |
CN203018572U (zh) | 用于制造轿车室内拉手支架的模具 | |
CN201186493Y (zh) | 一种四柱压力机 | |
CN205497909U (zh) | 一种顶升式汽车制动片成型装置 | |
CN110920081A (zh) | 动力电池壳体双工位热板焊接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Zhao Yanjing Inventor after: Wang Yu Inventor before: Zhao Yanjing Inventor before: Nian Wei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