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95853U - 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95853U
CN205595853U CN201620360908.8U CN201620360908U CN205595853U CN 205595853 U CN205595853 U CN 205595853U CN 201620360908 U CN201620360908 U CN 201620360908U CN 205595853 U CN205595853 U CN 205595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tainment
charging
circuit
ce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609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伟光
牟骏
孙钢
孙一钢
李玉军
邢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baosheng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CHINA MAGNETIC VIDE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CHINA MAGNETIC VIDE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CHINA MAGNETIC VIDE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609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95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95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95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包括底壳、面盖、接收线圈、第一电路板、电池组、第二电路板。底壳包括:底板、垂直设置于底板内表面且首尾相连的第一至第四侧壁。第一侧壁通过连接件与面盖相连,且在第一侧壁与连接件之间形成容纳腔。电池组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且电池组与设在第一侧壁的第一、二充电接口电相连。接收线圈、第一电路板位于底板内表面,接收线圈、第一电路板、第一充电接口依次电相连,以对电池组进行无线充电。第二电路板设置在底板内表面,第二充电接口、第二电路板、设在第二侧壁的第三充电接口依次电相连,以对手持设备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安全壳使用方便、提高了手持设备的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
背景技术
保障用电安全是监狱监管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在监狱环境下,电子设备的使用往往限制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并由干警指定的管理员进行管理。当电子设备需要充电时,管理员将电子设备集中到一个房间通过充电柜进行充电。理论上,只有管理员才能进入该房间接触到充电设备。但是实际上,服刑人员可能进入该房间接触到充电设备。而且,服刑人员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非安全电压,或者将充电线取下,从而可能危及服刑人员的人身安全。由此可见,现有的监狱环境中的充电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现有技术亟需一种能为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安全充电的装置,以避免服刑人员直接接触到电源或者充电线等监狱禁止物品,从而保证服刑人员的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以对手持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提高手持设备的续航能力;同时,由于采用可充电电池组对手持设备进行充电,保证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包括底壳、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壳还包括:接收线圈、第一电路板、电池组、第二电路板;
所述底壳包括:底板、垂直设置于底板内表面且首尾相连的第一至第四侧壁;第一侧壁通过连接件与所述面盖的一侧相连,并且在第一侧壁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容纳腔;
所述电池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且所述电池组与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的第一、第二充电接口分别电相连;
所述接收线圈、第一电路板位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接收线圈与第一电路板的输入端电相连,第一电路板的输出端与第一充电接口电相连,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无线充电;
第二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内表面上,并且第二电路板的输入端与第二充电接口相连,第二电路板的输出端与设置在第二侧壁的第三充电接口电相连,第三充电接口可与所述手持设备的USB接口电相连,以对所述手持设备进行充电。
优选的,第二电路板与所述接收线圈沿所述底板内表面上下设置,并且第二电路板与所述接收线圈之间的纵向距离d满足:
l 3 &le; d < l ;
其中,l为第一侧壁的长度。
优选的,第一电路板包括:整流滤波电路、稳压输出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将所述接收线圈产生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输出至稳压输出电路;所述稳压输出电路将所述直流电进行稳压,并将稳压后的直流电输出至第一充电接口。
优选的,第二电路板包括:电池保护电路、充电电路;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充电接口相连,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三充电接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底板还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底板与第一电路板,和/或,所述底板与第二电路板贴合的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安全壳还包括第一导热片、第二导热片;第一导热片位于第一电路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第二导热片位于第二电路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优选的,当所述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大于1A时,第一、二导热片的厚度w满足:
0.3mm≤w≤0.5mm;
当所述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小于1A时,第一、二导热片的厚度w满足:
0.1mm≤w<0.3mm。
优选的,所述安全壳还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位于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底壳内表面之间。
优选的,所述安全壳还包括电量显示器、过热提醒器;所述电量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电池组的剩余电量,所述过热提醒器用于在所述安全壳过热时进行告警。
优选的,所述电池组包覆有硅胶外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包括:底壳、面盖、接收线圈、第一电路板、电池组、第二电路板。通过接收线圈、第二电路板对电池组进行无线充电,再通过电池组、第二电路板对手持设备进行充电,从而避免了充电线的使用,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便携性。进一步的,将电池组设置在底壳与面盖的连接处,不仅便于电池组的拆卸、更换,而且有利于减小安全壳的整体厚度。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而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的结构示意图;
1、底壳;2、面盖;3、电池组;4、接收线圈;5、第一电路板;6、第二电路板;7、第三充电接口;8、第一充电接口;9、第二充电接口;10、电量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为了保障监狱环境下的用电安全,防止服刑人员直接接触到充电线或非安全电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无线充电技术的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设置接收线圈、第一电路板以对电池组进行充电;通过设置电池组、第二电路板以对手持设备进行充电,从而提高了手持设备充电过程的安全性、便携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可见,该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包括:底壳1、面盖2、电池组3、接收线圈4、第一电路板5、第二电路板6。
底壳1包括:底板、垂直设置于底板内表面且首尾相连的第一至第四侧壁。底壳1的第一侧壁通过连接件(图中未示出)与面盖2的一侧相连,并且在第一侧壁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容纳腔。在具体实施时,底壳与面盖可设计成圆角矩形结构。并且,为了使手持设备牢牢固定在安全壳内,可在底壳的四个圆角处设置卡扣。
电池组3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且电池组3与设置在底壳1的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充电接口8、第二充电接口9分别电相连。其中,电池组3由可充电电池组成,比如锂电池。较佳的,电池组上还包覆有硅胶外壳,以提高电池组的散热性能,同时增强对电池组的保护。另外,电池组3可通过电池组安装座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以便于对电池组进行手动更换。与在底壳内部设置电池组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底壳与面盖的连接处设置电池组,不仅减小了安全壳的整体厚度,而且提高了安全壳的散热性能。
接收线圈4、第一电路板5设置在底壳1的底板内表面,并且接收线圈4与第一电路板5的输入端电相连,第一电路板5的输出端与第一充电接口8电相连。其中,接收线圈4的具体匝数、形状、尺寸等参数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确定。较佳的,在接收线圈与底板内表面之间还设有隔磁片,以提高接收线圈的接收效率,降低接收线圈对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第一电路板5包括整流滤波电路、稳压输出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将接收线圈4产生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输出至稳压输出电路;所述稳压输出电路将所述直流电进行稳压,并将稳压后的直流电输出至第一充电接口8。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流滤波电路、稳压输出电路的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接收线圈、第一电路板,可接收无线充电发射端发射的能量,并将接收线圈产生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以对电池组进行无线充电。
第二电路板6设置在底板的内表面上,并且第二电路板6的输入端与第二充电接口9相连,第二电路板6的输出端与设置在底壳1的第二侧壁上的第三充电接口7电相连,第三充电接口7可与手持设备的USB接口电相连,以对手持设备进行充电。具体的,第二电路板6包括:电池保护电路、充电电路。其中,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充电接口9相连,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三充电接口7相连。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电池保护电路、充电电路的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池组、第二电路板,可为手持设备提供安全的直流充电电压。比如,该直流充电电压可设置为4.2V或者5V。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6与接收线圈4沿所述底板内表面上下设置,并且第二电路板6与接收线圈4之间的纵向距离为d。其中,纵向距离d的一个优选取值范围为l为第一侧壁的长度。当纵向距离处于以上优选范围时,不仅在第二电路板与接收线圈之间预留了适当的散热区域,而且能够很好的防止电磁干扰、保证电路正常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还可在底壳1的底板上设置散热孔。其中,所述散热孔位于底板与第一电路板5的贴合处,和/或,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底板与第二电路板6贴合的位置处。进一步的,还可在所述安全壳中设置第一导热片、第二导热片。其中,第一导热片位于第一电路板5与所述底板之间,第二导热片位于第二电路板6与所述底板之间。较佳的,为了兼顾安全壳的整体厚度与散热性能要求,当所述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大于1A时,第一、二导热片的厚度w满足:0.3mm≤w≤0.5mm;当所述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小于1A时,第一、二导热片的厚度w满足:0.1mm≤w<0.3m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较佳的,充电安全壳还设有电量显示器10,以用于显示电池组3的剩余电量。进一步的,充电安全壳还设有过热提醒器(图中未示出),以用于在充电安全壳过热时进行告警。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

Claims (10)

1.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包括底壳、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壳还包括:接收线圈、第一电路板、电池组、第二电路板;
所述底壳包括:底板、垂直设置于底板内表面且首尾相连的第一至第四侧壁;第一侧壁通过连接件与所述面盖的一侧相连,并且在第一侧壁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容纳腔;
所述电池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且所述电池组与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的第一、第二充电接口分别电相连;
所述接收线圈、第一电路板位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并且所述接收线圈与第一电路板的输入端电相连,第一电路板的输出端与第一充电接口电相连,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无线充电;
第二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并且第二电路板的输入端与第二充电接口相连,第二电路板的输出端与设置在第二侧壁的第三充电接口电相连,第三充电接口可与所述手持设备的USB接口电相连,以对所述手持设备进行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壳,其特征在于,第二电路板与所述接收线圈沿所述底板内表面上下设置,并且第二电路板与所述接收线圈之间的纵向距离d满足:
l 3 &le; d < l ;
其中,l为第一侧壁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壳,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路板包括:整流滤波电路、稳压输出电路;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将所述接收线圈产生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输出至稳压输出电路;所述稳压输出电路将所述直流电进行稳压,并将稳压后的直流电输出至第一充电接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壳,其特征在于,第二电路板包括:电池保护电路、充电电路;
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充电接口相连,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三充电接口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还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底板与第一电路板,和/或,所述底板与第二电路板贴合的位置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壳还包括第一导热片、第二导热片;
第一导热片位于第一电路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第二导热片位于第二电路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大于1A时,第一、二导热片的厚度w满足:
0.3mm≤w≤0.5mm;
当所述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小于1A时,第一、二导热片的厚度w满足:
0.1mm≤w<0.3mm。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壳还包括隔磁片;
所述隔磁片位于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底壳内表面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壳,其中,所述安全壳还包括电量显示器、过热提醒器;
所述电量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电池组的剩余电量,所述过热提醒器用于在所述安全壳过热时进行告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包覆有硅胶外壳。
CN201620360908.8U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 Active CN205595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60908.8U CN205595853U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60908.8U CN205595853U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95853U true CN205595853U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36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60908.8U Active CN205595853U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958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2889A (zh) * 2016-04-25 2016-07-13 山东中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2889A (zh) * 2016-04-25 2016-07-13 山东中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
CN105762889B (zh) * 2016-04-25 2018-02-09 山东中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3800B (zh) 无线充电电池
CN205960150U (zh) 一种带USB输出及MicroUSB输入接口的锂电池
CN103683365B (zh) 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和充电底座
CN205595853U (zh) 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
CN205985094U (zh) 使用MicroUSB充电的新型1.5V锂离子圆柱电池
CN103779882B (zh) 滑轨式后背电源
CN207691493U (zh) 一种智能充电器
CN102983375A (zh) 无线充电锂电池
CN208423885U (zh) 多功能多输出口快速充电器
CN208299523U (zh) 一种多输出口多功能自动功率分配快速充电器
CN105762889B (zh) 一种手持设备充电安全壳
CN205986712U (zh) 户外储能装置
CN104659845A (zh) 一种电池自适应充电器
CN208738880U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
CN205489710U (zh) 一种新型背夹式移动电源
CN205489715U (zh) 一种自保护充电底座
CN211018310U (zh) 一种蓝牙耳机无线充电模组
CN202977651U (zh) 无线充电锂电池
CN102761143A (zh) 一种便携式手机充电器
CN210628377U (zh) 一种集成充电电路的电池模组
CN207530593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充电宝
CN215071732U (zh) 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14958818U (zh) 一种移动电源充电装置
CN213340613U (zh) 一种用于蓄电池的外壳体
CN208862595U (zh) 移动充电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Hand-held equipment charging containment vessel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Pledgee: Li Yanyan

Pledgor: Shandong China Magnetic Video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1937000011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5

Address after: 20 / F, east area, building 8, Shuntai Plaza, 2000 Shunhua Road, Jinan District, China (Shando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baosheng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 No. 2, Shun Tai square, Shandong,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CHINA MAGNETIC VIDEO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