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99202U - 座位箱体及折叠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座位箱体及折叠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99202U
CN205499202U CN201620087052.1U CN201620087052U CN205499202U CN 205499202 U CN205499202 U CN 205499202U CN 201620087052 U CN201620087052 U CN 201620087052U CN 205499202 U CN205499202 U CN 205499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frame
seat
casing
folding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870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景军
彭学文
戴忠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unjingh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Youyou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Youyou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Youyou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870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99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99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99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位箱体及折叠电动车,座位箱体包括主框体,主框体的前端设有与脚踏板相适配的第一装配位,主框体前端的下部设有与脚踏板连接的旋转装置,主框体后端的下部设有与后叉装置连接的固定架,主框体的上端设有车座和拉杆装置,拉杆装置穿过车座与主框体形成伸缩式连接,主框体内设有能够容纳折叠后的车头、前叉装置、后叉装置以及前轮、后轮的容纳空间,主框体的底部设有多个滚轮。座位箱体能够收纳折叠电动车上经过折叠的车头、前叉装置、前轮等其他零部件,使得折叠电动车最后只有座位箱体般大小,从而极大地减小所占空间,亦提升便携性。

Description

座位箱体及折叠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位箱体及折叠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折叠电动车上的座位或者车座部分是不能折叠或收起的,故会造成整个车所占的空间较大、携带不够方便等问题。因此,在地铁站、公交站等公共场合容易给他人造成不便,甚至碰伤他人而造成纠纷。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座位箱体及折叠电动车,座位箱体能够收纳折叠电动车上经过折叠的车头、前叉装置、前轮等其他零部件,使得折叠电动车最后只有座位箱体般大小,从而极大地减小所占空间,亦提升便携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座位箱体,包括主框体,主框体的前端设有与脚踏板相适配的第一装配位,主框体前端的下部设有与脚踏板连接的旋转装置,主框体后端的下部设有与后叉装置连接的固定架,主框体的上端设有车座和拉杆装置,拉杆装置穿过车座与主框体形成伸缩式连接,主框体内设有能够容纳折叠后的车头、前叉装置、后叉装置以及前轮、后轮的容纳空间,主框体的底部设有多个滚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杆装置包括滑杆和第一提手,第一提手设置在滑杆的上端,主框体上设有与滑杆相适配的导管,滑杆设置在导管的腔内并形成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管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导管设置在所述主框体的后端,所述滑杆的数量为两根,所述第一提手设置在两根滑杆的上端,两根滑杆穿过所述车座的后端与所述主框体后端的两根导管形成伸缩式的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框体的上端设有锁扣装置,所述车座的下端设有与锁扣装置相适配的定位销,锁扣装置上设有解除定位销与锁扣装置连接状态的解锁按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座的前端向下方延伸覆盖住所述主框体前端的上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座的上端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二提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框体的前端为开口向上的第一U型支架,所述第一装配位位于第一U型支架上,所述旋转装置设置在第一U型支架的底部,所述主框体的后端为开口向上的第二U型支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第二U型支架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座位箱体还包括遮盖门和两块遮盖板,遮盖门与所述主框体的后端铰接,两块遮盖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框体的两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框体内还设有可拆卸式的蓄电池。
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上述的座位箱体。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上述的座位箱体及折叠电动车中,座位箱体的主框体前端的第一装配位用于对接折叠电动车的脚踏板,脚踏板可通过旋转装置旋转至第一装配位,同时,位于脚踏板前端的经过折叠的车头(由车把手和支撑立管构成)和前轮也会随之旋转进主框体内的容纳空间,后叉装置和后轮可通过固定架旋转进主框体内的容纳空间,此时的折叠电动车就只有座位箱体般大小,从而极大地减小了所占的空间,拉杆装置和主框体底部的滚轮则便于此时的座位箱体移动,进而提高其便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车把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车把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车把手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支撑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支撑立管中内管和外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7图6中内管缩入外管中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所示的支撑立管收缩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前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前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座位箱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座位箱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后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叠电动车中折叠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车把手,A1、左把手,A11、第一定位装置,A111、第一控制扳手,A112、第一复位弹簧,A113、第一销轴,A114、第一止转销,A115、第一固定件,A12、第一连接轴,A121、第一紧固件,A122、切面,A123、开槽,A2、右把手,A21、第二定位装置,A211、第二控制扳手,A212、第二复位弹簧,A213、第二销轴,A214、第二止转销,A215、第二固定件,A22、第二连接轴,A221、第二紧固件,A222、通孔,A3、中固定杆,A31、第一斜面,A32、第二斜面,A33、穿孔;
B、支撑立管,B1、内管,B11、第一紧固装置,B111、第一弹性卡销,B112、卡座,B12、第一开口,B2、外管,B21、第二紧固装置,B211、弹性按钮,B212、夹紧环套,B22、第一卡口,B23、限位件,B24、限位装置,B241、第二弹性卡销,B242、收缩按钮,B243、卡槽;
C、前叉装置,C1、转向杆,C11、第三紧固装置,C111、连接座,C112、旋转轴,C113、锁定销,C114、解锁旋钮,C115、复位弹簧,C12、头管,C13、第一磁体,C14、夹管装置,C141、夹圈,C2、前叉主体,C21、第一连接部,C22、第二连接部,C23、第二磁体,C24、接口;
D、座位箱体,D1、主框体,D11、第一U型支架,D12、第二U型支架,D13、旋转装置,D15、导管,D16、锁扣装置,D17、解锁按钮,D18、滚轮,D19a、遮盖门,D19b、遮盖板,D2、拉杆装置,D21、滑杆,D22、第一提手,D3、车座,D31、第二提手;
E、后叉装置,E1、减震器,E11、支撑横轴,E12、扳手,E2、后叉主体,E21、接口,E22、脚撑架,E23、脚撑,E3、固定架,E31、导板,E32、卡槽,Ea、后叉主体的旋转方向;
F、脚踏板,G、前轮,H、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1-12所示,为一种座位箱体,其包括主框体D1,主框体D1的前端设有与脚踏板D44相适配的第一装配位,主框体D1前端的下部设有与脚踏板连接的旋转装置D13,主框体D1后端的下部设有与后叉装置连接的固定架E3,主框体D1的上端设有车座D3和拉杆装置D2,拉杆装置D2穿过车座D3与主框体D1形成伸缩式连接,主框体D1内设有能够容纳折叠后的车头(由图1中的车把手A和支撑立管B构成)、前叉装置、后叉装置以及前轮、后轮的容纳空间,主框体D1的底部设有多个滚轮D18。其中,座位箱体的主框体D1前端的第一装配位用于对接折叠电动车的脚踏板D44,脚踏板可通过旋转装置D13旋转至第一装配位,同时,位于脚踏板前端的经过折叠的车头和前轮也会随之旋转进主框体D1内的容纳空间,后叉装置和后轮可通过固定架E3旋转进主框体D1内的容纳空间,此时的折叠电动车就只有座位箱体般大小,从而极大地减小了所占的空间,拉杆装置D2和主框体D1底部的滚轮D18则便于此时的座位箱体移动,进而提高其便携性。
本实施中,主框体D1的前端为开口向上的第一U型支架D11,第一装配位位于第一U型支架D11上,旋转装置D13设置在第一U型支架D11的底部,主框体D1的后端为开口向上的第二U型支架D12,固定架E3设置在第二U型支架D12的底部。另外,座位箱体还包括遮盖门D19a和两块遮盖板D19b,遮盖门D19a与主框体D1的后端铰接,两块遮盖板D19b分别设置在主框体D1的两侧面,用于保持座位箱体的封闭性和美观性。
本实施中,拉杆装置D2包括滑杆D21和第一提手D22,第一提手D22设置在滑杆D21的上端,主框体1上设有与滑杆D21相适配的导管D15,滑杆D21设置在导管D15的腔内并形成滑动连接。其中,导管D15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导管D15设置在主框体D1的后端,即第二U型支架D12的两侧,滑杆D21的数量也为两根,第一提手D22设置在两根滑杆D21的上端,两根滑杆D21穿过车座D3的后端与主框体D1后端的两根导管D15形成伸缩式的滑动连接。拉杆装置D2未拉出时,第一提手D22能够构成车座D3的后靠,拉杆装置D2拉出后,既能便于用户拖拉,也能当做用户站立时的扶手。
本实施中,主框体D1的上端设有锁扣装置D16,车座D3的下端设有与锁扣装置D16相适配的定位销,锁扣装置D16上设有解除定位销与锁扣装置16连接状态的解锁按钮17。当车座D3沿着滑杆D21向下移动到主框体D1的上端时,车座D3下端的定位销插入主框体D1上端的锁扣装置D16的的锁钩,触发锁扣装置D16锁死车座D3下端的定位销从而使车座D3处于锁定状态。车座D3被锁死时滑杆D21仍可自由上下滑动。在锁扣装置D16上或主框体D1的两侧设有与锁扣装置D16相匹配的解锁按钮D17,按下解锁按钮D17时,解锁按钮D17状态还原,便解除了车座D3的锁定状态。另外,车座D3的前端向下方延伸覆盖住主框体D1前端的上部,车座D3的上端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二提手D31,以便于用户提拉。
本实施中,主框体D1内还设有可拆卸式的蓄电池,蓄电池外形为“H”型,以便跟折叠后的其它部分相配合。蓄电池既可放在车上充电,也可拿出单独充电,蓄电池可通过折叠电动车的控制器与后轮的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提供电能。
如图1-14所示,为一种折叠电动车,它包括上述的座位箱体D,故该折叠电动车在折叠后能够缩减至座位箱体般大小,极大地减小所占空间,另外又具有拉杆装置2和便于移动的滚轮18,进而提高折叠电动车的便携性,避免产生给他人造成不便或者碰伤他人的情况,例如,当用户位于地铁站、公交站等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时,能够将折叠电动车的其他部件都移入座位箱体中,此时的座位箱体在不动时可当做用户的座椅,在移动时亦仿佛行李箱般便携。具体为:
折叠电动车包括:车把手A,其包括左把手A1、中固定杆A3和右把手A2,左把手A1与中固定杆A3的一端形成可旋转式折叠的连接,右把手A2与中固定杆A3的另一端形成可旋转式折叠的连接;支撑立管B,其包括内管B1和外管B2,内管B1设置在外管B2的腔内并能够上下滑动,内管B1的上端与中固定杆A3连接,内管B1的下端设有第一紧固装置B11,外管B2的上端设有第二紧固装置B21,第二紧固装置B21与第一紧固装置B11形成可拆卸式连接,通过第一紧固装置B11与第二紧固装置B21的配合作用,内管B1能够固定在外管B2上或者缩入外管B2的腔内;前叉装置C,其包括转向杆C1和能够安装前轮G的前叉主体C2,转向杆C1的上端设有夹管装置C14,夹管装置C14上设有与外管B2相适配的夹圈C141,外管B2穿设在夹圈C141内并能够上下滑动,外管B2的下端设有限位装置B24,限位装置B24与夹圈C141形成可拆卸式连接;转向杆C1的下端设有第三紧固装置C11,前叉主体C2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C21和第二连接部C22,第一连接部C21与第三紧固装置C11铰接,第二连接部C21与第三紧固装置C11形成可拆卸连接;脚踏板F,其前端与转向杆C1连接,其后端的底部设有多个滚轮D18(也可根据情况设置在座位箱体D的底部);座位箱体D,其前端设有与脚踏板F相适配的装配位,座位箱体D前端的下部设有与脚踏板F的后端连接的旋转装置D13,座位箱体后端的下部设有固定架E3,座位箱体内设有容纳空间;后叉装置E,其包括减震器E1和能够安装后轮H的后叉主体E2,后叉主体E2的前端与固定架E3铰接,减震器E1的一端与后叉主体E2铰接,减震器E1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横轴E11,支撑横轴E11与固定架E3形成可拆卸连接,减震器E1上设有控制支撑横轴E11的扳手E12。
其中,车把手A的左把手A1和右把手A2分别能够相对于中固定杆A3的两端进行旋转式折叠,从而将“一”字型的车把手折叠为“U”型,以减小车把手A的占用空间;支撑立管B通过内管B1上的第一紧固装置B11与外管B2上的第二紧固装置B21的配合作用,使得内管B1能够固定在外管B2上或者缩入外管B2内,以减小支撑立管B的占用空间;支撑立管B的外管B2能够在前叉装置C的转向杆C1上端的夹管装置C14的夹圈C141内下滑,以致外管B2与转向杆C1并列在一起,达到收缩折叠的效果以减小占用空间;前叉装置C上前叉主体C2的第二连接部C22与第三紧固装置C11固定时,前叉主体C2则正常使用,当第二连接部C22与第三紧固装置C11拆开时,前叉主体C2能够以第一连接部C21与第三紧固装置C11的铰接处为中轴进行旋转折叠,此时前叉主体C2上的前轮G也能够随之一同进行旋转折叠,以减小占用空间;座位箱体D前端的装配位用于对接脚踏板F,脚踏板F可通过旋转装置D13旋转至装配位,同时,位于脚踏板F前端的经过折叠的车把手A、支撑立管B、前叉装置C及前轮G也会随之旋转进座位箱体内的容纳空间;拉杆装置D2能够向外伸出,与脚踏板F底部的滚轮D18配合作用形成拉杆箱结构;后叉装置E具有收缩和减震的功能,当未将减震器E1从固定架E3上拆下来时,此时的减震器E1用于撑直能够安装后轮H的后叉主体,并提供减震的功能;当通过控制扳手E12将减震器E1从固定架E3上拆下来时,后叉主体E2能够绕其与固定架E3的铰接处旋转,旋入座位箱体D内的容纳空间,同时亦将后轮H一同收缩入座位箱体D内的容纳空间。在进行完全的折叠之后,本折叠电动车就只有座位箱体D般大小,车上的多数部件也都未暴出来,故既极大地减小了占用空间,又能避免给他人造成不便或者碰伤他人的情况,再通过拉杆装置D2与滚轮D18配合作用而形成拉杆箱结构,能够被用户拉行,同时还能够作为座椅供用户休息,故具有极大的便利性和便携性。
如图2-4所示,为折叠电动车中的车把手A,左把手A1通过第一连接轴A12与中固定杆A3的左端连接,该左端的端面为第一斜面A31,左把手A1能够在第一斜面A31上以第一连接轴A12为轴心进行旋转,使左把手A1与中固定杆A3的夹角范围为0°-90°,即达到折叠的效果,第一定位装置A11设置在左把手A1上并与第一连接轴A12相适配,用于控制是否进行旋转;右把手A2通过第二连接轴A22与中固定杆A3的右端连接,该右端的端面为第二斜面A32,右把手A2能够在第二斜面A32上以第二连接轴A22为轴心进行旋转,使右把手A2与中固定杆A3的夹角范围为0°-90°,即达到折叠的效果,第二定位装置A21设置在左把手A1上并与第二连接轴A22相适配,用于控制是否进行旋转。
第一定位装置A11包括第一控制扳手A111、第一复位弹簧A112、第一销轴A113、第一止转销A114和第一固定件A115,第一销轴A113纵向地贯穿左把手A1,第一控制扳手A111通过第一复位弹簧A112设置在第一销轴A113的中部,第一止转销A114通过第一固定件A115设置在第一销轴A113的下端,第一止转销A114与第一连接轴A12相适配,使用原理为:按第一控制扳手A111(顺时钟转动)使第一止转销A114放开第一连接轴A12,此时左把手A1能够在第一斜面A31上以第一连接轴A12为轴心进行旋转,然后放开第一控制扳手A111,第一止转销A114重新卡住第一连接轴A12,从而保持左把手A1旋转后折叠的效果;第二定位装置A21包括第二控制扳手A211、第二复位弹簧A212、第二销轴A213、第二止转销A214和第二固定件A215,第二销轴A213纵向地贯穿右把手A2,第二控制扳手A211通过第二复位弹簧A212设置在第二销轴A213的中部,第二止转销A214通过第二固定件A215设置在第二销轴A213的下端,第二止转销A214与第二连接轴A22相适配,使用原理为:按第二控制扳手A211(逆时钟转动)使第二止转销A214放开第二连接轴A22,此时右把手A2能够在第二斜面A32上以第二连接轴A22为轴心进行旋转,然后放开第二控制扳手A211,第二止转销A214重新卡住第二连接轴A22,从而保持右把手A2旋转后折叠的效果。
第一连接轴A12上设有第一紧固件A121,用于调节左把手A1与中固定杆A3的连接紧固程度;第二连接轴A22上设有第二紧固件A221,用于调节右把手2与中固定杆3的连接紧固程度。其中,第一连接轴A12和第二连接轴A22都为螺栓,它们的前端设有防止固定杆A3相对旋转的切面A122(形成D型截面),后端的螺栓头部设有固定锁紧的开槽A123,第一紧固件A121和第二紧固件A221都为螺母。第一连接轴A12和第二连接轴A22中间另开有通孔A222,通孔A222便于让左把手A1和右把手A2两方的线索穿过,且不因旋转折叠时的位置变化而产生不利影响。另外,中固定杆A3的中部设有穿孔A33,用于固定在电动车车头的支撑杆上。
如图5-8所示,为折叠电动车中的支撑立管B,第一紧固装置B11包括第一弹性卡销B111和卡座B112,卡座B112设置在内管B1的腔内,第一弹性卡销B111设置在卡座B112内,内管B1上设有与第一弹性卡销B111相适配的第一开口B12,外管B2上设有与第一弹性卡销111相适配的第一卡口B22,第一弹性卡销B111(由卡销和复位弹簧构成,复位弹簧设置在卡销之后,使得卡销具有回复的弹性。实际上,也可由其他部件实现该功能)在弹性作用下穿出第一开口B12卡入第一卡口B22中,从而使得内管B1固定在外管B2上;第二紧固装置B21包括夹紧环和弹性按钮B211,夹紧环套B212设在外管B2外,弹性按钮B211设置在夹紧环上,弹性按钮B211设置在第一卡口B22处与第一弹性卡销B111相对应,在按下弹性按钮B211时,弹性按钮B211能够将第一弹性卡销B111抵出第一卡口B22,从而使得内管B1能够缩进外管B2的腔内。
第一紧固装置B11设置在内管B1的下端,第二紧固装置B21设置在外管B2的上端,当固定好外管B2时,操作内管B1便可实现收缩的功能。
外管B2的上端口设限位件B23,该限位件B23为塑胶管套,限位件B23与第二紧固装置B21相对应,用于对内管B1进行上限位;外管B2的下端设有限位装置B24,一方面用于对内管B1进行下限位。
转向杆C1的上端设有夹管装置C14,夹管装置C14上设有与外管B2相适配的夹圈C141,外管B2穿设在夹圈C141内并能够上下滑动,外管B2的下端设有限位装置B24,限位装置B24与夹圈C141形成可拆卸式连接。其中,限位装置B24上设有彼此垂直的第二弹性卡销B241和收缩按钮B242,收缩按钮B242为竖向设置,收缩按钮B242的上端与卡座B112的底面相对应,收缩按钮B242的下端设有楔形头,第二弹性卡销B241上设有与楔形头相适配的卡槽B243;导管的下端设有与第二弹性卡销B241相适配的第二开口,夹圈C141上设有与第二弹性卡销B241相适配的第二卡口,第二弹性卡销B241能够穿出第二开口进入第二卡口中。外管B2与转向杆C1的作用原理为:当第二弹性卡销C241穿出第二开口卡在夹圈C141的第二卡口中时,外管B2与转向杆C1形成固定配合,即未收缩折叠的状态(如附图5),当内管B1缩入外管B2内后,内管B1中的卡座B112会压向限位装置B24上的收缩按钮B242,促使收缩按钮B242下端的楔形头卡入第二弹性卡销B241的卡槽B243中,致使第二弹性卡销B241回缩退出第二卡口和第二开口,此时外管B2便会在夹圈C141内向下滑动,形成外管B2与转向杆C1收缩折叠的状态(如附图8),从而进一步减小车把手A和支撑立管B的占用空间。
如图9-10所示,为折叠电动车中的前叉装置,第三紧固装置C11包括连接座C111、锁定销C113和控制锁定销C113的解锁旋钮C114,解锁旋钮C114铰接在锁定销C113的一端,连接座C111设置在转向杆C1的下端,锁定销C113和解锁旋钮C114都设置在连接座C111内,解锁旋钮C114与连接座C111通过螺纹式连接而使锁定销C113具有一定的活动性;第一连接部C21与连接座C111铰接,铰接处设有旋转轴C112;连接座C111内设有与第二连接部C22相适配的容纳槽,容纳槽位于锁定销C113的周边。第二连接部C22卡入容纳槽后通过锁定销C113进行固定,解锁旋钮C114可控制锁定销C113放开第二连接部C22,使之可离开容纳槽。其中,第二连接部C22为卡勾,锁定销C113上设有复位弹簧C115,复位弹簧C115用于使锁定销C113回到预设的位置。当解锁旋钮C114通过螺纹结构旋紧在连接座C111上时亦压紧了锁定销C113,并能防止锁定销C113因震动导致松动而意外回弹,此时的锁定销C113同时也锁住了第二连接部C22,使前叉主体C2处于行车状态;当旋动解锁旋钮C114使之松脱连接座C111并向外拉出时,锁定销C113脱离了第二连接部C22,解除了对前叉主体C2的锁定,此时的前叉主体C2便能够以第一连接部C21与第三紧固装置C11的铰接处为中轴进行旋转折叠;
转向杆C1外设有头管C12,头管C12套设在转向杆C1外进行铰接,转向杆C1能够在头管C12内转动,头管C12上部设有第一磁体C13,前叉主体C2上设有与第一磁体C13相吸的第二磁体C23,第二磁体C23的外形与第一磁铁C12的外形相吻合,当前叉主体C2以旋转轴C112为轴心进行旋转折叠后,前叉主体C2上的第二磁体C23与转向杆C1上的第一磁体C13相吸,从而使前叉主体C2固定在转向杆C1上,保持折叠的固定状态,当需要放下前叉主体C2时,转向杆1带着前叉主体C2逆时针旋转预定的角度,使第二磁体C23和第一磁体C13的接触面积减小到一定的程度,此时磁吸引力不足以维持前叉主体C1和前轮G的重量,前叉主体C1便会旋落下来。另外,前叉主体C2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前轮G的接口C24。
如图13所示,为折叠电动车中的后叉装置,固定架E3上设有卡槽E32,卡槽E32位于后叉主体E2的上方,减震器E1的支撑横轴E11与该卡槽E32形成可拆卸连接。其中,固定架E3包括两块导板E31,后叉主体E2的一端设置在两块导板E31之间并与两块导板E31的下部铰接,卡槽E32设置在导板E31的上部;减震器E1的一端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与后叉主体E2铰接,铰接处设有与支撑横轴E11配合作用的定位弹簧,用于使支撑横轴E11总是保持卡入固定架E3的卡槽E32中的状态,以保障支撑横轴E11在行车过程中都会始终压贴在固定架E3的卡槽E32中而不会脱出,此时减震器E1既具有锁定后叉主体E2的作用,又具有为后叉主体E2上的后叉H提供减震的作用。另外,当后叉装置从收缩折叠状态展开时,后叉主体E2在重力作用下绕其与固定架E3的铰接处旋转下来(按Ea的反方向),定位弹簧会使支撑横轴E11自动地、快速地卡入固定架3的卡槽E32中,达到快速展开的效果;
扳手E12与减震器E1铰接,铰接处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使扳手E12被拉动后回到预设的位置,例如,将扳手E12向右边拉动,能够使支撑横轴E11退出卡槽E32,此时的后叉主体E2便可按方向Ea旋转折叠,放开扳手E12后,扳手E12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左转动回到预设的位置;后叉主体E2上远离固定架E3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后轮H及其内电机的接口E21。另外,后叉主体E2上还设有脚撑架E22,脚撑架E22上设有铰接的脚撑E23,使得脚撑E23能够旋向后叉主体E2进行折叠,从而与后叉主体E2的外形保持一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座位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体,主框体的前端设有与脚踏板相适配的第一装配位,主框体前端的下部设有与脚踏板连接的旋转装置,主框体后端的下部设有与后叉装置连接的固定架,主框体的上端设有车座和拉杆装置,拉杆装置穿过车座与主框体形成伸缩式连接,主框体内设有能够容纳折叠后的车头、前叉装置、后叉装置以及前轮、后轮的容纳空间,主框体的底部设有多个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装置包括滑杆和第一提手,第一提手设置在滑杆的上端,主框体上设有与滑杆相适配的导管,滑杆设置在导管的腔内并形成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位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导管设置在所述主框体的后端,所述滑杆的数量为两根,所述第一提手设置在两根滑杆的上端,两根滑杆穿过所述车座的后端与所述主框体后端的两根导管形成伸缩式的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位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的上端设有锁扣装置,所述车座的下端设有与锁扣装置相适配的定位销,锁扣装置上设有解除定位销与锁扣装置连接状态的解锁按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的前端向下方延伸覆盖住所述主框体前端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的上端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二提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的前端为开口向上的第一U型支架,所述第一装配位位于第一U型支架上,所述旋转装置设置在第一U型支架的底部,所述主框体的后端为开口向上的第二U型支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第二U型支架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位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盖门和两块遮盖板,遮盖门与所述主框体的后端铰接,两块遮盖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框体的两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位箱体,所述主框体内还设有可拆卸式的蓄电池。
10.一种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位箱体。
CN201620087052.1U 2016-01-28 2016-01-28 座位箱体及折叠电动车 Active CN205499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7052.1U CN205499202U (zh) 2016-01-28 2016-01-28 座位箱体及折叠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7052.1U CN205499202U (zh) 2016-01-28 2016-01-28 座位箱体及折叠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99202U true CN205499202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23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87052.1U Active CN205499202U (zh) 2016-01-28 2016-01-28 座位箱体及折叠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992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8935A1 (zh) * 2016-01-28 2017-08-03 中山游友电动车有限公司 折叠电动车
CN111619714A (zh) * 2020-06-05 2020-09-04 苏州科拜车业有限公司 自行车折叠座椅置物筐及折叠自行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8935A1 (zh) * 2016-01-28 2017-08-03 中山游友电动车有限公司 折叠电动车
CN111619714A (zh) * 2020-06-05 2020-09-04 苏州科拜车业有限公司 自行车折叠座椅置物筐及折叠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99203U (zh) 折叠电动车
DE102016102361B4 (de) Entfernbare energie-versorgungseinheit für ein fahrrad
EP3440721A1 (de) Batteriebaugruppe mit resonanzlautsprecher und motorfahrzeug, insbesondere motorroller
CN206254821U (zh) 充电桩
CN205499202U (zh) 座位箱体及折叠电动车
JP5467654B2 (ja) 車両用充電装置
CN106037206B (zh) 一种基于电动力的便携式可骑行旅行箱车
DE102018127356A1 (de) Kabelführungsbaugruppe und verfahren
CN102039801B (zh) 车载型停车篷
CN103963894B (zh) 多功能电动车
CN105818911B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
CN205417932U (zh) 一种电动车
CN204309989U (zh) 一种新型的折叠电动车
CN206202560U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池安装结构
CN206043725U (zh) 一种便携式载人动力旅行箱车
CN206182558U (zh) 一种基于电动力的便携式可骑行旅行箱车
CN210634702U (zh) 一种可从侧面快速取放电池的电动滑板车
CN106672122A (zh) 一种电动车及其座椅
CN204161572U (zh) 一种旅行箱式电动自行车
CN202879684U (zh) 车座用防湿遮阳卷帘装置
CN104129460A (zh) 一种旅行箱式电动自行车
CN206012801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电池快拆结构
CN206280910U (zh) 一种多功能升降灯
CN209817503U (zh) 一种带灯箱安全扣的候车亭
CN21002709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1

Address after: 200120, Room 909, Building 2, No. 2388 Xiupu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unjingh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400 No. 18-2 Yuhua Road, Jinli Industrial Zone, Sanjiao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YOUYOU ELECTRIC VEHICL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