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68380U - 客货两运车辆及其悬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客货两运车辆及其悬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68380U CN205468380U CN201521088174.4U CN201521088174U CN205468380U CN 205468380 U CN205468380 U CN 205468380U CN 201521088174 U CN201521088174 U CN 201521088174U CN 205468380 U CN205468380 U CN 2054683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passenger
- cargo
- fortune
- vibrosh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642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11068 loa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UIIMBOGNXHQVGW-UHFFFAOYSA-M buffer Substances [Na+].OC([O-])=O UIIMBOGNXHQVGW-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104796 Equistrength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EDXJYDRNCIFBQ-UHFFFAOYSA-N aluminium(3+) Chemical class [Al+3] REDXJYDRNCIFB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1 light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包括一端与车架连接、另一端与车桥连接的减振器,减振器为能够根据车辆为客运车型或货运车型相应进行阻尼力调整的减振器。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由于减振器为阻尼力可调式减振器,故可在车辆生产时根据车辆信息判定该车辆主要为客运或者货运车型,进而对减振器的阻尼力进行调整,因而可以根据车型实现阻尼力的快速调整。对于不同车型的生产,其悬架系统通过快速调整即可对应于不同的车型。且通过根据车型对减振器的阻尼力进行调整,以使得各个车型均有与之对应的最为合适的减振器,进而提高驾驶舒适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的客货两运车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的客货两运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为人们熟知的交通工具,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定义为客车及货车,且二者并不交叉。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多用乘用车的出现,使得既能载货又能载人的汽车大受欢迎。对于载客汽车而言,其舒适性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传统意义上的客车以舒适性为主,而货车以载货为主。
舒适性受悬架系统影响较大,悬架系统是车辆十分关键的部分之一。一般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性元件和减振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其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平顺行驶。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因此悬架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减振器是现代轿车、皮卡、客车等各类型车辆悬架系统的必备组成部分。不同用途的车辆其悬架系统的减振器的阻尼力不同。因而对于不同的车型需采用不同的减振器来满足载人或载货需求,进而在车辆加工制造过程中较为不便。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不同车型减振器阻尼力不同造成的车辆加工不便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该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车型减振器阻 尼力不同造成的车辆加工不便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的客货两运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包括一端与车架连接、另一端与车桥连接的减振器,所述减振器为能够根据车辆为客运车型或货运车型相应进行阻尼力调整的减振器;所述减振器的上端与所述车架的纵梁连接,所述减振器的下端与所述车桥的桥管连接。
优选地,上述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中,所述减振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纵梁和所述桥管球铰连接。
优选地,上述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中,还包括用于承载的钢板弹簧,所述钢板弹簧的两端均与所述车架连接。
优选地,上述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中,所述钢板弹簧的一端通过钢板弹簧销轴与所述纵梁连接,另一端通过后吊架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钢板弹簧的中部通过U型螺栓安装在所述桥管上方。
优选地,上述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中,所述减振器设置于车辆的前轮处或所述车辆的后轮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包括减振器,减振器的一端与车架连接,另一端与车桥连接,且减振器为能够根据车辆为客运车型或货运车型相应调整阻尼力的减振器。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由于减振器为阻尼力可调式减振器,故可在车辆生产时根据车辆信息判定该车辆主要为客运或者货运车型,进而对减振器的阻尼力进行调整,因而可以根据车型实现阻尼力的快速调整。对于不同车型的生产,其悬架系统通过快速调整即可对应于不同的车型,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悬架的通用性更好。同时,通过根据车型对减振器的阻尼力进行调整,以使得各个车型均有与之对应的最为合适的减振器,相对于原有货运车辆而言,驾驶舒适性明显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客货两运车辆,该客货两运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由于上述的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的客货两运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上述客货两运车辆中,所述减振器为能够根据所述客货两运车辆的座位数调整阻尼力的减振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减振器1,纵梁2,钢板弹簧3,钢板弹簧销轴31,后吊架32,U型螺栓33,车桥4,紧固件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以便于不同车型车辆的加工,提高车辆的驾驶舒适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包括减振器1,减振器1的一端与车架连接,另一端与车桥4连接。一般的减振器1两端为吊环结构,进而减振器1与车架和车桥4铰接。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客货两运车辆指既可用于货物运输也可用于载客的多用途车。
减振器1的主要作用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车辆载荷的不同所需的减振器1的阻尼力不同。根据车辆车型的不同,如其主要用于客运或者主要用于货运,相应的设置减振器的阻尼力以获得较好的驾驶舒适性。减振器1采用阻尼力可调式减振器1,具体能够根据车辆车型调整阻尼力大小,进而在车辆生产时根据车辆信息判定该车辆主要为客运或者货运车型,对减振器1的阻尼力进行调整,因而可以根据车型实现阻尼力的快速调整。具体对于车辆为客运车型或货运车型的判断,可依据如座位数等预设条件,当座位数大于预设座位数时车辆为客运车型,座位数小于预设座位数时车辆为货运车型。对于不同车型的生产,其悬架系统通过快速调整即可对应于不同的车型,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悬架的通用性更好。同时,通过根据车型对减振器1的阻尼力进行调整,以使得各个车型均有与之对应的最为合适的减振器1,相对于原有货运车辆而言,驾驶舒适性明显提高。
阻尼力可调式减振器1具体可以为传统阻尼可调减振器或者电控可变阻尼减振器(通常使用电磁控制)。传统的可调阻尼减振器需要比较复杂的机电装置,有的还需要附属液压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电控的电/磁流变液减振器运用更为灵活,体积重量较小,其中,磁流变液(MRF)减振器比电流变液(ERF)减振器工作状态更为稳定。同样,电磁减振器也可以通过手动设定调节,或者车辆根据采集到的动态信息,自动调节减振器1的阻尼,实现动态控制。磁流变减振器的原理主要是在减振器内部充满磁流变液,并布置电磁线圈,磁流变液可以在磁场作用下从流动性很强的液体变成粘塑性体,并且这种变化可控、迅速、可逆,因此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
对减振器1的阻尼力进行调整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减振器1情况进行为人工设置,如采用电磁减振器1时也可以通过设置控制器,通过程序设置自动根据获取的车型信息调节减振器1的阻尼力,进而实现自动快速调节以匹配不同的车型。
具体的,减振器1的上端可以与车架的纵梁2连接,下端可以与车桥4的桥管连接,因而能够有效地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当然,对于不同的车型,也可以适当调整减振器1的两端分别与车架或车桥4的连接位置,以适应不同的悬架结构。具体的,减振器1的上端可以通过紧固件5安装到车 架纵梁2上,下端通过紧固件5安装到车桥4的桥管上,紧固件5具体可以为销轴。
进一步地,减振器1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纵梁2和桥管球铰连接。如通过球头销连接,因而减振体1可以适应多变的安装角度以及复杂的运动角度。进而能够适应悬架的复杂运动的同时,减小减振器1安装角度对悬架结构改进的限制,为各种新型悬架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更进一步地,还可以设置用于承载的钢板弹簧3,且钢板弹簧3的两端均与车架连接。钢板弹簧3一般是由若干片等宽但不等长的合金弹簧片组合而成的一根近似等强度的弹性梁。当钢板弹簧3安装在汽车悬架中,所承受的垂直载荷为正向时,各弹簧片都受力变形,有向上拱弯的趋势。这时,车桥4和车架便互相靠近。当车桥4与车架互相远离时,钢板弹簧3所受的正向垂直载荷和变形逐渐减小,有时甚至会反向。钢板弹簧3与减振器1配合,共同作用以提高车辆的驾驶舒适性。根据具体需要,也可以考虑采用其他的弹性元件以承受并传递垂直载荷并缓和及抑制路面引起的冲击,如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气体弹簧和橡胶弹簧等。
具体的,钢板弹簧3的一端可以通过钢板弹簧销轴31与纵梁2连接,另一端通过后吊架32与纵梁2连接,且钢板弹簧3的中部通过U型螺栓33安装在桥管上方。如此连接便于安装,同时能够有效发挥钢板弹簧3的承载及缓冲作用,且与阻尼力可调减振器的配合效果较好。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将上述能够根据车辆车型进行阻尼力调整的减振器1设置于车辆前轮处或者车辆后轮处。也就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悬架系统为前悬架系统或后悬架系统。如对于以大多为客运车型的车辆而言,可以将其前悬架系统设置为如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悬架系统;而对于大多车型为货运车型的而言,可以将其后悬挂系统设置为如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悬架系统,进而根据车型的不同有针对性调整前悬挂系统或后悬挂系统的减振器1的阻尼力即可。如此设置保证了可实现快速根据车型调整减振器1阻尼力的同时节约了成本。当然,对于车辆前悬架系统为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悬架系统的情况,其后悬架系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悬架系统。车辆的后悬架系统采用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悬架系统时,其前悬架系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悬架系统。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车辆的 前悬架系统及后悬架系统均为如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悬架系统,因而可以根据车型对车辆的前后悬挂系统均进行快速调整,进一步提高车辆的驾驶舒适性。一般的,调整时需根据车型对前后悬挂系统进行同步调整,具体可为人工调整。
上述实施例主要说明了客货两运车辆中减振器可以为能够根据车辆车型进行阻尼力调整的减振器,对于其他类型车辆,也可以设置其通用悬架系统中的减振器为能够根据车辆车型进行阻尼力调整的减振器,进而能够快速根据车型实现对减振器的调整。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客货两运车辆,该客货两运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由于该客货两运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所以该客货两运车辆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进一步地,减振器1可以为能够根据客货两运车辆的座位数调整阻尼力的减振器1。例如根据车辆的座位为单排、双排或三排等相应的调整减振器1的阻尼力,进而使得各类车型均能够获得较好的驾驶体验。采用能够根据客货两运车辆的座位数调整阻尼力的减振器1,可以直观快速设置悬架系统与不同的车型相匹配。具体根据需要也可以考虑采用能够根据载荷调整阻尼力的减振器1。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与车架连接、另一端与车桥(4)连接的减振器(1),所述减振器(1)为能够根据车辆为客运车型或货运车型相应进行阻尼力调整的减振器;所述减振器(1)的上端与所述车架的纵梁(2)连接,所述减振器(1)的下端与所述车桥(4)的桥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纵梁(2)和所述桥管球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承载的钢板弹簧(3),所述钢板弹簧(3)的两端均与所述车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弹簧(3)的一端通过钢板弹簧销轴(31)与纵梁(2)连接,另一端通过后吊架(32)与所述纵梁(2)连接,所述钢板弹簧(3)的中部通过U型螺栓(33)安装在桥管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1)设置于车辆的前轮处或所述车辆的后轮处。
6.一种客货两运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客货两运车辆悬架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货两运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为能够根据所述客货两运车辆的座位数调整阻尼力的减振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88174.4U CN205468380U (zh) | 2015-12-23 | 2015-12-23 | 客货两运车辆及其悬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88174.4U CN205468380U (zh) | 2015-12-23 | 2015-12-23 | 客货两运车辆及其悬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68380U true CN205468380U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6661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8817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68380U (zh) | 2015-12-23 | 2015-12-23 | 客货两运车辆及其悬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6838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83798A (zh) * | 2016-08-23 | 2016-12-07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板簧悬架底盘纯电动力传动系统架构 |
CN106627023A (zh) * | 2016-12-28 | 2017-05-10 |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后悬架减振装置及载货汽车 |
CN110722947A (zh) * | 2019-10-26 | 2020-01-24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 |
-
2015
- 2015-12-23 CN CN201521088174.4U patent/CN20546838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83798A (zh) * | 2016-08-23 | 2016-12-07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板簧悬架底盘纯电动力传动系统架构 |
CN106627023A (zh) * | 2016-12-28 | 2017-05-10 |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后悬架减振装置及载货汽车 |
CN110722947A (zh) * | 2019-10-26 | 2020-01-24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76939B2 (en) | Suspension systems for laterally tiltable multitrack vehicles | |
US9925843B2 (en) | Rear suspension systems for laterally tiltable multitrack vehicles | |
US6755269B1 (en) | Two person RUV | |
CN104773045A (zh) | 组合弹簧补偿悬挂装置 | |
CN205468380U (zh) | 客货两运车辆及其悬架系统 | |
CN109866567A (zh) | 带有辅助悬架单元的纵向板簧装置 | |
CN205381351U (zh) | 一种减震悬挂装置 | |
AU2016296919B2 (en) | Pneumatic axle suspension for a rear axle of a vehicle | |
CN103921638A (zh) | 采用双横臂式前独立悬架的汽车 | |
CN205130844U (zh) |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4149796U (zh) | 车用独立悬架 | |
CN203974460U (zh) | 一种房车独立悬挂装置 | |
CN105501013A (zh) | 一种fsc赛车杠杆拉臂式双横臂独立悬架 | |
CN202294136U (zh) | 汽车的非独立悬架系统和汽车 | |
CN104924869B (zh) |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总成 | |
WO2020224326A1 (zh) | 一种独立悬架系统以及车辆 | |
JP2008007105A (ja) | 車両シャーシを安定させるために補助リーフスプリングを使用する方法と装置 | |
CN203358724U (zh) |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CN207825857U (zh) | 一种悬挂系统的连接杆结构 | |
CN102490564A (zh) | 一种汽车单纵臂式的独立前悬架 | |
CN105216884A (zh) | 一种滑块导向型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MXPA03010582A (es) | Metodo y aparato para suspender un ensamble de rueda vehicular. | |
CN203805660U (zh) | 一种汽车前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 | |
CN101564972B (zh) | 煤矿运输车辆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 | |
CN102673338A (zh) | 一种汽车单横臂式的独立前悬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