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53902U - 背光驱动电路和电视机 - Google Patents
背光驱动电路和电视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53902U CN205453902U CN201620199529.5U CN201620199529U CN205453902U CN 205453902 U CN205453902 U CN 205453902U CN 201620199529 U CN201620199529 U CN 201620199529U CN 205453902 U CN205453902 U CN 2054539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capacity
- diode
- circuit
- winding
- out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和电视机,其中,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出电路、开关电路及公共端,公共端接地;电源输出电路具有正向电压输出端和负向电压输出端,正向电压输出端依次经第一LED灯条、开关电路与公共端连接;负向电压输出端经第二LED灯条与公共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可靠性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视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和电视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背光驱动电路通过采用正向电压来驱动LED灯条。若驱动一路LED灯条所需的电压为U,则驱动n路LED灯条所需的最大电压为n×U。这样,当驱动的灯条数量较多时,电路上加载的电源电压就较高,电路不仅损耗较大,而且也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驱动电路,旨在增强该背光驱动电路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出电路、开关电路及公共端,所述公共端接地;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具有正向电压输出端和负向电压输出端,所述正向电压输出端依次经第一LED灯条、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公共端连接;所述负向电压输出端经第二LED灯条与所述公共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输入绕组、第一输出绕组、第二输出绕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所述输入绕组用于输入电源电压,所述第一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正向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二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负向电压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输入绕组、第三输出绕组、第三二极管及第三电容;所述输入绕组用于输入电源电压,所述第三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与所述第三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正向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绕组与所述第三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负向电压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输入绕组、第四输出绕组、第五输出绕组、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四电容及第五电容;所述输入绕组用于输入电源电压,所述第四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与所述第四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正向电压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出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互连,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五输出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出绕组与所述第五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负向电压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输入绕组、第六输出绕组、第七输出绕组、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六电容及第七电容;所述输入绕组用于输入电源电压,所述第六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出绕组与所述第六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正向电压输出端;所述第六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互连,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七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七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输出绕组与所述第七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负向电压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开关电路为电子开关。
优选地,所述背光驱动电路还包括调光电路,所述调光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受控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背光驱动电路还包括恒流反馈电路及恒流控制电路,所述恒流反馈电路用于采集流经所述LED灯条的电流大小并反馈至所述恒流控制电路,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受控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视机,该电视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出电路、开关电路及公共端,所述公共端接地;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具有正向电压输出端和负向电压输出端,所述正向电压输出端依次经第一LED灯条、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公共端连接;所述负向电压输出端经第二LED灯条与所述公共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公共端接地,使得虽然施加于所有LED灯条的总的输出电压相同,但是LED灯条高压端(即第一LED灯条的正驱动端和第二LED灯条的负驱动端)的电压却小于总的输出电压,即相对于地只有总的输出电压的一部分,因此该背光驱动电路很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背光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第四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第五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驱动电路。
参照图2至6,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第四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第五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出电路10、开关电路20及公共端T,所述公共端T接地GND;所述电源输出电路10具有正向电压输出端A和负向电压输出端B,所述正向电压输出端A依次经第一LED灯条100、所述开关电路20与所述公共端T连接;所述负向电压输出端B经第二LED灯条200与所述公共端T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第一LED灯条100或者第二LED灯条200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灯条,也可以是多个LED灯条的组合,此处不做限制。
将开关电路20闭合,电源输出电路10的正向电压输出端A输出正向电压,电源输出电路10的负向电压输出端B输出负向电压。电源输出电路10、第一LED灯条100、开关电路20及第二LED灯条200形成的电流回路导通,第一LED灯条100及第二LED灯条200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第一LED灯条100,由于其正驱动端接正向电压输出端A,其负驱动端经开关电路20接地LED,当开关电路20闭合时,第一LED灯条100的正驱动端和负驱动端之间存在电势差,有电流流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光驱动电路能驱动第一LED灯条100工作。同样的道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光驱动电路也可以驱动第二LED灯条200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要求第一LED灯条100所包括的LED灯的个数与第二LED灯条200所包括的LED灯的个数基本持平,而第一LED灯条100或者第二LED灯条200所包括的LED灯条的个数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以第一LED灯条100以及第二LED灯条200所需电压相等为例进行说明,通过采用将公共端T接地GND,使得虽然施加于所有LED灯条的总的输出电压相同,但是LED灯条高压端(即第一LED灯条100的正驱动端和第二LED灯条200的负驱动端)的电压仅仅等于二分之一的总的输出电压,即相对于地GND只有输出电压的一半,因此很安全。
优选地,如图3所示,上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输入绕组LI、第一输出绕组L1、第二输出绕组L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所述输入绕组LI用于输入电源电压,所述第一输出绕组L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10的正向电压输出端A;所述第一输出绕组L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输出绕组L2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二输出绕组L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10的负向电压输出端B。
当输入绕组LI有电源电压输入时,第一输出绕组L1将电源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并输出,第二输出绕组L2将电源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并输出。第一二极管D1及第二二极管D2为整流二极管,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为滤波输出电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二极管D1用于将正向电压进行整流处理,第二二极管D2用于将负向电压进行整流处理,因此,正向电压输出端A的电势高于负向电压输出端B的电势。又由于正向电压输出端A依次经第一LED灯条100、开关电路20接地GND,负向电压输出端B经第二LED灯条200接地GND,因此,正向电压输出端A能够输出正向电压,负向电压输出端B能够输出负向电压。
优选地,如图4所示,上述电源输出电路10包括输入绕组LI、第三输出绕组L3、第三二极管D3及第三电容C3;所述输入绕组LI用于输入电源电压,所述第三输出绕组L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10的正向电压输出端A;所述第三输出绕组L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绕组L3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10的负向电压输出端B。
当输入绕组LI有电源电压输入时,第三输出绕组L3将电源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并输出,第三二极管D3为整流二极管,第三电容C3为滤波电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二极管D3用于将正向电压进行整流处理,因此,正向电压输出端A的电势高于负向电压输出端B的电势。又由于正向电压输出端A依次经第一LED灯条100、开关电路20接地GND,负向电压输出端B经第二LED灯条200接地GND,因此,正向电压输出端A能够输出正向电压,负向电压输出端B能够输出负向电压。
优选地,如图5所示,上述电源输出电路10包括输入绕组LI、第四输出绕组L4、第五输出绕组L5、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四电容C4及第五电容C5;所述输入绕组LI用于输入电源电压,所述第四输出绕组L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10的正向电压输出端A;所述第四输出绕组L4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互连,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所述第五输出绕组L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出绕组L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出绕组L5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10的负向电压输出端B。
当输入绕组LI有电源电压输入时,第四输出绕组L4将电源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并输出,第五输出绕组L5将电源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并输出。第四二极管D4及第五二极管D5为整流二极管,第四电容C4及第五电容C5为滤波电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第四二极管D4用于将正向电压进行滤波处理,第五二极管D5用于将负向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因此,正向电压输出端A的电势高于负向电压输出端B的电势。又由于正向电压输出端A依次经第一LED灯条100、开关电路20接地GND,负向电压输出端B经第二LED灯条200接地GND,因此,正向电压输出端A能够输出正向电压,负向电压输出端B能够输出负向电压。
优选地,如图6所示,上述电源输出电路10包括输入绕组LI、第六输出绕组L6、第七输出绕组L7、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六电容C6及第七电容C7;所述输入绕组LI用于输入电源电压,所述第六输出绕组L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出绕组L6与所述第六电容C6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10的正向电压输出端A;所述第六输出绕组L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互连,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与所述第七输出绕组L7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七输出绕组L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输出绕组L7与所述第七电容C7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10的负向电压输出端B。
当输入绕组LI有电源电压输入时,第六输出绕组L6将电源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并输出,第七输出绕组L7将电源电压进行变压处理并输出。第六二极管D6及第七二极管D7为整流二极管,第六电容C6及第七电容C7为滤波电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第六二极管D6用于将负向电压进行整流处理,第七二极管D7用于将正向电压进行整流处理,因此,正向电压输出端A的电势高于负向电压输出端B的电势。又由于正向电压输出端A依次经第一LED灯条100、开关电路20接地GND,负向电压输出端B经第二LED灯条200接地GND,因此,正向电压输出端A能够输出正向电压,负向电压输出端B能够输出负向电压。
优选地,上述开关电路20为电子开关(图未示出)。由于电子开关不仅具有开关功能,还具有驱动功能,而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光驱动电路的目的之一就是驱动LED灯条。因此,采用电子开关作为开关电路20可以优化背光驱动电路的驱动效果。其中,该电子开关可以是场效应管,也可以是三极管,其具体类型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上述背光驱动电路还包括调光电路30,所述调光电路30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电路20的受控端连接。所述调光电路30通过调整其控制端输出的调光信号的占空比,可以调整LED灯条的亮度。增设调光电路30,可以对LED灯条的亮度进行调整,丰富了背光驱动电路的功能。
进一步地,上述背光驱动电路还包括恒流反馈电路40及恒流控制电路50,所述恒流反馈电路40用于采集流经所述LED灯条的电流大小并反馈至所述恒流控制电路50,所述恒流控制电路50的控制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10的受控端连接。在背光驱动电路处于工作状态中时,恒流反馈电路采集流经LED灯条的电流大小并输出,以使恒流控制电路50控制流经LED灯条的电流大小恒定。增设恒流反馈电路40和所述恒流控制电路50,可以使流经LED灯条的电流恒定,优化背光驱动电路的驱动效果。
以下,结合图2至6,说明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的运行原理:
当输入绕组L1的输入端有电源电压输入且第一开关管Q1导通时,正向电压输出端A输出正向电压,负向电压输出端B输出负向电压。第二电阻R2将其分得的电压输入至驱动控制器60的电源端,驱动控制器60开启。与此同时,第一LED灯条100的正驱动端获得正向驱动电压,第二LED灯条200的负驱动端获得负向驱动电压。
驱动控制器60的控制端输出调光信号至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若该调光信号为高电平,则第二开关管Q2导通,电源输出电路10、第一LED灯条100、第二开关管Q2及第二LED灯条200形成的电流回路导通,第一LED灯条100及第二LED灯条200工作。若该调光信号为低电平,则第二开关管Q2截止,电源输出电路10、第一LED灯条100、第二开关管Q2及第二LED灯条200形成的电流回路断开,第一LED灯条100及第二LED灯条200不工作。因调光信号的频率较高,人眼观察到第一LED灯条100及第二LED灯条200处于常亮状态,通过调整调光信号的占空比,可以调整LED灯条的亮度。
在背光驱动电路处于工作状态中时,驱动控制器60的信号采集端获得流经采样电阻RS的电流大小,并在其输出端输出相应的电信号通过光耦U输送至PWM控制器70,以使PWM控制器70控制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时间的占空比,从而控制流经LED灯条的电流恒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视机,该电视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该背光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视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出电路10、开关电路20及公共端T,所述公共端T接地GND;所述电源输出电路10具有正向电压输出端A和负向电压输出端B,所述正向电压输出端A依次经第一LED灯条100、所述开关电路20与所述公共端T连接;所述负向电压输出端B经第二LED灯条200与所述公共端T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出电路、开关电路及公共端,所述公共端接地;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具有正向电压输出端和负向电压输出端,所述正向电压输出端依次经第一LED灯条、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公共端连接;所述负向电压输出端经第二LED灯条与所述公共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输入绕组、第一输出绕组、第二输出绕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所述输入绕组用于输入电源电压,所述第一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正向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二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二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负向电压输出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输入绕组、第三输出绕组、第三二极管及第三电容;所述输入绕组用于输入电源电压,所述第三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与所述第三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正向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绕组与所述第三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负向电压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输入绕组、第四输出绕组、第五输出绕组、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四电容及第五电容;所述输入绕组用于输入电源电压,所述第四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与所述第四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正向电压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出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互连,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五输出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出绕组与所述第五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负向电压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输入绕组、第六输出绕组、第七输出绕组、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六电容及第七电容;所述输入绕组用于输入电源电压,所述第六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出绕组与所述第六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正向电压输出端;所述第六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互连,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七输出绕组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七输出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输出绕组与所述第七电容的连接结点为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负向电压输出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为电子开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驱动电路还包括调光电路,所述调光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受控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驱动电路还包括恒流反馈电路及恒流控制电路,所述恒流反馈电路用于采集流经所述LED灯条的电流大小并反馈至所述恒流控制电路,所述恒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受控端连接。
9.一种电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99529.5U CN205453902U (zh) | 2016-03-15 | 2016-03-15 | 背光驱动电路和电视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99529.5U CN205453902U (zh) | 2016-03-15 | 2016-03-15 | 背光驱动电路和电视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53902U true CN205453902U (zh) | 2016-08-10 |
Family
ID=56603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99529.5U Active CN205453902U (zh) | 2016-03-15 | 2016-03-15 | 背光驱动电路和电视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539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85971A (zh) * | 2020-03-18 | 2021-05-11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负压阶梯供电电路 |
-
2016
- 2016-03-15 CN CN201620199529.5U patent/CN20545390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85971A (zh) * | 2020-03-18 | 2021-05-11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负压阶梯供电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33929B (zh) | 一种液晶显示器单串led灯管推挽式直流高压驱动电路 | |
CN103280190B (zh) |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驱动方法 | |
CN104427688B (zh) | Led交流驱动电路 | |
CN101707836B (zh) | 一种通过电源开关调光的电路 | |
CN106710531B (zh) | 背光控制电路及电子装置 | |
CN102682721A (zh) | 一种led背光系统及显示装置 | |
CN201757975U (zh) | 一种液晶显示器单串led灯管推挽式直流高压驱动电路 | |
CN103327696B (zh) | 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3021346A (zh) | 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1813599U (zh) | Led调光电源 | |
CN104582189A (zh) | 智能调光调色led隔离驱动电路 | |
CN204119593U (zh) | 实现双路led驱动的单路boost恒流驱动电路 | |
CN202206620U (zh) |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 |
CN201075823Y (zh) | 补偿型开关电源 | |
CN205453902U (zh) | 背光驱动电路和电视机 | |
CN102548098A (zh) | Led恒流驱动电路及led灯具 | |
CN206498577U (zh) | 一种用于电子镇流器输入的led光源驱动控制电路 | |
CN205451749U (zh) | 背光驱动电路和电视机 | |
CN205213087U (zh) | 新型可调光高压线性led驱动电源 | |
CN101394135B (zh) | 一种电器的控制系统及控制器电源 | |
CN205596216U (zh) | 开关电源和电视机 | |
CN205792257U (zh) | 背光驱动电路和电视机 | |
CN208834723U (zh) | 多通道led背光驱动电路及液晶电视 | |
CN206164473U (zh) | 光伏组件故障监测装置 | |
CN103428936B (zh) | Led调光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