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99874U - 空调器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99874U CN205299874U CN201521033010.1U CN201521033010U CN205299874U CN 205299874 U CN205299874 U CN 205299874U CN 201521033010 U CN201521033010 U CN 201521033010U CN 205299874 U CN205299874 U CN 2052998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keleton
- sheet metal
- metal component
- air
- shackle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2356 Skeleton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89 fasten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连接结构,包括设于骨架上的卡接件,设于支撑钣金件上的卡接孔及紧固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接孔相配合,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支撑钣金件与骨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空调器连接结构,卡接件可穿过卡接孔将骨架与支撑钣金件固定,而后再通过紧固件将骨架与支撑钣金件牢固固定,通过卡接件与卡接孔的配合,在保证了骨架与支撑钣金件之间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少了紧固件的使用数量,从而提高了装配骨架与支撑钣金件的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空调器连接结构的空调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立式空调器主要包括骨架、风道及设置于骨架左右两侧的支撑钣金件等。设置于骨架左右两侧的支撑钣金件在装配于骨架时,常常采用在支撑钣金件的上下侧边打螺钉的固定方式。打螺钉的固定方式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结构强度,但是其装配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左右支撑钣金件安装于骨架时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空调器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一种空调器连接结构,包括设于骨架上的卡接件,设于支撑钣金件上的卡接孔及紧固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接孔相配合,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支撑钣金件与骨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骨架两侧设有两排所述卡接件,两排所述卡接件分别与两个支撑钣金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骨架上的每排所述卡接件包括多个所述卡接件,每个支撑钣金件上设有多个所述卡接孔,多个所述卡接件沿骨架高度方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卡接孔的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卡接件的位置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卡接件沿骨架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所述卡接孔沿支撑钣金件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卡接件在骨架上的朝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支撑钣金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紧固件与骨架连接,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接孔位于两端的所述紧固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包括与骨架连接的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骨架之间形成卡接间隙,所述卡接部可穿过所述卡接孔以将支撑钣金件固定于所述卡接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倾斜导向面,所述卡接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倾斜导向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孔的形状为凸字型。
一种空调器,包括骨架、支撑钣金件及空调器连接结构,所述空调器连接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连接结构,所述骨架与所述支撑钣金件通过所述空调器连接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连接结构,卡接件可穿过卡接孔将骨架与支撑钣金件固定,而后再通过紧固件将骨架与支撑钣金件牢固固定,通过卡接件与卡接孔的配合,在保证了骨架与支撑钣金件之间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少了紧固件的使用数量,从而提高了装配骨架与支撑钣金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局部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支撑钣金件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局部装配图;
图5为图4的一视角的平面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5的A-A面剖视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另一视角的局部装配图;
图10为图9中D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连接结构,包括设于骨架10上的卡接件11、设于支撑钣金件20上的卡接孔21和紧固件30,骨架10上的卡接件11与支撑钣金件20的卡接孔21相配合,紧固件30固定连接骨架10和支撑钣金件20。
参见图4-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连接结构,卡接件11可穿过卡接孔21将骨架10与支撑钣金件20固定,而后再通过紧固件30将骨架10与支撑钣金件20牢固固定,通过卡接件11与卡接孔21的配合,在保证了骨架10与支撑钣金件20之间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少了紧固件30的使用数量,从而提高了装配骨架10与支撑钣金件20的效率。
进一步,骨架10两侧设有两排卡接件11,两排卡接件11分别与两个支撑钣金件20连接。
进一步,骨架10上的每排卡接件11包括多个卡接件11,每个支撑钣金件20上设有多个卡接孔21,多个卡接件11沿骨架10高度方向间隔排布,多个卡接孔21的位置分别与多个卡接件11的位置相对应。设有多个卡接件11与多个卡接孔21,便于骨架10与支撑钣金件20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每个支撑板件20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紧固件30与骨架10连接,且卡接件11和卡接孔21位于两端的紧固件30之间。
进一步,多个卡接件11沿骨架10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卡接孔21沿支撑钣金件20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卡接件11均匀设置于骨架10的高度方向,即卡接件11等间距设置于骨架10的高度方向,方便加工且方便支撑钣金件20的安装。
当然,卡接件11也可沿骨架10的高度方向非均匀设置,卡接孔21沿支撑钣金件20的高度方向非均匀设置。卡接件11非均匀设置于骨架10的高度方向,即卡接件11不等间距设置于骨架10的高度方向,可以便于卡接件11对骨架10上其他部件的避让。至于上述卡接件11与卡接孔21的数量不受限制。
进一步,参见图7及图8,上述卡接件11包括与骨架10连接的连接部111及与连接部111连接的卡接部112,卡接部112与骨架10之间形成卡接间隙113,卡接部112可穿过卡接孔21以将支撑钣金件20固定于卡接间隙113。
进一步,参见图8,上述卡接部112与连接部111之间垂直设置,方便支撑钣金件20固定于骨架10上。当然,卡接部112与连接部111之间也可不垂直设置,如连接部111与卡接部11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设置。
进一步,参见图9及图10,多个卡接件11的卡接部112的朝向相同,朝向相同的卡接件11可便于支撑钣金件20安装于骨架10上。此时可设置卡接部112未与连接部111连接的一端朝向骨架10的顶端设置。此时,支撑钣金件20上的卡接孔21自骨架10的顶端朝向骨架10底端的方向穿过卡接部112,支撑钣金件20的底端支撑在骨架10上定位,而后用紧固件30,如螺钉,将支撑钣金件20与骨架10紧固。
当然,卡接部112未与连接部111连接的一端也可朝向骨架10的底端设置。此时,支撑钣金件20上的卡接孔21自骨架10的底端朝向骨架10顶端的方向穿过卡接部112,支撑钣金件20的顶端支撑在骨架10上定位,而后用紧固件30将支撑钣金件20与骨架10紧固。
上述所指的“顶端”即为空调器在正常使用时远离地面的一端,“底端”即为空调器在正常使用时靠近地面的一端。
进一步,参见图3,上述卡接孔21的形状为凸字型。卡接孔21的形状设为凸字型,可便于卡接件11的穿过。当卡接部112未与连接部111连接的一端朝向骨架10的顶端设置时,卡接孔21的凸出部朝向骨架10的顶端设置;当卡接部112未与连接部111连接的一端朝向骨架10的底端设置时,卡接孔21的凸出部朝向骨架10的底端设置。当然,卡接孔21的形状也不受限制,只要可以实现与卡接件11相配合即可。
进一步,参见图6,上述卡接部112的形状可设为日字型,可以节省材料。卡接部112的形状还可设为其他形状,如柱型。
进一步,参见图8,上述卡接部112远离连接部111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倾斜导向面1121。当卡接部112穿过卡接孔21时,上述第一倾斜导向面1121可起到导向的作用。
进一步,参见图8,上述卡接部112远离连接部111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倾斜导向面1122,更进一步增加导向作用。
上述“卡接部112远离连接部111的一端的外侧”即为卡接部112远离骨架10的一侧,上述“卡接部112远离连接部111的一端的内侧”即为卡接部112靠近骨架10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骨架10、支撑钣金件20及上述空调器连接结构,骨架10与支撑钣金件20通过空调器连接结构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骨架(10)上的卡接件(11),设于支撑钣金件(20)上的卡接孔(21)及紧固件(30),所述卡接件(11)与所述卡接孔(21)相配合,所述紧固件(30)固定连接支撑钣金件(20)与骨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骨架(10)两侧设有两排所述卡接件(11),两排所述卡接件(11)分别与两个支撑钣金件(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骨架(10)上的每排所述卡接件(11)包括多个所述卡接件(11),每个支撑钣金件(20)上设有多个所述卡接孔(21),多个所述卡接件(11)沿骨架(10)高度方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卡接孔(21)的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卡接件(11)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接件(11)沿骨架(10)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所述卡接孔(21)沿支撑钣金件(20)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接件(11)在骨架(10)上的朝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钣金件(20)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紧固件(30)与骨架(10)连接,所述卡接件(11)与所述卡接孔(21)位于两端的所述紧固件(3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11)包括与骨架(10)连接的连接部(111)及与所述连接部(111)连接的卡接部(112),所述卡接部(112)与骨架(10)之间形成卡接间隙(113),所述卡接部(112)可穿过所述卡接孔(21)以将支撑钣金件(20)固定于所述卡接间隙(1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12)远离所述连接部(111)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倾斜导向面(1121),所述卡接部(112)远离所述连接部(111)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倾斜导向面(11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孔(21)的形状为凸字型。
10.一种空调器,包括骨架(10)、支撑钣金件(20)及空调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连接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连接结构,所述骨架(10)与所述支撑钣金件(20)通过所述空调器连接结构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33010.1U CN205299874U (zh) | 2015-12-10 | 2015-12-10 | 空调器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33010.1U CN205299874U (zh) | 2015-12-10 | 2015-12-10 | 空调器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99874U true CN205299874U (zh) | 2016-06-08 |
Family
ID=56431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33010.1U Active CN205299874U (zh) | 2015-12-10 | 2015-12-10 | 空调器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9987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71415A (zh) * | 2015-12-10 | 2017-06-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
-
2015
- 2015-12-10 CN CN201521033010.1U patent/CN20529987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71415A (zh) * | 2015-12-10 | 2017-06-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99874U (zh) | 空调器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 |
CN105914606A (zh) | 一种配电柜挂放支架 | |
CN104527484A (zh) | 一种汽车的地毯总成以及汽车 | |
CN205224294U (zh) | 一种竖向结构拉缝构件 | |
CN203201015U (zh) | 一种组合式工字钢构件 | |
CN203415191U (zh) | 灯箱型材及使用该灯箱型材的灯箱框 | |
CN203642385U (zh) | 用于空调器外机的立柱及其空调器外机 | |
KR101179248B1 (ko) | 차량용 대시 인슐레이터 고정부재 | |
CN106871415A (zh) | 空调器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 |
CN203034785U (zh) | 钢筋网片脚手板 | |
CN205142687U (zh) | 显示器壳体和显示器 | |
CN205048860U (zh) | 冰箱的顶盖组件和冰箱 | |
CN204238406U (zh) | 一种新型建筑吊顶 | |
CN205232336U (zh) | 电视机 | |
CN205557820U (zh) | 拆装式立柱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阳光房骨架 | |
CN204128086U (zh) | 空调器室外机中隔板固定结构及空调器 | |
CN204826873U (zh) | 一种新型工程高度可调施工用围挡板 | |
CN204587727U (zh) | 一种压缩机运输用固定件及压缩机运输结构 | |
CN210508144U (zh) | 一种拼装式室内装饰墙 | |
CN209418748U (zh) | 一种户外组合天线固定装置 | |
CN217581168U (zh) | 一种用于连接外网与脚手架的卡件 | |
CN211007424U (zh) | 一种高效板材安装紧固装置 | |
CN211184159U (zh) | 一种组装方便的配线架 | |
CN211360496U (zh) | 一种简易形不锈钢丝拉伸导向架 | |
CN209164189U (zh) | 一种相邻框体的卡合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