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80828U - 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80828U
CN205280828U CN201520931671.XU CN201520931671U CN205280828U CN 205280828 U CN205280828 U CN 205280828U CN 201520931671 U CN201520931671 U CN 201520931671U CN 205280828 U CN205280828 U CN 205280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magnetic core
annular magnetic
measuremen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316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铁柱
岑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tte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luo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FTOR Tech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FTOR Tech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FTOR Tech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316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80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80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80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该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包括: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上设置有第一测量匹配结构,所述第二支板上设置有第二测量匹配结构,且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和所述第二测量匹配结构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置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上的连接机构;在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所述环形磁芯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连接机构与外部测试仪器连接。通过使用该环形磁芯检测治具进行环形磁芯电感量及损耗的测量,缩短了测量周期,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使用此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可以实现对大批量的环形磁芯的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
背景技术
环形磁芯在电子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在使用环形磁芯时,能清楚的了解其电感量及损耗,需要对环形磁芯的电感量及损耗进行测量,而通常的测量方式为:利用人工将导线绕制在环形磁芯上,然后通过测量仪器检测环形磁芯的电感量及损耗,但是此种测量方式测量周期成长、且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造成测量效率低下,且此种测量方式只能适用于单个或少数环形磁芯的检测,不适用于大批量的磁芯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用以解决现有的测量环形磁芯的电感量及损耗的方法,存在测量周期成长、人工成本大,且不适用于大批量的磁芯检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包括:
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
所述第一支板上设置有第一测量匹配结构,所述第二支板上设置有第二测量匹配结构,且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和所述第二测量匹配结构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置空间;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上的连接机构;
在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所述环形磁芯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连接机构与外部测试仪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的第一面上;其中,
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由多组第一测量件构成,且多组第一测量件均匀排列构成第一环形结构;
其中,每组第一测量件由第一柱状体、第二柱状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柱状体和所述第二柱状体的第一连接部组成;
所述第一柱状体和所述第二柱状体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板设置,且所述第一柱状体和所述第二柱状体在设置完成后,均突出于所述第一支板的第一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相背对的所述第一支板的第二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测量匹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的第三面上;其中,
所述第二测量匹配结构由多组第二测量件构成,且多组第二测量件均匀排列构成第二环形结构;
其中,每组第二测量件均包括:
第一弹簧PIN针和第二弹簧PIN针;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弹簧PIN针和所述第二弹簧PIN针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弹簧PIN针和所述第二弹簧PIN针均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板设置,且所述第一弹簧PIN针和所述第二弹簧PIN针在设置完成后,均突出于所述第二支板的第三面;
在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所述第一弹簧PIN针与所述第一柱状体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弹簧PIN针与所述第二柱状体紧密贴合,以此形成能包围环形磁芯的容置空间;
其中,所述第二支板的第三面与所述第一支板的第一面为正对的两面。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磁芯检测治具还包括:
气缸,所述气缸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
所述气缸包括一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支板固定连接;
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支板之间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板上;
所述第一支板穿套在所述固定杆上,且所述第一支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支板之间;
在不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成预设间距设置;
在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所述第一支板在所述活塞杆的带动下,朝靠近所述第二支板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和所述第二测量匹配结构相互配合形成包围环形磁芯的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磁芯检测治具还包括:
缓冲块,所述缓冲块设置在位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一支板之间的固定杆上,且所述缓冲块紧贴所述固定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板上设置有穿插所述固定杆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直线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轴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板的厚度,所述直线轴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第一限位卡簧,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第二限位卡簧,且所述第一限位卡簧和所述第二限位卡簧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包括四个固定杆,且每个所述固定杆分别通过螺纹结构实现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二支板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环形磁性检测治具用来进行环形磁芯的检测,缩短了环形磁芯的检测周期,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使用该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可以实现对大批量的环形磁芯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磁芯检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磁芯检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磁芯检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表示图2的虚线框处的放大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第二测量匹配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轴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轴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轴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轴承与第一限位卡簧和第二限位卡簧的配合安装结构示意图一;
图1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轴承与第一限位卡簧和第二限位卡簧的配合安装结构示意图二;
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轴承与第一限位卡簧和第二限位卡簧的配合安装结构示意图三;
图1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磁芯检测治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1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磁芯检测治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测量环形磁芯的电感量及损耗的方法,存在测量周期成长、人工成本大,且不适用于大批量的磁芯检测的问题,提供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包括:
第一支板10和第二支板20;
所述第一支板10上设置有第一测量匹配结构11,所述第二支板20上设置有第二测量匹配结构21,且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11和所述第二测量匹配结构21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置空间;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10上的连接机构12;
在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所述环形磁芯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连接机构12与外部测试仪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支板10和第二支板20通常由绝缘材质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将第一测量匹配结构11和第二测量匹配结构21配合,便能模拟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缠绕在环形磁芯上的线圈,使得在进行环形磁芯的测量时,无需人工进行导线的缠绕,以此节约了人工成本。
为了方便的实现环形磁芯的自动化测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环形磁芯检测治具还包括:
气缸30,所述气缸30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40上;
所述气缸30包括一活塞杆31,且所述活塞杆31穿过所述固定板40与所述第一支板10固定连接;
设置在所述固定板40与所述第二支板20之间的固定杆50,所述固定杆50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40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板20上;
所述第一支板10穿套在所述固定杆50上,且所述第一支板10位于所述固定板50与所述第二支板20之间;
在不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所述第一支板10与所述第二支板20成预设间距设置;
在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所述第一支板10在所述活塞杆31的带动下,朝靠近所述第二支板20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11和所述第二测量匹配结构21相互配合形成包围环形磁芯的容置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实现了环形磁芯的自动化测量,此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在静止时,固定板40、第一支板10和第二支板20由上至下依次分布,且第一支板10上的第一测量匹配结构11和第二支板20上的第二测量匹配结构21正对设置;固定杆50将三者依次连接,且为了保证三者的牢靠固定,所述固定杆50通常包括四根,且均为金属材质的柱状体,且固定杆50可以采用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实现与所述固定板40和所述第二支板20的连接,为了保证该环形磁芯检测治具拆装方便,优选地,所述固定杆50通过螺纹结构实现与固定板40和第二支板20的连接(通常固定板40和第二支板20上设置有螺栓80,固定杆5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内部凹槽,且该内部凹槽上设置有螺纹结构,通过螺栓80与螺纹结构的配合,实现固定板40与第二支板20的固定);固定板40的上部连接有气缸30,气缸30中的活塞杆31穿过所述固定板40与所述第一支杆10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板10可以在所述固定杆50上滑动;此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的设置方式,只要将气缸与外部电机连接,便可实现第一支板10运动的自动化控制,使得对该环形磁芯检测治具的使用更为便捷。
为了顺利实现对环形磁芯的检测,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11和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21的具体设置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
继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1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10的第一面上;其中,
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11由多组第一测量件110构成,且多组第一测量件110均匀排列构成第一环形结构;
其中,每组第一测量件110由第一柱状体、第二柱状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柱状体和所述第二柱状体的第一连接部组成;
所述第一柱状体和所述第二柱状体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板10设置,且所述第一柱状体和所述第二柱状体在设置完成后,均突出于所述第一支板10的第一面。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在设置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11时,需要在所述第一支板10的第一面上设置一圆形凹槽,第一测量匹配结构11便内嵌在所述圆形凹槽中(且每个第一测量件110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部平面贴合)。多个所述第一测量件110设置完成后,围成一个环形结构(即所有的第一测量件110的第一柱状体沿一个圆心围绕成第一圆形,所有的第一测量件110的第二柱状体沿与第一圆形相同的圆心围绕成第二圆形,且第一圆形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形的半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柱状体和所述第二柱状体在设置完成后,二者远离第一支板10的一端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测量件110通常为一体结构形成的U型金属件(例如为铝、铜等材质)。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机构12通常设置在第一支板10上,且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11相背对的所述第一支板10的第二面上,所述连接机构12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一支板10的不同位置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背对第一柱状体处,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背对第二柱状体处;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常设置为金属柱状体结构。
进一步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测量匹配结构2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20的第三面上;其中,
所述第二测量匹配结构21由多组第二测量件210构成,且多组第二测量件210均匀排列构成第二环形结构;
其中,每组第二测量件210均包括:
第一弹簧PIN针211和第二弹簧PIN针212;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弹簧PIN针211和所述第二弹簧PIN针212的第二连接部213;
所述第一弹簧PIN针211和所述第二弹簧PIN针212均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板20设置,且所述第一弹簧PIN针211和所述第二弹簧PIN针212在设置完成后,均突出于所述第二支板20的第三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所述第一弹簧PIN针211与所述第一柱状体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弹簧PIN针212与所述第二柱状体紧密贴合,以此形成能包围环形磁芯的容置空间;
其中,所述第二支板20的第三面与所述第一支板10的第一面为正对的两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测量匹配结构21在第二支板20上的设置方式与第一测量匹配结构11的设置方式类似,即通常在所述将第二支板20的第三面上设置一圆形凹槽,第二测量匹配结构21便内嵌在所述圆形凹槽中(且每个第二测量件210的第二连接部213与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部平面贴合)。多个第二测量件210设置完成后,围成一个环形结构(即所有的第二测量件210的第一弹簧PIN针211沿一个圆心围绕成第三圆形,所有的第二测量件210的第二弹簧PIN针212沿与第三圆形相同的圆心围绕成第四圆形,且第三圆形的半径大于第四圆形的半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弹簧PIN针211和所述第二弹簧PIN针212在设置完成后,二者远离第二支板20的一端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第一弹簧PIN针211和第二弹簧PIN针212通常由铝、铜等金属材质构成;第二连接部213通常为矩形金属件(例如为铝、铜等材质)。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由弹簧PIN针构成的第二测量匹配结构21,使得在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可以依据环形磁芯的高度自动调节容置空间的大小,保证了与第一测量匹配结构11的紧密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气缸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环形磁芯检测治具还包括:
缓冲块60,所述缓冲块60设置在位于所述固定板40和所述第一支板10之间的固定杆50上,且所述缓冲块60紧贴所述固定板40设置。
通常情况下,所述缓冲块60为橡胶材质的筒状结构,在安装时,将其直接套设在所述固定杆50上即可。
且为了降低第一支板10在运动时与固定杆50的摩擦,进一步如图7至图12所示,所述第一支板10上穿插固定杆50的通孔中设置有直线轴承70,通常所述直线轴承7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板10的厚度;为了使得所述直线轴承70能牢固的卡设在通孔中,所述直线轴承7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71和第二凹槽72,且所述第一凹槽71中设置有第一限位卡簧73,所述第二凹槽72中设置有第二限位卡簧74,且所述第一限位卡簧73和所述第二限位卡簧7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板10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第一限位卡簧73和第二限位卡簧74的安装,上述二者均设置为不封闭的圆环型结构。
继续如图13和图14所示,该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在使用时,首先将待检测的环形磁芯90放置在第二支板20的第二测量匹配结构21上,且环形磁芯90的内表面紧贴第二弹簧PIN针212设置,环形磁芯90的外表面紧贴第一弹簧PIN针211设置,在设置完成后,所述环形磁芯90位于第一弹簧PIN针211和第二弹簧PIN针212围成的环形圈中;同时,将第一支板10上的连接机构12与外部测试仪器连接;然后启动气缸30进行工作,第一支板10在气缸的带动下,朝靠近第二支板20的方向运动,运动到最后状态时,第一测量匹配结构11和第二测量匹配结构21紧密贴合;然后通过外部测量仪器,便能检测环形磁芯90的电感量及损耗。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该环形磁芯检测治具操作简便,使用该环形磁芯检测治具进行环形磁芯电感量及损耗的测量,与人工检测方式相比,测试数据误差在+/-5%以内,测试一致性比较好,且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节约了人工成本,提升了检测效率,同时使用此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可以实现对大批量的环形磁芯的检测。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
所述第一支板上设置有第一测量匹配结构,所述第二支板上设置有第二测量匹配结构,且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和所述第二测量匹配结构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置空间;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上的连接机构;
在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所述环形磁芯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连接机构与外部测试仪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的第一面上;其中,
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由多组第一测量件构成,且多组第一测量件均匀排列构成第一环形结构;
其中,每组第一测量件由第一柱状体、第二柱状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柱状体和所述第二柱状体的第一连接部组成;
所述第一柱状体和所述第二柱状体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板设置,且所述第一柱状体和所述第二柱状体在设置完成后,均突出于所述第一支板的第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相背对的所述第一支板的第二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量匹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的第三面上;其中,
所述第二测量匹配结构由多组第二测量件构成,且多组第二测量件均匀排列构成第二环形结构;
其中,每组第二测量件均包括:
第一弹簧PIN针和第二弹簧PIN针;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弹簧PIN针和所述第二弹簧PIN针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弹簧PIN针和所述第二弹簧PIN针均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板设置,且所述第一弹簧PIN针和所述第二弹簧PIN针在设置完成后,均突出于所述第二支板的第三面;
在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所述第一弹簧PIN针与所述第一柱状体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弹簧PIN针与所述第二柱状体紧密贴合,以此形成能包围环形磁芯的容置空间;
其中,所述第二支板的第三面与所述第一支板的第一面为正对的两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磁芯检测治具还包括:
气缸,所述气缸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
所述气缸包括一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支板固定连接;
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支板之间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板上;
所述第一支板穿套在所述固定杆上,且所述第一支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支板之间;
在不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成预设间距设置;
在进行环形磁芯测量时,所述第一支板在所述活塞杆的带动下,朝靠近所述第二支板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测量匹配结构和所述第二测量匹配结构相互配合形成包围环形磁芯的容置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磁芯检测治具还包括:
缓冲块,所述缓冲块设置在位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一支板之间的固定杆上,且所述缓冲块紧贴所述固定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上设置有穿插所述固定杆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直线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轴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板的厚度,所述直线轴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第一限位卡簧,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第二限位卡簧,且所述第一限位卡簧和所述第二限位卡簧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板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磁芯检测治具包括四个固定杆,且每个所述固定杆分别通过螺纹结构实现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二支板的固定连接。
CN201520931671.XU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 Active CN205280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1671.XU CN205280828U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1671.XU CN205280828U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80828U true CN205280828U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65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31671.XU Active CN205280828U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808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1643A (zh) * 2015-11-20 2017-05-31 特富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1643A (zh) * 2015-11-20 2017-05-31 特富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
CN106771643B (zh) * 2015-11-20 2023-08-22 特富特电磁科技(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2054B (zh) 一种适用于电工材料应力加载下的三维磁特性测量装置
KR20150048141A (ko) 와류 탐상용 프로브 및 와류 탐상 검사 장치
CN205280828U (zh) 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
CN211122663U (zh) 一种无损检测传感器用磁化元件及传感器
CN106771643A (zh) 一种环形磁芯检测治具
CN101777411B (zh) 一种充磁装置
CN210982684U (zh) 一种电池扫描测试工装
CN112762795A (zh) 一种布氏硬度压痕直径测量辅助装置
CN104700977B (zh) 电能表直流磁场发生装置及干扰试验装置
CN201697891U (zh) 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
CN105092694B (zh) 一种低频漏磁传感器磁敏元件夹持组合多轴移动装置
CN203849090U (zh) 磁钢的性能测试装置
CN106404894B (zh) 异形件磁粉探伤机
CN203759228U (zh) 磁性器件多极磁通量测量工装
CN204614578U (zh) 电能表直流磁场发生装置及干扰试验装置
CN220252149U (zh) 三轴磁传感器的检验和校准装置以及检验和校准系统
CN206281962U (zh) 测试过盈配合对电机铁心轭部性能影响的装置
CN219957841U (zh) 一种平面磁铁夹具用极头线圈
CN210982670U (zh) 一种霍尔晶圆测试装置
CN112945073B (zh) 环形器件中心定位装置、方法及应用
CN204346969U (zh) 一种多探头磁记忆检测固定支架
CN113589207B (zh) 一种电器元件内部扇形永磁体截面磁通间接测量方法
CN117075024A (zh) 三轴磁传感器的检验和校准装置以及检验和校准系统
CN206387750U (zh) 一种耐热水测试用的固定结构
US118218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tionary electromagnetic inspection (EMI) with orthogonal magnetiz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8

Address after: 471000 grizzly Technology Park, 10 Tang Palace Road, old town, Luoyang, Henan

Patentee after: Otte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Luoya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1 Xiong P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ongfu industrial area,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Trafto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