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27929U - 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27929U
CN205227929U CN201521061606.2U CN201521061606U CN205227929U CN 205227929 U CN205227929 U CN 205227929U CN 201521061606 U CN201521061606 U CN 201521061606U CN 205227929 U CN205227929 U CN 205227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return
chamber
entrance
check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616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Detian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10616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27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27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27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压缩机、第一至三四通阀、第一至三换热器、第一、二节流器、第一至七单向阀;本设计在热泵系统中设有回气换热器,工作时利用从高温冷媒从回气换热器B腔流过,与从A腔流过的低温冷媒进行适当的热交换,使得低温冷媒完全气化,从而避免了压缩机吸气温度过低,有效改善了第统工况,此外,本热泵第统还设置有过冷换热器,进一步提供了系统的适应范围,防止系统运行时出现高压保护,在制备热水时的热水水温更高。

Description

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泵系统,特别是一种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
背景技术
多功能热泵系统具有制热水、空调制冷、空调制暖、制热水+空调制冷等多种功能,多功能热泵系统由于节能效果好、适用范围广越来越受到用户的认可,现有热泵系统的对恶劣环境适应性较差,高温环境容易出现高压保护、制热水效果差,在低温环境容易出现回气温度过低、容易结霜或液击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可有效改善热泵系统工况的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压缩机、第一至三四通阀、第一至三换热器、第一、二节流器、第一至七单向阀、回气换热器、过冷换热器;上述部件之间通过冷媒管道进行如下连通:第一四通阀的四个接口分别连通压缩机排气侧、第二四通阀入口侧、回气换热器A腔入口侧、第三换热器;第二四通阀的其它三个接口分别连通第一换热器入口侧、回气换热器A腔入口侧、第二换热器;第五单向阀入口侧连通第一换热器出口侧、第五单向阀出口侧连接回气换热器B腔入口侧;回气换热器A腔出口侧连接压缩机回气侧;过冷换热器A腔出入口分别连接第三四通阀、回气换热器B腔出口侧;过冷换热器B腔入口连通第六、七单向阀、出口侧,过冷换热器B腔出口连通回气换热器A腔入口侧;第三四通阀其它三接口分别连通第一节流器入口、回气换热器A腔入口侧、第二节流器入口;第一节流器出口分别连接第二单向阀入口以及通过小管径管道连通第六单向阀入口,第二节流器出口分别连接第三单向阀入口以及通过小管径管道连通第七单向阀入口;第二单向阀出口分别连通第一单向阀入口以及第二换热器另一接口;第三单向阀出口分别连通第四单向阀入口以及第三换热器另一接口;第一、四单向阀、的出口连通回气换热器B腔入口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气换热器与过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油分器,所述油分器的回油管经过油分节流器后连接至过冷换热器B腔入口侧或者连通回气换热器A腔入口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六、七单向阀的入口侧各设有小管径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在热泵系统中设有回气换热器,工作时利用从高温冷媒从回气换热器B腔流过,与从A腔流过的低温冷媒进行适当的热交换,使得低温冷媒完全气化,从而避免了压缩机吸气温度过低,有效改善了第统工况,此外,本热泵第统还设置有过冷换热器,进一步提供了系统的适应范围,防止系统运行时出现高压保护,在制备热水时的热水水温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压缩机1、第一至三四通阀51、52、53、第一至三换热器2、10、4、第一、二节流器31、32、第一至七单向阀111-117、回气换热器6、过冷换热器8;上述部件之间通过冷媒管道进行如下连通:第一四通阀51的四个接口分别连通压缩机1排气侧、第二四通阀52入口侧、回气换热器6A腔入口侧、第三换热器4;第二四通阀52的其它三个接口分别连通第一换热器2入口侧、回气换热器6A腔入口侧、第二换热器10;第五单向阀115入口侧连通第一换热器2出口侧、第五单向阀115出口侧连接回气换热器6B腔入口侧;回气换热器6A腔出口侧连接压缩机回气侧;过冷换热器8A腔出入口分别连接第三四通阀53、回气换热器6B腔出口侧;过冷换热器8B腔入口连通第六、七单向阀116、117出口侧,过冷换热器8B腔出口连通回气换热器6A腔入口侧;第三四通阀53其它三接口分别连通第一节流器31入口、回气换热器6A腔入口侧、第二节流器32入口;第一节流器31出口分别连接第二单向阀112入口以及通过小管径管道连通第六单向阀116入口,第二节流器32出口分别连接第三单向阀113入口以及通过小管径管道连通第七单向阀117入口;第二单向阀112出口分别连通第一单向阀111入口以及第二换热器10另一接口;第三单向阀113出口分别连通第四单向阀114入口以及第三换热器4另一接口;第一、四单向阀111、114的出口连通回气换热器6B腔入口侧。
回气换热器6与过冷换热器8之间设置有油分器7,所述油分器7的回油管经过油分节流器9后连接至过冷换热器8B腔入口侧或者连通回气换热器6A腔入口侧。
系统的工作原理。
制热水时,系统冷媒流动方向为: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51—→第二四通阀52—→第一换热器2(制热水)—→第五单向阀115—→回气换热器6—→油分器7—→过冷换热器8—→第三四通阀53—→第一节流器31—→第二单向阀112—→第二换热器10—→第二四通阀52—→回气换热器6—→回压缩机1。另一方面,第六单向阀116的入口侧设有小管径管道121,从第一节流器31流出后,小部分冷媒经小管径管道121—→第六单向阀116—→流入过冷换热器8另一换热腔—→回气换热器6—→回压缩机1。
空调制冷时,系统冷媒流动方向为: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51—→第二四通阀52—→第二换热器10—→第一单向阀111—→回气换热器6—→油分器7—→过冷换热器8—→第三四通阀53—→第二节流器32—→第三单向阀113—→第三换热器4—→第一四通阀51—→回气换热器6—→回压缩机1。另一方面,第七单向阀117的入口侧设有小管径管道122,从第二节流器32流出后,小部分冷媒经小管径管道122—→第七单向阀117—→流入过冷换热器8另一换热腔—→回气换热器6—→回压缩机1。
制热水+空调制冷时,系统冷媒流动方向为: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51—→第二四通阀52—→第一换热器2(制热水)—→第五单向阀115—→回气换热器6—→油分器7—→过冷换热器8—→第三四通阀53—→第二节流器32—→第三单向阀113—→第三换热器4(空调制冷)—→第一四通阀51—→回气换热器6—→回压缩机1。另一方面,从第二节流器32流出后,小部分冷媒经小管径管道122—→第七单向阀117—→流入过冷换热器8另一换热腔—→回气换热器6—→回压缩机1。
制暖气时,系统冷媒流动方向为: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51—→第三换热器4(制暖气)—→第四单向阀114—→回气换热器6—→油分器7—→过冷换热器8—→第三四通阀53—→第一节流器31—→第二单向阀112—→第二换热器10—→第二四通阀52—→回气换热器6—→回压缩机1。另一方面,从第一节流器31流出后,小部分冷媒经小管径管道121—→第六单向阀116—→流入过冷换热器8另一换热腔—→回气换热器6—→回压缩机1。
上述系统中,油分器7上的油经油分节流器9后回压缩机或者连接回气换热器6管道。
在热泵系统的实际生产中,根据系统常规的配置需求,压缩机吸气侧可设置气液分离器,或者在在第一换热器出口侧设置储液器;也可根据需要在系统中设置常规的压力开关、压力表、温控装置、干燥过滤器等。
以上所述只是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实用新型的目的都应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压缩机(1)、第一至三四通阀(51、52、53)、第一至三换热器(2、10、4)、第一、二节流器(31、32)、第一至七单向阀(111-117)、回气换热器(6)、过冷换热器(8);上述部件之间通过冷媒管道进行如下连通:第一四通阀(51)的四个接口分别连通压缩机(1)排气侧、第二四通阀(52)入口侧、回气换热器(6)A腔入口侧、第三换热器(4);第二四通阀(52)的其它三个接口分别连通第一换热器(2)入口侧、回气换热器(6)A腔入口侧、第二换热器(10);第五单向阀(115)入口侧连通第一换热器(2)出口侧、第五单向阀(115)出口侧连接回气换热器(6)B腔入口侧;回气换热器(6)A腔出口侧连接压缩机回气侧;过冷换热器(8)A腔出入口分别连接第三四通阀(53)、回气换热器(6)B腔出口侧;过冷换热器(8)B腔入口连通第六、七单向阀(116、117)出口侧,过冷换热器(8)B腔出口连通回气换热器(6)A腔入口侧;第三四通阀(53)其它三接口分别连通第一节流器(31)入口、回气换热器(6)A腔入口侧、第二节流器(32)入口;第一节流器(31)出口分别连接第二单向阀(112)入口以及通过小管径管道连通第六单向阀(116)入口,第二节流器(32)出口分别连接第三单向阀(113)入口以及通过小管径管道连通第七单向阀(117)入口;第二单向阀(112)出口分别连通第一单向阀(111)入口以及第二换热器(10)另一接口;第三单向阀(113)出口分别连通第四单向阀(114)入口以及第三换热器(4)另一接口;第一、四单向阀(111、114)的出口连通回气换热器(6)B腔入口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回气换热器(6)与过冷换热器(8)之间设置有油分器(7),所述油分器(7)的回油管经过油分节流器(9)后连接至过冷换热器(8)B腔入口侧或者连通回气换热器(6)A腔入口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六、七单向阀(116、117)的入口侧各设有小管径管道(121、122)。
CN201521061606.2U 2015-12-16 2015-12-16 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 Active CN205227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61606.2U CN205227929U (zh) 2015-12-16 2015-12-16 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61606.2U CN205227929U (zh) 2015-12-16 2015-12-16 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27929U true CN205227929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902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61606.2U Active CN205227929U (zh) 2015-12-16 2015-12-16 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279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6995A (zh) * 2019-09-04 2019-11-22 佛山市德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油液分离装置及具有油液分离装置的热泵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6995A (zh) * 2019-09-04 2019-11-22 佛山市德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油液分离装置及具有油液分离装置的热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9585B (zh) 适合低温气候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复合系统
CN101871706B (zh) 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
CN203518336U (zh) 风冷多功能热泵冷水机组
CN203518094U (zh) 多联式热回收空调系统
CN203572107U (zh) 过冷换热器及具有过冷换热器的热泵系统
CN105091392B (zh) 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61640B (zh) 三通热力膨胀阀
CN201876033U (zh) 带单向桥的回热制冷系统
CN202382469U (zh) 采用喷液压缩机的r32风冷冷水热泵机组
CN205227929U (zh) 具有多重换热增焓三联供系统
CN107575977A (zh) 一种带冷凝热回收装置的分散式功能模块空调系统
CN106996643A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热水机组
CN103471192B (zh) 多联式热回收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4254925U (zh) 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084943U (zh) 一种带有辅助热源的多功能空调热水系统
CN203478742U (zh) 一种风冷热泵机组双向节流系统
CN204730380U (zh) 空调热泵热水器
CN202085655U (zh) 牛奶冷却罐热水发生器
CN201706780U (zh) 一种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
CN204006859U (zh) 具有多重热互换增焓的热泵系统
CN201221871Y (zh) 多功能热泵机组
CN204648747U (zh) 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热泵系统
CN201034394Y (zh) 一种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CN204285891U (zh) 一种户式一体化多功能地源热泵机组
CN204513847U (zh) 一种空调热水连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6

Address after: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531 city streets Gaoming District (delta three) Gaoming East Road No. 848

Patentee after: Foshan Detian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531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city Gaoming Street Wenhua Road District No. 3 Lane 4 Zhuhai City ladder 201

Patentee before: Lin Zh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