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15137U - 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15137U
CN205115137U CN201520819853.8U CN201520819853U CN205115137U CN 205115137 U CN205115137 U CN 205115137U CN 201520819853 U CN201520819853 U CN 201520819853U CN 205115137 U CN205115137 U CN 205115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logical
grid
collecting tank
bed
water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198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ling Er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ling Er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ling Er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ling Er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198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15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15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1513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箱,污水收集箱内中部和上部设置有第一集成生物床,污水收集箱上端且位于第一集成生物床的上部设置有植物床,植物床上种植有植物,污水收集箱内第一集成生物床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上端开口的圆柱形隔离箱,圆柱形隔离箱通过其下端设置的入水口与污水收集箱内部相连通,圆柱形隔离箱内下部填充有第二集成生物床,圆柱形隔离箱内第二集成生物床的上部设置有第三集成生物床,污水收集箱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输送管,圆柱形隔离箱内的中心位置竖直设置有一清水输送管,污水收集箱内竖直设置有一扇形生物加氧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节能环保的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Description

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精神文明、文化需求在不断提高。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美化生活,选择居住环境的意识迫切。有的住到水榭岸旁,有的住进茵茵林木的‘村庄’,还有的住进高级别墅区。无论那种地方,需要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美化生活和环境。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生植物更是人们喜爱的花卉与盆景。受此启发影响,利用生活污水,栽养多根系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浮萍、水竹、芦苇、观赏性荷花等等。一方面植物需要营养;第二它能从污水中吸入营养(氮、磷、钾),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节能环保的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箱,所述污水收集箱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污水收集箱,所述污水收集箱内中部和上部设置有第一集成生物床,所述污水收集箱上端且位于所述第一集成生物床的上部设置有植物床,所述植物床上种植有植物,所述污水收集箱内第一集成生物床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上端开口的圆柱形隔离箱,所述圆柱形隔离箱通过其下端设置的入水口与所述污水收集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圆柱形隔离箱内下部填充有第二集成生物床,所述第二集成生物床的底端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箱的底部,所述圆柱形隔离箱内第二集成生物床的上部设置有第三集成生物床,所述第三集成生物床的顶部与所述植物床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输送管,所述污水输送管穿过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侧壁且贯穿所述第一集成生物床,所述污水输送管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箱内的底部,所述圆柱形隔离箱内的中心位置竖直设置有一清水输送管,所述清水输送管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三集成生物床中,所述清水输送管贯穿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侧壁并向外延伸,所述污水收集箱内竖直设置有一扇形生物加氧区,所述扇形生物加氧区由两侧的透气格栅以及位于两侧透气格栅之间的多个支架组成,所述扇形生物加氧区顶端设置有一加氧气泵,用于向扇形生物加氧区加氧气,所述污水收集箱远离所述扇形加氧区的一侧设置有一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入水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三集成生物床中。
可选的,所述污水输送管和所述清水输送管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箱的外部两侧,且所述污水输送管和所述清水输送管穿过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侧壁并通过密封圈与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侧壁进行密封。
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成生物床由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一生物网格和集成在所述第一生物网格上的多个生物菌种组成,所述第一生物网格为第一圆柱形生物网格,所述多个生物菌种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形生物网格的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生物网格为圆柱形塑料网格。
可选的,所述第二集成生物床由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二生物网格和集成在所述第二生物网格上的多个生物菌种组成,所述第二生物网格为第二圆柱形生物网格,所述多个生物菌种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圆柱形生物网格的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生物网格为第二圆柱形塑料网格。
可选的,所述第三集成生物床由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三生物网格和集成在所述第三生物网格上的多个生物菌种组成,所述第三生物网格为第三圆柱形生物网格,所述多个生物菌种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三圆柱形生物网格的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第三生物网格为第三圆柱形塑料网格。
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成生物床与所述植物床之间设置有第四集成生物床,所述第四集成生物床由多个竖直设置的第四生物网格和集成在所述第四生物网格上的多个生物菌种组成,所述第四生物网格为第四圆柱形生物网格,所述多个生物菌种均匀设置在所述第四圆柱形生物网格的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第四生物网格为第四圆柱形塑料网格。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该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节能环保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简单实用,投入经济、地埋式安装,不占用有效空间、无污染、无嗅味且无噪声的优点,冬季依然可以使用,目前,该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的最大日处理能力为5m3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箱100,该污水收集箱100可设置在地平面116以下,不占用有效空间,所述污水收集箱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污水收集箱,所述污水收集箱内中部和上部设置有第一集成生物床105,所述污水收集箱上端且位于所述第一集成生物床的上部设置有植物床109,所述植物床上种植有植物,植物根系在此吸收污水中氮、磷、钾(营养)促进生长,所述污水收集箱内第一集成生物床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上端开口的圆柱形隔离箱104,所述圆柱形隔离箱通过其下端设置的入水口107与所述污水收集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圆柱形隔离箱内下部填充有第二集成生物床103,所述第二集成生物床的底端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箱的底部,所述圆柱形隔离箱内第二集成生物床的上部设置有第三集成生物床108,所述第三集成生物床的顶部与所述植物床109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输送管101,所述污水输送管穿过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侧壁且贯穿所述第一集成生物床,所述污水输送管101的出水口102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箱内的底部,外部的污水通过污水输送管101的出水口102进入到污水收集箱底部,进入后形成湍流,图中的箭头表示水流的方向,使污水收集箱内底部和中部的污水进行混合以及交换,并且在第一集成生物床105中进行分解反应,引导污水按照设计的路线循环流动,之后通过所述圆柱形隔离箱104下端设置的入水口107进入到第二集成生物床103中进行分解反应,随后进入到第三集成生物床108中进行分解反应,并从清水输送管106中流出,所述圆柱形隔离箱内的中心位置竖直设置有一清水输送管106,所述清水输送管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三集成生物床108中,所述清水输送管贯穿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侧壁并向外延伸,所述污水收集箱内竖直设置有一扇形生物加氧区,所述扇形生物加氧区由两侧的透气格栅111和112以及位于两侧透气格栅之间的多个支架113组成,所述扇形生物加氧区顶端设置有一加氧气泵114,用于向扇形生物加氧区加氧气,可使第一集成生物床、第二集成生物床、第三集成生物床以及第四集成生物床上设置的生物菌种有充足的氧气,加速对污水的处理能力,从而提高该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所述污水收集箱远离所述扇形加氧区的一侧设置有一回流管110,所述回流管的入水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三集成生物床中,所述回流管可用于将处理过的水再次输送至第三集成生物床中进行处理,之后输送出去,进一步提高了污水的处理能力;该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节能环保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简单实用,投入经济、地埋式安装,不占用有效空间、无污染、无嗅味且无噪声的优点,冬季依然可以使用,目前,该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的最大日处理能力为5m3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污水输送管101和所述清水输送管106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箱的外部两侧,且所述污水输送管和所述清水输送管穿过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侧壁并通过密封圈与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侧壁进行密封,从而可提高所述污水输送管和清水输送管与所述污水收集箱侧壁的密封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集成生物床由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一生物网格和集成在所述第一生物网格上的多个生物菌种组成,所述第一生物网格为第一圆柱形生物网格,所述多个生物菌种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形生物网格的侧壁上,所述多个生物菌种可有效提高处理污水的能力。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生物网格为圆柱形塑料网格,该第一圆柱形塑料网格成本低廉,从而达到节省企业的生产成本。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集成生物床由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二生物网格和集成在所述第二生物网格上的多个生物菌种组成,所述第二生物网格为第二圆柱形生物网格,所述多个生物菌种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圆柱形生物网格的侧壁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生物网格为第二圆柱形塑料网格,该第二圆柱形塑料网格成本低廉,从而达到节省企业的生产成本。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集成生物床由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三生物网格和集成在所述第三生物网格上的多个生物菌种组成,所述第三生物网格为第三圆柱形生物网格,所述多个生物菌种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三圆柱形生物网格的侧壁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生物网格为第三圆柱形塑料网格,该第三圆柱形塑料网格成本低廉,从而达到节省企业的生产成本。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集成生物床与所述植物床之间设置有第四集成生物床115,所述第四集成生物床由多个竖直设置的第四生物网格和集成在所述第四生物网格上的多个生物菌种组成,所述第四生物网格为第四圆柱形生物网格,所述多个生物菌种均匀设置在所述第四圆柱形生物网格的侧壁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四生物网格为第四圆柱形塑料网格,该第四圆柱形塑料网格成本低廉,从而达到节省企业的生产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收集箱,所述污水收集箱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污水收集箱,所述污水收集箱内中部和上部设置有第一集成生物床,所述污水收集箱上端且位于所述第一集成生物床的上部设置有植物床,所述植物床上种植有植物,所述污水收集箱内第一集成生物床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上端开口的圆柱形隔离箱,所述圆柱形隔离箱通过其下端设置的入水口与所述污水收集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圆柱形隔离箱内下部填充有第二集成生物床,所述第二集成生物床的底端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箱的底部,所述圆柱形隔离箱内第二集成生物床的上部设置有第三集成生物床,所述第三集成生物床的顶部与所述植物床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输送管,所述污水输送管穿过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侧壁且贯穿所述第一集成生物床,所述污水输送管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箱内的底部,所述圆柱形隔离箱内的中心位置竖直设置有一清水输送管,所述清水输送管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三集成生物床中,所述清水输送管贯穿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侧壁并向外延伸,所述污水收集箱内竖直设置有一扇形生物加氧区,所述扇形生物加氧区由两侧的透气格栅以及位于两侧透气格栅之间的多个支架组成,所述扇形生物加氧区顶端设置有一加氧气泵,用于向扇形生物加氧区加氧气,所述污水收集箱远离所述扇形加氧区的一侧设置有一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入水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三集成生物床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输送管和所述清水输送管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箱的外部两侧,且所述污水输送管和所述清水输送管穿过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侧壁并通过密封圈与所述污水收集箱的侧壁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成生物床由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一生物网格和集成在所述第一生物网格上的多个生物菌种组成,所述第一生物网格为第一圆柱形生物网格,所述多个生物菌种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形生物网格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网格为圆柱形塑料网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成生物床由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二生物网格和集成在所述第二生物网格上的多个生物菌种组成,所述第二生物网格为第二圆柱形生物网格,所述多个生物菌种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圆柱形生物网格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物网格为第二圆柱形塑料网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集成生物床由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三生物网格和集成在所述第三生物网格上的多个生物菌种组成,所述第三生物网格为第三圆柱形生物网格,所述多个生物菌种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三圆柱形生物网格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生物网格为第三圆柱形塑料网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成生物床与所述植物床之间设置有第四集成生物床,所述第四集成生物床由多个竖直设置的第四生物网格和集成在所述第四生物网格上的多个生物菌种组成,所述第四生物网格为第四圆柱形生物网格,所述多个生物菌种均匀设置在所述第四圆柱形生物网格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生物网格为第四圆柱形塑料网格。
CN201520819853.8U 2015-10-21 2015-10-21 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15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19853.8U CN205115137U (zh) 2015-10-21 2015-10-21 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19853.8U CN205115137U (zh) 2015-10-21 2015-10-21 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15137U true CN205115137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70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19853.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15137U (zh) 2015-10-21 2015-10-21 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151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4483A (zh) * 2015-10-21 2015-12-23 北京华凌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4483A (zh) * 2015-10-21 2015-12-23 北京华凌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8545B (zh) 将生物载体与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治理养殖污水的方法
CN20462542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4761102A (zh) 一种养殖尾水回用的综合反应净化处理方法
CN203369231U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8739343A (zh) 一种鱼菜共赢的工厂化养鱼尾液循环利用方法
CN104229996B (zh) 一种漂浮生物生态反应装置
CN104355490B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装置及去除方法
CN205115137U (zh) 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CN206521365U (zh) 一种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203382571U (zh) 一种新型垂直流自动充氧环形人工湿地系统
CN206408049U (zh) 一种微生物填料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1241329U (zh) 一种温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4211262B (zh) 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203558947U (zh) 一种占地面积小的塘床耦联复合型人工湿地净水系统
CN203700029U (zh) 新型温室花卉植物污水处理系统
CN105174483A (zh) 一体化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CN205528280U (zh) 一种淡水养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
CN205258240U (zh) 双a/o生化结合高级氧化处理油田外排水系统
CN105981667B (zh) 一种工厂化循环水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系统
CN205367889U (zh) 一种人工湿地系统
CN203960012U (zh) 一种污水净化系统
CN209383491U (zh) 一种采用微生物及藻类的污水治理系统
CN211471142U (zh) 生活污水处理氧化池
CN202279762U (zh) 一种利用水葫芦净化生活污水的小型周年复合净化系统
CN205603427U (zh) 一种低能耗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