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12972U - 一种汽车发动机及其前支撑梁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发动机及其前支撑梁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12972U CN205112972U CN201520848862.XU CN201520848862U CN205112972U CN 205112972 U CN205112972 U CN 205112972U CN 201520848862 U CN201520848862 U CN 201520848862U CN 205112972 U CN205112972 U CN 2051129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anel
- crossbeam
- driving engine
- beam assembly
- front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及其前支撑梁总成,后者包括横梁、设置在所述横梁一端的第一连接支架、设置在所述横梁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横梁中间位置的发动机支撑板,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包括与车身纵梁内侧上、下翼面螺栓连接的第一U型连接板、与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螺栓连接的第一发动机连接板和连接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与所述横梁的第一横梁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包括与车身纵梁内侧上、下翼面螺栓连接的第二U型连接板、与所述第二U型连接板螺栓连接的第二发动机连接板和连接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板与所述横梁的第二横梁连接板;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与所述第二U型连接板开口方向相对。该结构降低了制造的成本,避免车架变形发动机下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前支撑梁总成。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前支撑梁总成的汽车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现代汽车制造中,发动机通常由三点或四点悬置安装在车架上,其前两点悬置通常有两种结构:插式结构和发动机前支撑梁结构。
插式结构空间布置容易、结构简单,但是对车架不能起到加强的作用,容易发生车架变形发动机下沉等问题。
发动机前支撑梁结构虽然能够提高车架的强度和抗扭刚度,但是发动机前支撑梁结构的连接支架需要模具成型,不仅结构较复杂,而且生产成本较高;同时发动机前支撑梁结构必须安装在车架纵梁的下翼面,不仅限制了发动机的布置高度,而且导致汽车扭转工况下车架下翼面应力集中;此外由于车型的发动机舱空间一定,不同发动机的布置高度不同,发动机支撑梁结构的通用性较差,大大增加了生产制造的成本。
因此,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前支撑梁总成,以期不仅解决布置空间限制,而且对车架起到加强的作用,避免发生车架变形发动机下沉等问题;同时减少连接支架数量,满足不同发动机的布置要求,进而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前支撑梁总成,以期不仅解决布置空间限制,而且对车架起到加强的作用,避免发生车架变形发动机下沉等问题;同时减少连接支架数量,满足不同发动机的布置要求,进而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前支撑梁总成的汽车发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前支撑梁总成,包括横梁、设置在所述横梁一端的第一连接支架、设置在所述横梁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横梁中间位置的发动机支撑板,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包括与车身纵梁内侧上、下翼面螺栓连接的第一U型连接板、与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螺栓连接的第一发动机连接板和连接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与所述横梁的第一横梁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包括与车身纵梁内侧上、下翼面螺栓连接的第二U型连接板、与所述第二U型连接板螺栓连接的第二发动机连接板和连接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板与所述横梁的第二横梁连接板;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与所述第二U型连接板开口方向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靠近所述横梁一端向远离所述横梁方向设置有折弯,且在折弯处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板靠近所述横梁一端向远离所述横梁方向设置有折弯,且在折弯处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的端面,且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U型连接板的端面,且数量至少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横梁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板,且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板焊接固定;所述横梁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板,且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板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横梁向远离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的方向折弯。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和第二发动机连接板上均开设有发动机支撑胶垫安装孔;所述发动机支撑板上开设有发动机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前支撑梁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的前支撑梁总成,包括横梁、设置在所述横梁一端的第一连接支架、设置在所述横梁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横梁中间位置的发动机支撑板,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包括与车身纵梁内侧上、下翼面螺栓连接的第一U型连接板、与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螺栓连接的第一发动机连接板和连接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与所述横梁的第一横梁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包括与车身纵梁内侧上、下翼面螺栓连接的第二U型连接板、与所述第二U型连接板螺栓连接的第二发动机连接板和连接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板与所述横梁的第二横梁连接板;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与所述第二U型连接板开口方向相对。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结构中,零部件数量大大减少,减少了加工所需零部件所需的模具,有效的较低了生产制造的成本,U型连接板的设计使得前支撑梁总成与车身纵梁的连接从原有连接在车身纵梁下翼面优化到与车身纵梁上、下两个翼面同时连接,而且U型连接板与车身纵梁形成盒式结构有效的增加了车架的强度和抗扭刚度,避免了车架变形致使发动机下沉等问题;零部件减少节省了安装空间,同时解决布置空间限制。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与车身纵梁的连接为螺栓连接,便于位置的调整和安装,发动机连接板与U型连接板之间为螺栓连接,便于安装时位置的调整,发动机连接板与横梁连接板之间也为焊接,进而保证了整个支架总成的刚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的前支撑梁总成,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靠近所述横梁一端向远离所述横梁设置有折弯,且在折弯处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板靠近所述横梁一端向远离所述横梁设置有折弯,且在折弯处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该结构中第一发动机连接板与第二发动机连接板折弯的朝相向,形成槽状结构,与横梁上的发动机支撑板配合形成三点定位保证了发动机安装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同时加强筋的设置为第一发动机连接板与第二发动机连接板增大了强度,避免了发生形变的可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的前支撑梁总成,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的端面,且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U型连接板的端面,且数量至少为两个。该结构中,横梁连接板为两个,且与发动机连接板为焊接,保证了与横梁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同时横梁连接板为发动机连接板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极大的增强了前支撑梁总成的刚性,进而保证了整个前支撑梁总成的刚性,避免出现车架变形发动机下沉等问题。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的前支撑梁总成,所述横梁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板,且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板焊接固定;所述横梁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板,且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板焊接固定。该结构中,第一横梁连接板和第二横梁连接板开设有圆孔,与横梁连接时横梁穿过第一横梁连接板和第二横梁连接板,利用焊接将横梁焊接在第一横梁连接板和第二横梁连接板上,有效的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同时横梁贯穿第一横梁连接板和第二横梁连接板,避免了应力集中问题,极大的避免了车架变形发动机下沉等问题。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的前支撑梁总成,所述横梁向远离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设置有折弯。该折弯的设计有效的提升了发动机的安装空间,同时保证了前支撑梁总成的强度和刚性,避免了车架变形导致发动机下沉等问题。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的前支撑梁总成,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和第二发动机连接板上均开设有发动机支撑胶垫安装孔;所述发动机支撑板上开设有发动机安装孔。该结构中安装孔的开设,便于发动机有效的安装固定在前支撑架总成上,保证了发动机安装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使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的前支撑梁总成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车身纵梁,2、第一U型连接板,3、加强筋,4、第一发动机连接板,5、发动机支撑胶垫,6、第二发动机连接板,7、第二U型连接板,8、第二横梁连接板,9、发动机支撑板,10、横梁,11、第一横梁连接板,12、第一连接支架,13、第二连接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前支撑梁总成,以期不仅解决布置空间限制,而且对车架起到加强的作用,避免发生车架变形发动机下沉等问题;同时减少连接支架数量,满足不同发动机的布置要求,进而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请参考图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的前支撑梁总成,包括横梁10、设置在所述横梁10一端的第一连接支架12、设置在所述横梁10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支架13和设置在所述横梁10中间位置的发动机支撑板9,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2包括与车身纵梁1内侧上、下翼面螺栓连接的第一U型连接板2、与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2螺栓连接的第一发动机连接板4和连接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4与所述横梁10的第一横梁连接板11;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3包括与车身纵梁1内侧上、下翼面螺栓连接的第二U型连接板7、与所述第二U型连接板7螺栓连接的第二发动机连接板6和连接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板6与所述横梁10的第二横梁连接板8;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2与所述第二U型连接板7开口方向相对。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结构中,零部件数量大大减少,减少了加工所需零部件所需的模具,有效的较低了生产制造的成本,U型连接板的设计使得前支撑梁总成与车身纵梁1的连接从原有连接在车身纵梁1下翼面优化到与车身纵梁1上、下两个翼面同时连接,而且U型连接板与车身纵梁1形成盒式结构有效的增加了车架的强度和抗扭刚度,避免了车架变形致使发动机下沉等问题;零部件减少节省了安装空间,同时解决布置空间限制。第一连接支架12和第二连接支架13与车身纵梁1的连接为螺栓连接,便于位置的调整和安装,发动机连接板与U型连接板之间为螺栓连接,便于安装时位置的调整,发动机连接板与横梁10连接板之间也为焊接,进而保证了整个前支撑梁总成的刚性。
该结构中,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4靠近所述横梁10一端向远离所述横梁10设置有折弯,且在折弯处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3;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板6靠近所述横梁10一端向远离所述横梁10设置有折弯,且在折弯处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3。第一发动机连接板4与第二发动机连接板6折弯的朝相向,形成槽状结构,与横梁上的发动机支撑板9配合形成三点定位保证了发动机安装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同时加强筋3的设置为第一发动机连接板4与第二发动机连接板6增大了强度,避免了发生形变的可能。
此结构中,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板11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4靠近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2的端面,且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板8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板6靠近所述第二U型连接板7的端面,且数量至少为两个。横梁10连接板为两个,且与发动机连接板为焊接,保证了与横梁10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同时横梁10连接板为发动机连接板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极大的增强了前支撑梁总成的刚性,进而保证了整个前支撑梁总成的刚性,避免出现车架变形发动机下沉等问题。
该结构中,所述横梁10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板11,且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板11焊接固定;所述横梁10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板8,且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板8焊接固定。第一横梁连接板11和第二横梁连接板8开设有圆孔,与横梁10连接时横梁10穿过第一横梁连接板11和第二横梁连接板8,利用焊接将横梁10焊接在第一横梁连接板11和第二横梁连接板8上,有效的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同时横梁贯穿第一横梁连接板11和第二横梁连接板8,避免了应力集中问题,极大的避免了车架变形发动机下沉等问题。
该结构中,所述横梁10向远离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2设置有折弯。该折弯的设计有效的提升了发动机的安装空间,同时保证了前支撑梁总成的强度和刚性,避免了车架变形导致发动机下沉等问题。
该结构中,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4和第二发动机连接板6上均开设有发动机支撑胶垫5安装孔;所述发动机支撑板上开设有发动机安装孔。安装孔的开设,便于发动机有效的安装固定在前支撑架总成上,保证了发动机安装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除了前支撑梁总成,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前支撑梁总成的汽车发动机,该汽车发动机的其他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为了区分相同名称的不同结构,仅为了描述方便,不表示某种顺序,更不应理解为任何限定。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前支撑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0)、设置在所述横梁(10)一端的第一连接支架(12)、设置在所述横梁(10)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支架(13)和设置在所述横梁(10)中间位置的发动机支撑板(9),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2)包括与车身纵梁(1)内侧上、下翼面螺栓连接的第一U型连接板(2)、与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2)螺栓连接的第一发动机连接板(4)和连接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4)与所述横梁(10)的第一横梁连接板(11);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3)包括与车身纵梁(1)内侧上、下翼面螺栓连接的第二U型连接板(7)、与所述第二U型连接板(7)螺栓连接的第二发动机连接板(6)和连接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板(6)与所述横梁(10)的第二横梁连接板(8);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2)与所述第二U型连接板(7)开口方向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支撑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4)靠近所述横梁(10)一端向远离所述横梁(10)方向设置有折弯,且在折弯处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3);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板(6)靠近所述横梁(10)一端向远离所述横梁(10)方向设置有折弯,且在折弯处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支撑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板(11)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4)靠近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2)的端面,且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板(8)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板(6)靠近所述第二U型连接板(7)的端面,且数量至少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支撑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0)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板(11),且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板(11)焊接固定;所述横梁(10)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板(8),且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板(8)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支撑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0)向远离所述第一U型连接板(2)的方向折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支撑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动机连接板(4)和第二发动机连接板(6)上均开设有发动机支撑胶垫(5)安装孔;所述发动机支撑板(9)上开设有发动机安装孔。
7.一种汽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前支撑梁总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48862.XU CN205112972U (zh) | 2015-10-28 | 2015-10-28 | 一种汽车发动机及其前支撑梁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48862.XU CN205112972U (zh) | 2015-10-28 | 2015-10-28 | 一种汽车发动机及其前支撑梁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12972U true CN205112972U (zh) | 2016-03-30 |
Family
ID=55568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4886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12972U (zh) | 2015-10-28 | 2015-10-28 | 一种汽车发动机及其前支撑梁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1297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72709A (zh) * | 2023-09-07 | 2023-10-13 | 江苏超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支架总成及汽车 |
-
2015
- 2015-10-28 CN CN201520848862.XU patent/CN2051129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72709A (zh) * | 2023-09-07 | 2023-10-13 | 江苏超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支架总成及汽车 |
CN116872709B (zh) * | 2023-09-07 | 2024-01-09 | 江苏超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支架总成及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59790A (zh) | 一种汽车车身前部结构 | |
US8215442B2 (en) | Rear mount structure of engine | |
CN106379417A (zh) | 一种汽车前端支架总成 | |
CN103935402A (zh) | 一种汽车前围 | |
CN103507863B (zh) | 用于组装车辆的翼子板的装置 | |
CN201291905Y (zh) | 汽车副车架 | |
CN204488930U (zh) | 一种牵引车车架结构 | |
CN205112972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及其前支撑梁总成 | |
CN204713207U (zh) | 用于车辆的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车辆 | |
CN203306097U (zh) | 水箱上横梁焊接总成结构 | |
CN103979015B (zh) | 一种副车架 | |
CN204895576U (zh) | 一种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及汽车 | |
CN206141301U (zh) | 一种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 | |
CN201534567U (zh) | 一种汽车车身框型前部结构 | |
CN202911508U (zh) | 空调压缩机固定支架连接结构 | |
CN206813100U (zh) | 一种汽车车架总成 | |
CN202508039U (zh) | 工程车辆及其保险杠骨架 | |
CN202272059U (zh) | 一种副车架总成 | |
CN205273183U (zh) | 一种传动轴安装结构 | |
CN108482487B (zh) | 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用的新式尾横梁结构 | |
CN217022163U (zh) | 车辆发动机悬挂结构 | |
CN219220077U (zh) | 一种车辆机罩锁的加强支架及车辆 | |
CN204871199U (zh) | 一种改进型皮卡车架 | |
CN211567916U (zh) | 一种电动车手刹安装支架 | |
CN205468839U (zh) | 一种用于汽车储物盒及中控台的左安装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