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97856U - 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97856U CN205097856U CN201520796211.0U CN201520796211U CN205097856U CN 205097856 U CN205097856 U CN 205097856U CN 201520796211 U CN201520796211 U CN 201520796211U CN 205097856 U CN205097856 U CN 2050978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brace panel
- depression
- welding assembly
- we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通过对主冲片(1)上连接部A(1a2)和连接部B(1a4)的结构的改进使得应力分布得到改善,应力危险点(7、8)处的应力明显降低。从而大大提高了所述焊接总成的安全性。通过改进衬套套管(2)与主冲片(1)及加强板(3)间的焊缝设置,使得衬套套管(2)焊接后不易发生倾斜,且焊接也更加牢固。通过对主冲片(1)上突出部B(1b2)的结构改进,使得现有的多种线束安装支架得以在本焊接总成上通用,从而避免了由于现有的线束支架无法通用而重新开发线束支架增加的开发成本。通过对加强板(3)的改进,使得其在焊接夹具中能更快速、准确的定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
背景技术
双横臂独立悬架作为一种比较高级的悬架,其具有减震器没有横向载荷,而且上端高度较低,有利于降低车头高度,改进车身造型等优点。从而使得这种悬架具有很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因此在轿车、SUV及赛车中都大量应用这一悬架结构。上摆臂作为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一个重要部件,由焊接总成、球头、衬套构成。其中焊接总成作为上摆臂的重要组成部件,包括主冲片、加强板、衬套套管等。但目前的上摆臂焊接总成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目前的焊接总成局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经测试如图10所示其上7、8两个点上的应力分别达到285MPa和849MPa,这样对整个部件的安全有较大的影响;其次,目前加强板在焊接时在夹具中定位不方便;再次由于目前的设计无法适应现有的多种线束夹子的安装,而不同的传感器需要配合不同的线束夹子,因此需要另外专门再设计一个线束夹子,这样就又要浪费开发费用,同时也增加了仓储、管理的压力,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还有,原来的衬套套管焊接结构,只在单侧焊接。这样存在焊后衬套套管倾斜,焊接不牢固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所述焊接总成包括一块主冲片、两个衬套套管、一块加强板及支架,所述主冲片的主体为一呈“U”字形的片状体,沿所述主体内侧边线设置有垂直主体向上凸起的侧壁P,所述侧壁P的左侧部分设置有突出部A,所述侧壁P的右侧部分设置有突出部B,沿所述主体的左外侧边线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左侧壁,沿所述主体的右外侧边线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右侧壁,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截面均呈“L”形,在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前端均设有圆弧状的凹陷A,所述凹槽A的形状、尺寸与所述衬套套管外圆柱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加强板为一截面呈“L”形的条状体,所述加强板的前端设有圆弧形凹陷B,所述凹陷B的形状、尺寸也与所述衬套套管外圆柱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加强板的外侧面与所述主冲片左侧壁的内侧面贴合,所述加强板的下侧面与所述主冲片主体背面相贴合,所述凹陷A与所述凹陷B重合,所述加强板与所述主冲片相互焊接成一体,所述主冲片主体的“U”字形左侧壁上靠近所述凹陷A处设有连接部A,所述连接部A内侧的圆弧边线其半径不小于100mm,所述主冲片主体的“U”字形右侧壁上靠近所述凹陷A处设有连接部B,所述连接部B内侧边线为直线。
作为优选,所述焊接总成在主冲片左侧壁外侧及右侧壁外侧沿所述凹陷A的轮廓线设置两条焊缝,在所述主冲片右侧壁内侧沿所述凹陷A的轮廓线设置焊缝,在所述加强板内侧面上沿所述凹陷B的轮廓设置焊缝。这样设置焊缝使得衬套套管焊接后不易发生倾斜,且焊接也更加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主冲片侧壁P上的突出部B的中间设有圆形通孔,在所述圆形通孔上方设有一“U”字形缺口,所述缺口在所述突出部B的顶面设有开口。这样设置使得现有的多块线束支架均能安装上,从而避免了由于现有的线束支架不能安装,而从新设计线束支架所造成的开发成本的增加。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板侧壁上设有两个通孔。这样使得加强板在焊接夹具中能通过增加的两个通孔来实现快速、准确的定位,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通过对主冲片上连接部A和B的结构的改进使得整个焊接总成的应力分布得到改善。如图10、图11的应力分析云图所示,其上应力危险点7、8处的应力从285MPa和849MPa降至152MPa和503MPa。从而大大提高了所述焊接总成的安全性。其次,通过改进衬套套管与主冲片及加强板间的焊缝设置,使得衬套套管焊接后不易发生倾斜,且焊接也更加牢固。从而提高了焊接总成的安全性,及成品率。再次,通过通过对主冲片上突出部B的结构改进,使得现有的多种线束安装支架得以在本焊接总成上通用,从而避免了由于现有的线束支架无法通用而重新开发新的线束支架增加的开发成本,及后续代理的仓储、管理上的额外的成本,进一步加强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最后通过对加强板的改进,使得其在焊接夹具中能更快速、准确的定位,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焊接总成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焊接总成正面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焊接总成背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主冲片正面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主冲片正面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主冲片侧面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I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强板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焊接总成A-A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焊接总成应力分析云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焊接总成应力分析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焊接总成立体图。如图所示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所述焊接总成包括一块主冲片1、两个衬套套管2、一块加强板3及支架,所述主冲片1的主体1a为一呈“U”字形的片状体,沿所述主体1a内侧边线设置有垂直主体1a向上凸起的侧壁P1b,所述侧壁P1b的左侧部分设置有突出部A1b1,所述侧壁P1b的右侧部分设置有突出部B1b2,突出部B1b2的中间设有圆形通孔1b21,在所述圆形通孔1b21上方设有一“U”字形缺口1b22,所述缺口1b22在所述突出部B1b2的顶面设有开口,沿所述主体1a的左外侧边线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左侧壁1c,沿所述主体1a的右外侧边线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右侧壁1d,所述左侧壁1c和右侧壁1d的截面均呈“L”形,在所述左侧壁1c和右侧壁1d的前端均设有圆弧状的凹陷A1e,所述凹槽A1e的形状、尺寸与所述衬套套管2外圆柱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主冲片1主体1a的“U”字形左侧壁上靠近所述凹陷A1e处设有连接部A1a2,所述连接部A1a2内侧的圆弧边线其半径不小于100mm,所述主冲片1主体1a的“U”字形右侧壁上靠近所述凹陷A1e处设有连接部B1a4,所述连接部B1a4内侧边线为直线。
所述衬套套管2呈圆筒状。圆筒的两端相互贯通。
所述加强板3为一截面呈“L”形的条状体,所述加强板3的前端设有圆弧形凹陷B32,所述凹陷B32的形状、尺寸也与所述衬套套管2外圆柱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加强板3侧壁上设有两个通孔31。
焊接时先将所述主冲片1在焊接夹具中定位,然后将加强板3也置于夹具中,使夹具中的定位柱插入加强板3上的两个通孔31内,从而使得所述加强板3的外侧面与所述主冲片1上左侧壁1c的内侧面贴合,所述加强板3的下侧面与所述主冲片1主体1a背面相贴合,所述凹陷A1e与所述凹陷B32重合,再将两个衬套套管2分别置于夹具中主冲片1上左侧壁1c和右侧壁1d的前端凹槽A1e处,并使凹槽A1e、凹槽B32与衬套套管2的外圆柱面重合。最后将夹具夹紧,完成在主冲片1左侧壁1c外侧及右侧壁1d外侧沿所述凹陷A1e的轮廓线设置的两条焊缝4,完成在所述主冲片1右侧壁1d内侧沿所述凹陷A1e的轮廓线设置焊缝6,完成在所述加强板3内侧面上沿所述凹陷B32的轮廓设置的焊缝5,及设置在加强板3与主冲片1间的焊缝。从而使得所述衬套套管2、加强板3与所述主冲片1相互焊接成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通过对主冲片1上连接部A1a2和连接部B1a4的结构的改进使得整个焊接总成的应力分布得到改善。如图10、图11的应力分析云图所示,其上应力危险点7、8处的应力从285MPa和849MPa降至152MPa和503MPa。从而大大提高了所述焊接总成的安全性。其次,通过改进衬套套管2与主冲片1及加强板3间的焊缝设置,使得衬套套管2焊接后不易发生倾斜,且焊接也更加牢固。从而提高了焊接总成的安全性,及成品率。再次,通过对主冲片1上突出部B1b2的结构改进,使得现有的多种线束安装支架得以在本焊接总成上通用,从而避免了由于现有的线束支架无法通用而重新开发新的线束支架增加的开发成本,及后续代理的仓储、管理上的额外的成本,进一步加强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最后通过对加强板3的改进,使得其在焊接夹具中能更快速、准确的定位,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本文所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其他更改和变形。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5)
1.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所述焊接总成包括一块主冲片(1)、两个衬套套管(2)、一块加强板(3)及支架,所述主冲片(1)的主体(1a)为一呈“U”字形的片状体,沿所述主体(1a)内侧边线设置有垂直主体(1a)向上凸起的侧壁P(1b),所述侧壁P(1b)的左侧部分设置有突出部A(1b1),所述侧壁P(1b)的右侧部分设置有突出部B(1b2),沿所述主体(1a)的左外侧边线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左侧壁(1c),沿所述主体(1a)的右外侧边线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右侧壁(1d),所述左侧壁(1c)和右侧壁(1d)的截面均呈“L”形,在所述左侧壁(1c)和右侧壁(1d)的前端均设有圆弧状的凹陷A(1e),所述凹陷A(1e)的形状、尺寸与所述衬套套管(2)外圆柱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加强板(3)为一截面呈“L”形的条状体,所述加强板(3)的前端设有圆弧形凹陷B(32),所述凹陷B(32)的形状、尺寸也与所述衬套套管(2)外圆柱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加强板(3)的外侧面与所述主冲片(1)左侧壁(1c)的内侧面贴合,所述加强板(3)的下侧面与所述主冲片(1)主体(1a)背面相贴合,所述凹陷A(1e)与所述凹陷B(32)重合,所述加强板(3)与所述主冲片(1)相互焊接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冲片(1)主体(1a)的“U”字形左侧壁上靠近所述凹陷A(1e)处设有连接部A(1a2),所述连接部A(1a2)内侧的圆弧边线其半径不小于100mm,所述主冲片(1)主体(1a)的“U”字形右侧壁上靠近所述凹陷A(1e)处设有连接部B(1a4),所述连接部B(1a4)内侧边线为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总成在主冲片(1)左侧壁(1c)外侧及右侧壁(1d)外侧沿所述凹陷A(1e)的轮廓线设置两条焊缝(4),在所述主冲片(1)右侧壁(1d)内侧沿所述凹陷A(1e)的轮廓线设置焊缝(6),在所述加强板(3)内侧面上沿所述凹陷B(32)的轮廓设置焊缝(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冲片(1)侧壁P(1b)上的突出部B(1b2)的中间设有圆形通孔(1b21),在所述圆形通孔(1b21)上方设有一“U”字形缺口(1b22),所述缺口(1b22)在所述突出部B(1b2)的顶部设有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侧壁上设有两个通孔(3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侧壁上设有两个通孔(3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96211.0U CN205097856U (zh) | 2015-10-15 | 2015-10-15 | 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96211.0U CN205097856U (zh) | 2015-10-15 | 2015-10-15 | 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97856U true CN205097856U (zh) | 2016-03-23 |
Family
ID=55513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96211.0U Active CN205097856U (zh) | 2015-10-15 | 2015-10-15 | 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9785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43360A (zh) * | 2021-06-29 | 2021-09-03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角臂疲劳寿命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
-
2015
- 2015-10-15 CN CN201520796211.0U patent/CN20509785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43360A (zh) * | 2021-06-29 | 2021-09-03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角臂疲劳寿命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
CN113343360B (zh) * | 2021-06-29 | 2022-10-18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角臂疲劳寿命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97048U (zh) | 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的侧安装结构 | |
CN205097856U (zh) | 一种车辆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 | |
CN205345038U (zh) | 副车架结构 | |
CN201291905Y (zh) | 汽车副车架 | |
CN203666779U (zh) | 应用于汽车的纵梁、车架总成及汽车 | |
CN204095904U (zh) | 一种前围流水槽总成及汽车 | |
CN206691018U (zh) | 一种二级踏步结构 | |
CN204659406U (zh) | 一种侧门铰链加强板 | |
CN103625231B (zh) | 一种摆臂安装结构 | |
CN204567764U (zh) | 一种副车架结构 | |
CN204077805U (zh) | 一种框架式副车架结构 | |
CN204110146U (zh) |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 | |
CN205149980U (zh) | 兼容多种悬架的副车架结构 | |
CN205185762U (zh) | 一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结构 | |
CN205096787U (zh) | 一种瑞风s2后地板本体总成焊装夹具 | |
CN211592696U (zh) | 一种非框式结构副车架 | |
CN205097857U (zh) |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上摆臂的焊接总成 | |
CN204641342U (zh) | 一种汽车天窗前侧支架及汽车 | |
CN203316968U (zh) | 用于汽车车门总成焊接的上铰链和下铰链的固定夹具 | |
CN207565704U (zh) | 一种汽车避震塔及汽车轮罩 | |
CN218662075U (zh) | 一种平台化车身侧仪表管梁安装支架结构 | |
CN206501773U (zh) | 一种汽车用行李箱右尾灯支架总成 | |
CN207579963U (zh) | 一种多功能安装支架结构 | |
CN205326985U (zh) | 一种前上防撞杆总成安装预定位结构 | |
CN204279001U (zh) | 车门总装滑槽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