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7824U - 内螺纹连接螺塞 - Google Patents
内螺纹连接螺塞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47824U CN205047824U CN201520778949.4U CN201520778949U CN205047824U CN 205047824 U CN205047824 U CN 205047824U CN 201520778949 U CN201520778949 U CN 201520778949U CN 205047824 U CN205047824 U CN 2050478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screw
- cylinder
- ladder
- endoporus
- runddichtring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196435 Prunus domestica subsp. insitit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螺纹连接螺塞,用于检查待测零件的气密性,包括具有中心孔的螺塞本体,螺塞本体的第一端开设有外螺纹,且安装有第一O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基体,旋转基体的第一端从螺塞本体的第二端插入中心孔,并能够相对螺塞本体转动,且通过安装在中心孔上的轴用挡圈卡设于中心孔内;旋转基体的第一端的外周与中心孔的间隙通过第二O型密封圈密封,旋转基体的第二端用于与充气管固定连接。由于旋转基体能够相对螺塞本体转动,且还能够与螺塞本体进行密封连接,因此充气管不会影响螺塞本体的自由转动,有效防止了充气管因扭转而损坏,提高了螺塞本体的操作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用于检查零件的气密性的螺塞。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检查零件的气密性,需要向零件的空腔里冲高压气体。通常,工作人员需要在充气管的出气端(充气管的进气端连接气栗)连接一个连接器(或者称为接头),该连接器用于与零件的接口进行密封连接以防止气体从接口与连接器的间隙处漏出。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连接器-内螺纹连接螺塞,该内螺纹连接螺塞包括一个圆柱形的螺塞本体200,螺塞本体开设有中心孔210,其一端与充气管的出气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开设有外螺纹,且在靠近外螺纹处安装一个0型密封圈300。需要充气时,将具有外螺纹的一端旋入待测零件400接口的内螺纹内,并使0型密封圈300紧压接口的端面以保证接口的密、封。
[0003] 虽然上述的内螺纹连接螺塞能够实现与零件的密封连接,但却存在以下问题:
[0004] 1.在旋转螺塞本体,充气管与螺塞本体一起转动,既增加旋转的阻力,又容易损坏充气管ο
[0005] 2.在旋转螺塞本体,且当0型密封圈接触接口的端面时,0型密封圈会受到周向的摩擦力,如果螺塞本体旋转力度过大的话,容易使0型密封圈损坏,过小的话,影响密封性會泛。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内螺纹连接螺塞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充气管与螺塞本体一同旋转的内螺纹连接螺塞,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 一种内螺纹连接螺塞,用于检查待测零件的气密性,包括具有中心孔的螺塞本体,所述螺塞本体的第一端开设有外螺纹,且安装有第一 0型密封圈,还包括旋转基体,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一端从所述螺塞本体的第二端插入所述中心孔,并能够相对所述螺塞本体转动,且通过安装在所述中心孔上的轴用挡圈卡设于所述中心孔内;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一端的外周与所述中心孔的间隙通过第二 0型密封圈密封,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二端用于与充气管固定连接。
[0009] 优选地,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一端由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第三柱体依次连接形成,且第一柱体和第三柱体的直径小于第二柱体以形成分别朝向所述螺塞本体和所述充气管的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所述中心孔与所述旋转基体配合的一段由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形成,所述第一内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内孔以形成朝向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三阶梯面;所述第二柱体与所述第一内孔配合,所述第三阶梯面与所述第一阶梯面抵靠,所述轴用挡圈抵靠第二阶梯面。
[0010] 优选地,所述第一阶梯面和第三阶梯面为相互配合的第一锥面。[0011 ] 5.优选地,还包括移动套,所述移动套套设在所述螺塞本体上,且所述移动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抵靠,其第二端与所述螺塞本体的外周抵靠;并且,
[0012] 所述移动套与所述螺塞本体还围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螺塞本体上开设有用于连通中心孔和封闭空间的连通孔,以使所述中心孔中的气体能够进入所述密闭空间推动所述移动套向所述螺塞本体的第一端移动并推抵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
[0013] 优选地,所述螺塞本体由自其第二端向第一端直径递减的第四柱体、第五柱体、第六柱体和第七柱体依次连接形成,并依次形成第四阶梯面、第五阶梯面和第六阶梯面;所述移动套的内孔由自其第二端向第一端直径递减并相贯通的第三内孔和第四内孔形成,所述第三内孔和第四内孔之间形成第七阶梯面;所述移动套通过第三内孔的一段与第五柱体的配合以及第四内孔与第七柱体的配合安装在所述螺塞本体上,所述密闭空间由所述第六柱体的外周面、第三内孔的另一段的孔壁、第五阶梯面以及第七阶梯面围成,所述移动套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第四阶梯面上,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安装在所述第七柱体上。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七阶梯面为第二锥面,所述第二锥面与所述第六柱体的端部的棱边形成一环形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中心孔连通。
[0015] 优选地,所述第六柱体上套设有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的第三0型密封圈以密封所述第三内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五柱体的间隙。
[0016] 优选地,所述第六柱体上还套设有位于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与所述第五阶梯面之间的垫片。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连接螺塞的有益效果是:
[0018] 1.由于旋转基体能够相对螺塞本体转动,且还能够与螺塞本体进行密封连接,因此充气管不会影响螺塞本体的自由转动,有效防止了充气管因扭转而损坏,提高了螺塞本体的操作性。
[0019] 2.此外,在充入密闭空间的气体压力的作用下,移动套推抵第一 0型密封圈自动压靠在待测零件的接口处的端面上,无需人工旋转压紧,且能够根据气体压力的大小自动调节压紧量,既避免了由于旋转螺塞本体对第一 0型密封圈的磨损,又实现了压紧量的自动调节,密封效果优良。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连接螺塞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操作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内螺纹连接螺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连接螺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连接螺塞的旋转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连接螺塞的螺塞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连接螺塞的移动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连接螺塞充气之前的状态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连接螺塞充气之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 100-旋转基体;101-第一柱体;102-第二柱体;103-第三柱体;104-第一阶梯面;105-第二阶梯面;10_螺塞本体;11-第四柱体;12_第五柱体;13_第六柱体;14_第七柱体;15-中心孔;151-第一内孔;152-第二内孔;153_第三阶梯面;16_连通孔;17_第四阶梯面;18_第五阶梯面;19_第六阶梯面;20_移动套;21_第三内孔;22_第四内孔;23_第七阶梯面;30_第一 0型密封圈;40_第三0型密封圈;50_垫片;60_待测零件;70_密闭空间;80_进气孔;91-轴用挡圈;92_第二 0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30] 如图2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螺纹连接螺塞,该内螺纹连接螺塞用于与待测零件60进行密封连接以检查其气密性。该内螺纹连接螺塞包括螺塞本体10和旋转基体100,螺塞本体10具有一个中心孔15,螺塞本体10的第一端开设有外螺纹,且安装有第一 0型密封圈30,第二端通过旋转基体100与充气管连接,其连接特点在于:旋转基体100的第一端从螺塞本体10的第二端插入中心孔15,并与中心孔15形成间隙配合,以使旋转基体100相对于螺塞本体10能够自由转动;中心孔15的孔壁上开设有环形沟槽用于安装轴用挡圈91,该轴用挡圈91将旋转基体100的第一端卡设在中心孔15内;为防止气体从旋转基体100与中心孔15的孔壁之间的间隙漏出,在旋转基体100与中心孔15之间安装第二 0型密封圈92,旋转基体100的第二端用于与充气管固定连接。
[0031] 能够实现旋转基体100与螺塞本体10的上述连接关系的结构可以有多种,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具体为: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一端由第一柱体101、第二柱体102和第三柱体103依次连接形成,且第一柱体101和第三柱体103的直径小于第二柱体102,从而形成了分别朝向所述螺塞本体100和所述充气管的第一阶梯面104和第二阶梯面105,所述中心孔15与所述旋转基体100配合的一段由第一内孔151和第二内孔152形成,所述第一内孔15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内孔152的直径,从而形成朝向所述旋转基体100的第三阶梯面153 ;所述第二柱体102与所述第一内孔151形成间隙配合,所述第三阶梯面153与所述第一阶梯面104抵靠,所述轴用挡圈91抵靠第二阶梯面105以防止旋转基体100从螺塞本体10脱出。优选地,第一阶梯面104和第三阶梯面153为相互配合的第一锥面。
[0032] 由于旋转基体能够相对螺塞本体转动,且还能够与螺塞本体进行密封连接,因此充气管不会影响螺塞本体的自由转动,有效防止了充气管因扭转而损坏,提高了螺塞本体的操作性。
[0033] 为进一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连接螺塞操作的方便性,在螺塞本体10上还套设一个移动套20,并使移动套20能够在螺塞本体10上轴向移动,且移动套20的第一端与第一 0型密封圈30抵靠,其第二端与螺塞本体10的外周抵靠。移动套20与螺塞本体10之间围成一个密闭空间70,螺塞本体10开设有一个自中心孔15通向密闭空间70的连通孔16,从而使中心孔15内的气体能够进入密闭空间70内,并与中心孔15内的气压保持基本相同。
[0034]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连接螺塞时,如图6所示,先将螺塞本体10的第一端旋入待测零件60的接口的螺纹孔内,并使第一 0型密封圈30与接口的端面保持刚好接触,然后利用充气管向中心孔15充气,大部分气体进入待测零件60中,并保持一定气压不变,另一部分气体通过连通孔16进入密闭空间70,气体在密闭空间70内具有一定压力(该压力与中心孔15内气体压力基本相同)。如图7所示,在密闭空间70内的气压的作用下,移动套20向螺塞本体10的第一端移动,也就是向待测零件60的接口方向移动,并推抵第一 0型密封圈30以一定压紧量压靠在接口的端面处,从而封堵螺塞本体10与待测零件60所形成的间隙,实现密封。
[0035] 由上可知,在气体压力作用下,移动套20推抵第一 0型密封圈30对待测零件60的接口处的端面实现了自动压紧,无需人工旋转压紧,且能够根据气体压力的大小自动调节压紧量,压力越大,压紧量越大,既避免了由于旋转螺塞本体10对第一 0型密封圈30的磨损,又实现了压紧量的自动调节,密封效果优良。特别适用于超高压连接。
[0036] 理论上,使得移动套20与螺塞本体10形成一个密闭空间70是容易实现的,密闭空间70的形状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凡能够存储从中心孔15进入的气体的结构和外形均可。
[0037]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便加工的密闭空间70,该密闭空间70由移动套20的孔壁与螺塞本体10的外周围成。具体地,如图4所示,螺塞本体10由第四柱体11、第五柱体12、第六柱体13和第七柱体14依次连接形成,且四个柱体自螺塞本体10的第二端到第一端的直径递减,自然地,螺塞本体10相应形成有第四阶梯面17、第五阶梯面18和第六阶梯面19 ;同样地,如图5所示,移动套20的内孔也开设成由其第二端向第一端直径递减并相贯通的第三内孔21和第四内孔22,自然地,第三内孔21和第四内孔22形成第七阶梯面23。移动套20通过第三内孔21的一段与第五柱体12的配合,以及第四内孔22与第七柱体14的配合安装在螺塞本体10上,并且为了能够使移动套20在螺塞本体10上滑动,配合关系设置成间隙配合或者过渡配合。为限制移动套20向螺塞本体10的第二端移动,使移动套20的第二端的端面抵靠在第四阶梯面17上,第一 0型密封圈30安装在第七柱体14上。密闭空间70为由第六柱体13的外周面、第三内孔21的另一段的孔壁、第五阶梯面18以及第七阶梯面23围成一个环形。由于移动套20的孔以及螺塞本体10的柱体易于加工,因此,这种环形的密闭空间70容易由移动套20和螺塞本体10通过套设的方式形成。
[0038] 在移动套20推抵第一 0型密封圈30的过程中,移动套20的动作越柔和对第一 0型密封圈30的保护作用越好,为能够使移动套20的动作柔和,需要使充入密闭空间70内的气体随着移动套20的移动而增加。为此,将第七阶梯面23设置成锥面,该锥面与第六柱体13的端部的棱边形成一环形的进气口 80,进气口 80与中心孔15通过连通孔16连通。随着移动套20不断向螺塞本体10的第一端移动,进气口 80的开口越大,充入的气体越多,移动套20的速度以及产生的压力越大,最终使第一 0型密封圈30以一定的压紧量压靠在待测零件60的接口处的端面上。
[0039] 为防止充入的气体从移动套20的第三内孔21与第五柱体12的间隙中漏出,在密闭空间70内安装至少一个第三0型密封圈40。该第三0型密封圈40套设在第六柱体13上,并位于第三内孔21与第六柱体13之间。如此,第三内孔21与第五柱体12的间隙被第三0型密封圈40封堵。为能够调整第三0型密封圈40在第六柱体13的轴向上的位置,在第三0型密封圈40与第五阶梯面18之间设置环形的垫片50。
[0040]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内螺纹连接螺塞,用于检查待测零件的气密性,包括具有中心孔的螺塞本体,所述螺塞本体的第一端开设有外螺纹,且安装有第一 0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基体,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一端从所述螺塞本体的第二端插入所述中心孔,并能够相对所述螺塞本体转动,且通过安装在所述中心孔上的轴用挡圈卡设于所述中心孔内;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一端的外周与所述中心孔的间隙通过第二 0型密封圈密封,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二端用于与充气管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纹连接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一端由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第三柱体依次连接形成,且第一柱体和第三柱体的直径小于第二柱体以形成分别朝向所述螺塞本体和所述充气管的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所述中心孔与所述旋转基体配合的一段由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形成,所述第一内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内孔以形成朝向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三阶梯面;所述第二柱体与所述第一内孔配合,所述第三阶梯面与所述第一阶梯面抵靠,所述轴用挡圈抵靠第二阶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螺纹连接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面和第三阶梯面为相互配合的第一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内螺纹连接螺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套,所述移动套套设在所述螺塞本体上,且所述移动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抵靠,其第二端与所述螺塞本体的外周抵靠;并且, 所述移动套与所述螺塞本体还围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螺塞本体上开设有用于连通中心孔和封闭空间的连通孔,以使所述中心孔中的气体能够进入所述密闭空间推动所述移动套向所述螺塞本体的第一端移动并推抵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螺纹连接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塞本体由自其第二端向第一端直径递减的第四柱体、第五柱体、第六柱体和第七柱体依次连接形成,并依次形成第四阶梯面、第五阶梯面和第六阶梯面;所述移动套的内孔由自其第二端向第一端直径递减并相贯通的第三内孔和第四内孔形成,所述第三内孔和第四内孔之间形成第七阶梯面;所述移动套通过第三内孔的一段与第五柱体的配合以及第四内孔与第七柱体的配合安装在所述螺塞本体上,所述密闭空间由所述第六柱体的外周面、第三内孔的另一段的孔壁、第五阶梯面以及第七阶梯面围成,所述移动套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第四阶梯面上,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安装在所述第七柱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螺纹连接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阶梯面为第二锥面,所述第二锥面与所述第六柱体的端部的棱边形成一环形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中心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螺纹连接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柱体上套设有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的第三0型密封圈以密封所述第三内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五柱体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螺纹连接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柱体上还套设有位于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与所述第五阶梯面之间的垫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78949.4U CN205047824U (zh) | 2015-10-09 | 2015-10-09 | 内螺纹连接螺塞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78949.4U CN205047824U (zh) | 2015-10-09 | 2015-10-09 | 内螺纹连接螺塞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47824U true CN205047824U (zh) | 2016-02-24 |
Family
ID=55341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78949.4U Active CN205047824U (zh) | 2015-10-09 | 2015-10-09 | 内螺纹连接螺塞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47824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39428A (zh) * | 2017-09-03 | 2017-11-10 | 宁波东湖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 一种密封结构 |
CN107366658A (zh) * | 2017-09-03 | 2017-11-21 | 宁波东湖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 一种柱塞 |
CN107448603A (zh) * | 2017-09-03 | 2017-12-08 | 宁波东湖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 一种活塞杆 |
CN107575574A (zh) * | 2017-09-03 | 2018-01-12 | 宁波东湖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 柱塞 |
CN107687459A (zh) * | 2017-09-03 | 2018-02-13 | 宁波东湖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 活塞杆 |
-
2015
- 2015-10-09 CN CN201520778949.4U patent/CN20504782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39428A (zh) * | 2017-09-03 | 2017-11-10 | 宁波东湖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 一种密封结构 |
CN107366658A (zh) * | 2017-09-03 | 2017-11-21 | 宁波东湖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 一种柱塞 |
CN107448603A (zh) * | 2017-09-03 | 2017-12-08 | 宁波东湖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 一种活塞杆 |
CN107575574A (zh) * | 2017-09-03 | 2018-01-12 | 宁波东湖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 柱塞 |
CN107687459A (zh) * | 2017-09-03 | 2018-02-13 | 宁波东湖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 活塞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47824U (zh) | 内螺纹连接螺塞 | |
CN205048068U (zh) | 内螺纹连接螺塞 | |
CN102359598A (zh) | 一种堵头 | |
CN110455634B (zh) | 一种自密封式试压接头 | |
CN108139290B (zh) | 用于改进的管状螺纹部件的压力测试用塞盖 | |
CN105179871A (zh) | 管道孔封堵装置 | |
CN204785192U (zh) | 可旋转密封接头 | |
CN207093494U (zh) | 一种液压油缸 | |
CN202501009U (zh) | 带螺旋密封筋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 | |
CN205190487U (zh) | 外螺纹连接螺塞 | |
CN103511767B (zh) | 管道连接装置 | |
CN206801517U (zh) | 轴向伸缩径向错位补偿的防喷管 | |
CN206513987U (zh) | 一种带有多级滚道槽的活动弯头 | |
CN204253922U (zh) | 严密防止外漏的球阀 | |
CN206929387U (zh) | 一种单向阀 | |
CN206513995U (zh) | 堵头 | |
CN205716106U (zh) | 制动软管和液压制动管线 | |
CN206264721U (zh) | 一种铝合金气门防漏气保护帽 | |
CN205745520U (zh) | 分体式液压控制阀阀体 | |
CN204437533U (zh) | 一种内圆锥面用的高压密封装置 | |
CN204164448U (zh) | 一种压力容器上用安全座 | |
CN204312929U (zh) | 一种管口堵头 | |
CN204328271U (zh) | 一种真空检漏接头 | |
CN203787925U (zh) | 一种可变径管道堵头组件 | |
CN216046798U (zh) | 一种可转动的注油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065000 Langfang City, Hebei Provi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 Xiang Guangyang Road, South Road East 100 Patentee after: Langfang Jin run electric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065001 Langfang city in Hebei Province Road Development Zone, the new Austrian Yaohua Industrial Co. Ltd. North hi tech Patentee before: LANGFANG JINRUN ELECTRIC CO., LTD.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