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4681U - 一种重卡前下防护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卡前下防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44681U CN205044681U CN201520824315.8U CN201520824315U CN205044681U CN 205044681 U CN205044681 U CN 205044681U CN 201520824315 U CN201520824315 U CN 201520824315U CN 205044681 U CN205044681 U CN 2050446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umn shape
- front lower
- open column
- arm
- pro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633 protec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76425 Xiphophorus macul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EDXJYDRNCIFBQ-UHFFFAOYSA-N aluminium(3+) Chemical group [Al+3] REDXJYDRNCIFB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重卡前下防护,包括防护横梁,所述防护横梁包括直臂部和分别连接于所述直臂部两端的弯曲部,所述直臂部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臂连接于车架;所述弯曲部凸向车辆的外部,且其远离所述直臂部的外端通过加强臂连接于车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弯曲部和加强臂,解决防护横梁两端的悬臂问题,从而增加整个重卡前下防护的刚度,在碰撞过程中,保证整个重卡前下防护的防护能力,提高司乘人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卡前下防护。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重卡前下防护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防护横梁101,其截面为实心矩形结构;防护横梁的两端悬臂,中间部位连接有左加强板102和右加强板104,左加强板102通过螺栓连接有左支架103,右加强板104通过螺栓连接有右支架105,左支架103、右支架105分别连接于车架。
[0003] 现有的这种前下防护,由于防护横梁101的两端悬臂,仅有中间部位的支撑,在碰撞过程中,防护横梁101的两端极易变形,降低防护能力,从而增加乘员的危险性;同时,由于为了增加重卡前下防护的刚度,防护横梁101为矩形结构,且材料为钢材,增加了整车的重量,不利于车辆轻型化的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卡前下防护,通过增加弯曲部和加强臂,增加整个重卡前下防护的刚度,保证车辆的防护能力,提高司乘人员的安全性。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种重卡前下防护,包括防护横梁,所述防护横梁包括直臂部和分别连接于所述直臂部两端的弯曲部,所述直臂部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臂连接于车架;所述弯曲部凸向车辆的外部,且其远离所述直臂部的外端通过加强臂连接于车架。
[0007] 优选地,所述防护横梁为铝合金一体加工成型结构,且其为第一空心柱状结构。
[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一空心柱状结构的内部设有第一加强结构。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为同时平行于车辆纵轴与车辆横轴的第一肋板。
[0010] 优选地,所述支撑臂为第二空心柱状结构,所述第二空心柱状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车架与所述直臂部。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二空心柱状结构的横截面为第二矩形;所述第二空心柱状结构的内部设有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二空心柱状结构的第五矩形板的横向加强板和垂直于所述第五矩形板的纵向加强板。
[0012] 优选地,所述加强臂为第三空心柱状结构,所述第三空心柱状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车架与所述外端。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三空心柱状结构的内部设有第三加强结构,所述第三加强结构同时平行于车辆纵轴与车辆横轴的第二肋板。
[0014] 优选地,同侧的所述支撑臂、所述加强结构与所述弯曲部三者形成三角形结构。
[0015] 优选地,所述支撑臂远离所述直臂部的一端和所述加强臂远离所述弯曲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车架。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弯曲部和加强臂,解决防护横梁两端的悬臂问题,从而增加整个重卡前下防护的刚度,在碰撞过程中,保证整个重卡前下防护的防护能力,提高司乘人员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弯曲结构的弯曲部能够增加整车的流线型,减小整车的空气阻力,提高车辆的动力性。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现有技术重卡前下防护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重卡前下防护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重卡前下防护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防护横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重卡前下防护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臂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重卡前下防护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加强臂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3]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重卡前下防护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
[0025] 在图1中:
[0026] 101、防护横梁,102、左加强板,103、左支架,104、右加强板,105、右支架;
[0027] 在图2-图6中:
[0028] 201、防护横梁,202、支撑臂,203、加强臂,204、连接板,205、第一加强结构,206、纵向加强板,207、横向加强板,208、第三加强结构,209、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0] 请参考图2-图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重卡前下防护,包括防护横梁201,防护横梁201包括直臂部和分别连接于直臂部两端的弯曲部,直臂部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臂202连接于车架;弯曲部凸向车辆的外部,且其远离直臂部的一端通过加强臂203连接于车架。
[0031] 通过增加弯曲部和加强臂203,解决防护横梁201两端的悬臂问题,从而增加整个重卡前下防护的刚度,在碰撞过程中,保证整个重卡前下防护的防护能力,提高司乘人员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弯曲结构的弯曲部能够增加整车的流线型,减小整车的空气阻力,提高车辆的动力性。
[0032] 防护横梁201为铝合金一体加工成型结构,即直臂部与两个弯曲部三者一体加工成型,且整个防护横梁201为第一空心柱状结构,如图3所示。通过一体加工成型的结构能够增加防护横梁201的强度,同时设计为第一空心柱状结构,能够减小防护横梁201的重量;且采用铝合金结构,重量轻,提高整车的动力性。
[0033] 直臂部与两个弯曲部也可以三者均单独加工后连接于一起;或者直臂部与其中一个弯曲部一体加工成型后,再与另一个弯曲部连接于一起。当然三者可以均为第一空心柱状结构,也可以仅其中一者为第一空心柱状结构;或者三者均为实心结构。
[0034] 防护横梁201也可以为板状结构。
[0035] 第一空心柱状结构可以为圆柱筒结构、棱柱筒结构,或者其它异型柱状结构,优选为棱柱筒结构,且其横截面为第一矩形,即防护横梁20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矩形板、第二矩形板、第三矩形板和第四矩形板,以方便加工。
[0036] 优选相对的第一矩形板与第三矩形板垂直于车辆纵轴,且第一矩形板较第三矩形板靠近车辆的外部;第一矩形板分别与第二矩形板之间、第四矩形板之间设有倒角。该结构即能够增加防护横梁201的强度,又能够增加整车的流线型,减小运动过程中车辆的空气阻力,提高整车的动力性。
[0037] 防护横梁201的中心孔可以沿防护横梁201的轴线完全贯穿整个防护横梁201,也可以防护横梁201的两端均封闭,或者其中一端封闭。
[0038] 第一空心柱状结构的内部设有第一加强结构205。通过加强结构以提高防护横梁201的强度,进而提高整个重卡前下防护的抗冲击能力。
[0039] 第一加强结构205为同时平行于车辆纵轴与车辆横轴的第一肋板,如图3所示。由于防护横梁201主要承受平行于车辆纵轴与车辆横轴方向的冲击力,通过沿该方向的第一加强结构能够增加其抗冲击能力,从而提高整个重卡前下防护的防护能力。
[0040] 第一肋板沿防护横梁201的轴线贯穿整个防护横梁201,以进一步提高防护横梁201的强度。第一肋板也可以为沿防护横梁201的轴线方向设置的一部分,同时沿防护横梁201的轴线方向设有多块。第一肋板也可以沿其它方向设置,如与车辆纵轴与车辆横轴所在的平面呈一夹角。
[0041] 第一加强结构205也可以为加强筋结构,加强筋平行于车辆纵轴,且沿防护横梁201的轴线方向设有多条;加强筋结构也可以沿其它方向布置。
[0042] 第一肋板设有两条,以增加防护横梁201的强度。第一肋板也可以设有一条、三条或者更多条。
[0043] 支撑臂202为第二空心柱状结构,第二空心柱状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车架与直臂部。通过空心柱状结构既能够吸收冲击振动的能量,起到吸能的作用,增加整个重卡前下防护的抗冲击能力,又能够减轻整车的重量。
[0044] 第二空心柱状结构的横截面为第二矩形;第二空心柱状结构的内部设有第二加强结构,第二加强结构包括平行于第二空心柱状结构的第五矩形板的横向加强板207和垂直于第五矩形板的纵向加强板206。通过矩形结构与横向加强板207、纵向加强板206,能够提高支撑臂202的刚度。
[0045] 支撑臂202也可以为板状结构,或者实心柱状结构。
[0046] 第二空心柱状结构可以为圆柱筒结构、棱柱筒结构,或者其它异型柱状结构,优选为棱柱筒结构,且其横截面为第二矩形,即支撑臂20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五矩形板、第六矩形板、第七矩形板和第八矩形板,相对的第六矩形板与第八矩形板垂直于车辆横轴。以方便加工。
[0047] 横向加强板207设有两条;纵向加强板206置于第五矩形板或者第六矩形板与其相邻的横向加强板206之间,即第五矩形板与其相邻的横向加强板207之间设有一条或者多条纵向加强板206,第七矩形板与其相邻的横向加强板207之间设有一条或者多条纵向加强板206。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撑臂202的强度。
[0048] 第二加强结构也可以仅包括横向加强板207或者纵向加强板206,也可以为其它加强筋或者加强肋。
[0049] 支撑臂202的中心孔可以沿支撑臂202的轴线完全贯穿整个支撑臂202,也可以支撑臂202的两端均封闭,或者其中一端封闭。
[0050] 加强臂203为第三空心柱状结构,第三空心柱状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车架与外端。通过空心柱状结构既能够吸收冲击振动的能量,起到吸能的作用,增加整个重卡前下防护的抗冲击能力,又能够减轻整车的重量。
[0051] 第三空心柱状结构的内部设有第三加强结构208,第三加强结构208同时平行于车辆纵轴与车辆横轴的第二肋板。由于车辆碰撞过程中重卡前下防护的受力方向主要在平行于车辆纵轴与车辆横轴所在的平面内,通过增加第二肋板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重卡前下防护的抗冲击能力。
[0052] 第三加强结构208也可以为其它结构,如加强筋或者和车辆纵轴与车辆横轴所在的平面呈一夹角。
[0053] 第三空心柱状结构可以为圆柱筒结构、棱柱筒结构,或者其它异型柱状结构,优选为棱柱筒结构,且其横截面为第三矩形,以方便加工。
[0054] 第三空心柱状结构的中心孔可以沿加强臂203的轴线完全贯穿整个加强臂203,也可以加强臂203的两端均封闭,或者其中一端封闭。
[0055] 同侧的支撑臂202、加强臂203与弯曲部三者形成三角形结构。通过设置三角的连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重卡前下防护的抗冲击能力。同侧的支撑臂202、加强臂203、弯曲部也可以与车架一起形成四边形结构。
[0056] 支撑臂202远离直臂部的一端和加强臂203远离弯曲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连接板204,连接板204连接于车架。通过增加连接板204,能够方便安装。
[0057] 连接板204设有减重孔209,如图6所示,以减轻整车的重量。
[0058] 通常连接板204与支撑臂202、加强臂203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接、螺栓等方式连接;连接板204与车架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装维修;也可以采用卡接或者焊接方式连接。
[0059]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重卡前下防护,包括防护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横梁包括直臂部和分别连接于所述直臂部两端的弯曲部,所述直臂部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臂连接于车架;所述弯曲部凸向车辆的外部,且其远离所述直臂部的外端通过加强臂连接于车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卡前下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横梁为铝合金一体加工成型结构,且其为第一空心柱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卡前下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柱状结构的内部设有第一加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卡前下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为同时平行于车辆纵轴与车辆横轴的第一肋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卡前下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为第二空心柱状结构,所述第二空心柱状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车架与所述直臂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卡前下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心柱状结构的横截面为第二矩形;所述第二空心柱状结构的内部设有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二空心柱状结构的第五矩形板的横向加强板和垂直于所述第五矩形板的纵向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卡前下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臂为第三空心柱状结构,所述第三空心柱状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车架与所述外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卡前下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空心柱状结构的内部设有第三加强结构,所述第三加强结构同时平行于车辆纵轴与车辆横轴的第二肋板。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重卡前下防护,其特征在于,同侧的所述支撑臂、所述加强臂与所述弯曲部三者形成三角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重卡前下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远离所述直臂部的一端和所述加强臂远离所述弯曲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车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24315.8U CN205044681U (zh) | 2015-10-20 | 2015-10-20 | 一种重卡前下防护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24315.8U CN205044681U (zh) | 2015-10-20 | 2015-10-20 | 一种重卡前下防护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44681U true CN205044681U (zh) | 2016-02-24 |
Family
ID=55338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2431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44681U (zh) | 2015-10-20 | 2015-10-20 | 一种重卡前下防护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4468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46752A (zh) * | 2016-06-23 | 2016-09-21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保险杠和具有其的车辆 |
-
2015
- 2015-10-20 CN CN201520824315.8U patent/CN20504468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46752A (zh) * | 2016-06-23 | 2016-09-21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保险杠和具有其的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92262A (zh) | 前副车架 | |
CN206141484U (zh) | 一种铝合金保险杠防撞梁 | |
CN103802849A (zh) | 一种b型地铁车辆车体结构 | |
CN203160163U (zh) | 一种防护栏 | |
CN205044681U (zh) | 一种重卡前下防护 | |
CN205524489U (zh) |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 |
CN204998312U (zh) | 汽车车门防撞梁及汽车 | |
CN205574062U (zh) | 一种汽车的门槛结构 | |
CN207466571U (zh) | 缓冲防撞装置 | |
CN105730386A (zh) |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 |
CN201610138U (zh) | 一种抗高纵向载荷的全宽型司机室 | |
CN104786969A (zh) | 一种碰撞被动安全装置及汽车 | |
CN203438964U (zh) |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 |
CN208947258U (zh) | 一种皮卡防撞梁总成 | |
CN209955926U (zh) | 一种汽车防撞梁 | |
CN103448803B (zh) | 一种地板后横梁加强结构 | |
CN207274782U (zh) | 铰接柱支撑装置及汽车 | |
CN202413951U (zh) | 一种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 | |
CN204641631U (zh) | 一种碰撞被动安全装置及汽车 | |
CN203793447U (zh) | 一种前座椅横梁安装结构及具有所述结构的新能源汽车 | |
CN205871976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CN106080472A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CN106347477A (zh) | 前部车体结构 | |
CN203283164U (zh) | 一种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 | |
CN107176124A (zh) | 一种设有尾部防撞装置的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