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98612U - 车辆骨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骨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98612U CN204998612U CN201520762046.7U CN201520762046U CN204998612U CN 204998612 U CN204998612 U CN 204998612U CN 201520762046 U CN201520762046 U CN 201520762046U CN 204998612 U CN204998612 U CN 2049986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umn
- skeleton
- entablatrance
- longeron
- vertical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2356 Skeleton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车辆的骨架,公开了一种车辆骨架结构,包括骨架底座、骨架前支撑座和骨架后支撑座,骨架前支撑座和骨架后支撑座分别位于骨架底座的前、后端,骨架底座包括前下横梁(7)、后下横梁(11)、平行设置的左纵梁(2)和右纵梁(1),前下横梁(7)和后下横梁(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纵梁(2)和右纵梁(1)上。本实用新型与其他车辆骨架结构相比,最少仅需要16根梁就实现了基本的承载和支撑功能,且每一根梁均可采用由型材制成的等截面直梁,结构大大简化,对原材料的要求大大降低,且便于设计生产,不需要投入众多的生产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车辆的骨架。
背景技术
车辆的骨架主要起到承载车辆本身及乘客、货物等载荷,为动力系统、悬架系统等其他零部件提供定位和支撑的作用。现有的车辆骨架,绝大多数以钢板冲压的钣金件焊接而成,如乘用车,这类结构需要大量的模具投入和生产设施投入,且加工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另外部分车辆以管材及其它型材弯曲后连接而成,如客车、货车,这类结构也涉及到较多的模具投入和生产设施投入,加工工艺也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车辆骨架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车辆骨架结构,包括骨架底座、骨架前支撑座和骨架后支撑座,骨架前支撑座和骨架后支撑座分别位于骨架底座的前、后端,其中:
骨架底座包括前下横梁、后下横梁、平行设置的左纵梁和右纵梁,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纵梁和右纵梁上。
骨架前支撑座包括左前第一立柱、左前第二立柱、左前第三立柱、右前第一立柱、右前第二立柱、右前第三立柱和前上横梁,左前第一立柱与左前第二立柱的顶端固定,左前第一立柱、左前第二立柱的底端分别固定在左纵梁上,右前第一立柱与右前第二立柱的顶端固定,右前第一立柱、右前第二立柱和底端分别固定在右纵梁上,前上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前第一立柱与右前第一立柱上,左前第三立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上横梁的左端与左纵梁上,右前第三立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上横梁的右端与右纵梁上。左前第一立柱、左前第二立柱与左纵梁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左前第二立柱、左前第三立柱与上横梁之间也形成一个三角形、右前第一立柱、右前第二立柱、右前第三立柱与右纵梁之间的关系同上。上横梁用于提供整辆车的横向力支撑及绕纵向轴的扭转支撑,上横梁两端分别由两个三角形支撑,同时,上横梁两端分别与右前第三立柱和右前第二立柱、左前第三立柱和左前第二立柱构成三角形,因此上横梁受力稳定。除此,左前第一立柱、左前第二立柱、右前第一立柱、右前第二立柱、上横梁可用于提供其他零件或系统的安装位置。
骨架后支撑座包括左后第一立柱、左后第二立柱、右后第一立柱、右后第二立柱和后上横梁,左后第一立柱与左后第二立柱的顶端固定,左后第一立柱与左后第二立柱的底端分别固定在左纵梁上,右后第一立柱与右后第二立柱的顶端固定,右后第一立柱与右后第二立柱的底端分别固定在右纵梁上,后上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后第一立柱与右后第一立柱上。左后第一立柱、左后第二立柱与左纵梁之间构成用于支持后上横梁的三角形,增强了上横梁的受力性能。
作为优选,前下横梁、后下横梁、左纵梁、右纵梁、左前第一立柱、左前第二立柱、左前第三立柱、右前第一立柱、右前第二立柱、右前第三立柱、前上横梁、左后第一立柱、左后第二立柱、右后第一立柱、右后第二立柱和后上横梁均由型材制成。本实用新型各个梁均可由型材切断而成,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和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三横梁,第三横梁两端分别固定在左纵梁和右纵梁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左车顶梁和右车顶梁,左车顶梁和右车顶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上横梁与后上横梁上,左车顶梁与右车顶梁之间还设有车顶横梁。
本实用新型与其他车辆骨架结构相比,最少仅需要16根梁就实现了基本的承载和支撑功能,且每一根梁均可采用由型材制成的等截面直梁,结构大大简化,对原材料的要求大大降低,且便于设计生产,不需要投入众多的生产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右纵梁、2—左纵梁、3—前上横梁、4—右前第三立柱、5—右前第二立柱、6—右前第一立柱、7—前下横梁、8—左前第一立柱、9—左前第二立柱、10—左前第三立柱、11—后下横梁、12—左后第一立柱、13—左后第二立柱、14—后上横梁、15—右后第一立柱、16—右后第二立柱、17—右车顶梁、18—左车顶梁、19—车顶横梁、20—水平辅助梁、21—水平加固柱、22—第三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车辆骨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骨架底座、骨架前支撑座和骨架后支撑座,骨架前支撑座和骨架后支撑座分别位于骨架底座的前、后端,其中:
骨架底座包括前下横梁7、后下横梁11、平行设置的左纵梁2和右纵梁1,前下横梁7和后下横梁1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左纵梁2和右纵梁1上。
骨架前支撑座包括左前第一立柱8、左前第二立柱9、左前第三立柱10、右前第一立柱6、右前第二立柱5、右前第三立柱4和前上横梁3,左前第一立柱8与左前第二立柱9的顶端焊接在一起,左前第一立柱8、左前第二立柱9的底端分别焊接在左纵梁2上,右前第一立柱6与右前第二立柱5的顶端焊接在一起,右前第一立柱6、右前第二立柱5和底端分别焊接在右纵梁1上,前上横梁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左前第一立柱8与右前第一立柱6上,左前第三立柱10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前上横梁3的左端与左纵梁2上,右前第三立柱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前上横梁3的右端与右纵梁1上;
骨架后支撑座包括左后第一立柱12、左后第二立柱13、右后第一立柱15、右后第二立柱16和后上横梁14,左后第一立柱12与左后第二立柱13的顶端焊接,左后第一立柱12与左后第二立柱13的底端分别焊接在左纵梁2上,右后第一立柱15与右后第二立柱16的顶端焊接在一起,右后第一立柱15与右后第二立柱16的底端分别焊接在右纵梁1上,后上横梁1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左后第一立柱12与右后第一立柱15上。
前下横梁7、后下横梁11、左纵梁2、右纵梁1、左前第一立柱8、左前第二立柱9、左前第三立柱10、右前第一立柱6、右前第二立柱5、右前第三立柱4、前上横梁3、左后第一立柱12、左后第二立柱13、右后第一立柱15、右后第二立柱16和后上横梁14均由型材制成。
如图4所示,三轮车的前轮的上悬挂分别安装在右前第二立柱5、右前第一立柱6、和左前第一立柱8、左前第二立柱9上,下悬挂安装在左纵梁2、右纵梁1上,后轮安装在后下横梁11和后上横梁14之间,前座位安装在左纵梁2、右纵梁1之间,后座位安装在后下横梁11上方。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还包括第三横梁22,第三横梁22两端分别焊接在左纵梁2和右纵梁1上;还包括左车顶梁18和右车顶梁17,左车顶梁18和右车顶梁17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前上横梁3与后上横梁14上,左车顶梁18与右车顶梁17之间还设有车顶横梁19。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左纵梁2和右纵梁1上还焊接设有水平辅助梁20,水平辅助梁20与左纵梁2和右纵梁1之间还焊接有水平加固柱21。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4)
1.车辆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底座、骨架前支撑座和骨架后支撑座,骨架前支撑座和骨架后支撑座分别位于骨架底座的前、后端,其中:
骨架底座包括前下横梁(7)、后下横梁(11)、平行设置的左纵梁(2)和右纵梁(1),前下横梁(7)和后下横梁(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纵梁(2)和右纵梁(1)上;
骨架前支撑座包括左前第一立柱(8)、左前第二立柱(9)、左前第三立柱(10)、右前第一立柱(6)、右前第二立柱(5)、右前第三立柱(4)和前上横梁(3),左前第一立柱(8)与左前第二立柱(9)的顶端固定,左前第一立柱(8)、左前第二立柱(9)的底端分别固定在左纵梁(2)上,右前第一立柱(6)与右前第二立柱(5)的顶端固定,右前第一立柱(6)、右前第二立柱(5)和底端分别固定在右纵梁(1)上,前上横梁(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前第一立柱(8)与右前第一立柱(6)上,左前第三立柱(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上横梁(3)的左端与左纵梁(2)上,右前第三立柱(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上横梁(3)的右端与右纵梁(1)上;
骨架后支撑座包括左后第一立柱(12)、左后第二立柱(13)、右后第一立柱(15)、右后第二立柱(16)和后上横梁(14),左后第一立柱(12)与左后第二立柱(13)的顶端固定,左后第一立柱(12)与左后第二立柱(13)的底端分别固定在左纵梁(2)上,右后第一立柱(15)与右后第二立柱(16)的顶端固定,右后第一立柱(15)与右后第二立柱(16)的底端分别固定在右纵梁(1)上,后上横梁(1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后第一立柱(12)与右后第一立柱(1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前下横梁(7)、后下横梁(11)、左纵梁(2)、右纵梁(1)、左前第一立柱(8)、左前第二立柱(9)、左前第三立柱(10)、右前第一立柱(6)、右前第二立柱(5)、右前第三立柱(4)、前上横梁(3)、左后第一立柱(12)、左后第二立柱(13)、右后第一立柱(15)、右后第二立柱(16)和后上横梁(14)均由型材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车顶梁(18)和右车顶梁(17),左车顶梁(18)和右车顶梁(1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上横梁(3)与后上横梁(14)上,左车顶梁(18)与右车顶梁(17)之间还设有车顶横梁(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左纵梁(2)和右纵梁(1)上还固定设有水平辅助梁(20),水平辅助梁(20)与左纵梁(2)和右纵梁(1)之间还设有水平加固柱(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62046.7U CN204998612U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车辆骨架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62046.7U CN204998612U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车辆骨架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98612U true CN204998612U (zh) | 2016-01-27 |
Family
ID=55155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62046.7U Active CN204998612U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车辆骨架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9861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97113A (zh) * | 2015-09-29 | 2015-12-30 | 杭州傲拓迈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骨架结构 |
-
2015
- 2015-09-29 CN CN201520762046.7U patent/CN20499861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97113A (zh) * | 2015-09-29 | 2015-12-30 | 杭州傲拓迈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骨架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03099B (zh) | 大型矩形管底架的大客车全承载车身 | |
EP3239021B1 (en) | Wheel-beam axleless vehicle frame | |
CN202264822U (zh) | 一种全承载式客车车身结构 | |
CN204323486U (zh) | 轻型纯电动客车及其底盘车架 | |
CN201405934Y (zh) | 大型矩形管底架的大客车全承载车身 | |
CN102328615B (zh) |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 | |
CN103661437B (zh) | 一种城轨司机室结构 | |
JP2016200576A (ja) | 車両テスト用台車構造 | |
CN204998612U (zh) | 车辆骨架结构 | |
CN105857398A (zh) | 一种通用式纯电动客车底架结构 | |
CN204055969U (zh) | 一种三段式旅游车车架 | |
CN106624479A (zh) | 100%低地板底架前端多层组焊工艺 | |
CN102700625A (zh) | 乘用车井字形一体式地板梁 | |
CN105197113A (zh) | 车辆骨架结构 | |
CN104085460A (zh) | 客车装配方法及客车装配线 | |
CN206813099U (zh) | 一种大件运输牵引车车架总成 | |
CN105946977A (zh) | 汽车车身骨架 | |
CN203946192U (zh) | 客车装配线 | |
CN203612051U (zh) | 客车底盘后悬骨架 | |
CN204323488U (zh) | 一种承载式新型结构的电动汽车车架 | |
CN206606268U (zh) | 一种整体厢式货车车身结构 | |
CN203172731U (zh) | 一种宽体矿用自卸车的车架 | |
CN103625574B (zh) | 客车骨架摆渡拖车 | |
CN202175099U (zh) | 一种卡车车架 | |
CN202828788U (zh) | 车身涂装混流输送滑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