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61713U - 齿轮式平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齿轮式平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61713U CN204961713U CN201520718819.1U CN201520718819U CN204961713U CN 204961713 U CN204961713 U CN 204961713U CN 201520718819 U CN201520718819 U CN 201520718819U CN 204961713 U CN204961713 U CN 2049617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lation amount
- mounting hole
- phase
- ring
- regulating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abstract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23 electro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147 athletic perform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式平动机构,包括驱动单元,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尺寸和模数相等的从动齿轮,与主、从动齿轮啮合的介轮,在主、从动齿轮的带动下平动的执行单元,支撑单元,及相位调节单元。相位调节单元包括第一相位调节件,设有第一相位调节孔的第一环状板件,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第二相位调节件,设有第二相位调节孔的第二环状板件,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第一相位调节件一端与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连接,另一端抵接在第一环状板件;第二相位调节件一端与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连接,另一端抵接在第二环状板件。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驱动单元停止工作后,对平动执行单元的相位调节使其到达预定的角度位置,且调节过程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齿轮式平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将转动运动转换为平动运动输出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常见的为通过平行四边形机构来实现。一般的四连杆机构由机架,两个连架杆,和连杆构成,连杆连接两个连架杆。平行四边形机构属于四连杆机构,在平行四边形机构中,两个连架杆的长度相等,两个连架杆分别做定轴转动,连杆在两个连架杆的带动下做平动运动。这种平行四边形机构虽然能够实现将连架杆的转动运动转换为连杆的平动运动,但是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两个连架杆和连杆之间,以及两个连架杆和机架之间,通常是通过铰链的形式进行连接的,因此在应用平行四边形机构将转动运动转换为平动运动输出时,会有承载力小,运动精度低,不易调节的缺陷。
中国专利文献CN102312254公开了一种大平动量、高速可调的电铸阴极平动机构,属于电铸制造领域,包括调速电机、支撑壳体、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过渡齿轮、第一偏心调节机构、第二偏心调节机构,及平动板,其中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及过渡齿轮均安装于支撑壳体下方,第一偏心机构设置在主动齿轮上,第二偏心机构设置在从动齿轮上,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尺寸和模数相同,调速电机安装于支撑壳体上驱动主动齿轮旋转,通过主动齿轮与过渡齿轮的啮合,过渡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使得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同步同方向旋转,平动板通过第一偏心调节机构和第二偏心调节机构分别安装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当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做同方向同步旋转运动时,所述第一偏心机构和所述第二偏心机构带动所述平动板做平动运动。这种平动运动的输出是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来实现的,比起通过杆件之间的铰接来实现,运动精度高,平动运动的输出端承载力大,且由于第一偏心机构到主动齿轮轴心的距离和第二偏心机构到从动齿轮轴心的距离可以调节,所以这种方式也可以实现平动运动平动量的调节。
在自动化生产线中,通常要求各组负载的运动动作必须按照规定的时序进行,当电机停止运动时,做平动运动的执行件也会停止运动,如果在执行件停止运动时没有到达预定的角度位置,则需要对执行件调节,使其到达预定的角度位置,这个调节过程为相位调节。但是,对于一个电机的输出轴同时驱动多组负载运动的情况,当电机停止转动时,各组负载也会停止运动,上述文献所公开的平动机构中做平动运动的平动板也会停止运动,如果在平动板停止运动时没有到达预定的角度位置,将只能通过启动电机来调节,但是启动电机的同时会使被电机输出轴同轴驱动的其他组负载再次运动,从而使原本达到预定位置的其他组负载偏离预定位置。因此,上述文献所公开的平动机构无法实现电机停止后对平动板的相位调节,无法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一个电机输出轴同时驱动多组负载运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无法实现电机停止后对平动执行件的相位调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电机停止后对平动执行件的相位调节的齿轮式平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齿轮式平动机构,包括:
驱动单元,具有输出旋转动力的输出轴;
主动齿轮,与输出轴连接,受输出轴的驱动而转动;
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尺寸和模数相等;
介轮,分别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受主动齿轮带动而旋转,并带动从动齿轮旋转;
执行单元,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带动下做平动运动;
支撑单元,用于安装驱动单元、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及介轮;
还包括
相位调节单元,包括第一相位调节件,通过第一相位调节件安装在主动齿轮端面外表面的第一环状板件,设置在主动齿轮端面上的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及第二相位调节件,通过第二相位调节件安装在从动齿轮端面外表面的第二环状板件,设置在从动齿轮端面上的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
第一环状板件上开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一相位调节孔,第一相位调节件的一端穿过第一相位调节孔与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第一环状板件远离主动齿轮端面的一面;
第二环状板件上开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二相位调节孔,第二相位调节件的一端穿过第二相位调节孔与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第二环状板件远离从动齿轮端面的一面;
执行单元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第一环状板件和第二环状板件上,执行单元与第一环状板件的安装点在主动齿轮上的偏心距,等于执行单元与第二环状板件的安装点在从动齿轮上的偏心距。
所述第一相位调节件,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孔,分别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相位调节件,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孔,分别为至少两个。
还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安装在第一环状板件上的第一连接轴,及安装在第二环状板件上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在所述第一环状板件上的偏心距等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在所述第二环状板件上的偏心距,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直接与所述执行单元连接,或通过中间件与所述执行单元连接。
所述中间件为平动量调节单元,包括
第一平动量调节块,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轴配合安装的第一安装孔;
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直接或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上;
第一平动量调节孔,呈长条状,设置在所述执行单元的靠近所述主动齿轮的一端;
第一平动量调节件,一端穿过第一平动量调节孔与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执行单元远离第一平动量调节块的一面;
第二平动量调节块,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轴配合安装的第二安装孔;
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直接或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上;
第二平动量调节孔,呈长条状,设置在所述执行单元的靠近所述主动齿轮的一端;
第二平动量调节件,一端穿过第二平动量调节孔与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执行单元远离第二平动量调节块的一面。
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和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通过连接板连接成一体。
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位置处。
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的位置处。
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处分别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为对应所述轴承的内圈。
所述第一相位调节件,所述第二相位调节件,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件,及第二平动量调节件,均为螺纹连接件;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均为螺纹孔。
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为一体成型的半圆形和矩形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的相同,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的中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式平动机构,包括:具有输出旋转动力的输出轴的驱动单元,与输出轴连接受输出轴的驱动而转动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尺寸和模数相等的从动齿轮,分别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受主动齿轮带动而旋转,并带动从动齿轮旋转的介轮,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带动下做平动运动的执行单元,用于安装驱动单元、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及介轮的支撑单元,还包括相位调节单元,相位调节单元包括第一相位调节件,通过第一相位调节件安装在主动齿轮端面外表面的第一环状板件,设置在主动齿轮端面上的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及第二相位调节件,通过第二相位调节件安装在从动齿轮端面外表面的第二环状板件,设置在从动齿轮端面上的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第一环状板件上开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一相位调节孔,第一相位调节件的一端穿过第一相位调节孔与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第一环状板件远离主动齿轮端面的一面;第二环状板件上开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二相位调节孔,第二相位调节件的一端穿过第二相位调节孔与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第二环状板件远离从动齿轮端面的一面;执行单元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第一环状板件和第二环状板件上,执行单元与第一环状板件的安装点在主动齿轮上的偏心距,等于执行单元与第二环状板件的安装点在从动齿轮上的偏心距。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式平动机构,能够实现驱动单元停止工作后对平动执行单元的相位调节。特别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一个电机输出轴同时驱动多组负载的情况,在电机停止工作后,电机输出轴上同时驱动的多组负载也会全部停止运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式平动机构中的执行单元作为其中一组负载,也会停止做平动运动,当执行单元停止运动时偏离预定的角度位置时,通过相位调节单元,可以实现电机停止后对执行单元的相位调节,使其到达预定的角度位置,且调节过程简单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齿轮式平动机构,执行单元的平动运动是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来实现的,比起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的平行四边形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高负载的平动运动,且机构本身安装便捷,调整简单,结构紧凑,运动精度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式平动机构,所述第一相位调节件,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孔,分别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相位调节件,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孔,分别为至少两个。这样的数量设置,使得第一环状板件在主动齿轮上的安装更稳固,以及第二环状板件在从动齿轮上的安装更稳固;此外,在进行相位调节时,利于第一环状板件和第二环状板件的定位,使得相位调节更方便更准确。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式平动机构,所述中间件为平动量调节单元,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配合安装的第一安装孔的第一平动量调节块,直接或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上的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呈长条状并设置在所述执行单元的靠近所述主动齿轮的一端的第一平动量调节孔,一端穿过第一平动量调节孔与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执行单元远离第一平动量调节块的一面的第一平动量调节件,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轴配合安装的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平动量调节块,直接或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上的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呈长条状并设置在所述执行单元的靠近所述主动齿轮的一端的第二平动量调节孔,一端穿过第二平动量调节孔与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执行单元远离第二平动量调节块的一面的第二平动量调节件。所述平动量调节单元,不仅可以实现执行单元与第一环状板件、第二环状板件的间接安装,还可以实现执行单元平动量的调节,且调节过程简单方便。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式平动机构,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和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通过连接板连接成一体,这样使得执行单元在平动运动时的运动更平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齿轮式平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齿轮式平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齿轮式平动机构的局部剖视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动齿轮;2-从动齿轮;3-介轮;4-相位调节单元;41-第一相位调节件;42-第一环状板件;421-第一相位调节孔;43-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44-第二相位调节件;45-第二环状板件;451-第二相位调节孔;46-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5-连接单元;51-第一连接轴;52-第二连接轴;6-平动量调节单元;61-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1-第一安装孔;62-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3-第一平动量调节孔;64-第一平动量调节件;65-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1-第二安装孔;66-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7-第二平动量调节孔;68-第二平动量调节件;7-连接板;8-轴承;9-执行件;100-输出轴,200-支撑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和图2所示的齿轮式平动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
驱动单元,具有输出旋转动力的输出轴100;
主动齿轮1,与输出轴100连接,受输出轴100的驱动而转动;
从动齿轮2,与主动齿轮1的尺寸和模数相等;
介轮3,分别与主动齿轮1、从动齿轮2啮合,受主动齿轮1带动而旋转,并带动从动齿轮2旋转;
执行单元,在主动齿轮1和从动齿轮2的带动下做平动运动;
支撑单元200,用于安装驱动单元、主动齿轮1、从动齿轮2及介轮3;
还包括
相位调节单元4,包括第一相位调节件41,通过第一相位调节件41安装在主动齿轮1端面外表面的第一环状板件42,设置在主动齿轮1端面上的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43,及第二相位调节件44,通过第二相位调节件44安装在从动齿轮2端面外表面的第二环状板件45,设置在从动齿轮2端面上的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46;
第一环状板件42上开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一相位调节孔421,第一相位调节件41的一端穿过第一相位调节孔421与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43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第一环状板件42远离主动齿轮1端面的一面;
第二环状板件45上开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二相位调节孔451,第二相位调节件44的一端穿过第二相位调节孔451与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46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第二环状板件45远离从动齿轮2端面的一面;
执行单元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第一环状板件42和第二环状板件45上,执行单元与第一环状板件42的安装点在主动齿轮1上的偏心距,等于执行单元与第二环状板件45的安装点在从动齿轮2上的偏心距。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式平动机构,应用广泛,特别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一个电机输出轴同时驱动多组负载的情况。
当驱动单元开始工作时,输出轴100带动主动齿轮1转动,通过第一相位调节件41安装在主动齿轮1上的第一环状板件42与主动齿轮1同步转动;介轮3与主动齿轮1啮合转动,转动方向与主动齿轮1的转动方向相反;从动齿轮2与介轮3啮合转动,转动方向与介轮3的转动方向相反,与主动齿轮1的转动方向相同,通过第二相位调节件44安装在从动齿轮3上的第二环状板件45与从动齿轮2同步转动。由于执行单元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第一环状板件42和第二环状板件45上,执行单元与第一环状板件42的安装点在主动齿轮1上的偏心距,等于执行单元与第二环状板件45的安装点在从动齿轮2上的偏心距,且从动齿轮2与主动齿轮1的尺寸和模数相等,所以,此时的执行单元在第一环状板件42和第二环状板件45上的安装点的运动轨迹一致,执行单元做平动运动。
当驱动单元停止工作时,输出轴100停止转动,主动齿轮1、介轮3和从动齿轮2都会停止转动,做平动运动的执行单元停止运动。此时,如果执行单元没有停止在预定的角度位置,则可以通过相位调节单元4对执行单元进行相位调节,使其达到预定的角度位置,具体调节过程如下:
松动第一相位调节件42与设置在主动齿轮1端面上的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43之间的连接,使得原本抵接在第一环状板件42上的第一相位调节件42的一端解除对第一环状板件42的抵接;同时,松动第二相位调节件44与设置在从动齿轮2端面上的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46之间的连接,使得原本抵接在第二环状板件45上的第二相位调节件44的一端解除对第二环状板件45的抵接;
同时微旋第一环状板件42和第二环状板件45,直接或间接安装在第一环状板件42和第二环状板件45上的执行单元也会进行微小的平动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第一相位调节件41在第一环形板件42的长条状第一相位调节孔421中滑动,第二相位调节件44在第二环形板件45的长条状第二相位调节孔451中滑动;当执行单元到达预定的角度位置时,停止微旋第一环状板件42和第二环状板件45;
紧固第一相位调节件42与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43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相位调节件42的一端稳固的抵接在第一环状板件42上;同时,紧固第二相位调节件44与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46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二相位调节件44的一端稳固的抵接在第二环状板件45上。
这样就将执行单元调节到了预定角度位置。
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齿轮式平动机构,能够实现驱动单元停止工作后对平动执行单元的相位调节。特别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一个电机输出轴同时驱动多组负载的情况,在电机停止工作后,电机输出轴上同时驱动的多组负载也会全部停止运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式平动机构中的执行单元作为其中一组负载,也会停止做平动运动,当执行单元停止运动时偏离预定的角度位置时,通过相位调节单元4,可以实现电机停止后对执行单元的相位调节,使其到达预定的角度位置,且调节过程简单方便。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齿轮式平动机构,执行单元的平动运动是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来实现的,比起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的平行四边形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高负载的平动运动,且机构本身安装便捷,调整简单,结构紧凑,运动精度高。
具体地,所述第一相位调节件41,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43,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孔421,分别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相位调节件44,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46,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孔451,分别为至少两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位调节件41,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43,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孔421,分别为两个;所述第二相位调节件44,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46,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孔451,分别为两个。这样的数量设置,使得第一环状板件42在主动齿轮1上的安装更稳固,以及第二环状板件45在从动齿轮2上的安装更稳固;此外,在进行相位调节时,利于第一环状板件42和第二环状板件45的定位,使得相位调节更方便更准确。
如图3所示,执行单元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第一环状板件42和第二环状板件45上的具体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齿轮式平动机构还包括连接单元5,所述连接单元5包括安装在第一环状板件42上的第一连接轴51,及安装在第二环状板件45上的第二连接轴52,所述第一连接轴51在所述第一环状板件45上的偏心距等于所述第二连接轴52在所述第二环状板件45上的偏心距,所述第一连接轴51和所述第二连接轴52直接与所述执行单元连接,或通过中间件与所述执行单元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连接轴51和所述第二连接轴52通过中间件与所述执行单元连接。
所述中间件为平动量调节单元6,包括
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轴51配合安装的第一安装孔611;
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直接或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上;
第一平动量调节孔63,呈长条状,设置在所述执行单元的靠近所述主动齿轮1的一端;
第一平动量调节件64,一端穿过第一平动量调节孔63与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执行单元远离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的一面;
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轴52配合安装的第二安装孔651;
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直接或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上;
第二平动量调节孔67,呈长条状,设置在所述执行单元的靠近所述主动齿轮的一端;
第二平动量调节件68,一端穿过第二平动量调节孔67与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执行单元远离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的一面。
所述平动量调节单元6,不仅可以实现执行单元与第一环状板件42、第二环状板件45的间接安装,还可以实现执行单元平动量的调节,且调节过程简单方便。具体调节过程如下:
松动第一平动量调节件64与设置在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上的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之间的连接,使得原本抵接在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上的第一平动量调节件64的一端解除对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的抵接;同时,松动第二平动量调节件68与设置在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上的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之间的连接,使得原本抵接在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上的第二平动量调节件68的一端解除对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的抵接;
将执行单元沿呈长条状的第一平动量调节孔63和第二平动量调节孔67的长度方向平移,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平动量调节件64在执行单元的长条状第一平动量调节孔63中滑动,第二平动量调节件68在执行单元的长条状第二平动量调节孔67中滑动;当执行单元到达所需要的平动量时,停止平移执行单元;
紧固第一平动量调节件64与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平动量调节件64的一端稳固的抵接在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上;同时,第二平动量调节件68与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二平动量调节件68的一端稳固的抵接在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上。
这样就将执行单元调节到了所需要的平动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和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通过连接板7连接成一体。这样使得执行单元在平动运动时的运动更平稳。
所述执行单元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和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上,也可以安装在同时连接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和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的连接板7上;即可以是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设置在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上,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设置在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上,也可以是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和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均设置在连接板7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执行单元安装在连接板7上,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设置在所述连接板7靠近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设置在所述连接板7靠近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的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齿轮式平动机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靠近所述连接板7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靠近所述连接板7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安装孔6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651处分别设置有轴承8,所述第二安装孔65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651分别为对应所述轴承8的内圈。
所述第一相位调节件41,所述第二相位调节件44,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件64,第二平动量调节件68,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43,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46,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及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相位调节件41,所述第二相位调节件44,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件64,及第二平动量调节件68,均为螺纹连接件;对应地,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43,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46,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及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均为螺纹孔。
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和连接板7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为一体成型的半圆形和矩形组合而成,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的相同。所述第一安装孔611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安装孔651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的中心位置。所述连接板7呈长方体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为电机,所述执行单元为执行件9。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齿轮式平动机构,包括:
驱动单元,具有输出旋转动力的输出轴(100);
主动齿轮(1),与输出轴(100)连接,受输出轴(100)的驱动而转动;
从动齿轮(2),与主动齿轮(1)的尺寸和模数相等;
介轮(3),分别与主动齿轮(1)、从动齿轮(2)啮合,受主动齿轮(1)带动而旋转,并带动从动齿轮(2)旋转;
执行单元,在主动齿轮(1)和从动齿轮(2)的带动下做平动运动;
支撑单元(200),用于安装驱动单元、主动齿轮(1)、从动齿轮(2)及介轮(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相位调节单元(4),包括第一相位调节件(41),通过第一相位调节件(41)安装在主动齿轮(1)端面外表面的第一环状板件(42),设置在主动齿轮(1)端面上的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43),及第二相位调节件(44),通过第二相位调节件(44)安装在从动齿轮(2)端面外表面的第二环状板件(45),设置在从动齿轮(2)端面上的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46);
第一环状板件(42)上开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一相位调节孔(421),第一相位调节件(41)的一端穿过第一相位调节孔(421)与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43)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第一环状板件(42)远离主动齿轮(1)端面的一面;
第二环状板件(45)上开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二相位调节孔(451),第二相位调节件(44)的一端穿过第二相位调节孔(451)与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46)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第二环状板件(45)远离从动齿轮(2)端面的一面;
执行单元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第一环状板件(42)和第二环状板件(45)上,执行单元与第一环状板件(42)的安装点在主动齿轮(1)上的偏心距,等于执行单元与第二环状板件(45)的安装点在从动齿轮(2)上的偏心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式平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位调节件(41),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43),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孔(421),分别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相位调节件(44),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46),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孔(451),分别为至少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式平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单元(5),所述连接单元(5)包括安装在第一环状板件(42)上的第一连接轴(51),及安装在第二环状板件(45)上的第二连接轴(52),所述第一连接轴(51)在所述第一环状板件(45)上的偏心距等于所述第二连接轴(52)在所述第二环状板件(45)上的偏心距,所述第一连接轴(51)和所述第二连接轴(52)直接与所述执行单元连接,或通过中间件与所述执行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式平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为平动量调节单元(6),包括
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轴(51)配合安装的第一安装孔(611);
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直接或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上;
第一平动量调节孔(63),呈长条状,设置在所述执行单元的靠近所述主动齿轮(1)的一端;
第一平动量调节件(64),一端穿过第一平动量调节孔(63)与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执行单元远离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的一面;
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轴(52)配合安装的第二安装孔(651);
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直接或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上;
第二平动量调节孔(67),呈长条状,设置在所述执行单元的靠近所述主动齿轮的一端;
第二平动量调节件(68),一端穿过第二平动量调节孔(67)与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在执行单元远离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式平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和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通过连接板(7)连接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式平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靠近所述连接板(7)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靠近所述连接板(7)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式平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设置在所述连接板(7)靠近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设置在所述连接板(7)靠近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式平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6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651)处分别设置有轴承(8),所述第二安装孔(65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651)分别为对应所述轴承(8)的内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齿轮式平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位调节件(41),所述第二相位调节件(44),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件(64),及第二平动量调节件(68),均为螺纹连接件;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安装孔(43),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安装孔(46),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2),及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安装孔(66),均为螺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齿轮式平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为一体成型的半圆形和矩形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安装孔(611)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61)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平动量调节块的相同,所述第二安装孔(651)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动量调节块(65)的中心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18819.1U CN204961713U (zh) | 2015-09-16 | 2015-09-16 | 齿轮式平动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18819.1U CN204961713U (zh) | 2015-09-16 | 2015-09-16 | 齿轮式平动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61713U true CN204961713U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5056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18819.1U Active CN204961713U (zh) | 2015-09-16 | 2015-09-16 | 齿轮式平动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6171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68638A (zh) * | 2018-05-24 | 2018-09-25 | 天津彼洋科技有限公司 | 多层多道机器人焊接变位机 |
-
2015
- 2015-09-16 CN CN201520718819.1U patent/CN20496171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68638A (zh) * | 2018-05-24 | 2018-09-25 | 天津彼洋科技有限公司 | 多层多道机器人焊接变位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10249B2 (en) | 3 DOF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3 branched-chains | |
CN102416626B (zh) | 一种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的单元模块 | |
CN103700944B (zh) | 一种天线及其电下倾角的调节装置 | |
KR100917427B1 (ko) | 태양광 채광 장치 | |
CN204961713U (zh) | 齿轮式平动机构 | |
CN110553579A (zh) | 基于空间四连杆的电动舵机及舵输出轴的角度测量方法 | |
CN103216598B (zh) | 一种方向可调节的传动转向装置 | |
CN103851315A (zh) | 一种具有虚拟转心特性的并联快速指向机构 | |
CN103470930B (zh) | 一种折叠变形平台 | |
CN102343328A (zh) | 可在线调节型激振设备 | |
CN104319150B (zh) | 隔离开关及其柱间动力传动装置 | |
CN103302678A (zh) | 一种机器人腕关节 | |
CN102507282B (zh) | 一种缩分比调节装置 | |
CN209350135U (zh) | 位置调整及固定装置 | |
CN102842764B (zh) | 调节通信天线下倾角度的装置 | |
CN204332797U (zh) | 一种隔离开关及其柱间动力传动装置 | |
CN208614774U (zh) | 一种驱动平行布置的两转动一移动三自由度并联机构 | |
CN110252907A (zh) | 一种智能线束处理机 | |
CN112736464B (zh) | 基站天线及传动装置 | |
CN212695069U (zh) | 一种隔离开关三相联动装置及隔离开关 | |
CN106026879B (zh) | 二轴太阳能聚光器跟踪机构和具有其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 |
CN214044002U (zh) | 基站天线及传动装置 | |
CN209571550U (zh) | 一种六档电调天线驱动器传动装置 | |
CN109132500A (zh) | 物料推送装置及物料装载设备 | |
CN108953183A (zh) | 一种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3 Address after: 102629 floor 3, building 1, No. 11, Tianrong street, Daxing biomedical industry base,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xinlongl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600,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 wing Rong Street, No. 1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LONGLITECH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