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87501U - 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87501U CN204887501U CN201520489266.7U CN201520489266U CN204887501U CN 204887501 U CN204887501 U CN 204887501U CN 201520489266 U CN201520489266 U CN 201520489266U CN 204887501 U CN204887501 U CN 2048875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on tube
- heating wire
- eduction rod
- heat
- abnormal s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包括钣金安装支架、发热体组件,钣金安装支架对称分布在发热体组件的左右两侧,钣金安装支架与发热体组件之间设有预安装固定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和安装使用方便等优点,可避免在使用时出现异响的问题,利用预安装固定板实现钣金安装支架与发热体组件的隔离连接,经过去应力退火后在加热或者冷却时不存在残余应力与热应力对抗而造成异响,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具体涉及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
背景技术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一般情况下由加热管、散热机构、安装支架机构组成,加热管一般由加热丝、氧化镁粉填充、保护管及引出棒等组成,散热机构一般由铝质材料构成,钣金的安装支架在生产过程中经下料折弯变形。这些金属件因变形加工后会形成残余应力与电加热器在加热及冷却过程中产生热应力发生合并或抵抗,这个过程中将会产生异响。目前加热器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上,加热器若存在异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安装使用方便的,可避免在使用时出现异响的问题的加热器,即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
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包括钣金安装支架、发热体组件,所述钣金安装支架对称分布在发热体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钣金安装支架与发热体组件之间设有预安装固定板,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预安装固定板,利用预安装固定板实现钣金安装支架与发热体组件的隔离连接,这样钣金安装支架不与发热体组件的发热区直接接触,并且将钣金安装支架与发热体组件的相关部件同时进行去应力退火,退火温度控制在400℃~500℃,这样在加热或者冷却时不存在残余应力与热应力对抗而造成异响,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所述发热体组件包括发热管、散热机构和连接架,所述发热管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发热管分别平行插装在散热机构内,所述散热机构的左端、右端均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在发热管通电并产生热量后,利用散热机构进行散热处理,以实现对外界的加热。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片和两个铝管,所述两个铝管之间轴线平行,所述散热片沿着两个铝管的轴线方向等间距分布在两个铝管的外圆面上,所述两个铝管均通过扩孔变径的方式与散热片紧密连接,所述两个铝管的左端通过预安装固定板连接,所述两个铝管的右端通过预安装固定板连接,所述两根发热管分别对应插装在两个铝管内。在两根发热管产生热量后,利用散热片及时的进行散热处理。
所述发热管均包括左引出棒、保护管、发热丝、填充层和右引出棒,所述保护管分别套装在两个铝管中对应的一根内,所述保护管呈中空状结构,所述左引出棒、右引出棒分别同轴布置在保护管的中空状结构的左端、右端,所述发热丝位于保护管的中空状结构内,所述发热丝的一端与左引出棒处于保护管的中空状结构内的一端相焊接,所述发热丝的另一端与右引出棒处于保护管的中空状结构内的一端相焊接,所述填充层填充在保护管内,所述发热丝被填充层包裹。保护管能够对左引出棒、右引出棒、发热丝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在运输或者安装使用时对内部结构件的连接造成破坏。
所述发热丝呈等螺距的螺旋状结构。
所述左引出棒处于保护管的中空状结构内的一端设有第一锥形连接部,所述第一锥形连接部上设有与发热丝螺距相等的圆锥螺纹。
所述右引出棒处于保护管的中空状结构内的一端设有第二锥形连接部,所述第二锥形连接部上设有与发热丝螺距相等的圆锥螺纹。
所述第一锥形连接部、第二锥形连接部均与发热丝通过旋拧的方式配合后再焊接固定。
所述左引出棒、保护管、右引出棒均由铁质材料加工制成。
所述发热丝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丝。本实用新型采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发热丝,可以达到自动控温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而且使用过程中安全可控,随温度变化调节输出功率从而得到有效节能的效果。
所述填充层为氧化镁粉。
本实用新型采用圆锥螺纹与发热丝的螺旋状结构配合,从而使第一锥形连接部、第二锥形连接部分别与发热丝快速配合连接,同时能够使第一锥形连接部、第二锥形连接部分别与发热丝之间紧密贴合,为焊接处理做准备,无需人工按压贴合,方便快速的组装,有效防止松脱,再利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保证了整体的连接的牢固性,与传统的只通过焊接的方式相比,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的接触不良现象的发生,保证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和安装使用方便等优点,可避免在使用时出现异响的问题,利用预安装固定板实现钣金安装支架与发热体组件的隔离连接,这样钣金安装支架不与发热体组件的发热区直接接触,经过去应力退火后在加热或者冷却时不存在残余应力与热应力对抗而造成异响,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采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发热丝,可以达到自动控温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而且使用过程中安全可控,随温度变化调节输出功率从而得到有效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钣金安装支架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包括钣金安装支架1、发热体组件3,所述钣金安装支架1对称分布在发热体组件3的左右两侧,所述钣金安装支架1与发热体组件3之间设有预安装固定板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预安装固定板2,利用预安装固定板2实现钣金安装支架1与发热体组件3的隔离连接,这样钣金安装支架1不与发热体组件3的发热区直接接触,并且将钣金安装支架1与发热体组件3的相关部件同时进行去应力退火,退火温度控制在400℃~500℃,这样在加热或者冷却时不存在残余应力与热应力对抗而造成异响,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所述发热体组件3包括发热管4、散热机构5和连接架6,所述发热管4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发热管4分别平行插装在散热机构5内,所述散热机构5的左端、右端均通过连接架6固定连接。在发热管4通电并产生热量后,利用散热机构5进行散热处理,以实现对外界的加热。
所述散热机构5包括散热片5b和两个铝管5a,所述两个铝管5a之间轴线平行,所述散热片5b沿着两个铝管5a的轴线方向等间距分布在两个铝管5a的外圆面上,所述两个铝管5a均通过扩孔变径的方式与散热片5b紧密连接,所述两个铝管5a的左端通过预安装固定板2连接,所述两个铝管5a的右端通过预安装固定板2连接,所述两根发热管4分别对应插装在两个铝管5a内。在两根发热管4产生热量后,利用散热片5b及时的进行散热处理。
所述发热管4均包括左引出棒7、保护管8、发热丝9、填充层10和右引出棒11,所述保护管8分别套装在两个铝管5a中对应的一根内,所述保护管8呈中空状结构,所述左引出棒7、右引出棒11分别同轴布置在保护管8的中空状结构的左端、右端,所述发热丝9位于保护管8的中空状结构内,所述发热丝9的一端与左引出棒7处于保护管8的中空状结构内的一端相焊接,所述发热丝9的另一端与右引出棒11处于保护管8的中空状结构内的一端相焊接,所述填充层10填充在保护管8内,所述发热丝9被填充层10包裹。保护管8能够对左引出棒7、右引出棒11、发热丝9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在运输或者安装使用时对内部结构件的连接造成破坏。
所述发热丝9呈等螺距的螺旋状结构。
所述左引出棒7处于保护管8的中空状结构内的一端设有第一锥形连接部7a,所述第一锥形连接部7a上设有与发热丝9螺距相等的圆锥螺纹。
所述右引出棒11处于保护管8的中空状结构内的一端设有第二锥形连接部11a,所述第二锥形连接部11a上设有与发热丝9螺距相等的圆锥螺纹。
所述第一锥形连接部7a、第二锥形连接部11a均与发热丝9通过旋拧的方式配合后再焊接固定。
所述左引出棒7、保护管8、右引出棒11均由铁质材料加工制成。
所述发热丝9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丝。本实用新型采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发热丝,可以达到自动控温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而且使用过程中安全可控,随温度变化调节输出功率从而得到有效节能的效果。
所述填充层10为氧化镁粉。
本实用新型采用圆锥螺纹与发热丝9的螺旋状结构配合,从而使第一锥形连接部7a、第二锥形连接部11a分别与发热丝9快速配合连接,同时能够使第一锥形连接部7a、第二锥形连接部11a分别与发热丝9之间紧密贴合,为焊接处理做准备,无需人工按压贴合,方便快速的组装,有效防止松脱,再利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保证了整体的连接的牢固性,与传统的只通过焊接的方式相比,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的接触不良现象的发生,保证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使用时,直接将钣金安装支架1固定在相应的加热位置处,通电使发热丝9发热,并利用散热片5b进行散热处理,即可实现了对外界的加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包括钣金安装支架(1)、发热体组件(3),所述钣金安装支架(1)对称分布在发热体组件(3)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安装支架(1)与发热体组件(3)之间设有预安装固定板(2),所述预安装固定板(2)实现钣金安装支架(1)与发热体组件(3)的隔离连接;
所述发热体组件(3)包括发热管(4)、散热机构(5)和连接架(6),所述发热管(4)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发热管(4)分别平行插装在散热机构(5)内,所述散热机构(5)的左端、右端均通过连接架(6)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机构(5)包括散热片(5b)和两个铝管(5a),所述两个铝管(5a)之间轴线平行,所述散热片(5b)沿着两个铝管(5a)的轴线方向等间距分布在两个铝管(5a)的外圆面上,所述两个铝管(5a)均通过扩孔变径的方式与散热片(5b)紧密连接,所述两个铝管(5a)的左端通过预安装固定板(2)连接,所述两个铝管(5a)的右端通过预安装固定板(2)连接,所述两根发热管(4)分别对应插装在两个铝管(5a)内;
所述发热管(4)均包括左引出棒(7)、保护管(8)、发热丝(9)、填充层(10)和右引出棒(11),所述保护管(8)分别套装在两个铝管(5a)中对应的一根内,所述保护管(8)呈中空状结构,所述左引出棒(7)、右引出棒(11)分别同轴布置在保护管(8)的中空状结构的左端、右端,所述发热丝(9)位于保护管(8)的中空状结构内,所述发热丝(9)的一端与左引出棒(7)处于保护管(8)的中空状结构内的一端相焊接,所述发热丝(9)的另一端与右引出棒(11)处于保护管(8)的中空状结构内的一端相焊接,所述填充层(10)填充在保护管(8)内,所述发热丝(9)被填充层(10)包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9)呈等螺距的螺旋状结构;
所述左引出棒(7)处于保护管(8)的中空状结构内的一端设有第一锥形连接部(7a),所述第一锥形连接部(7a)上设有与发热丝(9)螺距相等的圆锥螺纹;
所述右引出棒(11)处于保护管(8)的中空状结构内的一端设有第二锥形连接部(11a),所述第二锥形连接部(11a)上设有与发热丝(9)螺距相等的圆锥螺纹;
所述第一锥形连接部(7a)、第二锥形连接部(11a)均与发热丝(9)通过旋拧的方式配合后再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引出棒(7)、保护管(8)、右引出棒(11)均由铁质材料加工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9)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10)为氧化镁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89266.7U CN204887501U (zh) | 2015-07-07 | 2015-07-07 | 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89266.7U CN204887501U (zh) | 2015-07-07 | 2015-07-07 | 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87501U true CN204887501U (zh) | 2015-12-16 |
Family
ID=54831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89266.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87501U (zh) | 2015-07-07 | 2015-07-07 | 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8750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94606A (zh) * | 2015-07-07 | 2015-10-21 | 芜湖华族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 |
-
2015
- 2015-07-07 CN CN201520489266.7U patent/CN20488750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94606A (zh) * | 2015-07-07 | 2015-10-21 | 芜湖华族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87501U (zh) | 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 | |
CN206281036U (zh) | 一种带有散热器的远红外电暖器 | |
CN203771964U (zh) | 用于料斗干燥机的加热装置及料斗干燥机 | |
CN104994606A (zh) | 一种无异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 | |
CN206556229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式液体加热器 | |
CN201072186Y (zh) | 一种电热油汀 | |
CN201327271Y (zh) | 高红外辐射烤漆加热装置 | |
CN208643749U (zh) | 一种电热管成型设备 | |
CN101358750A (zh) | 一种电热油汀 | |
CN205939654U (zh) | 一种新型电热管总成 | |
CN206959016U (zh) | 一种微晶玻璃炉 | |
CN205732334U (zh) | 一种铝合金型材挤压机盛锭筒的改进结构 | |
CN205923798U (zh) | 一种应用于烤箱的发热管结构 | |
CN201426189Y (zh) | 一种发热盘 | |
CN204836624U (zh) | 一种环保型加热器 | |
CN213747298U (zh) | 一种用于钢平台的保温装置 | |
CN204069377U (zh) | 空调电热管 | |
CN204859592U (zh) | 一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电加热器 | |
CN209497614U (zh) | 一种远红外线电热管 | |
CN210861315U (zh) | 电加热散热器 | |
CN215808774U (zh) | 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 | |
CN208241924U (zh) | 一种热量扩散速度快的链式烤炉加热管 | |
CN211792090U (zh) | 一种带余热利用装置的加热辐射管 | |
CN208579583U (zh) | 一种带有电源保护结构的烘箱 | |
CN212276913U (zh) | 一种金属导体热吹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