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85556U - Usb 3.1插座结构 - Google Patents
Usb 3.1插座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85556U CN204885556U CN201520630028.3U CN201520630028U CN204885556U CN 204885556 U CN204885556 U CN 204885556U CN 201520630028 U CN201520630028 U CN 201520630028U CN 204885556 U CN204885556 U CN 2048855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main body
- row
- fixed part
- main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积小的USB?3.1插座结构,包括外壳、下排端子、上排端子、上主体和下主体,上排端子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嵌入上主体内,下排端子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嵌入下主体内,下主体和下排端子组成的整体嵌入上主体内,上主体、上排端子、下主体和下排端子组成的整体共同插入外壳内,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端子条数均为八个。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传统此类连接器的上屏蔽片和下屏蔽片,并取消了8个高速数据通信PIN(端子条),由传统的24PIN改为16PIN,使得整个产品结构简单、实用,更好的节省了产品的空间与装配成本,体积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积小的USB3.1插座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基于USB3.1协议的通信接口有逐渐取代传统的USB3.0接口的趋势。USB协会于2013年7月推出了最新的USB3.1规范,并于次年2014年8月推出了USB3.1CTYPE规范。USB3.1是最新的USB规范,该规范由英特尔等大公司发起。USB3.1的数据传输速度可由原USB3.0的5Gps提升至10Gbps。与USB3.0技术相比,新USB3.1技术使用一个更高效的数据编码系统,并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数据吞吐率。它能够完全向下兼容现有的USB连接器与线缆。
传统的USB2.0,USB3.0正反不可以互插,要区分方向插入,而USB3.1CTYPE连接器则不用区分方向,而是从正反方向都可以插入,因此较为便利。另外,USB3.1的电力供应由USB2.0的5V/0.5A,USB3.0的5V/0.9A提高为20V/5A,所以USB3.1有更强的供电能力。
但是目前业界的USB3.1CTYPE插座连接器具有如下缺陷:
第一,目前的USB3.1CTYPE插座连接器多包括24PIN(24个端子条),上、下各12PIN,当使用在电源充电器领域时,会造成8PIN高速数据传输PIN的资源浪费。
第二,由于要在高频工作环境中工作,需要装配上、下接地弹片,这就使得目前业界的产品大多体积相对较大,结构复杂,当使用在充电器领域时,占用机壳体积相对较大,成本较高。
第三,产品端子多为3排式结构,前一排为SMT端子,后两排为DIP端子,这就会占用PCB较大的布线空间,不利于机壳体积的缩小。
这些不足限制了USB3.1CTYPE连接器在电源充电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体积小的USB3.1插座结构,其包括16个端子条,整个产品结构简单、实用,更好的节省了产品的空间与装配成本,节省了在电源充电器领域使用时的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体积小的USB3.1插座结构,其包括16个端子条,整个产品结构简单、实用,更好的节省了产品的空间与装配成本,节省了在电源充电器领域使用时的资源浪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USB3.1插座结构,包括外壳、下排端子、上排端子、上主体和下主体,所述上排端子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嵌入所述上主体内,所述下排端子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嵌入所述下主体内,所述下主体和所述下排端子组成的整体嵌入所述上主体内,所述上主体、所述上排端子、所述下主体和所述下排端子组成的整体共同插入所述外壳内,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的端子条数均为八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上主体包括主体部和固定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可供所述上排端子嵌入的第一插槽,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有可供所述上排端子穿过的第一插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形成有第一L形台阶,并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凸出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所述下主体覆盖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部分、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一L形台阶,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未被所述下主体覆盖的部分向下延伸有可供所述上排端子穿出的第一通孔部,所述下主体的末端设置有可供所述下排端子穿出的第二通孔部,穿出后的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的末端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可供所述下排端子嵌入的第二插槽,所述下主体内设置有可供所述下排端子穿过的第二插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固定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下主体包括嵌入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嵌入部和嵌入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嵌入部,所述第一嵌入部和所述第二嵌入部之间形成有第二L形台阶,并且所述第二嵌入部的上表面凸出于所述第一嵌入部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二嵌入部的靠近边缘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通孔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嵌入部的上表面的两端设置有立柱,并且所述第二嵌入部上还设置有第一U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壳包括上壁、下壁、前壁和后壁,所述上壁、所述下壁、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共同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下壁上设置有可嵌入所述第一U形槽内的嵌入片,所述上主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U形槽,所述上壁上设置有凹向且嵌入所述第二U形槽内的凹陷片,所述上主体的上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三U形槽,所述上壁上设置有钩设于所述第三U形槽的两端的勾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排端子的末端和所述下排端子的末端均呈L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3.1插座结构的一种改进,位于最侧边的两个所述上排端子上还设置有中夹片,所述中夹片与所述上排端子一体成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上主体与上排端子采用嵌件注塑工艺,下主体与下排端子采用嵌件注塑工艺,并将下主体先组入上主体,再将上主体、下主体一起装入外壳,从而取消了传统此类连接器的上屏蔽片和下屏蔽片,并取消了8个高速数据通信PIN(端子条),由传统的24PIN改为16PIN,使得整个产品结构简单、实用,更好的节省了产品的空间与装配成本,体积小,长度只有7.32mm左右,有效地解决了传统CTYPE连接器使用在电源充电器领域时的资源浪费、结构复杂、产品体积较大、成本单价较高等问题。
第二,产品接地用的中夹片与最侧边的上排端子接地PIN采用一体式结构,用PIN连接中夹片接地导通并共用,优化了产品的设计结构,更好地缩小了产品空间,而且无需开模中夹片,从而可以大大节省产品的成本单价。
第三,端子焊脚采用单排式结构(穿出后的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的末端位于同一平面内),节省机壳PCB布线空间。
第四,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专门用于电源充电领域的USB3.1CTYPE插座连接器,其主要功能是用于电源充电,同时保留了USB2.0系列的USB接口的数据通信功能,也就是说,其数据通信传输速度仅相当于USB2.0系列的数据通信传输速度480Mbps。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主体和下主体的装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主体和下主体的装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排端子和上主体的装配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排端子和下主体的装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外壳;
11-上壁,111-凹陷片,112-勾片,12-下壁,121-嵌入片,13-前壁,14-后壁;
2-下排端子;
21-第一料带,22-第二料带;
3-上排端子;
4-上主体;
41-主体部,411-第一插槽,412-第二插槽,42-固定部,421-第一固定部,422-第二固定部,4221-第一通孔部,4222-第二U形槽,4223-第三U形槽,423-凸起固定块;
5-下主体;
51-第一嵌入部,52-第二嵌入部,521-立柱,522-第一U形槽,53-第二通孔部;
6-中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本实施例中提到的上、下、左和右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本实施中提到的“第一”和“第二”的描述是为便于叙述明了,而无关零部件的重要性,更不是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也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3.1插座结构,包括外壳1、下排端子2、上排端子3、上主体4和下主体5,上排端子3通过嵌件注塑(InsertMolding)工艺嵌入上主体4内,下排端子2通过嵌件注塑(InsertMolding)工艺嵌入下主体5内,下主体5和下排端子2组成的整体嵌入上主体4内,上主体4、上排端子3、下主体5和下排端子2组成的整体共同插入外壳1内,上排端子3和下排端子2的端子条数均为八个。
组装时,先采用嵌件注塑(InsertMolding)工艺将上排端子3嵌入上主体4内,同时采用嵌件注塑(InsertMolding)工艺将下排端子2嵌入下主体5内,然后再将嵌设有下排端子2的下主体5组入上主体4,再将上主体4、下主体5一起装入外壳1,从而取消了传统此类连接器的上屏蔽片和下屏蔽片,并取消了8个高速数据通信PIN(端子条),由传统的24PIN改为16PIN,使得整个产品结构简单、实用,更好的节省了产品的空间与装配成本,体积小,长度只有7.32mm左右,有效地解决了传统CTYPE连接器使用在电源充电器领域时的资源浪费、结构复杂、产品体积较大、成本单价较高等问题。
上主体4包括主体部41和固定部42,主体部41和固定部42一体成型。固定部42用于实现上主体4与下主体5,以及上主体4和外壳1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也用于使上排端子3和下排端子2的末端伸出。
主体部4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可供上排端子3嵌入的第一插槽411,主体部41的上表面和固定部42之间形成有可供上排端子3穿过的第一插孔。上排端子3的一端嵌入第一插槽411内,另一端穿过第一插孔后从固定部42伸出。
固定部42包括第一固定部421和第二固定部422,第二固定部422和第一固定部421之间形成有第一L形台阶,并且第一固定部421凸出于第二固定部422设置,下主体5覆盖第二固定部422的部分、第一固定部421和第一L形台阶,第二固定部422的未被下主体5覆盖的部分向下延伸有可供上排端子3穿出的第一通孔部4221,下主体5的末端设置有可供下排端子2穿出的第二通孔部53,穿出后的上排端子3和下排端子2的末端位于同一平面内,如此,即实现了端子焊脚的单排式设置,从而可以节省机壳的PCB布线空间,减小整个USB3.1插座结构的体积。
主体部4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可供下排端子2嵌入的第二插槽412,下主体5内设置有可供下排端子2穿过的第二插孔,下排端子2的一端嵌入第二插槽412内,下排端子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插孔后从第二固定部422伸出。
第一固定部421和第二固定部422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固定块423,用于实现对下主体5的限位,防止下主体5晃动。
下主体5包括嵌入第一固定部421的第一嵌入部51、嵌入第二固定部422的第二嵌入部52,第一嵌入部51和第二嵌入部52之间形成有第二L形台阶,并且第二嵌入部52的上表面凸出于第一嵌入部51的上表面设置,下主体5正好与上主体4的第二固定部422和第一固定部421匹配,从而可以实现下主体5与上主体4的固定连接。第二嵌入部52的靠近边缘的一侧设置有形成第二通孔的第二通孔部53。具体的,第一通孔部4221包括第一基块和设置于第一基块下方的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的与上排端子3贴合的角设置成圆弧结构,第一通孔部4221和第二固定部422之间形成可供上排端子3穿出的第一通孔,上排端子3从第一通孔穿出后贴合于第一通孔部4221,然后再伸出。第二通孔部53均包括第二基块和设置于第二基块下方的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的一个角设置成圆弧结构,第二通孔部53的内部设置第二通孔,下排端子3从第二通孔穿出。并且,上排端子3和下排端子2的伸出末端的伸出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第二嵌入部52的上表面的两端设置有立柱521,并且第二嵌入部52上还设置有第一U形槽522。外壳1包括上壁11、下壁12、前壁13和后壁14,上壁11、下壁12、前壁13和后壁14共同形成两端开口的容置空间,下壁12上设置有可嵌入第一U形槽522内的嵌入片121,上主体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U形槽4222,第二U形槽4222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21和第二固定部422的连接处,且其开口朝向主体部41所在的一侧,上壁11上设置有凹向且嵌入第二U形槽422内的凹陷片111,上主体4的上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三U形槽4223,其开口远离主体部41所在的一侧,上壁11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有钩设于第三U形槽4223的两端的勾片112,嵌入片121、凹陷片111和勾片112共同起到止退限位的作用,以限制上主体4从外壳1内脱离出来。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材质为不锈钢。
上排端子3的末端和下排端子2的末端均呈L形,上排端子3的末端和下排端子2的末端均从上主体4的下表面伸出后再折向外部。
位于最侧边的两个上排端子3上还设置有中夹片6,中夹片6与上排端子3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最侧边是指位于两端的两个上排端子3,中夹片6主要用于实现产品的接地,由于中夹片与最侧边的上排端子3(接地PIN)采用一体式结构,即用PIN连接中夹片6接地导通并共用,优化了产品的设计结构,更好地缩小了产品空间,而且无需开模中夹片6,从而可以大大节省产品的成本单价。
本实施例中,上排端子3和下排端子2的排列顺序为(如图4所示),从后往前依次为:上排端子3、下排端子2、上排端子3、下排端子2、下排端子2、上排端子3、下排端子2、上排端子3、上排端子3、下排端子2、上排端子3、下排端子2、下排端子2、上排端子3、下排端子2、上排端子3。
图7中,下排端子2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料带21和第二料带22,将其设置于下主体5内后,再去除第一料带21和第二料带22即可。
总之,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上主体4与上排端子3采用嵌件注塑工艺,下主体5与下排端子2采用嵌件注塑工艺,并将下主体5先组入上主体4,再将上主体4、下主体5一起装入外壳1,从而取消了传统此类连接器的上屏蔽片和下屏蔽片,并取消了8个高速数据通信PIN(端子条),由传统的24PIN改为16PIN,使得整个产品结构简单、实用,更好的节省了产品的空间与装配成本,体积小,长度只有7.32mm左右,有效地解决了传统CTYPE连接器使用在电源充电器领域时的资源浪费、结构复杂、产品体积较大、成本单价较高等问题。
第二,产品接地用的中夹片6与最侧边的上排端子3接地PIN采用一体式结构,用PIN连接中夹片6接地导通并共用,优化了产品的设计结构,更好地缩小了产品空间,而且无需开模中夹片,从而可以大大节省产品的成本单价。
第三,端子焊脚采用单排式结构(通孔4221位于同一直线上),节省机壳PCB布线空间。
第四,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专门用于电源充电领域的USB3.1CTYPE插座连接器,其主要功能是用于电源充电,同时保留了USB2.0系列的USB接口的数据通信功能,也就是说,其数据通信传输速度仅相当于USB2.0系列的数据通信传输速度480Mbps。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USB3.1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下排端子、上排端子、上主体和下主体,所述上排端子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嵌入所述上主体内,所述下排端子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嵌入所述下主体内,所述下主体和所述下排端子组成的整体嵌入所述上主体内,所述上主体、所述上排端子、所述下主体和所述下排端子组成的整体共同插入所述外壳内,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的端子条数均为八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3.1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体包括主体部和固定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3.1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可供所述上排端子嵌入的第一插槽,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有可供所述上排端子穿过的第一插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3.1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形成有第一L形台阶,并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凸出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所述下主体覆盖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部分、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一L形台阶,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未被所述下主体覆盖的部分向下延伸有可供所述上排端子穿出的第一通孔部,所述下主体的末端设置有可供所述下排端子穿出的第二通孔部,穿出后的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的末端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可供所述下排端子嵌入的第二插槽,所述下主体内设置有可供所述下排端子穿过的第二插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SB3.1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固定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SB3.1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体包括嵌入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嵌入部、嵌入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嵌入部,所述第一嵌入部和所述第二嵌入部之间形成有第二L形台阶,并且所述第二嵌入部的上表面凸出于所述第一嵌入部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二嵌入部的靠近边缘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通孔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SB3.1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嵌入部的上表面的两端设置有立柱,并且所述第二嵌入部上还设置有第一U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SB3.1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壁、下壁、前壁和后壁,所述上壁、所述下壁、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共同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下壁上设置有可嵌入所述第一U形槽内的嵌入片,所述上主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U形槽,所述上壁上设置有凹向且嵌入所述第二U形槽内的凹陷片,所述上主体的上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三U形槽,所述上壁上设置有钩设于所述第三U形槽的两端的勾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3.1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的末端和所述下排端子的末端均呈L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3.1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侧边的两个所述上排端子上还设置有中夹片,所述中夹片与所述上排端子一体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30028.3U CN204885556U (zh) | 2015-08-20 | 2015-08-20 | Usb 3.1插座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30028.3U CN204885556U (zh) | 2015-08-20 | 2015-08-20 | Usb 3.1插座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85556U true CN204885556U (zh) | 2015-12-16 |
Family
ID=54829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3002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85556U (zh) | 2015-08-20 | 2015-08-20 | Usb 3.1插座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8555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77675A (zh) * | 2016-06-24 | 2016-09-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 |
CN106340755A (zh) * | 2016-10-20 | 2017-01-18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USB Type‑C连接头及具有该连接头的电子装置 |
-
2015
- 2015-08-20 CN CN201520630028.3U patent/CN20488555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77675A (zh) * | 2016-06-24 | 2016-09-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 |
CN105977675B (zh) * | 2016-06-24 | 2018-11-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 |
CN106340755A (zh) * | 2016-10-20 | 2017-01-18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USB Type‑C连接头及具有该连接头的电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538336U (zh) | 一种设有凹陷槽的USB Type C防水连接器 | |
CN204885556U (zh) | Usb 3.1插座结构 | |
CN204927628U (zh) | 一种usb母座 | |
CN204632947U (zh) | 一种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线缆组件 | |
CN204597047U (zh) | 一种基于type-c的插头连接器 | |
CN206610931U (zh) | 正反插usb连接器 | |
CN205122884U (zh) | 二合一多功能插头连接器组合结构 | |
CN204516964U (zh) | Usb 3.1插头连接器 | |
CN204538373U (zh) | 一种设有通孔的USB Type C防水连接器 | |
CN204179380U (zh) | 一种高功率传输的连接器 | |
CN204517120U (zh) | Usb 3.1插头连接器的本体与后塞的装配结构 | |
CN201937130U (zh) | 一种实用的前置面板线缆 | |
CN205211996U (zh) | 转接器及其端子 | |
CN204885535U (zh) | 一种usb 3.1插座连接器 | |
CN204858056U (zh) | 插座电子连接器 | |
CN204333364U (zh) | 一种卡连接器及其接触端子 | |
CN203950967U (zh) | 一种usb母座连接器 | |
CN204516963U (zh) | Usb3.1插座连接器的上主体与本体的装配结构 | |
CN105024199A (zh) | 一种usb 3.1插座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2797303U (zh) | 刺破式Micro-USB连接器 | |
CN204517045U (zh) | Usb3.1插座连接器的屏蔽片与本体的装配结构 | |
CN202308538U (zh) | Usb 3.0插座连接器 | |
CN204516962U (zh) | Usb 3.1插座连接器 | |
CN204885546U (zh) | 焊线式插头连接器 | |
CN205543400U (zh) | 一体注塑USB 3.1 Type-C胶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