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27464U - 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27464U CN204827464U CN201520556904.2U CN201520556904U CN204827464U CN 204827464 U CN204827464 U CN 204827464U CN 201520556904 U CN201520556904 U CN 201520556904U CN 204827464 U CN204827464 U CN 2048274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ing
- layer
- rock mass
- support system
- stee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3213 extrap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378 shot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体系为由初衬、二衬和内衬所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初衬、二衬和内衬由外及内依次布置,所述初衬外围设置有若干锚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针对陡倾层状岩体隧道开挖破坏特征,重点加固顶部和拱部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能有效地加固隧道顶部和层面出露处围岩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控制这两个薄弱位置围岩的变形和失稳,保证拱部或者层面出露处岩体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围岩支护领域,尤其是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
背景技术
岩体结构通常分为完整结构、块裂结构、破碎结构、层状结构和散体结构等五大类。而在工程中经常见以层面为控制结构面的层状岩体,这类岩体可分为互层、间层、薄层和软层,隧道开挖中这类岩体强度主要受岩块强度、结构面强度、层面与隧道开挖断面之间空间关系控制。层状岩体多为沉积岩,可以由单一岩层组成,也可以由不同岩性的岩层护层或者夹层组成。这类岩体中以陡倾小交角层状岩体最易发生失稳,陡倾岩体倾角较大(一般为40°-60°),而小交角指的是岩层走向与隧道轴向一致或者小角度相交(一般小于20°)。当隧道在陡倾层状岩体中开始时,层状岩体容易沿层面发生顺层滑移从而引起施工事故。对于在成层性好且软弱夹层发育的陡倾状岩体中开挖大断面隧道时,围岩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围岩易沿层面出露处产生滑动,由于岩体抗拉强度较低,此时沿层面出露处岩层折断、滑塌,如果支护强度、刚度不够或者支护时机选择不对,拱部岩层出露处发生坍塌带动拱顶发生冒落,对大断面隧道施工极为不利。
目前大断面隧道施工依然多数采用以锚喷支护技术为核心的新奥法施工,初期支护层由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组成,锚杆在隧道上沿径向打入,钢筋网通常沿拱墙部位均允布置,喷射混凝土厚度沿拱墙一般相等,这种常规的隧道支护体系未能对陡倾状围岩未有针对性的效果,只能通过加大支护的规模等来提高支护效果,特别是对于大断面隧道许多现有的设计单位对二衬厚度取值过大,最多甚至达到900mm厚,这既造成了工程材料和投资的浪费,同时不能重点解决拱部层面出露处围岩滑塌以及由此产生的拱顶塌落的问题,容易发生工程事故。
因此针对在陡倾岩层中开挖的大断面隧道工程,亟需重点研究能针对性加固或者支撑围岩,能够解决隧道拱部特别是拱部稳定性的特殊支护结构体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通过设置三层支护结构并且在三层支护结构内部设置临时支撑、在三层支护结构外围设置围岩加强型支护结构,有效加固隧道顶板和拱部层面出露处岩体,同时能够防止围岩顺层滑动的位移,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和失稳,保证开挖后围岩和支护的稳定,降低隧道开挖施工的风险和费用。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体系为由初衬、二衬和内衬所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初衬、二衬和内衬由外及内依次布置,所述初衬外围设置有若干锚杆。
位于陡倾层顺倾斜方向上部、陡倾层顺倾斜方向中部和上部中导洞位置的所述初衬采用格栅钢架加固层。
所述锚杆包括位于陡倾层逆倾斜方向上部的径向锚杆、位于上部中导洞及陡倾层顺倾斜方向上部的竖向锚杆、位于上部中导洞及陡倾层顺倾斜方向上部的水平锚杆,所述径向锚杆、所述竖向锚杆以及所述水平锚杆分别固定在所述初衬外围,所述竖直锚杆与所述水平锚杆相邻布置,且所述水平锚杆位于所述竖直锚杆的侧下方。
所述竖向锚杆和所述水平锚杆的长度为所述径向锚杆的1.3-1.8倍。
所述锚杆包括布置在位于陡倾层逆倾斜方向上部、上部中导洞以及陡倾层顺倾斜方向上部的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
所述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的外插角为10°-20°。
所述支护体系设置有临时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针对陡倾层状岩体隧道开挖破坏特征,重点加固顶部和拱部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能有效地加固隧道顶部和层面出露处围岩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控制这两个薄弱位置围岩的变形和失稳,保证拱部或者层面出露处岩体稳定。
超前预支护与拱部加强支护的组合结构充分保证开挖后围岩和支护的稳定,并能维持开挖面稳定,减小拱顶沉降,保证施工安全。
上部中导洞及顺倾斜层竖向锚杆、上中部顺倾斜层水平锚杆的组合克服了陡倾角岩层沿径向打设锚杆与倾斜岩层锚固力不足、锚固效果不佳的缺陷,且这两种锚杆长度的增长更是增强了锚杆对倾斜岩层的加固效果。
格栅加固型初衬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结构轻巧,加工难度低,受力条件好,能及时支护且快速承担荷载,可在围岩变形初期有效控制变形,防止围岩发生有害变形,而且格栅钢架钢量少,人工及机械费用低,其与围岩间的间隙不易漏喷混凝土。
采用三层衬砌圈,在有临时支撑的情况下,施工顺倾斜层导洞的格栅钢架加固层以及喷射混凝土二衬,使隧道危险区域在临时支撑切除后支护结构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使支护结构在这一危险时刻能保持稳定,为后续施工打下良好基础,在陡倾层状岩体情况下快速、安全地修建大断面隧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拆除临时支撑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2所示,图中标记分别表示为:上部顺倾斜层导洞I、上部逆倾斜层导洞II、中部顺倾斜层导洞III、中部逆倾斜层导洞IV、下部导洞V、上部中导洞VI、核心土区域VII;超前围岩加固支护1、上部逆倾斜层径向锚杆2、上部中导洞及顺倾斜层竖向锚杆3、上部中导洞及顺倾斜层水平锚杆4、陡倾层状围岩5、临时支撑6、上部顺倾斜层格栅钢架加固层11、上部顺倾斜层二衬12、上部顺倾斜层内衬13、上部逆倾斜层初衬21、上部顺倾斜层二衬22、上部逆倾斜层内衬23、中部顺倾斜层格栅钢架加固层31、中部顺倾斜层二衬32、中部顺倾斜层内衬33、中部逆倾斜层初衬41、中部逆倾斜层二衬42、中部逆倾斜层内衬43、下部导洞初衬51、下部导洞二衬52、下部导洞内衬53、上部中导洞格栅钢架加固层61、上部中导洞二衬62、上部中导洞内衬63。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按其所处位置分为:上部顺倾斜层导洞I、上部逆倾斜层导洞II、中部顺倾斜层导洞III、中部逆倾斜层导洞IV、下部导洞V、上部中导洞VI、核心土区域VII,其中顺倾斜层导洞和逆倾斜层导洞中的顺倾斜层和逆倾斜层指的都是导洞与陡倾层状围岩5之间的相对位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护体系为由初衬、二衬和内衬所构成的三层结构,其中初衬、二衬和内衬由外及内依次布置。
构成全环初期衬砌(初衬)的包括:上部顺倾斜层格栅钢架加固层11、上部逆倾斜层初衬21、上部中导洞格栅钢架加固层61、中部顺倾斜层格栅钢架加固层31、中部逆倾斜层初衬41、下部导洞初衬51,相邻的初衬之间固定连接。位于顺陡倾层状围岩5倾斜方向上的初衬均采用格栅钢架加固层,重点加固顶部的强度和刚度,在提高支护稳定性的同时,又便于施工。
构成全环二次衬砌结构(二衬)的包括:上部顺倾斜层二衬12、上部逆倾斜层二衬22、上部中导洞二衬62、中部顺倾斜层二衬32、中部逆倾斜层二衬42、下部导洞二衬52,相邻的二衬之间固定连接。
构成全环内部第三重支护结构(内衬)的包括:上部顺倾斜层内衬13、上部逆倾斜层内衬23、上部中导洞内衬63、中部顺倾斜层内衬33、中部逆倾斜层内衬43、下部导洞内衬53,相邻的内衬之间固定连接。临时支撑6架设在内衬内部,用于支撑各导洞的各层衬砌。在初衬的外围还设置有围岩加固型支护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围岩加固型支护结构包括上部逆倾斜层径向锚杆2、上部中导洞及顺倾斜层竖向锚杆3、上部中导洞及顺倾斜层水平锚杆4以及超前围岩加固支护1。超前围岩加固支护1布置于上部三个导洞顶部范围内,上部逆倾斜层锚杆2沿隧道轮廓均匀径向打入上部逆倾斜层导洞II以及中导洞VI逆倾斜层部位。上部中导洞及顺倾斜层导洞竖向锚杆3往竖直方向打入陡倾层状围岩5。上部中导洞及顺倾斜层水平锚杆4往水平方向打入陡倾层状围岩5。上部中导洞及顺倾斜层导洞竖向锚杆3和上部中导洞及顺倾斜层水平锚杆4的另一端分别与初衬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上部中导洞及顺倾斜层竖向锚杆3和上中部顺倾斜层水平锚杆4的长度为上部逆倾斜层径向锚杆2的1.3-1.8倍。
超前围岩加固支护1可以为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均与格栅钢架加固段(上部顺倾斜层格栅钢架加固层11、中部顺倾斜层格栅钢架加固层31、上部中导洞格栅钢架加固层61),即与位于顺陡倾层状围岩5倾斜方向的初衬牢固连接。超前小导管或者超前锚杆的外插角为10°-20°,沿纵向搭接长度为0.5-1.0m。初期支护采用的锚杆(上部逆倾斜层径向锚杆2、上部中导洞及顺倾斜层竖向锚杆3、上部中导洞及顺倾斜层水平锚杆4)采用直径22.5砂浆锚杆,沿开挖轮廓线横向间距为0.6-1.2m,沿隧道轴向间距为0.6-1.2m。
初衬可以由喷射混凝土和钢筋网组成;格栅钢架加固层可以由格栅钢架、喷射混凝土、钢筋网以及纵向连接筋组成;二砌和内衬可以由钢筋混凝土组成,临时支撑6由定位锚杆、喷射混凝土层以及埋设于内的钢架结构组成。
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如:二衬或内衬的组成、衬砌的形状、大小等,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Claims (7)
1.一种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体系为由初衬、二衬和内衬所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初衬、二衬和内衬由外及内依次布置,所述初衬外围设置有若干锚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位于陡倾层顺倾斜方向上部、陡倾层顺倾斜方向中部和上部中导洞位置的所述初衬采用格栅钢架加固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包括位于陡倾层逆倾斜方向上部的径向锚杆、位于上部中导洞及陡倾层顺倾斜方向上部的竖向锚杆、位于上部中导洞及陡倾层顺倾斜方向上部的水平锚杆,所述径向锚杆、所述竖向锚杆以及所述水平锚杆分别固定在所述初衬外围,所述竖直锚杆与所述水平锚杆相邻布置,且所述水平锚杆位于所述竖直锚杆的侧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锚杆和所述水平锚杆的长度为所述径向锚杆的1.3-1.8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包括布置在位于陡倾层逆倾斜方向上部、上部中导洞以及陡倾层顺倾斜方向上部的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的外插角为10°-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体系设置有临时支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56904.2U CN204827464U (zh) | 2015-07-29 | 2015-07-29 | 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56904.2U CN204827464U (zh) | 2015-07-29 | 2015-07-29 | 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27464U true CN204827464U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85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56904.2U Active CN204827464U (zh) | 2015-07-29 | 2015-07-29 | 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2746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80782A (zh) * | 2019-05-13 | 2019-08-02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适用于软岩顺层隧道的施工方法 |
CN110344861A (zh) * | 2019-08-09 | 2019-10-18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岩石地层超大跨度地下工程快速修建方法及其结构 |
-
2015
- 2015-07-29 CN CN201520556904.2U patent/CN20482746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80782A (zh) * | 2019-05-13 | 2019-08-02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适用于软岩顺层隧道的施工方法 |
CN110344861A (zh) * | 2019-08-09 | 2019-10-18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岩石地层超大跨度地下工程快速修建方法及其结构 |
CN110344861B (zh) * | 2019-08-09 | 2024-03-01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岩石地层超大跨度地下工程快速修建方法及其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65032B (zh) | 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施工方法 | |
CN105003272B (zh) | 一种在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车站的逆作施工方法 | |
CN102155232B (zh) | 地形偏压条件下大跨不对称双连拱铁路隧道施工方法 | |
CN102587922B (zh) | 一种软弱破碎岩层斜交斜井上弧导挑顶施工方法 | |
CN204060720U (zh) | 一种适用于软岩隧道的仰拱结构 | |
CN205742213U (zh) | 基坑支护结构 | |
CN111779510B (zh) | 一种高液限红黏土围岩隧道初支侵限换拱方法 | |
CN104533446A (zh) | 一种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双层初期支护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 |
CN104847374A (zh) | 软岩大变形隧道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615273A (zh) | 方钢约束混凝土拱架壁后充填锚注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10630283A (zh) | 一种适用于双连拱隧道的三层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6337686A (zh) | 岩质地层暗挖三层地铁车站伞盖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4729099U (zh) | 岩质地层暗挖三层地铁车站伞盖结构 | |
CN208702421U (zh) | 一种下穿既有桩基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 | |
CN105064397A (zh) | 一种在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车站的明挖施工方法 | |
AU2021104522A4 (en) | A method for excavating and entering a steep slope mega thick unconsolidated talus tunnel by adopting full-ring back haunch fillet of arch | |
CN106567718A (zh) | 一种复合地层单拱超大跨地铁车站拉槽支撑代换的施工方法 | |
CN103628885A (zh) | 一种超浅埋隧道出洞盖挖施工方法 | |
CN207892615U (zh) | 一种基于管棚预支护的大拱脚三台阶隧道快速施工结构 | |
US11821316B1 (en) |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ingle-layer lining tunnel structure based on mine-tunnelling method | |
CN104074524A (zh) | 一种浅埋下穿高速公路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 | |
CN203488189U (zh) | 用于脱空整治的隧道结构 | |
CN112443331A (zh) | 扰动敏感地层超小净距大断面群洞并行地铁隧道施工方法 | |
CN104653188A (zh) | 一种在暗挖风道内设置大直径盾构接收和始发井的方法 | |
CN106193117A (zh) | 一种地下预制综合管廊的拼装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