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17027U - 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17027U CN204817027U CN201520635894.1U CN201520635894U CN204817027U CN 204817027 U CN204817027 U CN 204817027U CN 201520635894 U CN201520635894 U CN 201520635894U CN 204817027 U CN204817027 U CN 2048170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ting cloud
- paint
- entrapment
- spray booth
- anhydro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praying Plant Or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风管、动压室、静压室、喷漆室、漆雾捕集室、漆雾过滤室、出风管和风机,所述漆雾捕集室设置在喷房的一侧,与喷漆室的连接。漆雾捕集室内设置干式漆雾捕集箱,每个漆雾捕集箱都有数排漆雾捕集拦截单元组成,整个漆雾捕集箱内部空间为一个立体的漆雾捕集空间,对漆雾的捕集拦截效率高,捕集吸纳能力大,所述漆雾捕集室及干式漆雾捕集箱的进风口朝向喷漆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大大降低能量的消耗,降低固体废弃物和废气的量,完全不用消耗和污染水,节能环保。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也能大幅度地降低一期投资的费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涂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五金、家电及玩具涂装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人类对空气,土壤及水的污染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的容纳能力。最近一些年,雾霾频发,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也变得越严重。涂装是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在涂装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为了维持涂装所需要的恒温恒湿的环境,涂装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和化石能源。
传统的涂装废气分离技术分为湿式和干式两种,湿式涂装废气分离技术主要是湿式文丘里和湿式水帘柜技术,其基本原理都是让水和空气充分混合以水洗空气,油漆颗粒被水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此技术能够较好地分离空气中的漆雾,但是经水洗后的空气湿度很大,温度也降低很多。此空气温湿度的状态和喷涂所需要的温湿度状态相差较远,要想循环利用此空气,需要除湿再加热,需要消耗大量的冷却能和加热能,所以大部分厂家都没有循环利用涂装废气,而是采用了直排的方式高空排放到环境中。直排的方式不仅有大量的废气产生,污染环境,同时也需要给喷涂系统补进大量新鲜的恒温恒湿的空气,而调节外界环境的空气到油漆喷涂所需要的温湿度空气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传统的干式喷涂系统主要是采用漆雾吸附毡或漆雾分离片来分离空气中的漆雾,这些技术对漆雾的吸纳能力极为有限,分离的效率也较低,分离后的空气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漆雾,这些漆雾流入后续的设备,极易造成火灾。所以这些技术只能在一些小批量、间断式的生产作业中使用,很难在大批量连续化的作业要求下使用。
近些年国外一些公司也研发了一些新的干式喷涂系统,解决了以上传统湿式及干式喷涂系统的问题,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别的问题。比如利用石灰粉技术的干式喷涂系统,此技术是用石灰来降低过喷物的粘性,而后靠过滤技术分离固体和气体,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石灰粉,大大增加了固体废弃物的量。也有公司采用静电式的干式喷涂系统,但此系统有容易被过喷物黏附并且难以除去的问题。另外,这些设备都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目前只在一些高端的生产线有应用,很难被普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以替代传统的湿式水帘柜技术,能大幅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能量的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风管、动压室、静压室、喷漆室,漆雾捕集室、漆雾过滤室、出风管和风机,所述的漆雾捕集室位于喷涂系统的一侧且在漆雾捕集室内布置有干式漆雾捕集箱。
进一步,所述漆雾捕集室为两端开口的空腔结构,一端与喷漆室相连接,另一端与漆雾过滤室连接。
进一步,所述干式漆雾捕集箱在漆雾捕集室内排成一排并且布满漆雾捕集室。
进一步,所述漆雾捕集室及干式漆雾捕集箱的进风入口朝向喷漆室。
进一步,所述无水喷涂系统的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动压室和静压室。
进一步,喷涂施工区域位于喷漆室的进风口和干式漆雾捕集箱进风口中间的区域。
进一步,每个干式漆雾捕集箱均包含多层漆雾捕集单元。
进一步,所述多层漆雾捕集单元中,每层漆雾捕集单元对漆雾的捕集精度在沿空气的主流方向呈增加趋势。
进一步,喷漆室的底板上铺有供更换干式漆雾捕集箱所用的轨道,轨道上铺设有漆雾收集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喷漆室与漆雾捕集室一体式的集约结构,能大大降低喷涂系统的体积和占地面积。
(2)喷涂区域上方一侧送风,另一侧下方排风的结构形式能充分地利用空气,有效地降低空气的消耗量。
(3)漆雾捕集室内设置的漆雾捕集箱相互独立,可单独进行更换,更换方便,容易维护。
(4)漆雾捕集箱包含多排漆雾捕集单元,且在空气主流方向上过滤拦截的精度逐渐增加,结合了过滤技术和惯性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漆雾的捕集容纳能力,这种多排的立体布局的漆雾捕集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漆雾吸附毡或硬纸板漆雾分离器,能几十倍地提高漆雾吸附的能力和容量,并杜绝了消防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喷涂系统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涂系统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的漆雾捕集箱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的漆雾捕集箱除去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的漆雾捕集箱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的喷涂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主要包括依次设置的进风管10、动压室11、静压室12、喷漆室20、漆雾捕集室30、漆雾过滤室41、出风管43及风机50。动压室11及静压室12设置在喷漆室20的上部的一侧,动压室11的上部设置有送风风管10。漆雾捕集室30为一个两端设有开口的空腔结构,设置在喷漆室的一侧,一端与喷漆室20的侧壁板34连接,另一端与漆雾过滤室41相连接,漆雾捕集室内设置漆雾捕集箱32。
需要喷涂的被喷涂物21从上游由输送系统22运到喷漆室20内,机器人24对被喷涂物21进行喷漆。从空调机组过来的恒温恒湿的空气从喷涂系统的进风管10进入,先经过动压室11均流,而后流入静压室12;空气流经静压室及喷漆室的顶棉13后进入喷漆室20,喷漆室的顶棉13起过滤空气中杂质的作用。
空气在经过喷漆室的过程中会携带喷涂过程中产生的没有附着到被涂物表面的油漆颗粒,没有附着到被涂物表面的油漆颗粒在此定义为过喷物,由多个细小的油漆颗粒弥漫在空气中形成的雾状综合体在本文中定义为漆雾。
从喷漆室顶棉进入喷漆室的空气以垂直的方向进入,而后在压差的作用下改变流动方向,逐渐进入水平状态,空气在流经喷涂区域的过程中,会携带喷涂过程中所产生的过喷物,含有过喷物的空气最终进入漆雾捕集室里的漆雾捕集箱进行处理,在漆雾捕集箱中,过喷物被拦截捕获,洁净的空气会从漆雾捕集箱的出风口流出。
本实施例的漆雾捕集箱32的结构如图3-图5所示,其内部由数排漆雾分离单元110、120、130、140、150、160组成,载有过喷物的空气从入口170进入捕集箱后,首先经由均流截留层110,此均流截留层通过撞击力的作用除去大颗粒低固含的油漆颗粒;而后依次进入均流截留过滤层120、130和140,大部分的小油漆颗粒在此三层去除;而后进入均流截留过滤层150,空气得到全面的截留过滤;最后空气经片状过滤层,捕捉以上各层没有被截获的个别油漆颗粒,最后从出口180排出。
漆雾捕集箱内部科学布局的结构,充分利用了过滤技术和惯性力技术的原理,不同大小的油漆颗粒被分层立体地捕获,极大地提高了整个漆雾捕集箱对漆雾的捕集容纳能力。漆雾经过漆雾捕集箱中数层分离单元的分离捕获,分离效果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分离后的空气中含有的漆雾的量极低,消除了消防安全隐患。
漆雾捕集箱的内部结构也可以有其他的形式,只要是内部有多层结构,每层漆雾捕集单元对漆雾的捕集精度在沿空气的主流方向呈增加的趋势,漆雾在漆雾捕集箱内被分层立体地捕获即可,原理相同,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底板39上设置了输送轨道31,此输送轨道是为了方便更换漆雾捕集箱32之用。漆雾捕集箱布置于托盘33之上,托盘的底部装有滑轮37,需要更换的漆雾捕集箱可以顺着轨道31轻易地滑出,新的漆雾捕集箱也可以顺着轨道31轻易地输送到需要安装到的位置。为了避免漆雾污染轨道系统,完成漆雾捕集箱的更换后,需要在轨道上铺设易于更换的覆盖物36,此覆盖物可以是硬质板,也可以是塑料薄膜。
空气经过漆雾分离箱32后,便进入漆雾过滤室41内进行进一步的过滤。漆雾过滤室内的过滤器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可以是袋式过滤器,也可以是板式过滤器,确保流入后续设备的空气含有很低的漆雾量,以杜绝过量漆雾流入后续设备,出现安全消防隐患。本实施例采用的是袋式过滤器,如图1中35所示。漆雾过滤室41后设置有风阀42,风阀的一端与漆雾过滤室41连接,另一端与风管连接。
空气经由风管汇集到主风管43,最后由风机50加压后由风管60及后续未示出的风管连接输送至空调。在空调里,循环风与新风进行混合,首先进入过滤层进行初效过滤,而后经过冷却段、加热段及加湿段调节空气的温湿度,经过风机加压,最后经袋式过滤器过滤,输送至喷涂系统。
在喷涂的过程中,由于油漆中大部分溶剂会挥发到流经此喷涂系统的空气中。如果一直循环利用此空气,空气中溶剂的浓度会逐渐增高。为了避免空气中的溶剂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我们一般采用循环大部分的空气,排出小部分高溶剂浓度的空气,补进一部分新鲜空气方式。典型工艺流程图见图6。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任何熟悉此专利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风管、动压室、静压室、喷漆室、漆雾捕集室、漆雾过滤室、出风管和风机,其特征在于,漆雾捕集室位于喷漆室的一侧且在漆雾捕集室内设置干式漆雾捕集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漆雾捕集室为两端开口的空腔结构,一端与喷漆室相连接,另一端与漆雾过滤室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漆雾捕集箱在漆雾捕集室内排成一排并且布满漆雾捕集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漆雾捕集箱的进风入口朝向喷漆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漆室的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动压室和静压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喷涂施工区域位于喷漆室的进风口和漆雾捕集室进风口中间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漆雾捕集箱包含多层漆雾捕集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漆雾捕集单元中,每层漆雾捕集单元对漆雾的捕集精度在沿空气的主流方向呈增加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漆室的底板上铺有供更换漆雾捕集箱所用的轨道,轨道上铺设有漆雾收集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35894.1U CN204817027U (zh) | 2015-08-23 | 2015-08-23 | 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35894.1U CN204817027U (zh) | 2015-08-23 | 2015-08-23 | 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17027U true CN204817027U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74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35894.1U Active CN204817027U (zh) | 2015-08-23 | 2015-08-23 | 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17027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32668A (zh) * | 2015-08-23 | 2015-11-11 | 周小参 | 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 |
CN105797901A (zh) * | 2016-05-10 | 2016-07-27 | 浙江佑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水性uv自动喷涂线 |
CN108855736A (zh) * | 2018-07-20 | 2018-11-23 | 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喷涂装置 |
CN112718335A (zh) * | 2020-12-01 | 2021-04-30 | 江苏同和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干式漆雾分离喷漆室 |
CN113560109A (zh) * | 2021-06-16 | 2021-10-29 | 南通贝思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干式喷漆室 |
-
2015
- 2015-08-23 CN CN201520635894.1U patent/CN20481702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32668A (zh) * | 2015-08-23 | 2015-11-11 | 周小参 | 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 |
CN105797901A (zh) * | 2016-05-10 | 2016-07-27 | 浙江佑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水性uv自动喷涂线 |
CN108855736A (zh) * | 2018-07-20 | 2018-11-23 | 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喷涂装置 |
CN112718335A (zh) * | 2020-12-01 | 2021-04-30 | 江苏同和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干式漆雾分离喷漆室 |
CN113560109A (zh) * | 2021-06-16 | 2021-10-29 | 南通贝思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干式喷漆室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32668A (zh) | 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 | |
CN204817027U (zh) | 一种侧吸式无水喷涂系统 | |
CN104971558B (zh) | 一种干式文丘里漆雾捕集装置及其应用 | |
CN104858095A (zh) | 一种双面侧吸式干式喷涂系统 | |
CN105268584B (zh) | 一种折流式漆雾捕集装置 | |
CN105709968B (zh) | 一种层架式漆雾分离装置及分离过喷物的方法 | |
CN105149152B (zh) | 一种干式沉降式漆雾分离装置及其应用 | |
CN105727640B (zh) | 模块化漆雾过滤装置 | |
CN203170501U (zh) | 新型敞开式射流风带密封漆雾净化系统 | |
CN106890744A (zh) | 一种干式文丘里喷漆系统 | |
CN201257420Y (zh) | 带有旋流板净化器的喷涂柜 | |
CN204685376U (zh) | 一种双面侧吸式干式喷涂系统 | |
CN104941369B (zh) | 分级式漆雾捕集片及其应用 | |
CN105170384A (zh) | 一种折流式漆雾分离模组及其应用 | |
CN204735043U (zh) | 干式文丘里漆雾捕集装置及系统 | |
CN211753495U (zh) | 一种含尘废气吸附分离装置 | |
CN207546859U (zh) | 一种环保型无尘喷漆房 | |
CN215902077U (zh) | 干式喷房生产系统 | |
CN205288804U (zh) | 一种多级式漆雾捕集装置及喷漆系统 | |
CN101618374B (zh) | 喷涂房通风系统 | |
CN205074158U (zh) | 一种干式沉降式漆雾分离装置及喷漆系统 | |
CN205074155U (zh) | 一种折流式漆雾捕集装置 | |
CN213811040U (zh) | 车间除尘系统 | |
CN204234252U (zh) | 一种油漆房结构 | |
CN106984480A (zh) | 一种喷漆房及排气管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27 Address after: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Jiashan County 314100 Ring Road No. 818 East Street Luoxing building room 327 Patentee after: Jiaxing Kai Kai Coa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Zhao Zhuang Dancheng Ningping town Yao Zhouzhuang village in Zhoukou city of Henan Province, No. 001 477164 Patentee before: Zhou Xiaocan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