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1818U - 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01818U CN204801818U CN201520401768.XU CN201520401768U CN204801818U CN 204801818 U CN204801818 U CN 204801818U CN 201520401768 U CN201520401768 U CN 201520401768U CN 204801818 U CN204801818 U CN 2048018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ne car
- bar
- cylinder
- cross bar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包括滚轮装置、矿车装置、固定框、弹簧及拉抬装置,滚轮装置包括滚轮组、第一支架、第一横杆及第一支撑板,固定框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横杆及第二支撑杆,矿车装置包括矿车、顶靠轮及第三横杆,拉抬装置包括固定杆、气缸、拉抬杆、定位杆及斜杆,气缸的上表面与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气缸的下表面接触,拉抬杆的上端与气缸连接,拉抬杆的下端与第三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同时由于顶靠轮的设置,使得矿车上升时减小摩擦力,使得矿车能够顺利的上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石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矿石开采过程中经常需要将装满矿石的矿车运输至指定地点,矿车在运输轨道上沿着轨道运动,但是当有车辆要经过时,需要将矿车脱离轨道,使车辆通过,不仅比较麻烦,而且浪费人力物力,也为矿石的开采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所述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包括滚轮装置、位于所述滚轮装置上方的矿车装置、位于所述矿车装置周围的固定框、位于所述矿车装置下方的弹簧及位于所述矿车装置上方的拉抬装置,所述滚轮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滚轮组、位于所述滚轮组之间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的第一横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一支撑板,所述固定框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二横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下方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矿车装置包括矿车、设置于所述矿车上的顶靠轮及第三横杆,所述拉抬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固定杆、位于所述固定杆之间的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下方的拉抬杆、设置于所述拉抬杆上的定位杆及位于所述定位杆下方的斜杆,所述气缸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呈L型,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拉抬杆呈圆柱体,所述拉抬杆的上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拉抬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滚轮组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轴转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呈长方体,所述底板水平放置,所述底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矩形孔。
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矩形孔。
所述矿车的左右表面上分别设有一凹槽,所述顶靠轮呈圆柱体,所述顶靠轮收容于所述凹槽中且与所述矿车轴转连接。
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矿车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拉抬杆贯穿所述定位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所述斜杆呈倾斜状,所述斜杆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有矿车需要经过时,通过启动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将矿车抬起,然后使得需要经过的矿车经过,然后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将矿车放回原来位置即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同时由于顶靠轮的设置,使得矿车上升时减小摩擦力,使得矿车能够顺利的上升,较少能源的消耗,减轻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包括滚轮装置1、位于所述滚轮装置1上方的矿车装置3、位于所述矿车装置3周围的固定框2、位于所述矿车装置3下方的弹簧4及位于所述矿车装置3上方的拉抬装置5。
如图1所示,所述滚轮装置1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滚轮组11、位于所述滚轮组11之间的第一支架12、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2之间的第一横杆13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2上方的第一支撑板14。所述滚轮组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滚轮组11包括内滚轮及位于外围的外滚轮,所述内滚轮呈圆柱体,所述内滚轮竖直放置,所述外滚轮呈圆柱体,所述外滚轮竖直放置,所述内滚轮与所述外滚轮固定连接,所述内滚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外滚轮的直径。所述第一支架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12呈L型,所述滚轮组11与所述第一支架12的一端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滚轮组11可以围绕所述第一支架12的一端旋转,所述第一支架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13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13与所述第一支架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板14水平放置。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框2包括底板21、位于所述底板21上方的第一支撑杆2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2上方的第二横杆23及位于所述第二横杆23下方的第二支撑杆24。所述底板2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21水平放置,所述底板2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矩形孔211,所述第一矩形孔21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支撑杆2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2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2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24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24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23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23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矩形孔231,所述第二矩形孔23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4及第二横杆23一体成型。
如图1所示,所述矿车装置3包括矿车31、设置于所述矿车31上的顶靠轮32及第三横杆。所述矿车31呈长方体,所述矿车3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呈长方体状。所述矿车31的左右表面上分别设有一凹槽311,所述凹槽311呈长方体状。所述顶靠轮3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顶靠轮32呈圆柱体,所述顶靠轮32收容于所述凹槽311中且与所述矿车3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顶靠轮32可以在所述凹槽311中旋转,所述顶靠轮32分别顶靠在所述第一支撑杆22及第二支撑杆24的侧面上。所述第三横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侧面与所述矿车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矿车3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弹簧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弹簧4的上端与所述矿车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的下端与所述底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拉抬装置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拉抬装置5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固定杆51、位于所述固定杆51之间的气缸52、位于所述气缸52下方的拉抬杆53、设置于所述拉抬杆53上的定位杆54及位于所述定位杆54下方的斜杆55。所述气缸5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杆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51呈L型,所述固定杆5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51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52的下表面接触,从而可以将所述气缸52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杆23的下表面上。所述拉抬杆53呈圆柱体,所述拉抬杆53竖直放置,所述拉抬杆53的上端与所述气缸52连接,使得所述拉抬杆53在所述气缸52的作用下可以上下移动,所述拉抬杆53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54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杆54水平放置,所述定位杆5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位于左右两侧的定位杆54的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2及第二支撑杆2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拉抬杆53贯穿所述定位杆54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斜杆55呈倾斜状,所述斜杆55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杆5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杆55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框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使用时,首先将矿石放置在矿车31上,然后滚轮组11滚动,使得矿车向前移动。当有矿车需要经过时,启动气缸52,此时固定框2先开始向下移动,然后当滚轮装置1穿过第一矩形孔211且底板21顶靠在支撑面上时,气缸52继续带动所述拉抬杆53,拉抬杆53通过第三横杆使得矿车31开始向上移动,直至需要经过的矿车可以经过。然后气缸52开始将矿车31放下,直至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至此,本实用新型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包括滚轮装置、位于所述滚轮装置上方的矿车装置、位于所述矿车装置周围的固定框、位于所述矿车装置下方的弹簧及位于所述矿车装置上方的拉抬装置,所述滚轮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滚轮组、位于所述滚轮组之间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的第一横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一支撑板,所述固定框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二横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下方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矿车装置包括矿车、设置于所述矿车上的顶靠轮及第三横杆,所述拉抬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固定杆、位于所述固定杆之间的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下方的拉抬杆、设置于所述拉抬杆上的定位杆及位于所述定位杆下方的斜杆,所述气缸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呈L型,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拉抬杆呈圆柱体,所述拉抬杆的上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拉抬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滚轮组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轴转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呈长方体,所述底板水平放置,所述底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矩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矩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矿车的左右表面上分别设有一凹槽,所述顶靠轮呈圆柱体,所述顶靠轮收容于所述凹槽中且与所述矿车轴转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矿车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抬杆贯穿所述定位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杆呈倾斜状,所述斜杆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01768.XU CN204801818U (zh) | 2015-06-11 | 2015-06-11 | 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01768.XU CN204801818U (zh) | 2015-06-11 | 2015-06-11 | 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01818U true CN204801818U (zh) | 2015-11-25 |
Family
ID=54586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01768.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01818U (zh) | 2015-06-11 | 2015-06-11 | 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0181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90696A (zh) * | 2015-06-11 | 2015-09-09 | 王杨 | 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 |
CN107697097A (zh) * | 2017-09-28 | 2018-02-16 | 王金娣 | 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 |
CN109204367A (zh) * | 2018-08-28 | 2019-01-15 | 郑光茂 | 煤矿运输防脱轨矿车 |
-
2015
- 2015-06-11 CN CN201520401768.XU patent/CN204801818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90696A (zh) * | 2015-06-11 | 2015-09-09 | 王杨 | 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 |
CN107697097A (zh) * | 2017-09-28 | 2018-02-16 | 王金娣 | 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 |
CN109204367A (zh) * | 2018-08-28 | 2019-01-15 | 郑光茂 | 煤矿运输防脱轨矿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01818U (zh) | 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 | |
CN207655793U (zh) | 一种高效的建筑工程领域的钢筋折弯装置 | |
CN204545031U (zh) | 用于高精度电梯导轨自动精矫机的原位90°翻转装置 | |
CN204402404U (zh) | 一种带有四瓣式夹持块注入头 | |
CN203307701U (zh) | 一种可移动车道 | |
CN205714227U (zh) | 一种电动式管片翻转运输车 | |
CN208394700U (zh) | 一种高稳定性升降机 | |
CN202061010U (zh) | 多功能护理机械臂 | |
CN203860846U (zh) | 一种能够方便地位移和定位的单人座沙发 | |
CN104890696A (zh) | 一种用于矿石开采的矿车 | |
CN202789393U (zh) | 一种可移动式压缩机 | |
CN204844125U (zh) | 一种在线eva背板放置架 | |
CN204538059U (zh) | 自动铺设背膜装置 | |
CN203935557U (zh) | 一种杠铃盘片摆放架 | |
CN203582393U (zh) | 用于组合平台内的平移升降台装置 | |
CN203638606U (zh) | 内饰线无接触供电滑板 | |
CN203562175U (zh) | 一种便于移动的钢琴 | |
CN203382966U (zh) | 双向轨道揉棉机 | |
CN202625146U (zh) | 一种易搬家具 | |
CN205060102U (zh) | 一种滚动辊升降机构 | |
CN204643713U (zh) | 一种汽车举升装置 | |
CN203305340U (zh) | 新型沥青混合料成型机 | |
CN203081809U (zh) | 拉杆风扇 | |
CN203188050U (zh) | 一种外悬臂换毯装置 | |
CN204407381U (zh) | 可拖拉电动车电瓶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611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