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79055U - 一种拱形立体浮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拱形立体浮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79055U
CN204779055U CN201520475015.3U CN201520475015U CN204779055U CN 204779055 U CN204779055 U CN 204779055U CN 201520475015 U CN201520475015 U CN 201520475015U CN 204779055 U CN204779055 U CN 204779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h
floating bed
bed
support
mesh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750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虹
曹豫
王波
翟旭亮
周春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Fishery Technique Popularization Station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Fishery Technique Popularization St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Fishery Technique Popularization Station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Fishery Technique Popularization Station
Priority to CN2015204750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79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79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790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拱形立体浮床,属于生态浮床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拱形立体浮床包括床体和支架;所述床体由网片及固定在网片四周的框架构成;所述支架设置在床体上部,包括1组或多组拱形支架。每组拱形支架的两个底端分别固定在床体的框架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拱形结构,在方便植物生长的同时结构更加稳定。采用多通管道连接,方便拆分,进一步使结构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拱形立体浮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浮床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拱形立体浮床。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地表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给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等都带来了诸多危害。国内外在大量改扩建污水处理厂的同时,也积极采用了一些原位修复的方法来充分改善水体的环境质量,其中利用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功能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技术得到了充分发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生态浮床技术是利用水生植物的修复作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体原位修复技术,其特点是无需占地、成本低廉及修复效果好,且具有一定的区域环境改善作用。除了修复水体污染,利用生态浮床还可开展多种养殖共生项目,比如利用生态浮床开展鱼菜共生,鱼菜共生是基于生态共生原理,在水中进行鱼类养殖,在浮床上进行蔬菜栽培,在同一水体中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有机结合,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生态种养模式。
生物浮床的应用可追溯到我国的三国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的农民利用菰的根系和茎形成的漂浮物进行水上种稻。另外在早期中美洲如墨西哥地区,农民利用芦苇编成筏子,上铺泥土种植玉米、雍菜等。
在生态浮床水体修复工程中,水生植物的作用有以下3种:
①水生植物的同化作用。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断从水体中吸收各类元素以合成自身所需要的物质,不同植物的同化作用是不相同的。
②根系的物理化学作用。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形成极其密集的根系,这些根系相互缠绕组成网状结构和分泌物,对流过其根系的各类污染物进行截留、吸附、絮凝、螯合等而去除,另外密集栽种的水生植物茎叶也具有一定的拦截效果。
③水生植物根系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水生植物根系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其表面吸附生长有大量的生理生化特性各异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水生植物根系大量增殖而高效降解各类污染物。
生态浮床在应用水生植物作为水体修复主要力量的同时,还利用或产生了以下效应:
①生态浮床上种植的各种植物对水体中的营养物(对水体而言是污染物)吸收转化和阳光的竞争优势,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②水生植物根系的泌氧作用和保护作用使其根系周围成为鱼类活动中心和遮阴地,增加鱼类活动空间。
③水生植物在水面形成一面特有的绿色效应,提高了区域环境质量,形成人造景观。
④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体表面,结合增氧机械能将水体底泥中的各类污染物从水体中提取出来。
传统生态浮床的框架通常是废旧轮胎、泡沫、木材、竹子等,其中废旧轮胎和泡沫都易引起二次污染。此外现有生态浮床结构复杂,不便于植物的攀爬和生长。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拱形立体浮床,所述的拱形立体浮床具有装卸简单、结构稳定、便于植物的攀爬和生长等优点。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拱形立体浮床,所述拱形立体浮床包括床体和支架;所述床体由网片及固定在网片四周的框架构成;所述支架设置在床体上部,包括1组或多组拱形支架。每组拱形支架的两个底端分别固定在床体的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拱形立体浮床,通过框架固定网片,能够增大浮床有效面积,可应用于生态修复、鱼菜共生等技术领域。利用拱形支架结构,提高拱形立体浮床整体稳定性,使拱形立体浮床能够抵抗水面风浪。
所述床体上优选设置1个或多个固定杆,每个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框架固定相连,用以稳固拱形立体浮床。
所述床体优选为长方形床体。
所述支架还包括水平支架及固定支架,所述水平支架分别与每组拱形支架的顶端固定相连。所述水平支架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支架的顶端相连,每个固定支架的底端分别与框架固定相连,用以进一步稳固本实用新型拱形立体浮床。
所述支架与床体之间优选采用四通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四通连接件优选为直插型四通连接件。
所述固定杆与框架之间优选采用四通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四通连接件优选为直插型四通连接件。
可通过上述四通连接件的剩余连接口,通过连接件连接不同拱形立体浮床,增加浮床面积,方便植物生长,同时也提高了浮床的稳定性。
所述框架、支架的材质要求为:能浮在水面的、无毒的材料,可根据经济、取材方便的原则选择合适材料,优选为PVC或竹子。
所述网片由上下两层构成,其中下层网片的孔径小于上层网片的孔径。
所述上层网片的孔径优选为2cm~4cm;所述下层网片的孔径优选为不大于0.5cm。应用于鱼菜共生技术领域时,下层网片能够有效阻碍草食性鱼类,上层网片能够控制蔬菜茎叶的生长方向。
所述上层网片和下层网片的材质优选为聚乙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竹子或者PVC管为主要构件,结构简单,采用拱形结构,在方便植物生长的同时使结构更加稳定。采用多通管道连接,方便拆分,进一步使结构稳定。此外,采用四通连接件方便浮床的组合,增加浮床的植物生长空间和浮床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拱形立体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层网片;2-下层网片;3-框架;
4-固定支架;5-拱形支架;6-水平支架;
7-固定杆;8-四通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拱形立体浮床,所述拱形立体浮床包括床体和支架;所述床体由网片及固定在网片四周的框架3构成;所述支架设置在床体上部,包括1组或多组拱形支架5。每组拱形支架5的两个底端分别固定在床体的框架3上。
本实用新型拱形立体浮床,通过框架固定网片,能够增大浮床有效面积,可应用于生态修复、鱼菜共生等技术领域。利用拱形支架结构,提高拱形立体浮床整体稳定性,使拱形立体浮床能够抵抗水面风浪。
所述床体上优选设置1个或多个固定杆7,每个固定杆7的两端分别与框架3固定相连,用以稳固拱形立体浮床。
所述床体优选为长方形床体。
所述支架还包括水平支架6及固定支架4,所述水平支架6分别与每组拱形支架5的顶端固定相连;所述水平支架6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支架4的顶端相连,每个固定支架4的底端分别与框架3固定相连,用以进一步稳固本实用新型拱形立体浮床。
所述支架与床体之间优选采用四通连接件8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四通连接件8优选为直插型四通连接件。
所述固定杆与框架之间优选采用四通连接件8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四通连接件8优选为直插型四通连接件。
可通过上述四通连接件8的剩余连接口,通过连接件连接不同拱形立体浮床,增加浮床面积,方便植物生长,同时也提高了浮床的稳定性。
所述框架3、支架的材质要求为:能浮在水面的、无毒的材料,可根据经济、取材方便的原则选择合适材料,优选为PVC或竹子。
所述网片由上下两层构成,其中下层网片2的孔径小于上层网片1的孔径。
所述上层网片1的孔径优选为2cm~4cm;所述下层网片2的孔径优选为不大于0.5cm。应用于鱼菜共生技术领域时,下层网片2能够有效阻碍草食性鱼类,上层网片1能够控制蔬菜茎叶的生长方向。
所述上层网片1和下层网片2的材质优选为聚乙烯。
实施例1
一种PVC管拱形立体浮床制作方法:通过PVC管(50-90管)制作浮床,上下两层各有疏、密两种网片分别隔断草食性鱼类和控制茎叶生长方向,管径和长短依据浮床的大小而定,用PVC管弯头和粘胶将其首尾相连,形成密闭、具有一定浮力的框架。
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VC管拱形立体浮床,所述PVC管拱形立体浮床包括包括床体和支架;所述床体由网片及固定在网片四周的框架3构成;所述支架设置在床体上部,包括1组或多组拱形支架5。每组拱形支架5的两个底端分别固定在床体的框架3上。
所述床体上设置1个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的两端分别与框架3固定相连,用以稳固拱形立体浮床。
所述床体为长方形床体。
所述支架还包括水平支架6及固定支架4,所述水平支架6分别与每组拱形支架5的顶端固定相连;所述水平支架6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支架4的顶端相连,每个固定支架4的底端分别与框架3固定相连,用以进一步稳固本实用新型拱形立体浮床。
所述支架与床体的连接采用四通连接件8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四通连接件8为直插型四通连接件。
所述固定杆与框架的连接采用四通连接件8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四通连接件8为直插型四通连接件。
可通过上述四通连接件8的剩余连接口,通过连接件连接不同拱形立体浮床,增加浮床面积,方便植物生长,同时也提高了浮床的稳定性。
所述网片由上下两层构成,其中下层网片2的孔径小于上层网片1的孔径。
所述上层网片1的孔径为2cm,所述下层网片2的孔径为0.2cm。应用于鱼菜共生技术领域时,下层网片2能够有效阻碍草食性鱼类,上层网片1能够控制蔬菜茎叶的生长方向。
所述上层网片1和下层网片2的材质为聚乙烯。
此种制作方法成功解决了草食性、杂食性鱼类与蔬菜共生的问题,适合于任何养鱼池塘。
实施例2
一种竹制拱形立体浮床制作方法: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制作方法及结构与实施例1的PVC管拱形立体浮床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材质选用直径为6cm的竹子,将竹管两端锯成槽状,相互上下卡在一起,首尾相连,用聚乙烯绳或其他不易锈蚀材料的绳索固定。
此种制作方法成功解决了草食性、杂食性鱼类与蔬菜共生的问题,适合于任何养鱼池塘。
本实用新型拱形立体浮床可用于鱼菜共生领域,鱼类可选用鲫鱼、草鱼、斑点叉尾鮰、团头鲂、泥鳅、翘嘴红鲌、黄颡鱼等;蔬菜种类应选择对N、P需求量较大、根系发达和再生能力强的适合水生种植的蔬菜,如空心菜、水芹菜、生菜、丝瓜、其它水上花卉植物等、西洋菜等,优选为空心菜。
主要采用移植的方式栽种。
可采用扦插栽培法、营养杯栽培法和泥团栽培法。
直接栽培法指直接将植物茎秆(空心菜等)按20cm~30cm株距插入下层较密网目,即可成活,此法操作快捷、简单,但成活率相对较低(80%左右),适宜面积大、工作人员少养殖场采用。
营养杯栽培法主要是花草培育杯,将杯内置入营养液或泥土(塘泥),按20cm~30cm株距放入浮床,此法成活率较高95%以上,但相对繁琐。
泥团栽培法主要是指将植物茎秆直接插入做好的小泥团(塘泥即可),按20cm~30cm株距放入浮床,此法成活率相对较高(90%以上),操作也简单方便,成本低。
空心菜等夏季蔬菜采摘,当株高25cm~30cm时就可采收,采收周期根据菜的生长期而定,一般10-15天采收一次。方法是从茎基部2-3节处采下,侧枝发生后在侧枝基部1-2节处采下,后期茎蔓过多时应将部分茎蔓从基部采下。
西洋菜等秋冬蔬菜采摘,当嫩茎长25厘米左右便可收割,一般10-20天采收一次。方法是用剪刀剪下或锋利的小刀从嫩茎底部割下。
对于养殖的鱼类,采用抬网捕捞。由于浮床漂浮水面,拉网捕捞也没有太大影响。
注意事项:
(一)上下两层网片要绷紧,形成一定间距,控制蔬菜向上生长和避免倒伏。
(二)浮床可呈带状布局,可以整体移动,以便根据需要变换水域和采摘。
(三)及时收割,避免蔬菜水中腐烂和影响后续生长。
(四)加强对水质变化的观察和监测,了解实施效果。
本实用新型拱形立体浮床适用于全国所有精养池塘,尤其是老旧池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拱形立体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立体浮床包括床体和支架;所述床体由网片及固定在网片四周的框架构成;所述支架设置在床体上部,包括1组或多组拱形支架,每组拱形支架的两个底端分别固定在床体的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形立体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上设置1个或多个固定杆,每个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框架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形立体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水平支架及固定支架,所述水平支架分别与每组拱形支架的顶端固定相连;所述水平支架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支架的顶端相连,每个固定支架的底端分别与框架固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形立体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与床体之间采用四通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拱形立体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连接件为直插型四通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形立体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与框架之间采用四通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拱形立体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连接件为直插型四通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拱形立体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为长方形床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形立体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由上下两层构成,其中下层网片的孔径小于上层网片的孔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拱形立体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网片的孔径为2cm~4cm,所述下层网片的孔径为不大于0.5cm。
CN201520475015.3U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拱形立体浮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79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5015.3U CN204779055U (zh)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拱形立体浮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5015.3U CN204779055U (zh)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拱形立体浮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79055U true CN204779055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19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7501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79055U (zh)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拱形立体浮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790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9860A (zh) * 2018-06-22 2018-12-28 中国冶集团有限公司 水生植物轻质箱型水景浮床、制作方法及使用方法
CN110574616A (zh) * 2019-08-30 2019-12-17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一种垂直绿化河道堤岸崖壁的绿化方法及其生态浮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9860A (zh) * 2018-06-22 2018-12-28 中国冶集团有限公司 水生植物轻质箱型水景浮床、制作方法及使用方法
CN110574616A (zh) * 2019-08-30 2019-12-17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一种垂直绿化河道堤岸崖壁的绿化方法及其生态浮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5528A (zh) 一种箱式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CN205472958U (zh) 基于低矮无花苦草的河道生态床
CN104521731A (zh) 一种铜藻海藻床人工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CN105191696A (zh) 育苗容器及利用育苗容器的移动式育苗方法
CN111066563A (zh) 一种连栋大棚草莓与葡萄立体种植方法
CN107232051B (zh) 一种基于营养快繁的铜藻规模化培育方法
CN104488480A (zh) 一种水上花卉的栽培方法
CN109429860A (zh) 红树林中植物秋茄果实的育苗方法
CN103004576A (zh) 一种鼠尾藻潮间带人工栽培的方法
CN204779055U (zh) 一种拱形立体浮床
CN203136711U (zh) 全自动循环旱地无土立体种植装置
CN108217965A (zh) 植物浮床及其在治理水体污染中的应用
CN109430026B (zh) 一种草鱼和水稻在共存生长的方法
CN104823650B (zh) 一种青黄芽水芹菜的水养种植方法
CN204474417U (zh) 一种人工水草
CN203985221U (zh) 可移动沉水植物草坪块种植床
CN204779053U (zh) 一种三角形立体浮床
CN109197691A (zh) 一种石斑鱼与耐盐蔬菜共养装置
CN105191845B (zh) 一种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的方法
CN112753562A (zh) 一种海区培育海带芽的方法
CN204579551U (zh) 共生养耕系统
CN204897533U (zh) 一种箱式立体浮床
CN103039350B (zh) 一种提高鼠尾藻出苗率和生长速度的育苗方法
CN106212263B (zh) 一种海黍子附着基支撑装置及海黍子良种选育方法
CN206033381U (zh) 一种方便制作的生物浮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