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73812U - 内盒拼接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内盒拼接成型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73812U CN204773812U CN201520386017.5U CN201520386017U CN204773812U CN 204773812 U CN204773812 U CN 204773812U CN 201520386017 U CN201520386017 U CN 201520386017U CN 204773812 U CN204773812 U CN 2047738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wk
- pushing tow
- frame
- box
- up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41000272184 Falconiformes Species 0.000 abstract 2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abstract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519 tissue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40000004282 Grewia occidenta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199 Buxus sempervir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07 loca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盒拼接成型机,包括机架、灰板上料装置、导向架、喷胶机构、灰板转移机构、顶推机构及具有顶推成型头、上下移动驱动器、第一翻转组件和弯折框架的弯折拼接机构。导向架开设有第一和第二导向滑槽;灰板转移机构将第一和第二灰板转移至导向架处;顶推机构顶推第一和第二灰板在导向滑槽内滑移;喷胶机构对主体部分和弯折部分喷涂上粘胶层;弯折拼接机构使第一灰板相对第二灰板翻转预设角度后粘于第二灰板的主体部分,弯折拼接机构还使第一灰板的弯折部分相对主体部分弯折至该弯折部分的粘胶层与第二灰板粘住为止,使第一灰板与第二灰板共同拼接出内盒,提高灰板利用率和内盒美观,还有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盒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盒拼接成型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成型设备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的技术支柱,以促使成型设备朝高集中化、高智能化及高精度化的方向发展,而纸盒成型机就是诸多成型设备中的一种。灰板弯折成型机、四角贴角机、
[0003]目前,现有的全自动纸盒成型机是由面纸供料线、内盒成型机、定位机及成型折入机这四大部分组件,分别完成面纸吸取过胶、内盒成型、内盒与面纸定位及面纸的侧面与内盒的侧壁相粘合的四个工艺部分。其中,在内盒成型机成型内盒过程中:如图16a所示,内盒成型机的灰板弯折成型装置先将灰板200a的四个弯折部分210相对主体部分220弯折90度,使弯折后的四个弯折部分210与主体部分220围出如图16b所示的内盒结构200b ;紧接着,四角贴角装置用不干胶230将刚围出的内盒结构200b的四个角粘住而使该内盒结构200b定型,从而实现将灰板200a成型出如图16c所示的内盒200。
[0004] 但是,如图16a所示,用于弯折成型内盒200的灰板200a的四个角落的材料被切除,该切除的材料又没法再利用,故造成灰板200a的极大浪费,从而增加了灰板200a的使用成本;同时,又由于内盒200的定型是靠不干胶230对该内盒结构200b的四个角进行贴紧所实现,故在纸盒成型后会留下贴角印,影响盒子的美观度。
[0005] 另外,现有的内盒成型机只能生产方方正正的普通盒子,无法满足异型盒的生产要求,因而限制了其适用范围。
[0006]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内盒拼接成型机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灰板利用效率以降低成本、提高内盒的美观并扩大适用范围的内盒拼接成型机。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盒拼接成型机,适用将相互分开的第一灰板和第二灰板拼接出内盒。第一灰板包含用于形成内盒底壁或顶壁的主体部分及可相对主体部分弯折的弯折部分,弯折部分用以形成内盒的第一侧壁,第二灰板用以形成内盒的第二侧壁。而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灰板上料装置、灰板转移机构、导向架、顶推机构、喷胶机构及弯折拼接机构。灰板上料装置位于机架的左端处且同时将第一灰板和第二灰板向上输送。导向架沿机架的左右方向位于灰板上料装置及弯折拼接机构之间,导向架开设有供第一灰板导向的第一导向滑槽和供第二灰板导向的第二导向滑槽。顶推机构沿机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导向架内。弯折拼接机构位于机架的右端处,弯折拼接机构包含顶推成型头、驱使顶推成型头沿机架的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移动驱动器、第一翻转组件及具有成型腔的弯折框架。第一翻转组件位于成型腔的上方,成型腔与主体部分相匹配,顶推成型头位于成型腔的正上方,顶推成型头的侧壁具有供第二灰板紧贴用的紧贴面,顶推成型头还沿机架的前后方向向外伸出紧贴面的阻挡块,阻挡块在第二灰板紧贴于紧贴面时抵触该第二灰板的顶端。其中,灰板转移机构将灰板上料装置输送来的第一灰板和第二灰板同时地转移至对应的第一导向滑槽和第二导向滑槽内。顶推机构将第一导向滑槽内的第一灰板顶推至成型腔的正上方的同时,顶推机构还将第二导向滑槽内的第二灰板顶推至第一翻转组件上。喷胶机构对在第一导向滑槽内滑动的第一灰板之主体部分和弯折部分涂上粘胶层。顶推成型头在上下移动驱动器驱动下向下顶推第一灰板进入成型腔内,且在顶推成型头顶推第一灰板进入成型腔内的过程中,第一翻转组件将第二灰板翻转预设角度后紧贴于紧贴面上,顶推成型头的阻挡块带动紧贴于紧贴面上的第二灰板粘在主体部分的粘胶层上。顶推成型头在与成型腔的配合下使第一灰板的弯折部分相对主体部分弯折至该弯折部分的粘胶层与第二灰板粘住为止,则此时的第一灰板与第二灰板共同拼接出内盒。
[0009] 较佳地,灰板上料装置包含安装在机架上的门框形的上料框架、用于承载第一灰板和第二灰板的托板及驱使托板在上料框架内循环输送灰板的托板驱动组件,托板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上料框架的两侧壁上,每个托板驱动组件包含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条、提升导向杆、提升电机及提升座,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沿机架的上下方向安装在上料框架的侧壁上,链条绕设于第一链轮及第二链条上,提升电机安装在上料框架上,提升电机驱使第一链轮或第二链轮转动,提升导向杆沿机架的上下方向穿置于提升座内,提升座与链条连接,托板的一端承载于上料框架的两侧壁中一者处的提升座上,托板的另一端承载于上料框架的两侧壁中另一者处的提升座上。
[0010] 较佳地,提升座设有旋转支撑块及弹性元件,旋转支撑块与提升座枢接,旋转支撑块相对提升座向下枢转而处于支撑托板的支撑位置,旋转支撑块相对提升座向上枢转而处于避让托板的避让位置,弹性元件连接于旋转支撑块及提升座之间,且弹性元件驱使旋转支撑块旋至支撑位置。
[0011] 较佳地,灰板转移机构包含门框形的第一立架、门框形的第二立架、灰板转移滑座、第一吸嘴、第二吸嘴、吸嘴安装板、灰板转移水平驱动器、灰板转移上下驱动器及驱使第二吸嘴沿机架的左右方向滑动的滑调气缸。第一立架沿机架的前后方向支撑于机架上,第一立架还与灰板上料装置邻设,第二立架位于第一立架的右端,第二立架沿机架的前后方向支撑于机架上,第二立架还横跨导向架,第一立架与第二立架之间设置有沿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的灰板转移导向杆,灰板转移滑座滑动地套设于灰板转移导向杆上,灰板转移上下驱动器沿机架的上下方向装配在灰板转移滑座上,吸嘴安装板位于灰板转移滑座对应的下方,吸嘴安装板安装在灰板转移上下驱动器的输出端上,第一吸嘴安装在吸嘴安装板上以吸取灰板上料装置所输送来的第一灰板,第二吸嘴安装在滑调气缸的输出端处以吸取灰板上料装置所输送来的第二灰板,滑调气缸安装在吸嘴安装板,滑调气缸驱使第二吸嘴所吸取的第二灰板与第一吸嘴所吸取的第一灰板相对齐,灰板转移水平驱动器安装在第二立架上,且灰板转移水平驱动器驱使灰板转移滑座沿机架的左右方向滑动。
[0012] 较佳地,灰板转移水平驱动器为输出轴沿机架的前后方向布置的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一主动带轮,一从动带轮安装在第一立架上,一传动带套设于主动带轮及从动带轮上,传动带与灰板转移滑座固定连接。
[0013] 较佳地,顶推机构包含顶推滑座、顶推驱动器及沿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的顶推导向杆、第一顶推杆和第二顶推杆,第一顶推杆用于顶推第一导向滑槽内的第一灰板,第二顶推杆用于顶推第二导向滑槽内的第二灰板,顶推导向杆安装在机架上,顶推滑座滑动地套设于顶推导向杆上,第一顶推杆及第二顶推杆安装在顶推滑座上,顶推驱动器安装在机架上,顶推驱动器驱使顶推滑座沿顶推导向杆滑动。
[0014] 较佳地,弯折拼接机构还包含位于成型腔上方的第二翻转组件,第二翻转组件承载顶推机构所顶推来的第一灰板;第二翻转组件在顶推成型头顶推第一灰板进入成型腔过程中向下翻转而允许顶推成型头顶推第一灰板进入成型腔内。
[0015] 较佳地,第一翻转组件包含翻转杆及为翻转杆提供翻转动力的第一翻转驱动器,第二翻转组件包含翻转板块及为翻转板块提供翻转动力的第二翻转驱动器,翻转板块沿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翻转板块位于成型腔的上方,翻转板块装配于沿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的第一转轴上,且翻转板块开设有沿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的与第一导向滑槽传输对接的对接滑槽,翻转杆沿机架的前后方向平躺地装配于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沿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翻转杆位于翻转板块的外侧,翻转杆承载由顶推机构所顶推来的第二灰板;其中,在顶推成型头顶推第一灰板进入成型腔内的过程中,第一翻转驱动器通过第二转轴驱使承载于翻转杆处的第二灰板翻转至紧贴于紧贴面的位置,阻挡块带动紧贴于紧贴面处的第二灰板粘于对接滑槽处的主体部分的粘胶层上,第二翻转驱动器通过第一转轴驱使翻转板块向下翻转以允许顶推成型头所顶推的第一灰板进入成型腔内。
[0016] 较佳地,弯折拼接机构还包含两相互平行的导引隔板,两导引隔板之间形成导引空间,翻转杆位于导引空间内,且翻转杆上还安装有供第二灰板平躺于导引空间内的承载板块。
[0017] 较佳地,顶推成型头内设有与真空装置连通的真空通道,真空通道的出口位于紧贴面处。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的喷胶机构对第一灰板的主体部分和弯折部分喷上粘胶层后,顶推成型头在上下移动驱动器驱动下向下顶推第一灰板进入成型腔内;且在顶推成型头顶推第一灰板进入成型腔内的过程中,第一翻转组件将第二灰板翻转预设角度后紧贴于紧贴面上,顶推成型头的阻挡块带动紧贴于紧贴面上的第二灰板粘在主体部分的粘胶层上。顶推成型头在与成型腔的配合下使第一灰板的弯折部分相对主体部分弯折至该弯折部分的粘胶层与第二灰板粘住为止,从而使由第一灰板与第二灰板所形成出的内盒因第二灰板分别与主体部分和弯折部分的贴紧而定型,一方面取代了传统内盒需借助不干胶对其四角固定才能实现内盒的定型,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所成型出的内盒在制成纸盒时不留有贴角印而更美观;另一方面,由于第二灰板是借助粘胶层拼接于第一灰板上,使得第一灰板和第二灰板分开裁切,故此种方式能克服传统用于弯折内盒的一体灰板必须浪费四个角落的材料,因而提高了灰板的利用效率以降低成本。同时,又由于内盒的固定是靠第二灰板借助粘胶层分别与主体部分和弯折部分固定定型的,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不仅能适应于方方正正的内盒成型,还能适应异型内盒的成型,故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的适用范围。另,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还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图1所示的内盒拼接成型机在拆卸机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中的灰板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2所示的内盒拼接成型机在拆卸灰板上料装置及内盒输出机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2所示的内盒拼接成型机在拆卸灰板上料装置、内盒输出机构及灰板转移机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图2所示的内盒拼接成型机在拆卸灰板上料装置、内盒输出机构、灰板转移机构、顶推成型头及上下移动驱动器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中的灰板转移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是图7所示的灰板转移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中的导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中的顶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中的弯折拼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是图11所示的弯折拼接机构中后侧处的第一翻转组件和第二翻转在组装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是图11所示的弯折拼接机构中前侧处的第一翻转组件及第二翻转在组装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4是图11所示的弯折拼接机构中的弯折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5是图11所示的弯折拼接机构中的顶推成型头及上下移动驱动器在组装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6a至图16c是现有的内盒成型机所成型内盒的流程图。
[0035] 图17a至图17c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所拼接内盒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7]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100适用将如图17a所示的相互分开的第一灰板310和第二灰板320拼接出如图17c所示的内盒300。如图17b及图17c所示,第一灰板310包含用于形成内盒300底壁或顶壁的主体部分311及可相对主体部分311弯折的弯折部分312,弯折部分312用以形成内盒300的第一侧壁,即图17c中的内盒300的左右侧壁;第二灰板320用以形成内盒300的第二侧壁,即图17c中的内盒300的前后侧壁。具体地,如图17b所示,弯折部分312在未相对主体部分311弯折时,此时的弯折部分312与主体部分311是沿下面描述到的机架10的左右方向呈水平的平躺布置;如图17c所示,第一灰板310在弯折时,弯折部分312是相对主体部分311向上弯折,从而使弯折部分312与第二灰板320 —起形成内盒300的所有侧壁,即图17c所示内盒300的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及后侧壁。较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弯折部分312是相对主体部分311向上弯折90度,当然还可以为60度、70度或70度等,这都是本领域根据所要形成内盒300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相对内盒300的底壁或顶壁的角度所决定,故不再详述。而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100包括机架10及设于机架10上的灰板上料装置20、灰板转移机构30、导向架40、顶推机构50、喷胶机构60及弯折拼接机构70。
[0038] 如图3所示,灰板上料装置20位于机架10的左端处且同时将第一灰板310和第二灰板320向上输送;较优的是,灰板上料装置20是同时将第一灰板310和第二灰板320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向上输送,以满足相互分开的第一灰板310和第二灰板320同时输送的要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灰板上料装置20包含安装在机架10上的门框形的上料框架21、用于承载第一灰板310和第二灰板320的托板22及驱使托板22在上料框架21内循环输送灰板310、320的托板驱动组件23。上料框架21较优是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安装在机架10的左端上。托板驱动组件23分别设置于上料框架21的前后两侧壁上(以图1为基准),使上料框架21的前后两侧壁上的托板驱动组件23 —起驱使托板22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在上料框架21内移动,从而达到输送第一灰板310和第二灰板320的目的。每个托板驱动组件23包含第一链轮231、第二链轮(图中未示)、链条233、提升导向杆234、提升电机235及提升座236。第一链轮231及第二链轮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安装在上料框架21的侧壁上;如图3所示,同一侧壁处的第一链轮231是位于该侧壁的底端处,第二链轮是位于该侧壁的顶端处,但不以此为限。链条233绕设于第一链轮231及第二链条上。提升电机235安装在上料框架21上,较优的是,提升电机235是安装在上料框架21的顶部处,以便于提升电机235驱使第二链轮转动,从而达到由转动的第二链轮通过链条233带动第一链轮转动的目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提升电机235还可以驱使第一链轮转动,一样能达到通过链条233带动第二链轮转动的目的。提升导向杆234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穿置于提升座236内,提升座236与链条233连接,由链条233带动提升座236沿提升导向杆234滑动。托板22的前端(以图1为基准)承载于上料框架21的前侧壁处的提升座236上,托板22的后端承载于上料框架21的后侧壁处的提升座236上。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框架21的同一侧壁处的提升座236至少有二个,至少二个提升座236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呈层状布置,从而使承载于提升座236上的托板22也呈间隔开的层叠布置,以达到循环输送灰板310、320的目的。较优的是,提升座236设有旋转支撑块237及弹性元件(图中未示),旋转支撑块237绕沿机架10左右方向布置的枢接轴线与提升座236枢接,使旋转支撑块237相对提升座236向下枢转而处于支撑托板22的支撑位置,状态见图3 ;当旋转支撑块237相对提升座236向上枢转而处于避让托板22的避让位置,从而使得提升座236处的旋转支撑块237能顺利地滑过位于该旋转支撑块237下方的托板22而承载该托板22。弹性元件连接于旋转支撑块237及提升座236之间,且弹性元件驱使旋转支撑块237旋至支撑位置,以提高旋转支撑块237对托板22的承载支撑效果。
[0039] 如图1和图2所示,导向架40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位于灰板上料装置20及弯折拼接机构70之间。如图5、图6及图9所不,导向架40开设有供第一灰板310导向的第一导向滑槽41和供第二灰板320导向的第二导向滑槽42,使得第一灰板310及第二灰板320更可靠地往弯折拼接机构70处输送。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灰板320为两块,第一灰板310为一块,故第二导向滑槽42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导向滑槽41的前后两侧外,从而使第一导向滑槽41位于两第二导向滑槽42之间。为了能根据第一灰板310和第二灰板320的大小而灵活地调整第一导向滑槽41及第二导向滑槽42的槽宽,故导向架40包含两间隔开且平行的横向支架40a及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纵向隔板40b、第二纵向隔板40c、第三纵向隔板40d和第四纵向隔板40e,第一纵向隔板40b、第二纵向隔板40c、第三纵向隔板40d和第四纵向隔板40e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依次排列且四者均滑设于两横向支架40a上,因此,第一纵向隔板40b与第二纵向隔板40c的一侧围出一个第二导向滑槽42,第二纵向隔板40c的另一侧与第三纵向隔板40d的一侧围出第一导向滑槽41,第三纵向隔板40d的另一侧与第四纵向隔板40e围出另一个第二导向滑槽42,从而达到调节第一导向滑槽41及第二导向滑槽42的目的。
[0040] 如图4至图6所示,顶推机构50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穿置于导向架40内。具体地,结合图10,顶推机构50包含顶推滑座51、顶推驱动器52及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布置的顶推导向杆53、第一顶推杆54和第二顶推杆55。第一顶推杆54用于顶推第一导向滑槽41内的第一灰板310,第二顶推杆55用于顶推第二导向滑槽42内的第二灰板320。顶推导向杆53安装在机架10上,顶推滑座51滑动地套设于顶推导向杆53上,以使顶推滑座51可沿顶推导向杆53滑动。第一顶推杆54及第二顶推杆55安装在顶推滑座51上,由顶推滑座51带动第一顶推杆54及第二顶推杆55 —起去顶推灰板310、320。顶推驱动器52安装在机架10上,顶推驱动器52驱使顶推滑座51沿顶推导向杆53滑动,以达到通过顶推滑座51带动第一顶推杆54及第二顶推杆55做顶推灰板310、320滑动的目的。更具体地,如图10所示,顶推驱动器52为输出轴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布置的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一驱动带轮521,两受驱带轮522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间隔开地安装在机架10上,一传送带523套设于驱动带轮521及受驱带轮522上,传送带523还与顶推滑座51固定连接,以实现顶推驱动器52对顶推滑座51进行远距离的平稳驱动的目的。为使得顶推驱动器52对顶推滑座51的驱动更可靠,故顶推机构50还包含对传送带523进行压紧的压紧轮524。为能根据实际需要而调整第一顶推杆54及第二顶推杆55之间的间距,故第一顶推杆54及第二顶推杆55滑动地套设于顶推滑座51的滑动导轨511上,该滑动导轨511沿机架
10的前后方向布置。可理解的是,由于第二灰板320为两块,第一灰板310为一块,故此时的第一顶推杆54为一根,第二顶推杆55为两根,但不以此为限。
[0041]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灰板转移机构30将灰板上料装置20输送来的第一灰板310和第二灰板320同时地转移至对应的第一导向滑槽41和第二导向滑槽42内,即将第一灰板310转移至第一导向滑槽41内,将第二灰板320转移至第二导向滑槽42内。具体地,结合图7及图8,灰板转移机构30包含门框形的第一立架31、门框形的第二立架32、灰板转移滑座33、第一吸嘴34、第二吸嘴35、吸嘴安装板36、灰板转移水平驱动器37、灰板转移上下驱动器38及驱使第二吸嘴35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滑动的滑调气缸39。第一立架31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支撑于机架10上,第一立架31还与灰板上料装置20邻设;较优的是,如图2所示,第一立架31位于灰板上料装置20的上料框架21的正上方,还位于灰板上料装置20的提升电机235的右方,从而更便于第一吸嘴34及第二吸嘴35将灰板上料装置20处的第一灰板310和第二灰板320吸走。第二立架32位于第一立架31的右方,第二立架32还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支撑于机架31上,使第二立架32还横跨导向架40,且第一立架31与第二立架32之间设置有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布置的灰板转移导向杆312。较优的是,如图4所示,第二立架32还与弯折拼接机构70相邻设而使第二立架32与第一立架31相互分隔开一定距离,为灰板转移滑座33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滑动提供滑动行程,但不以此为限。灰板转移滑座33滑动地套设于灰板转移导向杆312上,以使灰板转移滑座33沿灰板转移导向杆312滑动。灰板转移上下驱动器38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装配于灰板转移滑座33上。吸嘴安装板36位于灰板转移滑座33对应的下方,较优是吸嘴安装板36位于灰板转移滑座33的正下方以实现两者的层叠布置,吸嘴安装板36还安装在灰板转移上下驱动器38的输出端上,由灰板转移上下驱动器38驱使吸嘴安装板36相对灰板转移滑座33做上下的移动。较优的是,灰板转移上下驱动器38为一气缸以简化灰板转移上下驱动器38驱使吸嘴安装板36相对灰板转移滑座33滑动的结构。第一吸嘴34安装在吸嘴安装板36上以吸取灰板上料装置20所输送来的第一灰板310,第二吸嘴35安装在滑调气缸39的输出端处以吸取灰板上料装置20所输送来的第二灰板320,滑调气缸39安装在吸嘴安装板36,滑调气缸39驱使第二吸嘴35所吸取的第二灰板320与第一吸嘴34所吸取的第一灰板34相对齐,从而自动调整第一灰板310与第二灰板320的位置关系,进而确保由第一灰板310及第二灰板320所拼接的内盒300质量。较优的是,滑调气缸39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水平地安装在吸嘴安装板36处。灰板转移水平驱动器37安装在第二立架32上,且灰板转移水平驱动器37驱使灰板转移滑座33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滑动,实现灰板转移机构30将灰板上料装置20处的第一灰板310及第二灰板320转移至导向架40的第一导向滑槽41及第二导向滑槽42内。更具体地,灰板转移水平驱动器37为输出轴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布置的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一主动带轮371,一从动带轮372安装在第一立架31上,一传动带373套设于主动带轮371及从动带轮372上,传动带373与灰板转移滑座33固定连接,使得灰板转移水平驱动器37可靠地带动第一吸嘴34及第二吸嘴35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滑动。又由于滑调气缸39的设置,故能改变第二吸嘴35相对第一吸嘴34的位置。可理解的是,由于第二灰板320为两块,故每一块第二灰板320对应地设置有一个第二吸嘴35及一个滑调气缸39。
[0042] 如图1所示,弯折拼接机构70位于机架10的右端处。结合图2,图4至6,以及图
11至图15,弯折拼接机构70包含顶推成型头71、驱使顶推成型头71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移动驱动器72、第一翻转组件73及具有成型腔741的弯折框架74。第一翻转组件73位于成型腔741的上方,成型腔741与主体部分311相匹配,以供主体部分311在顶推成型头71向下顶推时进入成型腔741内,并达到使弯折部分312相对主体部分311向上弯折的目的;具体地,如图14所示,为调整成型腔741沿导向架40纵向布置的尺寸及沿导向架40横向布置的尺寸,故弯折框架74上安装有纵向调整组件742及横向调整组件743 ;为使得主体部分311在顶推成型头71的顶推下更容易通过成型腔741,且对弯折后的弯折部分312进行压紧,故成型腔741沿导向架40横向布置的两侧壁各安装有弧形的导引弹片744,该导引弹片744使成型腔741呈上宽下小的布置。顶推成型头71位于成型腔741的正上方,具体地,为使得顶推成型头71更可靠地位于成型腔741的正上方,故机架10还设置有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布置的门框形的承载架11,该承载架11位于机架10的右端且横跨弯折框架74,承载架11与第二立架32之间连接有连接杆12,上下移动驱动器72较优的是装配于连接杆12处,当然也可以装配于第二立架32处。顶推成型头71的侧壁具有供第二灰板320紧贴用的紧贴面711,使紧贴于紧贴面711上的第二灰板320与紧贴面711相平齐。顶推成型头71还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向外伸出紧贴面711的阻挡块712,阻挡块712在第二灰板320紧贴于紧贴面711时抵触该第二灰板320的顶端,从而阻挡第二灰板320向上移动。当顶推机构50将第一导向滑槽41内的第一灰板310顶推至成型腔741的正上方的同时,顶推机构50还将第二导向滑槽42内的第二灰板320顶推至第一翻转组件73上,此时的喷胶机构60对在第一导向滑槽41内滑动的第一灰板310之主体部分311和弯折部分312涂上粘胶层后,具体地,粘胶层是位于主体部分311和弯折部分312的前后两侧边上(以图1为基准)。接着,顶推成型头71在上下移动驱动器72驱动下向下顶推第一灰板310进入成型腔741内;其中,在顶推成型头71顶推第一灰板310进入成型腔741内的过程中,第一翻转组件73将第二灰板320翻转预设角度后紧贴于紧贴面711上,较优的是,第一翻转组件73使第二灰板320相对第一灰板310向上翻转90度后紧贴于紧贴面711上,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翻转60度、70度或80度不等,故不以此为限。然后,顶推成型头71的阻挡块712带动紧贴于紧贴面711上的第二灰板320粘在主体部分311的粘胶层上。最后,顶推成型头71在与成型腔741的配合下使第一灰板310的弯折部分312相对主体部分311弯折至该弯折部分312的粘胶层与第二灰板320粘住为止,则此时的第一灰板310与第二灰板320共同拼接出内盒300。为将成型出的内盒300输送出,故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100还设置有位于弯折框架74正下方的内盒输出机构80。可理解的是,由于第二灰板320为两块,对应地,顶推成型头71的前后侧壁均具有紧贴面711及阻挡块712。具体地,弯折拼接机构70还包含位于成型腔741上方的第二翻转组件75,第二翻转组件75承载顶推机构50所顶推来的第一灰板310,且第二翻转组件75在顶推成型头71顶推第一灰板310进入成型腔741过程中向下翻转而允许顶推成型头71顶推第一灰板310进入成型腔741内。又如图11至图15所示,第一翻转组件73包含翻转杆731及为翻转杆731提供翻转动力的第一翻转驱动器732。第二翻转组件75包含翻转板块751及为翻转板块751提供翻转动力的第二翻转驱动器752。翻转板块751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布置,翻转板块751位于成型腔741的上方,翻转板块751装配于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布置的第一转轴753上,以使翻转板块751绕第一转轴753做向前或向后的枢摆。翻转板块751开设有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布置的与第一导向滑槽41传输对接的对接滑槽754。翻转杆731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平躺地装配于第二转轴733上,第二转轴733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布置,使翻转杆731绕第二转轴733做前后枢摆。翻转杆731位于翻转板块751的外侧。且翻转杆731承载由顶推机构50所顶推来的第二灰板320。其中,在顶推成型头71顶推第一灰板310进入成型腔741内的过程中,第一翻转驱动器732通过第二转轴733驱使承载于翻转杆731处的第二灰板320翻转至紧贴于紧贴面711的位置,从而将承载于翻转杆731处的第二灰板320传至紧贴面711处,由阻挡块712带动紧贴于紧贴面711处的第二灰板320粘于对接滑槽754处的主体部分311的粘胶层上。第二翻转驱动器752通过第一转轴753驱使翻转板块751向下翻转以允许顶推成型头71所顶推的第一灰板310进入成型腔741内。具体地,在阻挡块712带动紧贴于紧贴面711处的第二灰板320粘在主体部分311的粘胶层上的过程中,第二翻转驱动器752是在第二灰板320粘于主体部分311后,才通过第一转轴753去驱使翻转板块751向下翻转,为阻挡块712带动第二灰板320粘于主体部分311上提供支撑力;在阻挡块712带动第二类板320粘在主体部分311上后,此时第二翻转驱动器752才通过第一转轴753去驱使翻转板块7511向下翻转而允许顶推成型头71继续将粘有第二灰板320的第一灰板310往成型腔741处顶推。为使得翻转杆731更可靠地将第二灰板320翻转至顶推成型头71的紧贴面711处,故弯折拼接机构70还包含两相互平行的导引隔板734,两导引隔板734之间形成导引空间735,翻转杆731位于导引空间735内,且翻转杆731上还安装有供第二灰板320平躺于导引空间735内的承载板块736 ;为了能适应不同宽度的第二灰板320,故弯折拼接机构70还包含用于调整两导引隔板735之间间距的手动调整组件76。同时,顶推成型头71内设有与真空装置(图中未示)连通的真空通道,真空通道的出口 713位于紧贴面711处,一方面能可靠地将由翻转杆731翻转过来的第二灰板320快速且可靠地吸过来,另一方面因对第二灰板320的吸紧而使得顶推成型头71更可靠地顶推第一灰板310进入成型腔741内。更具体地,如图12及图13所示,第一翻转驱动器732通过推拉杆737及第一摇块738驱使第二转轴733转动,该第一摇块738与第二转轴733相固定;而第二翻转驱动器752通过第二摇块755驱使第一转轴753转动,该第二摇块755与第一转轴753相固定。同时,上下移动驱动器72为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一曲柄721,曲柄721与一第一连杆722的一端枢接,第一连杆722的另一端与一摇杆723的中部枢接,摇杆723的一端与机架10枢接,具体是与机架10上的连接杆12相枢接,摇杆723的另一端与一第二连杆724的一端枢接,第二连杆724的另一端与一顶推滑杆725的一端枢接,顶推滑杆725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滑设于机架10上,顶推成型头71安装在顶推滑杆725的另一端处,以由上下移动驱动器72对顶推成型头71进行远距离驱动的目的。
[0043]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100的喷胶机构60对第一灰板310的主体部分311和弯折部分312喷上粘胶层后,顶推成型头71在上下移动驱动器72驱动下向下顶推第一灰板310进入成型腔741内;且在顶推成型头71顶推第一灰板310进入成型腔741内的过程中,第一翻转组件73将第二灰板320翻转预设角度后紧贴于紧贴面711上,顶推成型头71的阻挡块712带动紧贴于紧贴面711上的第二灰板320粘在主体部分311的粘胶层上。顶推成型头71在与成型腔741的配合下使第一灰板310的弯折部分312相对主体部分311弯折至该弯折部分312的粘胶层与第二灰板320粘住为止,从而使由由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灰板310与第二灰板320所形成出的内盒300因第二灰板320分别与主体部分311和弯折部分312的贴紧而定型,一方面取代了传统内盒需借助不干胶对其四角固定才能实现内盒的定型,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100所成型出的内盒在制成纸盒时不留有贴角印而更美观;另一方面,由于第二灰板320是借助粘胶层拼接于第一灰板310上,使得第一灰板310和第二灰板320分开裁切,故此种方式能克服传统用于弯折内盒的一体灰板必须浪费四个角落的材料,因而提高了灰板的利用效率以降低成本。同时,又由于内盒300的固定是靠第二灰板320借助粘胶层分别与主体部分311和弯折部分312固定定型的,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100不仅能适应于方方正正的内盒成型,还能适应异型内盒的成型,故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100的适用范围。另,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100还效率高的优点。
[0044] 值得注意者,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100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故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100适与一控制器400电性连接,由该控制器400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内盒拼接成型机100各个部分做协调的配合。可理解的是,该控制器400为现有的控制器结构,故在此不再赘述。另,上述描述到的左右方向、左端、右端、前后方向、前侧及后侧的建立是以图1为基准的。
[0045]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内盒拼接成型机,适用将相互分开的第一灰板和第二灰板拼接出内盒,所述第一灰板包含用于形成内盒底壁或顶壁的主体部分及可相对主体部分弯折的弯折部分,弯折部分用以形成内盒的第一侧壁,第二灰板用以形成内盒的第二侧壁,所述内盒拼接成型机包括机架及设于所述机架左端处的灰板上料装置,所述灰板上料装置同时将第一灰板和第二灰板向上输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拼接成型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灰板转移机构、导向架、顶推机构、喷胶机构及弯折拼接机构,所述导向架沿所述机架的左右方向位于所述灰板上料装置及弯折拼接机构之间,所述导向架开设有供第一灰板导向的第一导向滑槽和供第二灰板导向的第二导向滑槽,所述顶推机构沿所述机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导向架内,所述弯折拼接机构位于所述机架的右端处,所述弯折拼接机构包含顶推成型头、驱使所述顶推成型头沿所述机架的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移动驱动器、第一翻转组件及具有成型腔的弯折框架,所述第一翻转组件位于所述成型腔的上方,所述成型腔与所述主体部分相匹配,所述顶推成型头位于所述成型腔的正上方,所述顶推成型头的侧壁具有供第二灰板紧贴用的紧贴面,所述顶推成型头还沿所述机架的前后方向向外伸出所述紧贴面的阻挡块,所述阻挡块在所述第二灰板紧贴于所述紧贴面时抵触该第二灰板的顶端;其中,所述灰板转移机构将所述灰板上料装置输送来的第一灰板和第二灰板同时地转移至对应的第一导向滑槽和第二导向滑槽内,所述顶推机构将第一导向滑槽内的第一灰板顶推至成型腔的正上方的同时,所述顶推机构还将第二导向滑槽内的第二灰板顶推至第一翻转组件上,所述喷胶机构对在所述第一导向滑槽内滑动的第一灰板之主体部分和弯折部分涂上粘胶层,所述顶推成型头在所述上下移动驱动器驱动下向下顶推所述第一灰板进入所述成型腔内,且在所述顶推成型头顶推所述第一灰板进入所述成型腔内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翻转组件将第二灰板翻转预设角度后紧贴于所述紧贴面上,所述顶推成型头的阻挡块带动紧贴于所述紧贴面上的第二灰板粘在所述主体部分的粘胶层上,所述顶推成型头在与所述成型腔的配合下使所述第一灰板的弯折部分相对主体部分弯折至该弯折部分的粘胶层与第二灰板粘住为止,则此时的所述第一灰板与第二灰板共同拼接出所述内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盒拼接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板上料装置包含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门框形的上料框架、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灰板和第二灰板的托板及驱使所述托板在所述上料框架内循环输送灰板的托板驱动组件,所述托板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料框架的两侧壁上,每个所述托板驱动组件包含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条、提升导向杆、提升电机及提升座,所述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沿所述机架的上下方向安装在所述上料框架的侧壁上,所述链条绕设于所述第一链轮及第二链条上,所述提升电机安装在所述上料框架上,所述提升电机驱使所述第一链轮或第二链轮转动,所述提升导向杆沿所述机架的上下方向穿置于所述提升座内,所述提升座与所述链条连接,所述托板的一端承载于所述上料框架的两侧壁中一者处的提升座上,所述托板的另一端承载于所述上料框架的两侧壁中另一者处的提升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盒拼接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座设有旋转支撑块及弹性元件,所述旋转支撑块与所述提升座枢接,所述旋转支撑块相对所述提升座向下枢转而处于支撑所述托板的支撑位置,所述旋转支撑块相对所述提升座向上枢转而处于避让所述托板的避让位置,所述弹性元件连接于所述旋转支撑块及提升座之间,且所述弹性元件驱使所述旋转支撑块旋至所述支撑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盒拼接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板转移机构包含门框形的第一立架、门框形的第二立架、灰板转移滑座、第一吸嘴、第二吸嘴、吸嘴安装板、灰板转移水平驱动器、灰板转移上下驱动器及驱使所述第二吸嘴沿所述机架的左右方向滑动的滑调气缸,所述第一立架沿所述机架的前后方向支撑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立架还与所述灰板上料装置邻设,所述第二立架位于所述第一立架的右方,所述第二立架沿所述机架的前后方向支撑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立架还横跨所述导向架,所述第一立架与所述第二立架之间设置有沿所述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的灰板转移导向杆,所述灰板转移滑座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灰板转移导向杆上,所述灰板转移上下驱动器沿所述机架的上下方向装配在所述灰板转移滑座上,所述吸嘴安装板位于所述灰板转移滑座对应的下方,所述吸嘴安装板安装在所述灰板转移上下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吸嘴安装在所述吸嘴安装板上以吸取所述灰板上料装置所输送来的第一灰板,所述第二吸嘴安装在所述滑调气缸的输出端处以吸取所述灰板上料装置所输送来的第二灰板,所述滑调气缸安装在所述吸嘴安装板,所述滑调气缸驱使所述第二吸嘴所吸取的第二灰板与所述第一吸嘴所吸取的第一灰板相对齐,所述灰板转移水平驱动器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架上,且所述灰板转移水平驱动器驱使所述灰板转移滑座沿所述机架的左右方向滑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盒拼接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板转移水平驱动器为输出轴沿所述机架的前后方向布置的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一主动带轮,一从动带轮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架上,一传动带套设于所述主动带轮及从动带轮上,所述传动带与所述灰板转移滑座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盒拼接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机构包含顶推滑座、顶推驱动器及沿所述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的顶推导向杆、第一顶推杆和第二顶推杆,所述第一顶推杆用于顶推所述第一导向滑槽内的第一灰板,所述第二顶推杆用于顶推所述第二导向滑槽内的第二灰板,所述顶推导向杆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顶推滑座滑动地套设于所述顶推导向杆上,所述第一顶推杆及第二顶推杆安装在所述顶推滑座上,所述顶推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顶推驱动器驱使所述顶推滑座沿所述顶推导向杆滑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盒拼接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拼接机构还包含位于所述成型腔上方的第二翻转组件,所述第二翻转组件承载所述顶推机构所顶推来的第一灰板;所述第二翻转组件在所述顶推成型头顶推所述第一灰板进入所述成型腔过程中向下翻转而允许所述顶推成型头顶推所述第一灰板进入所述成型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盒拼接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组件包含翻转杆及为所述翻转杆提供翻转动力的第一翻转驱动器,所述第二翻转组件包含翻转板块及为所述翻转板块提供翻转动力的第二翻转驱动器,所述翻转板块沿所述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所述翻转板块位于所述成型腔的上方,所述翻转板块装配于沿所述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的第一转轴上,且所述翻转板块开设有沿所述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的与所述第一导向滑槽传输对接的对接滑槽,所述翻转杆沿所述机架的前后方向平躺地装配于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所述翻转杆位于所述翻转板块的外侧,所述翻转杆承载由所述顶推机构所顶推来的第二灰板;其中,在所述顶推成型头顶推所述第一灰板进入所述成型腔内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翻转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二转轴驱使承载于所述翻转杆处的第二灰板翻转至紧贴于所述紧贴面的位置,所述阻挡块带动紧贴于所述紧贴面处的第二灰板粘于所述对接滑槽处的主体部分的粘胶层上,所述第二翻转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一转轴驱使所述翻转板块向下翻转以允许所述顶推成型头所顶推的第一灰板进入所述成型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盒拼接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拼接机构还包含两相互平行的导引隔板,两所述导引隔板之间形成导引空间,所述翻转杆位于所述导引空间内,且所述翻转杆上还安装有供所述第二灰板平躺于所述导引空间内的承载板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盒拼接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成型头内设有与真空装置连通的真空通道,所述真空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紧贴面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86017.5U CN204773812U (zh) | 2015-06-04 | 2015-06-04 | 内盒拼接成型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86017.5U CN204773812U (zh) | 2015-06-04 | 2015-06-04 | 内盒拼接成型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73812U true CN204773812U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4513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86017.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73812U (zh) | 2015-06-04 | 2015-06-04 | 内盒拼接成型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7381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3241A (zh) * | 2015-06-04 | 2015-09-30 | 东莞市力顺源机械有限公司 | 内盒拼接成型机及内盒成型方法 |
-
2015
- 2015-06-04 CN CN201520386017.5U patent/CN20477381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3241A (zh) * | 2015-06-04 | 2015-09-30 | 东莞市力顺源机械有限公司 | 内盒拼接成型机及内盒成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773813U (zh) | 内盒拼接成型机及纸盒成型机 | |
CN101573223B (zh) | 一种装配复合式纸板箱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943241A (zh) | 内盒拼接成型机及内盒成型方法 | |
CN108437549A (zh) | 双片全自动钉箱机 | |
CN204773812U (zh) | 内盒拼接成型机 | |
CN106166852B (zh) | 一种内模吸风保压、适应多种内盒成型工艺的拼板机及内盒成型工艺 | |
CN206048886U (zh) | 一种单向上料的拼板机装置 | |
CN206085901U (zh) | 纸板分板下板输送机构和纸板封面机 | |
CN109986834A (zh) | 围框成型生产线 | |
CN105599352B (zh) | 一种鞋盒成型机及成型方法 | |
CN209208350U (zh) | 新型皮壳机 | |
CN103877787A (zh) | 一种滤芯热熔胶机 | |
CN106239979B (zh) | 一种半自动纸盒成型机 | |
CN205413499U (zh) | 电池自动点胶机 | |
CN205929579U (zh) | 一种内模吸风保压、适应多种内盒成型工艺的拼板机 | |
CN209999745U (zh) | 天地盖纸盒生产线 | |
CN204235943U (zh) | 拼灰板机 | |
CN201849932U (zh) | 胶板运送翻转装置 | |
CN205929578U (zh) | 一种内模吸风保压的内盒成型装置 | |
CN106166854B (zh) | 一种单向上料的拼板机装置及方法 | |
CN102627001B (zh) | 一种全自动叉边盒成型机 | |
CN104191659A (zh) | 纸箱无纺布手提带成型机的手提带拨带压贴机构 | |
CN216330338U (zh) | 一种新型纸盒成型生产线 | |
CN210113102U (zh) | 围框成型生产线 | |
CN109080222A (zh) | 新型无纺布制袋折叠一体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2317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market Kau Zhen Nan Ya Cun Wei Hui Bei Ya Village Temple tail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Liyuanshun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17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market Kau Zhen Nan Ya Cun Wei Hui Bei Ya Village Temple tail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City Lishunyuan Co., Lt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