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29350U - 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 - Google Patents
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29350U CN204729350U CN201520477043.9U CN201520477043U CN204729350U CN 204729350 U CN204729350 U CN 204729350U CN 201520477043 U CN201520477043 U CN 201520477043U CN 204729350 U CN204729350 U CN 2047293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mp
- cover
- pump cover
- impeller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包括泵体、泵盖、叶轮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泵盖由分设于泵体左、右侧的泵盖Ⅰ和泵盖Ⅱ组成,电机侧盖与泵盖Ⅱ之间连接固定且两者之间设有开放式空气隔离间隙或冷却水隔离腔,电机轴穿过泵盖Ⅱ进入泵体中且叶轮对应中间吐出涡室的中心位置安装于电机轴上,叶轮与泵盖Ⅱ之间设有波纹管式动密封,泵体的两侧吸入涡室和中间吐出涡室由与泵体一体的分隔壁和与分隔壁利用止口配合的左、右环形分隔板共同隔开,左、右环形分隔板中心线与电机轴心线重合,左、右环形分隔板与对应侧泵盖分别利用连接筋板形成一体式结构,左、右环形分隔板的外径大于叶轮的最大直径。其节能高效,同时方便维修维护,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卧式双吸离心泵由泵体、泵盖、叶轮轴、叶轮、电机、联轴器、轴承、填料等零部件组成,其存在如下问题:1、利用联轴器将电机轴和叶轮轴连接起来,依靠联轴器传递动力,无功损耗大,同时双吸离心泵的占地面积较大、机械传动带来较大的噪音和振动,影响离心泵运行的稳定性,机械故障率较高;2、双吸离心泵抽送高温液体或长时间工作时容易导致电机和电机轴承温度升高,为防止电机损坏等情况发生,通常需要间断性的停机降温,严重影响电机性能和生产效率;3、联轴器在运行过程中必须罩设外壳,以防紧固件甩出伤人,同时缓冲胶块不断被挤压摩擦会产生异味,损坏人体健康。
目前,为降低离心泵的无功损耗,部分离心泵采用无过渡直连的方式,即将电机轴加长伸入泵体中代替叶轮轴,省略联轴器,但这种结构设置仅实现在单级单吸离心泵上,应用在双吸离心泵上并不合适,原因在于受限于现有双吸离心泵的内部结构设置,现有的双吸离心泵的泵体和泵盖组成的内部空间利用分隔壁分为两侧吸入涡室和中间吐出涡室,叶轮安装于中间吐出涡室中并与分隔壁间安装双吸密封环,如若采用直连的形式,泵体和泵盖就必须采用上、下分体结构,这导致当泵内转子部分(叶轮等)发生损坏时,必须先打开抬起泵盖,再将电机和转子部分一并抬起,最后从电机轴上依次拆卸下叶轮定位件、叶轮、密封件、轴承等部件进行检查、替换或维护,过程繁琐复杂,且由于需将电机一并抬起,故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结构设计合理,制造简单,降低制造成本,高效可靠,同时方便安装、维修、维护,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节能环保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包括泵体、泵盖、叶轮和电机,泵体内设有两侧吸入涡室和中间吐出涡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由分设于泵体左、右两侧的泵盖Ⅰ和泵盖Ⅱ组成,所述电机的侧盖与对应侧的泵盖Ⅱ之间连接固定且两者之间设有开放式空气隔离间隙或冷却水隔离腔,电机轴穿过泵盖Ⅱ进入泵体中且叶轮对应中间吐出涡室的中心位置安装于电机轴上,所述叶轮与泵盖Ⅱ之间设有波纹管式动密封,所述电机轴端部设有对应叶轮的紧固螺母,所述泵体的两侧吸入涡室和中间吐出涡室由与泵体一体的分隔壁和与分隔壁利用止口配合的左、右环形分隔板共同隔开,所述左、右环形分隔板的中心线与电机轴心线重合且左、右环形分隔板内周面与叶轮外周面之间设有双吸密封环,所述左、右环形分隔板与对应侧的泵盖分别利用连接筋板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左、右环形分隔板的外径大于叶轮的最大直径,所述电机的侧盖内置有轴承室,所述轴承室两侧分别设置带有静密封的轴承盖。
上述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所述电机的侧盖上设有同心的内、外环形阳止口,所述泵盖Ⅱ上设有分别与内、外环形阳止口对应的内、外环形阴止口,所述冷却水隔离腔由电机的侧盖、泵盖Ⅱ及内、外环形阳止口围绕而成,所述内环形阳止口的内侧空间设有向泵体外侧引出的泄流通道。
上述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所述泄流通道由在泵盖Ⅱ及与泵盖Ⅱ一体的连接筋板内钻设的通孔、与该通孔连通并引出泵体外侧的导流管组成。
上述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所述左、右环形分隔板与分隔壁的止口接触面处分别设有O型密封圈。
上述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所述泵盖Ⅱ与波纹管式动密封的接触面采用止口配合结构。
上述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所述泵盖Ⅰ和泵盖Ⅱ与泵体的接触面及泵盖Ⅱ与电机的侧盖的接触面均采用止口配合结构并利用螺栓连接固定。
上述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所述泵体和电机下方设置整体式底座。
上述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所述连接筋板由靠近泵进水口侧的连接筋板Ⅰ和靠近泵出水口侧的连接筋板Ⅱ组成,所述连接筋板Ⅰ与泵进水口中线所在水平面呈45度夹角,所述连接筋板Ⅱ与连接筋板Ⅰ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使连接筋板Ⅰ起到分水的作用,防止水流在泵内产生旋涡,连接筋板Ⅱ起到隔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了双吸泵叶轮与电机轴的直连,无过渡连接,相比于现有双吸离心泵,降低了无功损耗,节能高效,节电量达10%-20%以上;
2、在泵体两侧分别设置泵盖以及泵盖与分隔板的一体化设计形式,方便了安装、拆卸和维修维护,无须拆卸电机、泵体和管道即可更换泵体内转子部分的零部件;
3、利用空气和冷却水确保电机与泵内高温介质产生隔离,防止电机过热运行造成损坏;
4、利用机械动密封和静密封保障泵体内工作介质无泄漏,不会损害电机,安全可靠,同时一旦发生泄漏也会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机体损害小;
5、泵盖Ⅰ和泵盖Ⅱ可交换位置,电机随之变换位置,更便于管道设计及布局;
6、取消联轴器后叶轮与电机同轴,同心度好,电机轴承到叶轮中心的距离缩短,故噪音和振动明显降低,比现有双吸泵降低50%以上,同时使工作环境更安全,也避免了联轴器缓冲胶块的异味污染,安全环保;
7、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占地面积小,更便于泵房布置,更有利于管道布局,比现有双吸泵占地面积节省2/3以上;
8、无需再调整联轴器同心度,安装维护更简单、方便、高效;
9、故障点少,故障率低,显著降低维护维修成本。
本申请的双吸离心泵与现有双吸泵的工作参数及检验指标如表1所示。
检验项目 | 现有双吸泵 | 本申请 |
流量 | (1260±8.0%)m3/h | (1280±8.0%)m3/h |
扬程 | (26±5.0%)m | (28±5.0%)m |
泵效率 | (80±2.0%)% | (86±2.0%)% |
汽蚀余量 | (5±0.30)m | (5±0.30)m |
振动 | ≤4.5mm/s | ≤3mm/s |
噪声 | ≤85Db(A) | ≤50Db(A) |
配套功率 | 132kw | 110kw |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对应实施例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对应实施例2);
图中:1整体式底座、2泵体、3泵盖Ⅰ、4连接筋板、5左环形分隔板、6紧固螺母、7叶轮、8双吸密封环、9右环形分隔板、10O型密封圈、11波纹管式动密封、12泵盖Ⅱ、13侧盖、14轴承盖、15电机轴、16电机、17静密封、18轴承、19开放式空气隔离间隙、两侧20吸入涡室、21中间吐出涡室、22分隔壁、23外环形阳止口、24内环形阳止口、25冷却水隔离腔、26通孔、27导流管、28内侧空间、29连接筋板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包括泵体2、泵盖、叶轮7和电机16,泵体2内设有两侧吸入涡室20和中间吐出涡室21,泵盖由分设于泵体2左、右两侧的泵盖Ⅰ3和泵盖Ⅱ12组成,电机16的侧盖13与对应侧的泵盖Ⅱ12之间连接固定且两者之间设有开放式空气隔离间隙19,电机轴15穿过泵盖Ⅱ13进入泵体2中且叶轮7对应中间吐出涡室21的中心位置安装于电机轴15上,叶轮7与泵盖Ⅱ12之间设有波纹管式动密封11,电机轴15端部设有对应叶轮7的紧固螺母6,泵体2的两侧吸入涡室20和中间吐出涡室21由与泵体2一体的分隔壁22和与分隔壁22利用止口配合的左、右环形分隔板5、9共同隔开,左、右环形分隔板5、9的中心线与电机轴心线重合且左、右环形分隔板5、9内周面与叶轮7外周面之间设有双吸密封环8,左、右环形分隔板5、9与对应侧的泵盖分别利用连接筋板形成一体式结构,连接筋板由靠近泵进水口侧的连接筋板Ⅰ4和靠近泵出水口侧的连接筋板Ⅱ29组成,所述连接筋板Ⅰ4与泵进水口中线所在水平面呈45度夹角,所述连接筋板Ⅱ29与连接筋板Ⅰ4相差180度,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使连接筋板Ⅰ4起到分水的作用,防止水流在泵内产生旋涡,连接筋板Ⅱ29起到隔水的作用。左、右环形分隔板5、9的外径大于叶轮7的最大直径,电机16的侧盖13内置有安装轴承18的轴承室,轴承室两侧分别设置带有静密封17的轴承盖14。左、右环形分隔板5、9与分隔壁22的止口接触面处分别设有O型密封圈10。泵盖Ⅱ12与波纹管式动密封11的接触面采用止口配合结构。泵盖Ⅰ3和泵盖Ⅱ12与泵体2的接触面及泵盖Ⅱ12与电机的侧盖13的接触面均采用止口配合结构并利用螺栓连接固定。泵体2和电机16下方设置整体式底座1。
工作时,如若波纹管式动密封11损坏而产生泄漏,泄漏出的工作介质会由开放式空气隔离间隙19流出,工作人员发现后会及时处理。若泵体2内的转子部分有损坏,工作人员只需卸下泵盖Ⅰ3,左环形分隔板5随之被卸下,则电机轴15上的转子部分,包括紧固螺母6、叶轮7、波纹管式动密封11,可依次被拆下,无需再抬起电机轴15,省时省力。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该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电机的侧盖13与对应侧的泵盖Ⅱ12之间连接固定且两者之间设有冷却水隔离腔25,电机的侧盖13上设有同心的内、外环形阳止口24、23,所述泵盖Ⅱ12上设有分别与内、外环形阳止口24、23对应的内、外环形阴止口,所述冷却水隔离腔25由电机的侧盖13、泵盖Ⅱ12及内、外环形阳止口24、23围绕而成,所述外环形阳止口23上分设有进、出水口(图中省略),以便与外部冷却水系统相连。所述内环形阳止口24的内侧空间28设有向泵体2外侧引出的泄流通道,泄流通道由在泵盖Ⅱ12及与泵盖Ⅱ12一体的连接筋板4内钻设的通孔26、与该通孔26连通并引出泵体2外侧的导流管27组成。该水冷方式适用于高温工作介质,其他同实施例1。
工作时,如若波纹管式动密封11损坏而产生泄漏,泄漏出的工作介质会依次由内环形阳止口24的内侧空间28、通孔26及导流管27流到泵体2外部,工作人员发现后会及时处理。
Claims (8)
1.一种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包括泵体、泵盖、叶轮和电机,泵体内设有两侧吸入涡室和中间吐出涡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由分设于泵体左、右两侧的泵盖Ⅰ和泵盖Ⅱ组成,所述电机的侧盖与对应侧的泵盖Ⅱ之间连接固定且两者之间设有开放式空气隔离间隙或冷却水隔离腔,电机轴穿过泵盖Ⅱ进入泵体中且叶轮对应中间吐出涡室的中心位置安装于电机轴上,所述叶轮与泵盖Ⅱ之间设有波纹管式动密封,所述电机轴端部设有对应叶轮的紧固螺母,所述泵体的两侧吸入涡室和中间吐出涡室由与泵体一体的分隔壁和与分隔壁利用止口配合的左、右环形分隔板共同隔开,所述左、右环形分隔板的中心线与电机轴心线重合且左、右环形分隔板内周面与叶轮外周面之间设有双吸密封环,所述左、右环形分隔板与对应侧的泵盖分别利用连接筋板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左、右环形分隔板的外径大于叶轮的最大直径,所述电机的侧盖内置有轴承室,所述轴承室两侧分别设置带有静密封的轴承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侧盖上设有同心的内、外环形阳止口,所述泵盖Ⅱ上设有分别与内、外环形阳止口对应的内、外环形阴止口,所述冷却水隔离腔由电机的侧盖、泵盖Ⅱ及内、外环形阳止口围绕而成,所述内环形阳止口的内侧空间设有向泵体外侧引出的泄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通道由在泵盖Ⅱ及与泵盖Ⅱ一体的连接筋板内钻设的通孔、与该通孔连通并引出泵体外侧的导流管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环形分隔板与分隔壁的止口接触面处分别设有O型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Ⅱ与波纹管式动密封的接触面采用止口配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Ⅰ和泵盖Ⅱ与泵体的接触面及泵盖Ⅱ与电机的侧盖的接触面均采用止口配合结构并利用螺栓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和电机下方设置整体式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板由靠近泵进水口侧的连接筋板Ⅰ和靠近泵出水口侧的连接筋板Ⅱ组成,所述连接筋板Ⅰ与泵进水口中线所在水平面呈45度夹角,所述连接筋板Ⅱ与连接筋板Ⅰ位于同一平面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77043.9U CN204729350U (zh) | 2015-07-03 | 2015-07-03 | 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77043.9U CN204729350U (zh) | 2015-07-03 | 2015-07-03 | 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29350U true CN204729350U (zh) | 2015-10-28 |
Family
ID=54387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77043.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29350U (zh) | 2015-07-03 | 2015-07-03 | 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2935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8501A (zh) * | 2015-07-03 | 2015-09-30 | 锦州市劲弓泵业有限责任公司 | 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 |
-
2015
- 2015-07-03 CN CN201520477043.9U patent/CN20472935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8501A (zh) * | 2015-07-03 | 2015-09-30 | 锦州市劲弓泵业有限责任公司 | 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67277U (zh) | 一体式水冷智能变频水泵 | |
CN104564717B (zh) | 直驱高速透平真空泵及其操作方法 | |
CN209990691U (zh) | 一种端吸式直联双吸泵 | |
CN204729350U (zh) | 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 | |
CN104948501A (zh) | 节能型卧式直连单级双吸离心泵 | |
CN104131982B (zh) | 特种变压器和一体化种特种整流装置用油泵 | |
CN203488391U (zh) | 多级离心压缩机及空调机组 | |
CN110829720B (zh) | 一种中速永磁风力发电机结构 | |
CN203321890U (zh) | 多级离心压缩机组合式机壳 | |
CN202833186U (zh) | 双吸多级卧式中开泵 | |
CN210949153U (zh) | 一种小流量超高压锅炉给水泵 | |
CN101644268A (zh) | 一种离心泵 | |
CN205858671U (zh) | 一种永磁电机驱动的双机双级螺杆式压缩机 | |
CN209856046U (zh) | 一种水冷泵 | |
CN213360422U (zh) | 高效节能式双级螺杆空压机系统 | |
CN102828959B (zh) | 一种双吸多级卧式中开泵 | |
CN107806444A (zh) | 船用切线泵 | |
CN109519383B (zh) | 一种竖直油冷一体式螺杆压缩机及其油冷方法 | |
CN215927791U (zh) | 一种发电厂机组用的高效节能前置泵 | |
CN113294359A (zh) | 高性能单侧双叶轮磁浮高速直驱透平压缩机及工作机制 | |
CN112502985A (zh) | 一种组合式低汽蚀多级离心泵 | |
CN207830142U (zh) | 一种新型高速水泵 | |
CN213236029U (zh) | 水泵同步带变速箱的水冷结构 | |
CN203962424U (zh) | 特种变压器和一体化种特种整流装置用油泵 | |
CN205064294U (zh) | 一种新型超低噪音完全无泄漏管道屏蔽离心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27 |